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覆粒狀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包覆粒狀物。
背景技術:
已知有用聚氨酯樹脂包覆了生物活性物質的包覆粒狀物(例如參照日本特開
2007-210960號公報、日本特開2008-31012號公報、日本特開2008-69068號公報、日本特開
2008-7370號公報、日本特開2008-31034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08-56555號公報)。這樣的包覆粒狀物通常散布在作物的栽培地來使用。作為包覆粒狀物的散布方 法,例如可以舉出用手散布包覆粒狀物的方法及用散布裝置散布包覆粒狀物的方法。在 此,作為散布裝置,有時使用所謂的機動散布機。該機動散布機為一種具有送出包覆粒狀物 的送出部和管狀的散布用噴頭的裝置,所述包覆粒狀物由送出部被送出到散布用噴頭,再 由設置在散布用噴頭上的噴口噴出到外部。作為機動散布機的散布用噴頭,例如可以舉出在長度方向具有多個噴口并且對 應于所述噴口配置的沖擊板的噴頭(例如參照日本實公昭59-17400號公報及日本實開昭 64-44060 號公報)。但是,用上述例示的具有散布用噴頭的機動散布機散布包覆粒狀物時,在散布時 包覆粒狀物沖擊在沖擊板上,其結果,存在包覆粒狀物的包覆層破損的情況。而且,包覆層破損時,生物活性物質容易從包覆層破損的部分溶出等,由此,在包 覆粒狀物的散布前和散布后,生物活性物質的溶出特性發(fā)生變化。另外,為防止包覆層的破損,考慮在包覆層的外側設置保護層,以保護包覆層。但 是,根據(jù)保護層的不同,該保護層會阻礙生物活性物質的溶出,從而使溶出特性發(fā)生改變, 根據(jù)散布方法的不同不能夠得到目標溶出特性。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與散布方法無關地生物活性物質的溶出特性不 易改變的包覆粒狀物。本發(fā)明人對這樣的狀況進行了潛心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粒狀 物的表面設置包覆層而成的包覆粒狀物中,通過使用具有包含聚氨酯樹脂的聚氨酯樹脂 層、和設置在該聚氨酯樹脂層的外側并包含植物硬化油的保護層的包覆層,可以解決所述 課題,直至完成本發(fā)明,其中,所述聚氨酯樹脂是聚異氰酸酯成分和含有聚酯多元醇的多元 醇成分聚合而得的。本發(fā)明如下。(1) 一種包覆粒狀物,是在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粒狀物的表面設置有包覆層的包 覆粒狀物,其特征在于,該包覆層具有包含聚異氰酸酯(polyisocyanate)成分和含有聚酯多元醇(polyester polyol) 的多元醇(polyol)成分聚合而成的聚氨酯(urethane)樹脂的聚氨酯樹脂層、和
設置在該聚氨酯樹脂層的外側并包含植物硬化油的保護層。(2)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為在分子內具有相對于聚酯多元 醇總量以重量換算為15%以上比例的氧羰基部分結構的聚酯多元醇。(3)如(1)或(2)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為含有芳香族聚異氰 酸酯的聚異氰酸酯成分。(4)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多元醇成 分的重量比為5/95 60/40。(5)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多元醇成 分的重量比為5/95 40/60。(6)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中的異氰酸 酯基和多元醇成分中的羥基的摩爾比為1 0.9 1 1.5。(7)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的羥基當量為 200 1250。(8)如(1) (7)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為 300 5000。(9)如(1) (8)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為選自由聚酯二 元醇(polyester diol)及聚酯三元醇(polyester triol)構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10)如⑴ (9)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的至少一種為聚 己內酉旨多元酉享(polycaprolactone polyol)。