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制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食品加工工具,特別是一種加工丸狀食品的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飲食業(yè)發(fā)展較快,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許多傳統(tǒng)手工食品的制作方式 都在逐步實現(xiàn)機械化。肉丸等丸狀食品目前大多采用手制方式,不但速度慢,產量低,而且 形狀不規(guī)則和大小不易控制,給稱量和包裝帶來不便,而且手制丸讓人吃起來有不衛(wèi)生的 感覺。目前尚未見有食用丸裝置的報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制丸快捷衛(wèi)生,形狀均 勻一致的制丸裝置。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筒體、上蓋、下蓋和活塞體,上蓋和下蓋分別與 筒體上端和下端螺接,活塞體底部位于筒體中,活塞體上的豎桿位于上蓋中心的孔中并與 該孔滑動配合,所述筒體的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出丸孔,筒體側壁上位于出丸孔兩側設有 滑槽,滑刀的兩折邊嵌在滑槽內并與滑槽彈性接觸,滑刀與滑槽滑動配合。由于本發(fā)明采用活塞體和筒體的結構,并且筒體外壁設有滑刀,整個制丸過程不 需要用手進行搓揉成形,因此,所制食品形狀均勻一致、安全衛(wèi)生,同時也比手工制丸方便 快捷。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滑刀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任何限 制。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包括筒體3、上蓋2、下蓋5和活塞體1,上蓋2和下蓋5分別與 筒體3上端和下端螺接為一體?;钊w1底部位于筒體3中,活塞體1上的豎桿穿入上蓋2 中心的孔中并與該孔滑動配合。筒體3的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出丸孔,筒體3側壁上位于 出丸孔兩側設有滑槽,滑刀4的兩折邊嵌入滑槽內,嵌入滑槽內的兩折邊依靠回彈力與滑 槽彈性接觸,同時滑刀4與滑槽滑動配合。使用時,將下蓋5與筒體3下端旋緊為一體,將 制丸的材料裝入筒體3中,將活塞體1放入筒體3內并將上蓋2旋緊在筒體3上端。下壓 活塞體1上的壓柄,丸體從出丸孔中擠出,下壓滑刀4將丸體切斷。
權利要求
一種制丸裝置,包括筒體(3)、上蓋(2)、下蓋(5)和活塞體(1),上蓋(2)和下蓋(5)分別與筒體(3)上端和下端螺接,活塞體(1)底部位于筒體(3)中,活塞體(1)上的豎桿位于上蓋(2)中心的孔中并與該孔滑動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3)的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出丸孔,筒體(3)側壁上出丸孔兩側設有滑槽,滑刀(4)的兩折邊嵌在滑槽內并與滑槽彈性接觸,滑刀(4)與滑槽滑動配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制丸快捷衛(wèi)生,形狀均勻一致的制丸裝置。本發(fā)明包括筒體、上蓋、下蓋和活塞體,上蓋和下蓋分別與筒體上端和下端螺接,活塞體底部位于筒體中,活塞體上的豎桿位于上蓋中心的孔中并與該孔滑動配合,所述筒體的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出丸孔,筒體側壁上位于出丸孔兩側設有滑槽,滑刀的兩折邊嵌在滑槽內并與滑槽彈性接觸,滑刀與滑槽滑動配合。由于本發(fā)明采用活塞體和筒體的結構,并且筒體外壁設有滑刀,整個制丸過程不需要用手進行搓揉成形,因此,所制食品形狀均勻一致、安全衛(wèi)生,同時也比手工制丸方便快捷。
文檔編號A23P1/12GK101946974SQ20101025354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10日
發(fā)明者馮培明 申請人:馮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