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nóng)業(yè)領域,具體為適宜高原寒冷地區(qū)的核桃大田抗寒嫁接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青海省是我國除黑龍江、上海、廣東、海南、臺灣外,26個核桃分布省份之一,隸屬大西北產(chǎn)區(qū),在河湟谷地自古以來就有種植核桃的傳統(tǒng)和習慣。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全國早實薄皮核桃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我省也逐步開始種植早實薄皮核桃新品種,并將核桃產(chǎn)業(yè)作為產(chǎn)業(yè)結(jié)構調(diào)整的重要組成被分別列入青海省林業(yè)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將核桃產(chǎn)業(yè)作為的五大林業(yè)主導產(chǎn)業(yè)之一重點培育,并提出在黃河、湟水谷地發(fā)展以木本糧油核桃為主的經(jīng)濟林基地的基本思路。但由于受寒冷氣候的影響,核桃育苗成活率低、越冬保存率更低,致使核桃大田規(guī)模育苗成為難題,種苗基地化建設遠遠滯后于產(chǎn)業(yè)發(fā)展。正是生產(chǎn)上缺乏一種有效的育苗方式,在新品種推廣種植過程中,核桃種苗全部來自外購,并且由于品種引進渠道廣、種源不一、育苗專業(yè)戶素質(zhì)低下等原因,致使引進的核桃種苗質(zhì)量參差不齊,實生苗比例高達50%以上;品種雜亂,良種率不足20%,導致引種多年不結(jié)果或結(jié)果但品質(zhì)和產(chǎn)量低下,經(jīng)濟效益并非人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著核桃產(chǎn)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現(xiàn)有技術一的技術方案
核桃嫁接育苗目前最為常用的現(xiàn)有技術為方塊芽接技術,文獻報道較多,方法大同小異,基本相同。但針對高寒地區(qū),如何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改良,開展抗寒育苗,解決寒冷地區(qū)大田核桃嫁接育苗成活率低,越冬保存率更低等問題相關報道鮮見。
以參考文獻1(LY/T 1883—2010,核桃優(yōu)良品種育苗技術規(guī)程)為依據(jù),其方塊芽接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1)砧木培育
①種子準備,從健壯的母樹上采集種仁飽滿、大小均勻、無病蟲、無霉爛、充分成熟的核桃做種子,不能烘烤或漂白,不能用隔年陳種育苗。
②種子處理,將種子裝入麻袋或有封口的編簍內(nèi),全部浸入流水河或池中,浸泡7d,吸足水后撈出,稍加晾曬,使80%的縫合線開裂即可播種。
③播種
a、播種時間
春季播種在土壤解凍后,3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季播種在種子采收后,土壤封凍前進行。
b、播種方法,采用開溝點播,行距50-60cm,種距15-20cm,溝深8-10cm。堅果的縫合線與地面垂直,種尖指向與地面平行,覆土厚度6-8cm,覆土后稍加鎮(zhèn)壓。
c、播種量,播種量75kg/666.7m2-100kg/666.7m2。
④田間管理
a、中耕除草和斷根,在生長期進行中耕除草2-3次,夏末秋初對砧木進行斷根處理。
b、肥水管理,苗木生長過程中干旱及時灌水。6月份結(jié)合灌溉,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7月份追磷酸二氫鉀8kg/666.7m2-10kg/666.7m2。