(11)如(10)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己內酯多元醇為聚己內酯二元醇 (polycaprolactone diol)或聚己內酉旨三兀酉享(polycaprolactone triol)。(12)如(1) (11)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多元醇成分為含有碳原子 數(shù)2 8的聚亞甲基二醇(polymethylene glycol)的多元醇成分。(13)如(12)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碳原子數(shù)2 8的聚亞甲基二醇為1,4_ 丁(14)如(12)或(13)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碳原子數(shù)2 8的聚亞甲基二醇的 含量相對于聚異氰酸酯成分和多元醇成分的合計量為1 35重量%的比例。(15)如(1) (14)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的含量相對于 聚異氰酸酯成分和多元醇成分的合計量為15 80重量%的比例。(16)如(1) (15)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中的芳香 族聚異氰酸酯的含量為80 100重量%的比例。(17)如(1) (15)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全部為芳 香族聚異氰酸酯,該芳香族聚異氰酸酯為在分子內具有苯環(huán)且全部異氰酸酯基直接與該苯 環(huán)鍵合的芳香族聚異氰酸酯。(18)如(1) (17)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該芳香族聚異氰酸酯的含 量相對于聚異氰酸酯成分和多元醇成分的合計量為10 50重量%的比例。(19)如(16) (18)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芳香族聚異氰酸酯為二苯
基甲烷二異氰酸酯。(20)如(1) (19)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植物硬化油的含量相對于包覆粒狀物總量為0. 1 10重量%的比例。(21)如(1) (20)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植物硬化油為硬化蓖麻油。(22)如(1) (21)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氨酯樹脂的玻璃化溫度 為20°C以下。(23)如(1) (21)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氨酯樹脂的玻璃化溫度 為-50°C以上5°C以下。(24)如(1) (23)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氨酯樹脂層為包含聚氨 酯樹脂和沸點為100°c以上的疏水性液狀化合物的層。(25)如(24)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疏水性液狀化合物為液體石蠟。(26)如(1) (25)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粒狀 物為粒狀尿素。(27) 一種如(1) (26)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的施用方法,其具有以下工 序使用連接了管狀散布用噴頭的機動散布機,送出(1) (26)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 物,所述管狀散布用噴頭在長度方向設有多個噴口并在管內設有對應于所述噴口而配置的 沖擊板,從該噴口包覆粒狀物撒落在水田或旱田中。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包覆粒狀物為在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粒狀物的表面設置有包覆層的包 覆粒狀物,其特征在于,該包覆層具有包含如下聚氨酯樹脂的聚氨酯樹脂層、和設置在該聚 氨酯樹脂層的外側并包含植物硬化油的保護層,其中,所述聚氨酯樹脂是聚異氰酸酯成分 和含有聚酯多元醇的多元醇成分聚合而得的。在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粒狀物中包含生物活性物質本身的粒狀物及生物活性物 質和載體混合成形所得的粒狀物。在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粒狀物中也包含用包覆劑包覆生 物活性物質的粒狀物的粒狀物及用包覆劑包覆生物活性物質和載體混合成形所得的粒狀 物的粒狀物。