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受話器及其裝配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92697閱讀:266來源:國知局
      一種受話器及其裝配工藝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受話器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受話器及其裝配工藝。



      背景技術:

      受話器是一種在無聲音泄露條件下將音頻電信號轉換成聲音信號的電聲器件,廣泛應用于移動電話、固定電話、耳機等通信終端設備中,實現(xiàn)音頻的輸出。

      隨著移動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受話器的結構不斷地更新,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103067806a公開的受話器,將傳統(tǒng)動鐵受話器中的簧片與振翼機構一體化設計以形成新的振膜機構,該受話器包括殼體,水平安裝在殼體內腔中的振膜機構;振膜機構包括e字型的簧片,套設在e字型的中間壁的根部上的線圈,簧片的另一端作為振動端,覆蓋在振動端上的膜片,膜片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殼體的內壁面上;以及沿豎向在振動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磁體。

      此結構的受話器,雖然將現(xiàn)有的簧片與振翼機構一體化,使得整個受話器厚度減薄,但是不能夠在同一個受話器內實現(xiàn)兩種不同的音頻信號,難以滿足人們對不同音質的需求。同時,在安裝受話器時,簧片與膜片是兩個獨立的部件,線圈需先套設在簧片的根部上,再將簧片固定在殼體內,之后再將膜片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殼體的內壁面上,并使得膜片與振動部對齊,才能夠將振膜機構安裝到位,尤其是安裝膜片時,需要通過人手動方式將膜片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殼體的內壁面上,導致整個振膜機構安裝過程復雜,無法實現(xiàn)模塊化地裝配過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因此,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受話器不能夠實現(xiàn)兩種不同的音頻信號,以及受話器安裝復雜的問題。

      為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受話器,包括

      外殼,具有由第一底面與側壁構成的第一殼體,以及由第二底面與側壁構成的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殼體扣合圍成內腔;

      至少一組振動機構,每組所述振動機構包括兩個平行設置在所述內腔中的振膜機構,將所述外殼的內腔分隔成靠近所述第一底面的第一發(fā)聲腔體、靠近所述第二底面的第二發(fā)聲腔體以及處于兩個所述振膜機構之間的安裝腔體;

      所述振膜機構具有安裝到所述外殼上的固定框,獨立于所述外殼預先固定在所述固定框上的音膜,以及位于所述固定框內且被所述音膜覆蓋的簧片,所述簧片通過其固定端與所述固定框連接;兩個所述振膜機構的音膜分別處于所述第一發(fā)聲腔體和第二發(fā)聲腔體內;

      至少一套電磁驅動機構,一一對應地安裝在一組所述振動機構的安裝腔體內,用于同時驅動該組所述振動機構中兩個所述振膜機構的簧片上與固定端相對的懸空端做振動方向相反的往復振動。

      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任一套所述電磁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安裝腔體內的線圈,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振膜機構的簧片的背向所述音膜一側表面上的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極性相反且相隔所需間隙,以及與所述線圈相離。

      進一步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分別與所述線圈的兩端形成間隙,以形成所述簧片的振動空間;或者

      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從所述線圈的兩端分別伸入該所述線圈的內腔中且與所述線圈的內壁面相離。

      更佳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所述電磁驅動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線圈內腔中的增磁部件,所述增磁部件與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均相隔所需間距。

      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所述第一磁體和所述第二磁體分別固定在各自所處簧片的懸空端上。

      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兩個所述振膜機構中的兩個所述簧片的長度或寬度不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發(fā)聲腔體的空間大小與所述第二發(fā)聲腔體的空間大小不相等。

      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所述外殼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的口緣之間的第三殼體,所述第三殼體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連通,所述線圈通過安裝在所述第三殼體上而位于所述安裝腔體內。

      進一步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所述第三殼體的朝向所述第二底面的一端呈敞開口,朝向所述第一底面的一端上開設適于安裝所述線圈的安裝孔。

      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一組所述振動機構中的兩個所述振膜機構的固定框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的內壁面上;或者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三殼體與第一殼體的口緣之間,和所述第三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的口緣之間;或者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三殼體的內壁面上。