c、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細菌性黑斑病、炭疽病、枝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可于發(fā)病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40%多菌靈800倍液。
主要蟲害有刺蛾、金龜子、幕撩尺護、春尺護、介殼蟲等,可用3000-3500倍的溴氰菊酯進行防治。
(2)嫁接育苗
①接穗采集,穗條從采穗圃或優(yōu)良母樹上采集,選擇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發(fā)育枝,隨采隨接;如采穗圃距離較遠,穗條采后立即剪去復葉,下部插入水桶中并置于陰涼條件下運輸至苗圃待用。
②嫁接時間,當年生新梢半木質(zhì)化時,開始芽接。華北地區(qū)5月下旬至7月中旬均可芽接。
③嫁接
a、取芽,接芽以接穗中上部3—5個飽滿芽為好。用雙刃刀在穗條上選定芽處橫切一刀至木質(zhì)部,使刀上、下刃距芽相等,然后用雙刃刀的單側(cè)刃分別在芽的兩側(cè)縱割一刀,輕輕掰扭下帶花芽肉的芽片,長3—5cm,寬1.5——2cm。
b、砧木接口切取,選擇地徑達1—2cm的砧木,在距地面30cm左右選取光滑處,取與接穗芽片相同大小的砧木皮片,然后撕下砧木皮片,使砧木接口右下角處留有一長2-3cm,寬2-3mm的放水口。
c、砧穗嵌合,將取好的芽片迅速嵌入切好的砧木接口處,并使上、下、左三個方向緊密相貼,然后用塑料條自下而上綁扎,松緊適度。注意接芽外露,接口右下角處放水口外露。
2.4接后管理,芽接后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芽,接穗成活后及時剪除接芽以上剩余砧木。及時進行土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
現(xiàn)有技術一的缺點:
(1)參考文獻1針對大部分核桃種植區(qū)而言是適用的,但欠缺在高寒地區(qū)育苗的越冬防寒技術措施。具體為:
①砧木培育未提及越冬防寒保護措施。高寒地區(qū),砧木冬季不進行防寒處理,
將會造成地上部分嚴重干稍甚至死亡,影響翌年萌發(fā),嚴重是可導致育苗失敗。
②未提及嫁接一年生苗的越冬防寒保護措施。高寒地區(qū),由于溫度低,生長期短,嫁接后新梢生長量有限,木質(zhì)化程度較低,冬季不防護,難以越冬而造成育苗失敗。
(2)參考文獻1中未提及培育的砧木翌年春季萌發(fā)后如何進行技術處理。因芽接是在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的枝條上進行嫁接成活率高,故春季砧木應進行平茬,留下部位壯芽一個,其余抹除。
(3)參考文獻1中規(guī)定“嫁接部位距地面30cm左右”,嫁接部位過高。其一,因為水分、養(yǎng)分疏送距離遠,在高寒地區(qū)會導致接芽萌發(fā)較晚,生長量小,木質(zhì)化程度低而難以越冬;其二,嫁接部位過高,不利于冬季越冬防寒措施的實施。
(4)參考文獻1中對于嫁接時間的確定過于寬泛,為“當年生新梢半木質(zhì)化時,開始芽接”。并只規(guī)定了“華北地區(qū)具體芽接時間為5月下旬至7月中旬”,而高寒地區(qū)芽接的具體時間不確定。試驗證明,高寒地區(qū),適宜芽接的時間較短,為6月中下旬,過早或晚均會造成嫁接成活率低或越冬保存率低,使育苗前功盡棄。
(5)參考文獻1接后管理中提及“接穗成活后及時剪除接芽以上剩余砧木”技術,在高寒地區(qū)經(jīng)過多次試驗證實,不適用。在高寒地區(qū),嫁接后對砧木不進行剪截處理,而只在“成活后及時剪除接芽以上剩余砧木”,會由于砧木上葉片過多,水分和養(yǎng)分分散,而造成接芽當年不萌發(fā)或不成活。應嫁接后,在接芽上3cm處剪除砧木,不留復葉,利于接芽早期愈合并萌發(fā)。
現(xiàn)有技術二的技術方案:
參考文獻2、3、4中也提到了核桃的方塊芽接技術,但在以下幾點與參考文獻1有區(qū)別,具體為:
(1)砧木的處理
①參考文獻2中對嫁接前砧木的處理技術為“在3月下旬核桃萌芽前,對實生苗進行平茬,即將實生苗離地面10.0cm剪斷,并及時在剪截面涂抹封剪油,以防止水分蒸發(fā)和病菌感染。4月上旬核桃萌芽后,留1個壯芽,其余一律抹去”。
②參考文獻3中對嫁接前砧木的處理技術為“對苗高在10cm以下的1年生實生苗第2年春季不平茬,否則要進行平茬”。