作為本發(fā)明中使用的生物活性物質,具體可以舉出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 生長調節(jié)劑、驅蟲劑等農藥的有效成分及肥料的有效成分。作為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有效成分,例如可以舉出殺螟硫 磷(0,0- 二甲基0-(3-甲基-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倍硫磷(0,0- 二甲基0-(3_甲 基-4-(甲硫基)苯基)硫代磷酸酯)、二嗪磷(0,0-二乙基-0-2-異丙基-6-甲基嘧 啶-4-基-硫代磷酸酯)、毒死蜱(0,0- 二乙基-0-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 乙酰甲胺磷(0,S-二甲基乙酰基硫代磷酰胺酯)、殺撲磷(S-2,3-二氫-5-甲氧基-2-氧 代-1,3,4-噻二唑-3-基-甲基0,0- 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乙拌磷(0,0- 二乙基-S-2-乙 硫基乙基二硫代磷酸酯)、敵敵畏(2,2,- 二氯乙烯基二甲基磷酸酯)、硫丙磷(0-乙基 0-4-(甲硫基)苯基S-丙基二硫代磷酸酯)、殺螟腈(0-4-氰苯基0,0- 二甲基硫代磷酸 酯)、蔬果磷(2-甲氧基-4H-1,3,2-苯并二氧雜磷(benzodioxaphosphorine)-2-硫化物)、 樂果(0,0_ 二甲基-S-(N-甲基氨基甲酰甲基)二硫代磷酸酯)、稻豐散(乙基2-二甲氧基 膦基硫基硫代(苯基)乙酸酯)、馬拉硫磷[二乙基(二甲氧基膦基硫基硫代)琥珀酸酯]、 敵百蟲(二甲基(2,2,2-三氯-1-羥基乙基)膦酸酯)、保棉磷(S-3,4-二氫-4-氧代-1,2,3_苯并三嗪-3-基-甲基0,0-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久效磷[二甲基-{(E)-l-甲 基-2_(甲基氨基甲?;?乙烯基}磷酸酯]、乙硫磷
等有機磷類化合物;8 1 (2-仲丁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丙硫克百威[乙基^{2,3-二氫-2,2-二 甲基苯并呋喃-7-基-氧羰基(甲基)氨硫基}-N-異丙基-β-氨基丙酸(alaninate)]、殘 殺威(2-異丙氧基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丁硫克百威(2,3- 二氫-2,2- 二甲基-7-苯 并(b)呋喃基-N-二丁基氨硫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甲萘威(1-萘基-N-甲基氨基甲 酸酯)、滅多威[S-甲基-N-(甲基氨基甲酰氧基)硫代乙酰亞胺]、乙硫苯威[2-(乙硫基 甲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涕滅威[2-甲基-2-(甲硫基)丙醛-0-甲基氨基甲?;?肟]、殺線威[N,N- 二甲基-2-甲基氨基甲?;醮鷣啺被鵢2-(甲硫基)乙酰胺]、苯硫威 (S-4-苯氧基丁基-N,N- 二甲硫基氨基甲酸酯)等氨基甲酸酯類化合物;醚菊酯[2-(4_乙氧基苯基)-2_甲基-l-(3-苯氧基芐基)羥基丙烷]、氰戊菊 酯[(RS)-Ci-氰基-3-苯氧基芐基(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酯]、S-氰戊菊酯 ((S) - α -氰基-3-苯氧芐基⑶-2- (4-氯苯基)-3-甲基丁酸酯)、甲氰菊酯[(RS) - α -氰 基-3-苯氧基芐基2,2,3,3-四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氯氰菊酯[(RS) _ α _氰基_3_苯氧基 芐基(IRS)-順式,反式-3-(2,2-二氯乙烯基)-2,2_ 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氯菊酯(3-苯 氧基芐基(IRS)-順式,反式-3- (2,2- 二氯乙烯基)-2,2- 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氯氟氰菊 酯[(RS) - α -氰基-3-苯氧基芐基(1RS,3Ζ)-順式_3_ (2_氯_3,3,3_三氟丙烯基)_2, 2-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溴氰菊酯[(S)-a-氰基-3-苯氧基芐基(IR)-順式-3-(2, 2- 二溴乙烯基)-2,2- 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乙氰菊酯[(RS) _ α _氰基-3-苯氧基芐基 (RS) -2,2- 二氯-1- (4-乙氧基苯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氟胺氰菊酯[α -氰基-3-苯氧基 