      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所述固定框具有空心內腔,簧片一端為根部側通過固定端與所述固定框連接,其他側邊與所述固定框之間留有間隙,而懸空設置在所述空心內腔中;音膜全部貼附在整個所述固定框上并覆蓋在所述簧片上,以密封所述間隙形成的在所述固定框及所述簧片的上下表面之間的氣流通道。

      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所述簧片的固定端上開設有至少一個低音孔,在所述簧片垂直所述根部側的方向上,所述低音孔分布自所述固定端起的所述簧片長度的1/3范圍內;和/或

      所述簧片的與所述固定端相對的懸空端上開設有至少一個高音孔,在所述簧片垂直所述根部側的方向上,所述高音孔分布在自所述固定端起的所述簧片長度的2/3-1范圍內;所述低音孔的口徑大于所述高音孔的口徑;和/或

      所述簧片上還開設有至少一個中音孔,在所述簧片垂直所述根部側的方向上,所述中音孔分布在自所述固定端起的所述簧片長度的1/3-2/3范圍內;

      所述中音孔的口徑大于所述高音孔的口徑,且小于所述低音孔的口徑。

      進一步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所述簧片的懸空端的端部具有至少一個缺角;和/或

      所述簧片的背向所述音膜一側表面上設有金屬薄片,所述金屬薄片的彈性大于所述簧片的彈性,且其厚度小于所述簧片的厚度。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受話器的裝配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將第一磁體固定在第一振膜機構中簧片的背向音膜的一側表面上,再將第一振膜機構安裝在第一殼體的內壁面上,以形成第一模塊;

      s2:第二磁體固定在振膜機構中簧片的背向音膜的一側表面上,再將振膜機構安裝在第二殼體的內壁面上,以形成第二模塊;

      s3:將線圈安裝在第一殼體或第二殼體的內壁面上,使得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處于所述線圈的兩側,或者

      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分別從線圈的兩端伸入該線圈內腔中,使得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極性相反且相隔所需間距;

      再將第一殼體的口緣與第二殼體的口緣固定。

      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的裝配工藝,還包括安裝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口緣之間的第三殼體;

      在s2步驟中,將振膜機構安裝在所述第三殼體的內壁面上或第二殼體與第三殼體的口緣之間;

      在s3步驟中,將線圈安裝在第三殼體底部上的安裝孔內,再將第一殼體安裝在第三殼體的底部口緣上,第二殼體安裝在第三殼體的頂部口緣上。

      更佳優(yōu)選地,上述的受話器的裝配工藝,其特征在于:在s3步驟中,安裝線圈之前,還包括在線圈的內腔中預選安裝增磁部件。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提供的受話器,在外殼內設置兩個平行的振膜機構,通過一套電磁驅動機構同時帶動兩個振膜機構做相反的往復振動,使得兩個發(fā)聲腔體內形成不同的音頻信號,兩種不同的音頻信號再混合,使得受話器的發(fā)出的聲音更豐富和飽滿。同時,將振膜機構中的音膜獨立于外殼預先固定在固定框上,振膜機構整體作為一個單獨的模塊,電磁驅動機構獨立于振膜機構設置在外殼內,在安裝受話器時,振膜機構只需通過固定框固定在外殼上,音膜與外殼之間無配合關系,從而簡化整個受話器的安裝過程。

      2.本發(fā)明提供的受話器,包括任一套所述電磁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安裝腔體內的線圈,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振膜機構的簧片的背向所述音膜一側表面上的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極性相反且相隔所需間隙,以及與所述線圈相離。

      此結構的受話器,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極性相反,線圈處于兩個磁體之間。當給線圈通正電后產生電磁場,該電磁場的兩端極性相反,且分別對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產生排斥力,以驅動兩個振膜機構沿著相反方向分別朝向第一發(fā)聲腔體和第二發(fā)聲腔體方向振動;當給線圈通負電,線圈產生的電磁場的兩端極性剛好對調,分別對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產生吸引力,則驅動兩個振膜機構沿著相反方向且朝向安裝腔體方向振動,從而實現(xiàn)一個線圈驅動兩個振膜機構同時做相反方向的往復振動。