③參考文獻4中對嫁接前砧木的處理技術為“對核桃實生苗萌芽前(3月上旬)基部保留5cm左右進行平茬處理,在苗高5cm時,除去多余萌芽,20cm時摘心以增加粗度”。
(2)嫁接時間
①參考文獻2:在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核桃方塊芽接一般在6月上旬-7月下旬進行”。
②參考文獻3:“華亭地區(qū)最適宜方塊芽接的時間是6月10日至7月5日,過早或過晚芽接成活率都較低”。
③參考文獻4:“北方宜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行芽接。
(3)嫁接部位
①參考文獻2:“在距離砧木當年生枝條基部10.0~20.0cm,選擇1個光滑面”進行芽接。
②參考文獻3:“在基部10cm附近處選一光滑面”進行芽接。
③參考文獻4:“在砧木上的嫁接部位最好離地面5~10cm高度”。
(4)接后砧木處理
①參考文獻2:“嫁接的同時在接口以上留5片復葉進行剪砧。在嫁接后,如遇到下雨,一定要進行剪砧,下雨1次剪砧1次,最終要留下至少2片復葉。當接芽達到10.0cm左右時,在接口以上7.0cm處剪砧,將復葉全部剪掉”。
②參考文獻3:“嫁接前將砧木15cm以上部分剪掉,砧木上部只留2~3個葉片,其余葉片摘掉。當年嫁接苗高達15~20cm時可剪砧,否則當年不剪砧,待第2年春季生長到15cm以上時再剪砧?!?/p>
③參考文獻4:“嫁接后立即在接芽以上留1~2葉剪砧,到接芽新梢長到20cm左右時,再從接芽以上2cm處徹底剪砧”。
(5)人工促老
①參考文獻2:“為了促使嫁接苗充分木質(zhì)化,增強越冬能力,當接芽達到40.0cm時,要適當?shù)淖肥┝租浄剩?月中旬要對新芽進行摘心,8月下旬要控制澆水。為防止新生枝條抽條與凍傷,10月上旬還不落葉時,要人工促使其老化,可噴施天達2116藥液”。
②參考文獻4:“8月中旬追施復合肥10kg/667m2以提高苗木木質(zhì)化程度,可使用1.0‰的植物動力2003進行葉面噴施,不僅可以提高嫁接成活率,同時可以明顯提高嫁接后的苗木高度和粗度”。
(6)越冬防護
①參考文獻2:“11月可將其枝干涂白或用廢棄厚塑料薄膜從上到下纏繞包裹,在上凍前,及時澆封凍水,使新梢安全越冬”。
②參考文獻3:“半成品苗采取埋土或用油光紙袋裝土的辦法防寒防凍,成品苗用埋土或秸稈包扎的辦法防凍防風干?!?/p>
現(xiàn)有技術二的缺點:
(1)嫁接時間過于寬泛,不適應高海拔寒冷地區(qū)應用
有關核桃芽接時間的相關報道較多,但針對青海高原等高海拔寒冷地區(qū)開展核桃芽接的相關報道鮮見。文獻2、3、4中所提的均是山西、甘肅等北方地區(qū),涵蓋范圍較大,北方各地區(qū)之間由于氣候條件的差異性,芽接時間差異較大,不具體。不實用。而申請的專利技術提出青海高原等高寒地區(qū),核桃芽接的適宜時間為6月中下旬,芽接時間具體明確,實用性更強。
(2)接后砧木剪留過長、復葉保留多,水分和營養(yǎng)分散,不利接芽萌發(fā);且后期抹芽工作量大,費時費工,育苗成本高
嫁接后對砧木的剪留與否及保留復葉的多少均對接芽的萌發(f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高寒地區(qū),氣溫相對較低,作物生長期短,接后不剪砧木或剪留過多、復葉保留過多,因水分和營養(yǎng)分散,均會導致接芽萌發(fā)晚、生長細弱、木質(zhì)化程度低或當年不萌發(fā)而難以越冬。此外,保留復葉過多,會增加抹芽次數(shù),由此產(chǎn)生大量人工費用;剪砧次數(shù)多,同樣需要大量人力完成,從而增加育苗成本。而申請的專利技術,針對高寒地區(qū)氣候特點,提出核桃芽接后在接芽上方3—5cm處剪除砧木,并剔除所有復葉,可使接芽愈合更好、萌發(fā)更早,利于后期生長和安全越冬。省工省力,簡單易行。
(3)以促進生長的復合肥或植物生長劑為葉面肥進行噴施,促進枝條木質(zhì)化(老化),效果不顯著
文獻2、4提到,在核桃苗生長后期,追施磷鉀肥、復合肥、或噴施天達2116藥液、1.0‰的植物動力2003,可提高苗木的木質(zhì)化程度。但以上所指均屬于促進生長型的肥料或葉面肥,雖有促進苗木老化的作用,但效果有局限性。本技術專利采用植物生長延緩劑烯效唑促進苗木老化,效果顯著。