芐基Ν-(2_氯-α,α, α -三氟-對甲苯基)_D_纈氨酸酯]、聯(lián)苯菊酯[2_甲基_3_苯基 芐基(1RS,3Z)-順式-3- (2-氯-3,3,3-三氟-I-丙烯基)-2,2- 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 芐螨醚[2-(4_溴二氟甲氧基苯基)-2_甲基-l-(3-苯氧基芐基)甲基丙烷]、四溴菊酯 [⑶-α -氰基-3-苯氧基芐基(IR)-順式-3- (1,2,2,2-四溴乙基)-2,2_ 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 酸酯]、氟硅菊酯[(4-乙氧基苯基)_ {3- (4-氟-3-苯氧基苯基)丙基} 二甲基硅烷]、d-苯 醚菊酯[3-苯氧基芐基(IR)-順式,反式-2,2-二甲基-3-(2-甲基1-丙烯基)環(huán)丙烷羧酸 酯]、苯醚菊酯(phenothrin) [(RS)-α-氰基-3-苯氧基芐基(IR)-順式,反式_2,2_ 二甲 基-3-(2-甲基-1-丙烯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d-滅蟲菊[5-芐基-3-呋喃基甲基(IR)-順 式,反式-2,2-二甲基-3-(2-甲基-1-丙烯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氟丙菊酯[(S)-a-氰 基-3-苯氧芐基(1R,3Z)-順式-(2,2- 二甲基-3-{3-氧雜-3-(1,1,1,3,3,3-六氟丙氧 基)丙烯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氟氯氰菊酯[(RS)-α-氰基-4-氟-3-苯氧基芐基3-(2, 2-二氯乙烯基)-2,2_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七氟菊酯[2,3,5,6_四氟-4-甲基芐基(1RS, 3Ζ)-順式-3-(2-氯-3,3,3-三氟-1-丙烯基)-2,2_ 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四氟苯菊 酯[2,3,5,6_四氟芐基(IR)-反式-3-(2,2-二氯乙烯基)-2,2_ 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 胺菊酯[3,4,5,6-四氫鄰苯二甲酰亞胺基甲基(IRS)-順式,反式-2,2-二甲基-3-(2-甲 基-1-丙烯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丙烯菊酯[(RS)-2-甲基-4-氧代-3-(2-丙烯基)-2-環(huán) 戊烯-1基(IRS)-順式,反式-2,2- 二甲基-3- (2-甲基-1-丙烯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炔酮 菊酯[(S) -2-甲基-4-氧代-3- (2-丙烯基)-2-環(huán)戊烯-1基(IR)-順式,反式-2,2- 二甲基-3- (2-甲基-1-丙烯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烯炔菊酯[(RS)-1-乙炔基-2-甲基-2-戊烯 基(IR)-順式,反式_2,2-二甲基-3-(2-甲基-1-丙烯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咪炔菊酯[2, 5- 二氧代-3- (2-丙炔基)咪唑烷基]-1-基-甲基(IR)-順式,反式-2,2-二甲基_3_ (2-甲 基-1-丙烯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d-炔呋菊酯[5-(2_丙炔基)糠基(IR)-順式,反式_2, 2- 二甲基-3- (2-甲基-1-丙烯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5_ (2-丙炔基)糠基-2,2,3,3-四甲 基環(huán)丙烷羧酸酯等擬除蟲菊酯類化合物;噻嗪酮(2-叔丁基亞氨基-3-異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_4_酮)等噻二嗪 衍生物、硝基咪唑烷衍生物、殺螟丹[S,S,-(2-二甲基氨基三亞甲基)雙(硫代氨基甲酸 酯)]、殺蟲環(huán)(N,N-二甲基-1,2,3-三噻烷-5-基-胺)、殺蟲磺[S,S,-2-二甲基氨基三 亞甲基二(苯硫代磺酸酯)]等沙蠶毒素衍生物、N-氰基-N’ -甲基-N’ -(6-氯-3-吡啶 基甲基)乙脒等N-氰基脒衍生物、硫丹(6,7,8,9,10,10-六氯-1,5,5a,6,9,9a-六氫-6, 9-亞甲基-2,4,3-苯并二氧雜硫雜卓(benzodioxathiepine)氧化物)、Y-BHC (1,2,3,4, 5,6_六氯環(huán)己烷)、三氯殺螨醇(1,1_雙(4-氯苯基)-2,2,2_三氯乙醇)等氯化烴化合 物、氟啶脲[1_{3,5- 