      3.本發(fā)明提供的受話器,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從所述線圈的兩端分別伸入該所述線圈的內腔中且與所述線圈的內壁面相離,使得線圈產生的電磁場更容易驅動磁體帶動簧片振動,提高電磁轉換效率,可以使用在聲壓較強的領域中。

      4.本發(fā)明提供的受話器,兩個所述振膜機構中的兩個所述簧片的長度或寬度不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發(fā)聲腔體的空間大小與所述第二發(fā)聲腔體的空間大小不同。此結構的受話器,將兩個振膜機構中簧片的長度或寬度設置的不一樣,當采用相同的電磁場驅動時,使得兩個振膜機構中簧片的振動頻率不同,以形成不同振動頻率的音頻信號。另外,兩個發(fā)聲腔體的空間大小不一致,使得兩個振膜機構中音膜鼓動空氣的程度不一樣,形成不同振動頻率的音頻,使得受話器的發(fā)出的聲音更豐富和飽滿。

      5.發(fā)明提供的受話器,在簧片上的低音區(qū)域、中音區(qū)域和高音區(qū)域,分別在開設低音孔、中音孔和高音孔,來改變簧片本身的振動頻率,進而改變簧片振動的低頻性能、中頻性能和高頻性能,使得簧片與空氣共振點發(fā)生轉移,從而改善受話器的低音、中音和高音,使得受話器發(fā)聲的品質更好,聲音更優(yōu)美和飽滿。

      6.本發(fā)明提供的受話器的裝配工藝,包括如下步驟:s1:將第一磁體固定在第一振膜機構中簧片的背向音膜的一側表面上,再將第一振膜機構安裝在第一殼體的內壁面上,以形成第一模塊;s2:第二磁體固定在振膜機構中簧片的背向音膜的一側表面上,再將振膜機構安裝在第二殼體的內壁面上,以形成第二模塊;s3:將線圈安裝在第一殼體或第二殼體的內壁面上,使得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處于所述線圈的兩側,或者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分別從線圈的兩端伸入該線圈內腔中,使得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極性相反且相隔所需間距;再將第一殼體的口緣與第二殼體的口緣固定。

      此受話器的裝配工藝,將受話器內的部件分成三個模塊,分別為:第一殼體與一個振膜機構、第一磁體形成的第一模塊;第二殼體與另一個振膜機構、第二磁體形成第二模塊;線圈作為一個單獨模塊,三個模塊內各部件預先安裝,再將安裝好的三個模塊總裝形成受話器,從而簡化整個受話器的安裝過程,提高受話器的組裝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受話器的第一種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受話器的縱向剖面示意圖(振膜機構中的音膜未顯示出);

      圖3為圖1中受話器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受話器的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受話器的縱向截面示意圖;

      圖6為圖1中受話器的振膜機構中固定框與簧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振膜機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振膜機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9為振膜機構的仰視方向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外殼;11-第一殼體;12-第二殼體;13-第三殼體;14-安裝腔體;15-第一發(fā)聲腔體;16-第二發(fā)聲腔體;17-出音孔;

      2-振膜機構;21-簧片;211-固定端;2111-長形孔;212-懸空端;2121-缺角;213-缺口;214-低音孔;215-中音孔;216-高音孔;22-固定框;23-音膜;

      3-電磁驅動機構;31-線圈;32-第一磁體;33-第二磁體;34增磁部件;

      4-金屬薄片;

      5-出音管;

      6-焊盤;

      7-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fā)明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受話器,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外殼1、一組振動機構、一套電磁驅動機構3、出音管5以及焊盤6。

      如圖1和圖2,外殼1包括第一殼體11、第二殼體12以及第三殼體13。第一殼體11具有由第一底面與側壁構成;第二殼體12由第二底面與側壁構成;第三殼體13具有由第三底面與側壁構成,設置在第一殼體11與第二殼體12的口緣之間,第三殼體13的朝向第二底面的一端呈敞開口,朝向第一底面的第三底面上開設適于安裝線圈31的安裝孔。