(4)越冬防寒措施繁瑣、費時費工費力,效果并非人愿
在高寒地區(qū)開展核桃芽接,越冬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半成品苗如不進行越冬防寒則芽子易被凍死,而當年生成品苗不進行越冬防寒,苗干常因髓心大、木質(zhì)化程度差而被凍干,甚至整株凍死,因此必須采取防寒措施。文獻2提到的“將其枝干涂白”對幼樹尤其是種苗的防寒效果甚微,樹干涂白只是在大樹上應用,具有防病蟲、防日灼的作用,其本身并無直接防凍作用?!坝脧U棄厚塑料薄膜從上到下纏繞包裹”,費時費工費力,在實際生產(chǎn)中難以實施;此外,青海高原冬季寒冷漫長,塑料薄膜纏繞包裹防寒效果并不理想,并且春季升溫時容易燙傷苗芽。
文獻3中提到“半成品苗采取埋土或用油光紙袋裝土的辦法防寒防凍,成品苗用埋土或秸稈包扎的辦法防凍防風干”。在實際生產(chǎn)中,半成品苗用土埋是可行的,但必須備注用干土埋,并土埋后不可澆水。否則苗木會因土壤水分含量高而霉爛。而用油光紙袋裝土和秸稈包扎的方法,在規(guī)模生產(chǎn)中費工費力,生產(chǎn)成本大,更難實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高原寒冷地區(qū)平均氣溫較低,氣溫不穩(wěn)定,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漫長的氣候特點,以現(xiàn)有核桃方塊芽接為技術依托,通過對嫁接時間、接后砧木的處理、人工促老、越冬防寒等措施的改進和加強,研究提出的一種適宜高寒地區(qū)應用的核桃抗寒高效嫁接育苗方法,該方法可解決高原寒冷地區(qū)大田核桃嫁接成活率低、越冬保存率更低的難題,從而使高寒地區(qū)開展規(guī)模性核桃大田芽接育苗成為可能,為高寒地區(qū)建立核桃種苗繁育基地提供專利技術。
具體技術方案為:
適宜高原寒冷地區(qū)的核桃大田抗寒嫁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過程:
(1)砧木培育
選用上年秋季從健壯母樹上新采集的種仁飽滿、大小均勻、無病蟲、不露仁、無霉爛、充分成熟、自然晾干的核桃作為種子,進行砧木的培育;
將種子裝入麻袋內(nèi),全部浸入灌水的池或坑中,保持每天翻動1次,隔天換水1次,浸泡10-15天,待晴天撈出攤曬1—2小時,沿縫合線開裂的種子達80%以上,即可播種;
播種時間,春季土壤解凍后的4月下旬進行;播種量50kg/666.7m2-75kg/666.7m2;
播種前圃地進行深翻,結(jié)合深翻施入復合肥,用量為40kg/666.7m2,并在播種前3—5天灌足底水;
10月初冬灌后,用地表干土進行土埋防寒;埋土高度20cm,高于20cm的部分不埋,春季萌動時可隨砧木平茬剪除;
(2)嫁接育苗
冬季土埋的砧木在4月下旬除去覆蓋的土層,使砧木外露;待5月15日氣溫穩(wěn)定以后將實生苗距地面3-5cm處進行平茬,并留1個壯芽,其余一律抹去,剪砧、抹芽一次完成;
除去越冬覆蓋的土層后,灌春水一次,并隨灌水追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1次,之后視土壤墑情灌溉,并隨灌溉再追施尿素1-2次,并在6月15日之前完成;
6月中下旬嫁接,選擇優(yōu)良母樹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發(fā)育枝作為接穗,基部粗度1cm-1.5cm;采下接穗后立即剪掉復葉,留1cm-1.5cm的葉柄;
用距離3cm的雙刃刀在穗條上選定芽處橫切一刀至木質(zhì)部,使刀上、下刃距芽相等,然后用雙刃刀的單側(cè)刃分別在芽的兩側(cè)縱割一刀,寬1.0—1.5cm,輕輕掰扭下帶花芽肉的芽片;
選擇地徑達0.8cm以上砧木,在距地面10cm以下選取光滑處,用上述雙刃刀橫切一刀至木質(zhì)部,然后單側(cè)刃分別其兩側(cè)縱割一刀,然后從上而下撕下砧木皮片,并在砧木接口右下角處順延撕下一長2-3cm,寬2-3mm的放水口;
將取好的芽片迅速嵌入切好的砧木接口處,并使上、下、左三個方向緊密相貼,然后用塑料條自下而上綁扎,松緊適度;接口右下角處放水口外露。
