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散熱管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散熱管道,其包括:殼體、分別設置在所述殼體兩端的冷卻液入口及冷卻液出口,所述殼體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散熱組件及若干第二散熱組件;其中,殼體的內壁上靠近冷卻液入口處設置的為第一散熱組件,且第一散熱組件與第二散熱組件自冷卻液入口至冷卻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輪流的設置于殼體的內壁上;所述第一散熱組件包括若干個柱狀的第一散熱體,且若干個第一散熱體間隔的突出于殼體的內壁上,所述第二散熱組件包括若干個片狀的第二散熱體,且若干個第二散熱體間隔的突出于殼體的內壁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水道具有散熱均勻、散熱效果好、壓力損失小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 一種散熱管道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道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散熱的散熱管道。
【背景技術】
[0002]電動汽車用電機控制器是電動汽車動力源——電機的機電轉換控制裝置,其性能的優(yōu)劣直接決定了電機系統(tǒng)的性能。在電機系統(tǒng)內進行機電轉換過程中,電機控制器內的功率模塊工作在高頻開通和關斷狀態(tài),其存在的開關損耗和通態(tài)損耗以熱能形式釋放;由功率模塊的特性可知,若釋放的熱量不能及時被散熱器的系統(tǒng)帶走,將使功率模塊溫度升高致使其性能較低,因此,要保證電機控制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就必須對功率模塊進行良好的散熱。
[0003]目前,現(xiàn)有技術中的散熱管道經(jīng)常遇到散熱不均勻且經(jīng)過散熱管道出現(xiàn)液體的壓力損失較大的缺陷,所以,對水道結構的優(yōu)化來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性能,進而降低功率模塊部位的溫度,以確保電機控制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可以理解的是,本部分的陳述僅提供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背景信息,可能構成或不構成所謂的現(xiàn)有技術。
【發(fā)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散熱管道出現(xiàn)散熱不均勻且壓力損失大的缺陷,提供一種散熱均勻、散熱效果好、且壓力損失小的散熱管道。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散熱管道,其包括:殼體、分別設置在所述殼體兩端的冷卻液入口及冷卻液出口,所述殼體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散熱組件及若干第二散熱組件;其中,殼體的內壁上靠近冷卻液入口處設置的為第一散熱組件,且第一散熱組件與第二散熱組件自冷卻液入口至冷卻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輪流的設置于殼體的內壁上;所述第一散熱組件包括若干個柱狀的第一散熱體,且若干個第一散熱體間隔的突出于殼體的內壁上,所述第二散熱組件包括若干個片狀的第二散熱體,且若干個第二散熱體間隔的突出于殼體的內壁上。
[0007]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中,所述冷卻液入口及冷卻液出口均呈圓筒形。
[0008]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中,所述冷卻液入口的截面的直徑大于所述冷卻液出口的截面的直徑。
[0009]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中,所述第一散熱組件內的若干第一散熱體等間距的設置于殼體的內壁上。
[0010]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中,每個第一散熱體的形狀均相同。
[0011]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中,每個第一散熱體均呈圓柱形。
[0012]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中,每個第二散熱組件內的若干第二散熱體均相互平行。
[0013]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中,每個第二散熱組件內的若干第二散熱體均與殼體的側壁平行。