      如圖2所示,振動機構包括兩個平行設置在外殼1內腔中的振膜機構2,一個振膜機構2固定在第三殼體13的內壁面上,另一個振膜機構2固定在第一殼體11的內壁面上,兩個振膜機構2將外殼1的內腔分隔成靠近第一底面的第一發(fā)聲腔體15、靠近第二底面的第二發(fā)聲腔體16以及處于兩個振膜機構2之間的安裝腔體14。

      如圖6至圖9所示,任一振膜機構2包括固定框22、簧片21以及音膜23。固定框22具有空心內腔,簧片21一端為根部側通過固定端211與固定框22連接,其他側邊與固定框22之間留有間隙7,而懸空設置在空心內腔中,也即簧片21與固定框22通過固定端211連接,簧片21上與固定端211相對的一端為懸空端212,該懸空端212通過電磁驅動機構3驅動做往復振動;音膜23獨立于外殼1預先全部貼附在整個固定框22上,以密封間隙7形成的在固定框22及簧片21的上下表面之間的氣流通道。例如,音膜23通過膠粘貼在固定框22和簧片21上,而對應于間隙7處的音膜23用于鼓動空氣實現(xiàn)發(fā)聲功能;音膜23將各自所處的發(fā)聲腔體與安裝腔體14密封隔開?;善?1采用非導磁材料制成,例如不銹鋼。

      該受話器中的兩個振膜機構2的音膜23分別處于第一發(fā)聲腔體15和第二發(fā)聲腔體16內。對于振膜機構2與外殼1的固定方式而言,優(yōu)選采用膠粘接或者點焊方式。

      如圖2所示,電磁驅動機構3安裝在一組振動機構的安裝腔體14內,用于同時驅動該組振動機構中兩個振膜機構2的簧片21的懸空端212做振動方向相反的往復振動。

      如圖2和圖3所示,任一套電磁驅動機構3包括線圈31、第一磁體32、第二磁體33和增磁部件34。其中,線圈31沿垂直于振膜機構2的方向安裝在第三殼體13的安裝孔內;第一磁體32安裝在第一殼體11內的振膜機構2中簧片21的背向音膜23的一側表面上;第二磁體33安裝在第二殼體12處的振膜機構2中簧片21的背向音膜23的一側表面上,第一磁體32與第二磁體33相互面對的一端極性相反且相隔所需間隙,從而使得線圈31、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均處于安裝腔體14內。第一磁體32與第二磁體33相互面對的一端分別與線圈31的兩端形成間隙,兩個間隙形成簧片21的振動空間。增磁部件34優(yōu)選為鐵芯,鐵芯嵌入安裝在線圈31內,且兩端與線圈31的兩端平齊。優(yōu)選地,將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分別固定在各自所處簧片21的懸空端212上。

      此結構的電磁驅動機構3,由于第一磁體32與第二磁體33相互面對的一端極性相反,例如第一磁體32該端的極性為s極,對應地第二磁體33該端的極性為n極,若給線圈31通入正電,其產生的電磁場的朝向第一磁體32一端的極性為n極,朝向第二磁體33一端的極性為s極,由于極性相同相排斥,極性相反相吸引,則該電磁場的兩端分別對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產生吸引力,則第一磁體32帶動固定在其上的簧片21朝向第二發(fā)聲腔體16方向振動,第二磁體33帶動固定在其上的簧片21朝向背對第二發(fā)聲腔體16方向振動,從而實現(xiàn)兩個振膜機構2的反向振動;若給線圈31通入負電,則其產生的電磁場的朝向第一磁體32一端的極性為s極,朝向第二磁體33一端的極性為n極,則該電磁場的兩端分別對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產生排斥作用,使得第一磁體32帶動固定在其上的簧片21朝向背對第二發(fā)聲腔體16方向振動,第二磁體33帶動固定在其上的簧片21朝向第二發(fā)聲方向振動。