二氯-4-(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苯基}-3-(2,6- 二氟苯 甲酰基)脲]、伏蟲隆[1-(3,5_ 二氯-2,4-二氟苯基)-3-(2,6_ 二氟苯甲酰基)脲]、氟蟲 脲[1-{4-(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氟苯基}-3-(2,6-二氟苯甲酰)脲]等苯甲酰 基苯基脲類化合物、雙甲脒[N,N’-{(甲基亞氨基} 二次甲基]-二-2,4-二甲代苯胺]、殺 蟲脒[N’ -(4-氯-2-甲苯基)-N,N-二甲基甲脒]等甲脒衍生物、殺螨隆[N-(2,6-二異丙 基-4-苯氧基苯基)-N’ -叔丁基碳化二亞胺]等硫脲類衍生物、N-苯基吡唑類化合物;噁蟲酮[5-甲氧基-3-(2_甲氧基苯基)-l,3,4-噁二唑-2_(3H)酮]、溴螨酯(異 丙基-4,4’ - 二溴二苯乙醇酸酯)、三氯殺螨砜(4-氯苯基-2,4,5-三氯苯基砜)、滅螨猛 [S,S-6-甲基喹喔啉-2,3-二基-二硫代碳酸酯]、炔螨特[2-(4_叔丁基苯氧基)環(huán)己 基丙-2-炔基亞硫酸酯]、苯丁錫[雙{三(2-甲基-2-苯基丙基)錫}氧化物]、噻螨酮 [(4RS,5RS) -5- (4-氯苯基)-N-環(huán)己基-4-甲基-2-氧代-1,3-噻唑烷-3-羧酰胺]、四螨 嗪[3,6_雙(2-氯苯基)-1,2,4,5_四嗪]、噠螨靈[2-叔丁基-5-(4-叔丁基芐硫基)-4-氯 噠嗪-3-(2H)-酮]、唑螨酯[(E)-4-[(l,3-二甲基-5-苯氧基吡唑-4-基)亞甲基氨基 羥基甲基]苯甲酸叔丁酯]、吡螨胺[N-4-叔丁基芐基-4-氯-3-乙基-1-甲基-5-吡 唑羧酰胺]、素酯混劑(Polynactin complex)(四抗菌素、二抗菌素、三抗菌素)、嘧螨醚 [5-氯-N- [2- {4- (2-乙氧基乙基)-2,3- 二甲基苯氧基}乙基]-6-乙基嘧啶_4_胺]、彌拜 菌素、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印楝素(AZAD)、5_甲基_(1,2,4)_三唑并[3,4_b]苯并噻唑、甲 基-1- (丁基氨基甲?;?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酯、6- (3,5- 二氯-4-甲基苯基)-3 (2H)噠 嗪酮、1- (4-氯苯氧基)-3,3- 二甲基-1- (1H-1,2,4-三唑-1-基)丁酮、(E) -4-氯_2_ (三 氟甲基)-N-[1-(咪唑-1-基)-2-丙氧基亞乙基]苯胺、1-[N-丙基-N-[2-(2,4,6-三氯 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鵠咪唑、(E)-l-(4-氯苯基)-4,4_ 二甲基-2-(1Η-1,2,4-三 唑-1-基)-1_戊烯-3醇、1-(4_氯苯基)-4,4_ 二甲基-2-(1Η-1,2,4-三唑-1-基)戊烷_3 醇、(E) -1- (2,4- 二氯苯基)-4,4- 二甲基-2- (1H-1,2,4-三唑-1-基)戊烯-3-醇、 1-(2,4- 二氯苯基)-4,4- 二甲基-2- (1H-1,2,4-三唑-1-基)戊烷-3-醇、4- [3- (4-叔丁 基苯基)-2-甲基丙基]-2,6- 二甲基嗎啉、2- (2,4- 二氯苯基)-1- (1H-1,2,4-三唑-1-基) 己烷-2-醇、0,0- 二乙基0-2-喹喔啉基硫代磷酸酯、0-(6-乙氧基-2-乙基-4-嘧啶基)0,0-二甲基硫代磷酸酯、2-二乙基氨基-5,6_ 二甲基嘧啶-4-基二甲基氨基甲酸酯、 4- (2,4- 二氯苯甲?;?-1,3- 二甲基-5-吡唑基-對甲苯磺酸酯、4-氨基-6- (1,1- 二甲 基乙基)-3_甲硫基-1,2,4-三嗪-5(4H)酮、2-氯-N-[(4-甲氧基-6-甲基_1,3,5_三 嗪-2-基)氨基羰基]苯磺酰胺、2-甲氧基羰基-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羰 基]苯磺酰胺、2-甲氧基羰基-N-[(4,6-二甲基嘧啶-2-基)氨基羰基]苯磺酰胺、2-甲氧 基羰基-N_[(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氨基羰基]苯磺酰胺、2-乙氧基羰 基-N_[(4-氯-6-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羰基]苯磺酰胺、2-(2-氯乙氧基)-N-[(4-甲 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氨基羰基]苯磺酰胺、2-甲氧基羰基-N-[(4,6-二 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羰基]苯基甲烷磺酰胺、2-甲氧基羰基-N-[(4-甲氧基-6-甲 基-1,3,5-三嗪-2-基)氨基羰基]噻吩-3-磺酰胺、4-乙氧基羰基-N-[ (4,6- 二甲氧 基嘧啶-2-基)氨基羰基]-1-甲基吡唑-5-磺酰胺、2-[4,5-二氫-4-甲基-4-(l-甲基 