[0014]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中,每個第二散熱體的形狀均相同。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中,其通過在殼體內壁上設置若干第一散熱組件及若干第二散熱組件,殼體的內壁上靠近冷卻液入口處設置的為第一散熱組件,且第一散熱組件與第二散熱組件自冷卻液入口至冷卻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輪流的設置于殼體的內壁上;所以,從散熱管道的冷卻液入口處流進的冷卻液首先通過第一散熱組件散熱,再依次輪流通過第二散熱組件及第一散熱組件進行散熱。由于第一散熱組件包括若干個柱狀的第一散熱體,且若干個第一散熱體間隔的突出于殼體的內壁上,第二散熱組件包括若干個片狀的第二散熱體,且若干個第二散熱體間隔的突出于殼體的內壁上,所以冷卻液進入殼體后可以依次通過若干柱狀的第一散熱體及若干片狀的第二散熱體進行散熱,進而冷卻液在散熱管道內可以與各散熱體充分的接觸,以釋放其熱量,由于第一散熱組件及第二散熱組件為依序輪流設置,所以散熱管道能有效將冷卻液入口進來的冷卻液均勻分流,使其充滿整個散熱管道內,進而使散熱更均勻;同時,柱狀的第一散熱體及片狀的第二散熱體可以減少從冷卻液入口進來的冷卻液的阻力,進而減少冷卻液經(jīng)過散熱管道的壓力損失。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散熱管道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9]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0]參見圖1至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散熱管道,其可以應用于各種需要散熱的裝置中,具體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包括:殼體1、分別設置在所述殼體I兩端的冷卻液入口 2及冷卻液出口 3,殼體I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散熱組件4及若干第二散熱組件5。其中,殼體I的內壁上靠近冷卻液入口 2處設置的為第一散熱組件4,且第一散熱組件4與第二散熱組件5自冷卻液入口 2至冷卻液出口 3的延伸方向依序輪流的設置于殼體I的內壁上。也就是說,從冷卻液入口 2至冷卻液出口 3的延伸方向上,設置一第一散熱組件4后再設置一第二散熱組件5,接著依次設置第一散熱組件4及第二散熱組件5。第一散熱組件4包括若干個柱狀的第一散熱體41,且若干個第一散熱體41間隔的突出于殼體I的內壁上,第二散熱組件5包括若干個片狀的第二散熱體42,且若干個第二散熱體42間隔的突出于殼體I的內壁上。即冷卻液從冷卻液入口 2進入散熱管道后先與第一散熱組件4接觸且從第一散熱組件4的間隙流入第二散熱組件5,接著從第二散熱組件5的間隙并經(jīng)冷卻液出口流出散熱管道。
[0021 ]由于第一散熱組件4包括若干個柱狀的第一散熱體41,且若干個第一散熱體41間隔的突出于殼體I的內壁上,第二散熱組件5包括若干個片狀的第二散熱體42,且若干個第二散熱體42間隔的突出于殼體I的內壁上,所以冷卻液進入殼體I后可以依次通過若干柱狀的第一散熱體41及若干片狀的第二散熱體42進行散熱,進而冷卻液在散熱管道內可以與各散熱體充分的接觸,以釋放其熱量,由于第一散熱組件4及第二散熱組件5為依序輪流設置,所以散熱管道能有效將冷卻液入口 2進來的冷卻液均勻分流,使其充滿整個散熱管道內,進而使散熱更均勻;同時,柱狀的第一散熱體41及片狀的第二散熱體42可以減少從冷卻液入口 2進來的冷卻液的阻力,進而減少冷卻液經(jīng)過散熱管道的壓力損失。
[0022]值得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殼體大致為筒狀,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散熱管道的殼體的形狀,散熱管道的殼體可以為多種形狀,其具體的結構在此不再贅述。散熱管道的殼體的橫截面可以為圓形(即殼體為圓筒形)或方形。例如,當殼體的橫截面為方形時,第一散熱組件及第二散熱組件可以是從殼體的頂部的內壁上凸出和/或從殼體的底部的內壁上凸出,只要第一散熱組件與第二散熱組件是自冷卻液入口至冷卻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輪流的設置于殼體的內壁上即可,由于若干個柱狀的第一散熱體及若干個片狀的第二散熱體均間隔的突出于殼體的內壁上,故冷卻液可以自冷卻液入口進入殼體內后與第一散熱組件及第二散熱組件接觸散熱,然后冷卻液從冷卻液出口流出。
[0023]優(yōu)選地,所述冷卻液入口 2及冷卻液出口 3均呈圓筒形,這樣可以減少冷卻液與冷卻液入口 2及冷卻液出口 3的干涉以減少散熱時的噪音,且圓筒形的冷卻液入口 2及冷卻液出口 3使得冷卻液與其接觸面積更大,進而散熱效果更好。優(yōu)選冷卻液入口 2的截面的直徑大于所述冷卻液出口 3的截面的直徑時,可以使得冷卻液有更多的時間在散熱管道內與各散熱體接觸,進而提高散熱效果。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散熱組件4內的若干第一散熱體41等間距的設置于殼體I的內壁上,這樣冷卻液可以更均勻的分流于第一散熱體41的間隙內,進而使得冷卻液散熱更均勻、散熱效果更好。同時,優(yōu)選地,每個第一散熱體41的形狀均相同,其既便于散熱管道的制造及成本的降低,也可以使得冷卻液與第一散熱體41的接觸面積及接觸力更均勻;優(yōu)選第一散熱體41均呈圓柱形,則冷卻液與第一散熱體41各部位接觸的面積更大,且冷卻液與第一散熱體41各部位接觸的面積及受到的撞擊力更均勻,以使得冷卻液散熱更均勻且使得冷卻液經(jīng)過第一散熱組件4時噪音更小的同時可以減少壓力損失。