      兩個振膜機構2中的簧片21寬度一樣,但長度不等,例如第一發(fā)聲腔體15處簧片21的長度大于第二發(fā)聲腔體16處的簧片21的長度,則在相同電磁驅動力作用下,第一發(fā)聲腔體15處的簧片21越容易振動,振動頻率越高,第二發(fā)聲腔體16處簧片21的振動頻率相對低,從而在兩個發(fā)聲腔體內形成不同振動頻率的聲音,使得第一發(fā)聲腔體15內形成高音,第二發(fā)聲腔體16內形成低音;或者兩個發(fā)聲腔體內都形成高音,但兩個腔體內高音的振動頻率不一樣;或者兩個發(fā)聲腔體內都形成低音,但兩個腔體內的低音的振動頻率不一樣,從而使得受話器發(fā)出的聲音更豐富和飽滿。也即,可以根據(jù)客戶的需要,通過改變簧片21的長度尺寸,進而來改變簧片21的振動頻率和發(fā)聲的品質。

      第一殼體11的側壁和第三殼體13的側壁上分別開設有出音孔17,出音管5設置在兩個出音孔17上且位于外殼1外,此時,安裝腔體12也作為一個發(fā)聲腔體。兩個出音孔17分別位于第一發(fā)聲腔體15和第二發(fā)聲腔體16內。焊盤6設置在第三殼體13的側壁外壁面上,線圈31的電極引線穿過第三殼體13側壁上的通孔連接于焊盤6上的焊點。焊盤6與出音管5分別位于第三殼體13的兩側。

      對于振膜機構2中而言,如圖6至圖9所示,在簧片21懸空端212的端部具有的兩個缺角2121,懸空端212的端部呈梯形。對于簧片21而言,在簧片21長度不變的前提下,懸空端212的寬度越小,懸空端212越容易振動且振動頻率越高,改善簧片21振動的高頻性能越好。也即,改變簧片21本身的振動頻率,使得簧片21與空氣之間的共振點發(fā)生轉移,從而改善簧片21振動的高頻性能。最佳地,兩個缺角2121使得簧片21的懸空端212的端部呈三角形,或者錐形。若只需輕微地改善簧片21振動的高頻性能時,可以減少兩個缺角2121的面積,或者僅設置一個缺角2121。

      如圖6至圖9所示,簧片21的懸空端212上開設有六個高音孔216,在簧片21垂直根部側的方向上,高音孔216分布在自固定端211起的簧片21長度的2/3-1范圍內。例如,高音孔216的口徑在0.003mm-0.01mm范圍內,例如0.003mm、0.004mm、0.005mm、0.006mm、0.007mm、0.008mm、0.009mm、0.01mm等等,在該范圍中,高音孔216的口徑越小,簧片21振動的頻率越高,高音的音頻性能被改善的越好,但高音孔216的口徑小于0.003mm后,高音被改善的程度還是處于高音孔216口徑為0.003mm時的改善程度,此時口徑再減小后,其超出高音推送能量的極性值,即使再減小口徑,也不會進一步地改善高音,這與簧片21本身的材質和結構的性能相關。當然可以將高音孔216的口徑設計的大于0.01mm,此時改善高音的程度很弱,幾乎不會進一步的改善高音??傊?,高音孔216的設置,在不改變簧片21長度的前提下,能夠進一步地改善高音的高頻性能。

      對于簧片21而言,當簧片21的寬度不變時,簧片21的長度越小,對低音的改善性能越好,為了不影響高頻性能,本實施例在不減小簧片21長度的前提下,在簧片21上開設中音孔215和低音孔214,來改善簧片21振動的中頻性能和低頻性能,在改善高音、中音和低音過程中,均不會在音膜23上開設任何的孔結構。

      如圖6所示,簧片21的固定端211上開設有兩個低音孔214,在簧片21垂直根部側的方向上(圖6中箭頭指示的方向),低音孔214分布自固定端211起的簧片21長度的1/3范圍內。低音孔214的口徑大于高音孔216的口徑,低音孔214的口徑一般控制在0.1mm-1mm范圍內,例如0.1mm、0.12mm、0.13mm、0.14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mm等等,當然低音孔214的口徑也可以小于0.1mm,其對低頻性能也有改善作用,但是改善作用較弱;低音孔214口徑也可以大于1mm,但是低音孔214的口徑大于1mm后,其改善低頻性能的程度與低音孔214口徑為1mm時的改善程度一樣,因為低音孔214口徑超過1mm后,超出了低音推送能量的極限范圍,即使再增大口徑,也不再對低音起到進一步的改善作用。低音孔214的口徑在0.1mm-1mm范圍內時,低音孔214的孔徑越大,使得簧片21振動的頻率越低,低音的品質越好。兩個低音孔214在簧片21的固定端211上可以呈均勻分布,也可以不呈均勻分布,低音孔214均勻分布使得低音改善的更規(guī)律;低音孔214不均勻分布,使得低音同時具有多個振動頻率,讓低音品質更豐富和飽滿。