乙基)-5_氧代-IH-咪唑-2-基]-3-喹啉羧酸、2-[4,5_ 二氫-4-甲基_4-(1_甲基乙 基)-5_氧代-IH-咪唑-2-基]-5-乙基-3-吡啶羧酸、6-(4-異丙基-4-甲基-5-氧代咪 唑啉-2-基)間甲苯酸甲酯、2- (4-異丙基-4-甲基-5-氧代咪唑啉-2-基)-對甲苯酸 甲酯、2-(4-異丙基-4-甲基-5-氧代咪唑啉-2-基)煙酸、N-(4-氯苯基)甲基-N-環(huán)戊 基-N’-苯基脲、(RS)-2-氰基-N-[ (R)-1(2,4-二氯苯基)乙基]_3,3-二甲基丁基酰胺、 N-(1,3-二氫_1,1,3-三甲基異苯并呋喃-4-基)-5-氯-1,3-二甲基吡唑-4-羧基酰胺、 N-[2,6- 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基-4-(三氟甲基]-5-噻唑羧基酰胺、2,2- 二 氯-N-[l-(4-氯苯基)乙基]-3-甲基環(huán)丙烷羧基酰胺、(E)-2-2-6-(2-氰基苯氧基)嘧 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5-甲基-1,2,4-三唑(3,4-b)苯并噻唑、 3-烯丙氧基-1,2-苯并異噻唑-1,1- 二氧化物、二異丙基-1,3- 二四氫噻吩-2-亞基丙二 酸酯、0,0- 二丙基-0-4-甲硫基苯基磷酸酯等。作為肥料的有效成分,可以舉出在植物栽培中為了賦予養(yǎng)分而施入土壤中的含 有氮、磷、鉀、硅、鎂、鈣、錳、硼、鐵等各種元素的物質。作為這種肥料的有效成分,例如可以 舉出尿素、硝酸銨、硝酸銨鎂、氯化銨、硫酸銨、磷酸銨、硝酸鈉、硝酸鈣、硝酸鉀、石灰氮、甲 醛加工尿素(UF)、乙醛加工尿素(CDU)、異丁醛加工尿素(IBDU)、脒基脲(GU)等氮質肥料成 分;過磷酸鈣、重過磷酸鈣、熔融磷、腐殖酸磷、燒制磷、重燒磷、過磷酸鎂、聚磷酸銨、偏磷酸 鉀、偏磷酸鈣、磷酸鎂、硫磷銨、磷硝銨鉀、氯磷銨等磷酸質肥料成分;氯化鉀、硫酸鉀、硫酸 鈉鉀、硫酸鎂鉀、碳酸氫鉀、磷酸鉀等鉀質肥料成分;硅酸鈣等硅酸質肥料成分;硫酸鎂、氯 化鎂等鎂質肥料成分;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鈣等鈣質肥料成分;硫酸錳、硫酸錳鎂、錳渣等 錳質肥料成分;硼酸、硼酸鹽等硼質肥料成分及鋼鐵渣等含鐵肥料成分。作為保持生物活性物質的載體,例如可以舉出高嶺土等高嶺土礦物質、蒙脫石 (montmorillonite)、蒙脫石(Smectite)、滑石、壽山石、硅石、含水硅酸鈣、碳酸鈣、沸石、 酸性白土等礦物質載體;及纖維素、稻殼、淀粉、大豆粉等植物質載體;乳糖、蔗糖、糊精、食 鹽、三聚磷酸鈉等水溶性載體。這些載體可以適宜組合使用。本發(fā)明中使用的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粒狀物的大小通常為0. Imm 15mm。含有生 物活性物質的粒狀物的形狀例如可以舉出球狀及圓柱狀。本發(fā)明中使用的聚氨酯樹脂層為包含聚異氰酸酯成分和含有聚酯多元醇的多元 醇成分聚合而成的聚氨酯樹脂的層。
作為本發(fā)明中使用的聚異氰酸酯成分,例如可以舉出芳香族聚異氰酸酯,具體 可以舉出4,4' -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4,4 ‘ -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MDI)、甲苯二異氰酸酯(tolylene diisocyanate) (TDI)、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xylylene diisocyanate) (XDI)、聯(lián)甲苯胺二異氰酸酯(tolidine diisocyanate) (TODI)、萘-1, 5_ 二異氰酸酯(naphthalenel,5-diisocyanate) (NDI)、四亞甲基苯二甲基二異氰酸 酯(tetramethylenexylylene diisocyanate) (TMXDI)、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 (polymethylenepolyphenyl polyisocyanate)(聚合 MDI)及其衍生物(異氰脲酸酯 (isocyanurate)體、縮二脲(biuyet)體、脲二酮體等改性物)。作為芳香族聚異氰酸酯,例 如可以舉出芳香族聚異氰酸酯在分子內具有苯環(huán)且所有異氰酸酯基直接鍵合在該苯環(huán)上 的芳香族聚異氰酸酯。作為本發(fā)明中使用的芳香族聚異氰酸酯,優(yōu)選異氰酸酯基以1個的 比例直接鍵合在苯環(huán)上的芳香族聚異氰酸酯,作為這樣的芳香族聚異氰酸酯,例如可以舉 出MDI、T0DI 及聚合 MDI。本發(fā)明中使用的聚酯多元醇為以氧羰基(_0_C( = 0)-)部分結構具有的多元醇, 例如可以舉出如下的聚酯多元醇。作為本發(fā)明中使用的聚酯多元醇,例如可以舉出分子的任意末端為以下通式 (1)或(2)的結構的聚酯多元醇。-