其中,步驟(1)中,播種的方法為,播種前將圃地淺翻耙平,并采用寬窄行開溝點播,寬行60cm,窄行25cm,種距20cm,播種深度8-10cm;種子堅果的縫合線與地面垂直,種尖指向與地面平行;覆土后稍加鎮(zhèn)壓。
步驟(1)中,播種后,還包括播后管理,播后至出苗前不再灌水,待幼苗出齊后可視土壤墑情進行灌水,并結(jié)合灌溉,撒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1—2次,間隔15天;7月份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2-3次,每次間隔10天;
苗出齊后方可進行中耕除草,全年3-4次,做到除早除?。?/p>
8月以后控水控肥,并葉面噴施5%烯效唑400倍液2次,間隔15天,促其老化,便于越冬;
苗期病害為細菌性黑斑病時,于發(fā)病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靈500倍液;蟲害為大青葉蟬時,在其產(chǎn)卵期9月中下旬噴施3000-3500倍的溴氰菊酯進行防治。
步驟(2)中,還包括接后管理:
嫁接后,于接芽上方3—5cm處及時剪除砧木,并剔除所有復葉;
芽接后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并進行中耕除草,以免出現(xiàn)草壓苗現(xiàn)象,影響接芽萌發(fā);
嫁接后20天內(nèi)不能灌水,此后可根據(jù)土壤墑情小水灌溉,8月份以后控水;
當接芽長至10cm時,用鋒利的刀片在接芽背部割斷薄膜,解除綁縛,并葉面噴施0.2%尿素2—3次,每次間隔10天,促其快速生長;8月份以后控肥,尤其的氮肥的施入;
當接芽新梢長至30cm時,摘心,并于8月下旬噴施5%烯效唑400倍液2次,間隔10天;
10月上旬進行冬灌,待表層土稍干后,取寬行中的土在窄行中起壟,并將窄行兩側(cè)的幼苗對向傾斜壓彎于土壟上,再覆土10cm防寒;翌年春季,根據(jù)天氣情況,待氣溫穩(wěn)定之后去除覆土,并正常田間管理。
本技術就是針對高原寒冷地區(qū)平均氣溫較低,氣溫不穩(wěn)定,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漫長的氣候特點,以現(xiàn)有核桃方塊芽接為技術主題,通過對嫁接時間、嫁接部位及接后砧木的處理、越冬防護等措施的改進和加強,研究提出的一種適宜高寒地區(qū)應用的核桃抗寒高效嫁接育苗方法,該方法解決了高原寒冷地區(qū)核桃嫁接成活率低、越冬保存率更低的難題,從而使高寒地區(qū)開展規(guī)模性核桃大田芽接育苗成為可能,為高寒地區(qū)建立核桃種苗繁育基地提供專利技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核桃播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過程。
適宜高原寒冷地區(qū)的核桃大田抗寒嫁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過程:
1、砧木培育
1.1種子選擇
選用上年秋季從健壯母樹上新采集的種仁飽滿、大小均勻、無病蟲、不露仁、無霉爛、充分成熟、自然晾干的核桃作為種子,進行砧木的培育。
1.2種子處理
將種子裝入麻袋內(nèi),全部浸入灌水的池或坑中,保持每天翻動1次,隔天換水1次。浸泡10-15天,待晴天撈出攤曬1—2小時,沿縫合線開裂的種子達80%以上,即可播種。若開口種子量少,說明種子未泡透,可重新裝入麻袋中浸泡3-5天后晾曬,裂口率達到要求即可播種。少量播種時,可挑選裂口的種子先行播種,不裂口的種子重新浸泡,待泡足水晾曬裂口后再行播種。
1.3播種
1.3.1播種時間
春季土壤解凍后的4月下旬進行。
1.3.2深翻整地
播種前圃地進行深翻,結(jié)合深翻施入復合肥,用量為40kg/666.7m2,并在播種前3—5天灌足底水。
1.3.3播種量
播種量50kg/666.7m2-75kg/666.7m2。
1.3.4播種方法