      如圖6所示,簧片21上還開設有四個中音孔215,在簧片21垂直根部側的方向上,中音孔215分布在自固定端211起的簧片21長度的1/3-2/3范圍內;中音孔215的口徑大于高音孔216的口徑,且小于低音孔214的口徑。一般中音孔215的口徑控制在0.01mm-0.1mm范圍內,例如0.01mm、0.02mm、0.03mm、0.04mm、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mm等等,在此范圍內,中音孔215的口徑越趨于中間值時,其振動的頻率越高,其中頻性能被改善的越好,中音孔215的口徑越靠近兩個邊緣值(0.01mm或者0.1mm)時,振動頻率越低,其改善中音的效果越弱,但是仍有改善作用,當中音孔215的口徑超出兩個邊界值后,中音被改善的程度很小。

      上述的中音孔215或高音孔216在簧片21上也可以呈均勻分布,或者不均勻分布。中音孔215或高音孔216呈均勻分布時,被改善的中頻性能或高頻性能更規(guī)律;中音孔215或高音孔216呈不均勻分布時,被改善的中頻或高頻的范圍更廣,發(fā)出的聲音更豐富和飽滿。

      上述的低音孔214、中音孔215和高音孔216的形狀優(yōu)選為圓形孔,便于在簧片21上加工制備出上述的低音孔214、中音孔215和高音孔216。

      如圖6所示,簧片21的固定端211上開設有沿根部側延伸的長形孔2111,長形孔2111的設置,減少固定框22與簧片21之間的固定點,增大簧片21的勁度,減少簧片21振動所需的電磁力,從而改變音膜23鼓動空氣發(fā)聲的頻響頻率。如圖8所示,還可以在簧片21垂直根部側的側邊上開設向內凹陷的兩個缺口213,該缺口213也改變簧片21的勁度,也即振動彈性,使得簧片21更容易振動,提高簧片21振動的靈敏度。

      如圖9所示,簧片21的背向音膜23的一側表面上設有金屬薄片4,金屬薄片4的彈性大于簧片21的彈性,且其厚度小于簧片21的厚度。該金屬薄片4最好采用非導磁材料制成,例如不銹鋼、銅、塑料、鋁等等,增大簧片21的振動彈性,使得簧片21更容易振動,振動的靈敏性更好?;善?1的厚度與固定框22的厚度平齊,便于在板塊上采用一體成型方式制備出上述的固定框22和簧片21,此時簧片21和固定框22都采用非導磁材料制成。

      此實施方式的受話器,在外殼1內設置兩個平行的振膜機構2,通過一套電磁驅動機構3同時帶動兩個振膜機構2中的簧片21做相反的往復振動,由于簧片21的長度不同,使得兩個發(fā)聲腔體內形成不同振動頻率的音頻信號,兩種不同的音頻信號再混合,使得受話器發(fā)出的聲音更豐富和飽滿。同時,將振膜機構2中的音膜23獨立于外殼1預先固定在固定框22上,電磁驅動機構3中線圈31獨立于振膜機構2設置在外殼1內,在安裝受話器時,振膜機構2只需通過固定框22固定在外殼1上,音膜23與外殼1之間無配合關系;從而簡化整個受話器的安裝過程。

      另外,上述的簧片21從其固定端211起,沿垂直簧片21根部側的方向上,將簧片21平分為三個區(qū)域,分別為低音區(qū)域、中音區(qū)域和高音區(qū)域,分別在這三個區(qū)域上開設低音孔214、中音孔215和高音孔216,來改變簧片21本身的振動頻率,進而改變簧片21振動的低頻性能、中頻性能和高頻性能,并對各個孔的口徑大小做設計,使得低音孔214、中音孔215和高音孔216的口徑在有效范圍內,最大化地改善簧片21振動的低頻性能、中頻性能和高頻性能,從而改善受話器的低音、中音和高音,使得受話器發(fā)聲的品質更好,聲音更優(yōu)美和飽滿。懸空端212上的缺角2121的朝向固定端211的一端位于高音孔216所在的區(qū)域內,缺角2121與高音孔216的配合下,能夠進一步地改善高音性能,使得受話器發(fā)出的高音更豐富和優(yōu)美。