m_0H式(1)[式中,R表示氫原子或甲基,ρ表示0 9的整數(shù),m表示1以上的整數(shù)。]-
作為分子的任意末端為通式(1)的結構的聚酯多元醇,例如可以舉出通過使低 分子多元醇與交酯(Iactide)單體或內酯(lactone)單體開環(huán)聚合得到的內酯類聚酯多元作為這種內酯類聚酯多元醇,具體可以舉出通過使低分子多元醇與β-丙內酯 (β -propiolactone) > Y —丁內酉旨(Y—butyrolactone)、δ-戊內酉旨(δ-valerolactone)、 ε -己內酯(ε -caprolactone)等開環(huán)聚合得到的內酯類聚酯多元醇。作為分子的任意末端為通式(2)的結構的聚酯多元醇,例如可以舉出通過使低 分子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縮聚得到的縮合類聚酯多元醇。作為這種縮合類聚酯多元醇,具體可以舉出通過使乙二醇(ethylene glycol)、 1,3-丙二醇(l,3-propanediol)、l,4-丁二醇(1,4-butanediol)等低分子多元醇和 乙二酸(oxalic acid)、琥拍酸(succinic acid)、戊二酸(glutaric acid)、己二酸 (adipic acid)、庚 二酸(pimelic acid)、辛 二酸(subeyic acid)、壬 二酸(azelaic acid)、癸二酸(sebacic acid)、癸燒 二羧酸(decanedicarboxylic acid)、環(huán)己燒二 羧酸(cyclohexanedicarboxylic acid)等脂肪族二元羧酸或鄰苯二甲酸(phthalic acid)、對苯二甲酸(ter 印 hthalic acid)、間苯二甲酸(isophthalic acid)、萘二羧酸 (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等芳香族二元羧酸縮聚得到的縮合類聚酯多元醇。作為含在多元醇成分中的聚酯多元醇,例如可以舉出在1分子內具有2 3個通 式(1)或(2)所示的末端結構的聚酯多元醇。
含在多元醇成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優(yōu)選為分子量300 5000的聚酯多元醇。另外, 本發(fā)明中包含多種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的分子量是指數(shù)均分子量。另外,所謂聚酯多元醇的羥基當量,是指每1個羥基的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本發(fā)明中,作為含在多元醇成分中的聚酯多元醇,優(yōu)選為使低分子多元醇和 ε“己內酯反應得到的聚己內酯多元醇。聚己內酯多元醇根據(jù)作為初始原料使用的低分子多元醇的種類及ε -己內酯的 聚合度的不同,得到的聚己內酯多元醇的種類也不同。以下,將1個分子中的羥基數(shù)為2或 3個的聚己內酯多元醇(聚己內酯二元醇或聚己內酯三元醇)的典型的結構示于以下。該 聚己內酯多元醇為在1個分子中具有1以上的(1-氧代己烷-1,6-二基)羥基結構(_C( = 0) -CH2-CH2-CH2-CH2-CH2-O-)的多元醇。
權利要求
一種包覆粒狀物,其是在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粒狀物的表面設置有包覆層的包覆粒狀物,其特征在于,該包覆層具有包含聚異氰酸酯成分和含有聚酯多元醇的多元醇成分聚合而成的聚氨酯樹脂的聚氨酯樹脂層、和設置在該聚氨酯樹脂層的外側并包含植物硬化油的保護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為在分子內具有相對于聚酯多 元醇總量以重量換算為15%以上比例的氧羰基部分結構的聚酯多元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為含有芳香族聚異氰酸酯 的聚異氰酸酯成分。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多元醇成分的重量比為 5/95 60/4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多元醇成分的重量比為 5/95 40/60。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中的異氰酸酯基和多元醇 成分中的羥基的摩爾比為1 0.9 1 1.5。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的羥基當量為200 1250。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為300 5000。