[0024]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每個第二散熱組件5內的若干第二散熱體42均相互平行,以使冷卻液在第二散熱體42的間隙里可以更順暢的流通,進而減少噪音及壓力損失。更優(yōu)選地,每個第二散熱組件5內的若干第二散熱體42均與殼體I的側壁平行,以使冷卻液從冷卻液入口 2進入后其在第二散熱組件5內的流動方向與冷卻液從冷卻液入口 2至冷卻液出口 3的流動方向一致,進而可以減少壓力損失,且片狀的第二散熱體42與冷卻液的接觸面積相對較大,可以增加散熱效果。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散熱組件5內的若干第二散熱體42等間距的設置于殼體I的內壁上。這樣冷卻液可以更均勻的分流于第二散熱體42的間隙內,進而使得冷卻液散熱更均勻、散熱效果更好。同時,優(yōu)選地,每個第二散熱體42的形狀均相同,其既便于散熱管道的制造及成本的降低,也可以使得冷卻液與第二散熱體42的接觸面積及接觸力更均勻。
[002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型的散熱管道在殼體內部輪流的設置有第一散熱組件及第二散熱組件的散熱結構,且在冷卻液入口處設置的是柱狀的第一散熱體,通過該結構使得所述散熱管道能有效將進水口進來的制冷劑均勻分流,使其充滿整個散熱器內,進而使散熱更均勻。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管道具有冷卻液流動均勻、均流效果好、散熱效果好、壓力損失較小的優(yōu)點,其可用于目前各類水冷/油冷散熱器中。例如,應用于電動車上給功率模塊等部件進行散熱。
[0026]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 一個實施例”、“ 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2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規(guī)定和限定,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的具體含義。
[002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散熱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分別設置在所述殼體兩端的冷卻液入口及冷卻液出口,所述殼體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散熱組件及若干第二散熱組件; 其中,殼體的內壁上靠近冷卻液入口處設置的為第一散熱組件,且第一散熱組件與第二散熱組件自冷卻液入口至冷卻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輪流的設置于殼體的內壁上; 所述第一散熱組件包括若干個柱狀的第一散熱體,且若干個第一散熱體間隔的突出于殼體的內壁上,所述第二散熱組件包括若干個片狀的第二散熱體,且若干個第二散熱體間隔的突出于殼體的內壁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液入口及冷卻液出口均呈圓筒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液入口的截面的直徑大于所述冷卻液出口的截面的直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熱組件內的若干第一散熱體等間距的設置于殼體的內壁上。
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散熱管道,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一散熱體的形狀均相同。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管道,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一散熱體均呈圓柱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管道,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散熱組件內的若干第二散熱體均相互平行。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散熱管道,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散熱組件內的若干第二散熱體均與殼體的側壁平行。
9.如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散熱管道,其特征在于,每個第二散熱體的形狀均相同。
【文檔編號】H05K7/20GK204191073SQ201420574457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孫禹飛, 尚小良, 胡慶魁, 孔令亮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