      作為簧片21的可替換實施方式,簧片21上還可不設置上述的金屬薄片4,采用彈性高的導磁材料來制備簧片21,以提高簧片21的勁度。作為變形,簧片21上的低音孔214、中音孔215和高音孔216的個數(shù)還可以為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等等,只需開設至少一個低音孔214,至少一個中音孔215和至少一個高音孔216即可。作為進一步的變形,簧片21上還可以不設置低音孔214,或者中音孔215或者高音孔216;或者均不開設上述的低音孔214、中音孔215和高音孔216。作為變形,還可以不開設上述的長形孔2111。

      作為可替換的實施方式,振膜機構2中音膜23只需獨立于外殼1預先固定在固定框22上,簧片21則位于固定框22內且被音膜23覆蓋,簧片21通過其固定端211與固定框22連接即可。例如簧片21與固定框22不是一體成型的,而是單獨制成,再將簧片21的固定端211與固定框22之間固定連接即可。

      作為可替換的實施方式,兩個振膜機構2的簧片21的長度相等,但寬度不相等。例如,第一發(fā)聲腔體15處振膜機構2中簧片21的寬度小于第二發(fā)聲腔體16處振膜機構2中簧片21的寬度,在相同的電磁驅動力下,簧片21的寬度越小越容易振動,振動頻率越高,使得兩個振膜機構2中簧片21的振動頻率不一樣。

      或者,作為變形,將兩個振膜機構2中簧片21的尺寸都設置的一樣,但第一發(fā)聲腔體15的空間大小與第二發(fā)聲腔體16的空間大小不一樣,來形成振動頻率不一致的兩個聲音。例如第一發(fā)聲腔體15的空間大于第二發(fā)聲腔體16的空間,發(fā)聲腔體的空間越大,簧片21振動時,簧片的振動幅度大且振動頻率低,越有利于改善低音的品質?;蛘咦鳛樽冃?,還可以將第一磁體32與第二磁體33的尺寸設計的不一樣,在相同的電磁驅動力下,驅動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帶動各自的簧片21振動的難易程度,使得兩個發(fā)聲腔體內簧片21振動的頻率不一致。

      作為進一步的變形,還可以將兩個振膜機構2的簧片21尺寸、兩個磁體的尺寸以及兩個發(fā)聲腔體的空間大小設計的都一樣。

      作為變形,增磁部件34除了為鐵芯外,還可以為現(xiàn)有其他的增磁部件34,只需其增大線圈31產生電磁場的強度即可。

      作為可替換的實施方式,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還可以不固定在簧片21的懸空端212上,還可以固定在簧片21的其他位置,只需電磁場驅動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帶動各自所處的簧片21振動即可。

      作為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設置位置的變形,如圖5所示,第二磁體33背向簧片21(固定在第二磁體33上的簧片21)的另一端從線圈31的一端伸入該線圈31的內腔中,且與線圈31的內壁面相離;第一磁體32背向簧片21(固定在第一磁體32上的簧片21)的另一端從線圈31的另一端伸入該線圈31的內腔中且與線圈31的內壁面相離,兩個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相隔所需間距。此實施方式,將兩個磁體相互面對的一端伸入線圈31的內腔中,使得線圈31產生的電磁場對磁體的作用力更集中,更容易驅動簧片21振動,提高電磁轉換效率,可以將該結構的受話器使用在聲壓較強的領域中。另外,優(yōu)選地,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與線圈31的中心線對齊。此實施方式中,若在線圈31內腔中固定有增磁部件34時,則增磁部件34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相離,增磁部件34與第一磁體32、第二磁體33以及線圈31的中心對齊。