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為選自由聚酯二元醇及聚酯三 元醇構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的至少一種為聚己內酯多元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己內酯多元醇為聚己內酯二元醇或聚己內酯三元醇。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多元醇成分為含有碳原子數(shù)2 8的聚亞 甲基二醇的多元醇成分。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碳原子數(shù)2 8的聚亞甲基二醇為1,4_丁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碳原子數(shù)2 8的聚亞甲基二醇的含量相 對于聚異氰酸酯成分和多元醇成分的合計量為1 35重量%的比例。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酯多元醇的含量相對于聚異氰酸酯成分 和多元醇成分的合計量為15 80重量%的比例。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中的芳香族聚異氰酸酯的 含量為80 100重量%的比例。
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異氰酸酯成分全部為芳香族聚異氰酸 酯,該芳香族聚異氰酸酯為在分子內具有苯環(huán)且全部異氰酸酯基直接鍵合在該苯環(huán)上的芳 香族聚異氰酸酯。
1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該芳香族聚異氰酸酯的含量相對于聚異氰 酸酯成分和多元醇成分的合計量為10 50重量%的比例。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芳香族聚異氰酸酯為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2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植物硬化油的含量相對于包覆粒狀物總量 為0. 1 10重量%的比例。
21.如權利要求1 20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植物硬化油為硬化蓖麻油。
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氨酯樹脂的玻璃化溫度為20°C以下。
2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氨酯樹脂的玻璃化溫度為-50°C以上5°C 以下。
2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聚氨酯樹脂層為包含聚氨酯樹脂和沸點為 IOO0C以上的疏水性液狀化合物的層。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疏水性液狀化合物為液體石蠟。
2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其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粒狀物為粒狀尿素。
27.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的施用方法,其具有以下工序使用連接了下述管狀 散布用噴頭的機動散布機,送出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并使其沖擊該散布用噴頭 內的下述沖擊板,從下述噴口將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粒狀物撒落在水田或旱田中,其中 所述管狀散布用噴頭在長度方向上在管內設有多個噴口和對應于所述噴口配置的沖擊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包覆粒狀物,所述包覆粒狀物是在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粒狀物的表面設置有包覆層的包覆粒狀物,其特征在于,該包覆層具有包含聚異氰酸酯成分和含有聚酯多元醇的多元醇成分聚合而成的聚氨酯樹脂的聚氨酯樹脂層、和設置在該聚氨酯樹脂層的外側并包含植物硬化油的保護層。所述包覆粒狀物與散布方法無關,溶出特性一定,作為生物活性物質的緩釋方式是優(yōu)良的方式。
文檔編號A01C15/06GK101948348SQ20101022780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植田展仁, 笹川滿弘 申請人:住友化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