      作為可替換的實施方式,電磁驅動機構3還可以為其他結構,只需能夠同時驅動一組振動機構中兩個振膜機構2的簧片21的懸空端212做振動方向相反的往復振動即可。

      作為變形,上述的兩套振膜機構2還可以固定在外殼1的其他位置處,例如一個振膜機構2固定在第二殼體12與第三殼體13相對的口緣上,另一個振膜機構2固定在第一殼體11內壁面上;或者一個振膜機構2固定第二殼體12的內壁面上,另一個振膜機構2固定在第一殼體11的內壁面上;或者兩個振膜機構2都固定在第三殼體13的內壁面上,此時第三殼體13的兩端都呈敞開口,線圈31固定在第三殼體13的內壁面上。

      作為進一步的可替換的實施方式,外殼1還可以不包括上述的第三殼體13,只包括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此時兩個振膜機構2分別固定在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的內壁面上,線圈31固定在第一殼體11或第二殼體12的內壁面上且處于第一磁體32與第二磁體33之間;或者,有一個振膜機構2固定在第一殼體11與第二殼體12相對的口緣上,另一個振膜機構2固定在第一殼體11或第二殼體12的內壁面上。

      作為可替換的實施方式,上述的振動機構還可以為兩組、三組、四組、五組等等,對應地,電磁驅動機構3為兩套、三套、四套、五套等等。也即,電磁驅動機構3一一對應地安裝在一組振動機構的安裝腔體14內,用于同時驅動該組振動機構中兩個振膜機構2的簧片21的懸空端212做振動方向相反的往復振動。

      優(yōu)選地,上述實施方式中的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均為磁鐵。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受話器的裝配工藝,該受話器包括第一殼體11、第二殼體12、第三殼體13、線圈31、第一磁體32、第二磁體33、兩個振膜機構2以及增磁部件34。該受話器的裝配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將第一磁體32固定在第一振膜機構2中簧片21的背向音膜23的一側表面上,再將第一振膜機構2安裝在第一殼體11的內壁面上,音膜23朝向第一殼體11的第一底面一側,以形成第一模塊;

      s2:預先將增磁部件34安裝在線圈31的內腔中,將線圈31安裝在第三殼體13的安裝孔上;

      第二磁體33固定在振膜機構2中簧片21的背向音膜23的一側表面上,再將振膜機構2安裝在第三殼體13的內壁面上,使得第二磁體33與第一磁體32相互面對的一端極性相反且均與線圈31形成間隙,該振膜機構2的音膜23朝向第二殼體12的第二底面一側,以形成第二模塊;

      s3:將第一殼體11固定在第三殼體13的底部上,第二殼體12的口緣固定在第三殼體13的口緣上。

      此受話器的裝配工藝,將受話器中的部件分為三個模塊,三個模塊分別為:第一殼體11與一個振膜機構2、第一磁體32形成的第一模塊;第三殼體13與另一個振膜機構2、第二磁體33、線圈31形成的第二模塊;第二殼體12作為一個模塊,三個模塊中的部件預先安裝,之后再將三個模塊進行總裝,從而簡化整個受話器的組裝過程,提高受話器的裝配效率。

      實施例1中提供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受話器,采用該裝配工藝在裝配。

      作為可替換的實施方式,在s2步驟中,將振膜機構2設置在第三殼體13與第二殼體12的口緣之間。

      或者,第三殼體13底部呈敞開口,在s1和s2步驟中,將兩個振膜機構2都固定在第三殼體13的內壁面上;或者分別固定在第三殼體13與第一殼體11的口緣之間,以及第二殼體12與第三殼體13的口緣之間,使得第一磁體32和第二磁體33均與線圈31之間預留間隙。

      作為可替換的實施方式,受話器還可以不包括第三殼體13,在s2步驟中,將振膜機構2安裝在第二殼體12的內壁面上,以形成第二模塊;在s3步驟中,將線圈31安裝在第一殼體11或第二殼體12的內壁面上?;蛘撸趕2步驟中,將振膜機構2安裝在第二殼體12與第一殼體11的口緣之間;s3步驟中,將線圈31安裝在第一殼體11的內壁面上。

      作為變形,受話器還可以不包括增磁部件34,則在s2步驟中,無需在線圈31內裝入增磁部件34。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