播種前將圃地淺翻耙平,并采用寬窄行開溝點播,寬行60cm,窄行25cm,種距20cm,播種深度8-10cm。堅果的縫合線與地面垂直,種尖指向與地面平行,見圖1。覆土后稍加鎮(zhèn)壓。為保證土壤墑情,隨耙隨播。
1.4播后管理
1.4.1肥水管理
播后至出苗前不再灌水。待幼苗出齊后可視土壤墑情進行灌水,并結(jié)合灌溉,撒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1—2次,間隔15天;7月份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2-3次,間隔10天。
1.4.2中耕除草
苗出齊后方可進行中耕除草,全年3-4次,做到除早除小。
1.4.3人工促老
8月以后控水控肥,并葉面噴施5%烯效唑400倍液2次,間隔15天,促其老化,便于越冬。
1.4.4病蟲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有細菌性黑斑病,可于發(fā)病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靈500倍液。主要蟲害有大青葉蟬,在其產(chǎn)卵期9月中下旬噴施3000-3500倍的溴氰菊酯進行防治。
1.5越冬防寒
10月初冬灌后,用地表干土進行土埋防寒。埋土高度20cm,高于20cm的部分不埋,春季萌動時可隨砧木平茬剪除。
2、嫁接育苗
2.1嫁接前對砧木的管理
2.1.1剪砧抹芽
為防治晚霜危害,冬季土埋的砧木需在4月下旬除去覆蓋的土層,使砧木外露。待5月15日氣溫穩(wěn)定以后將實生苗距地面3-5cm處進行平茬,并留1個壯芽,其余一律抹去,剪砧、抹芽一次完成。
2.1.2水肥管理
除去越冬覆蓋的土層后,可灌春水一次,并隨灌水追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1次,之后視土壤墑情灌溉,并隨灌溉再追施尿素1-2次,并在6月15日之前完成。
2.2嫁接
2.2.1嫁接時間
6月中下旬,過早或晚均不利嫁接成活或安全越冬。
2.2.2接穗采集
選擇優(yōu)良母樹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發(fā)育枝作為接穗,基部粗度1cm-1.5cm。采下接穗后立即剪掉復葉,留1cm-1.5cm的葉柄,隨接隨采;遠途運輸,用濕麻袋或濕草簾將接穗包扎封嚴,防止失水和造成人為機械損傷。到達目的地后,放入冷藏窖,防止接穗水分蒸發(fā),并在3d內(nèi)用完。
2.2.3取芽
接芽以接穗中部飽滿芽為好。用距離3cm的雙刃刀在穗條上選定芽處橫切一刀至木質(zhì)部,使刀上、下刃距芽相等,然后用雙刃刀的單側(cè)刃分別在芽的兩側(cè)縱割一刀,寬1.0—1.5cm,輕輕掰扭下帶花芽肉的芽片。
2.2.4切砧木
選擇地徑達0.8cm以上砧木,在距地面10cm以下選取光滑處,用上述雙刃刀橫切一刀至木質(zhì)部,然后單側(cè)刃分別其兩側(cè)縱割一刀,然后從上而下撕下砧木皮片,并在砧木接口右下角處順延撕下一長2-3cm,寬2-3mm的放水口。
2.2.5砧穗嵌合
將取好的芽片迅速嵌入切好的砧木接口處,并使上、下、左三個方向緊密相貼,然后用塑料條自下而上綁扎,松緊適度。注意接芽外露,接口右下角處放水口外露。
2.3接后管理
2.3.1剪砧
嫁接后,于接芽上方3—5cm處及時剪除砧木,并剔除所有復葉。
2.3.2抹芽及中耕除草
芽接后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并進行中耕除草,以免出現(xiàn)草壓苗現(xiàn)象,影響接芽萌發(fā)。
2.3.3肥水管理
嫁接后20天內(nèi)不能灌水,此后可根據(jù)土壤墑情小水灌溉,8月份以后控水。
當接芽長至10cm時,用鋒利的刀片在接芽背部割斷薄膜,解除綁縛,并葉面噴施0.2%尿素2—3次,每次間隔10天,促其快速生長。8月份以后控肥,尤其的氮肥的施入。
2.3.4人工促老
當接芽新梢長至30cm時,摘心,并于8月下旬噴施5%烯效唑400倍液2次,間隔10天。
2.4越冬防寒
10月上旬進行冬灌,待表層土稍干后,取寬行中的土在窄行中起壟,并將窄行兩側(cè)的幼苗對向傾斜壓彎于土壟上,再覆土10cm防寒。翌年春季,根據(jù)天氣情況,待氣溫穩(wěn)定之后去除覆土,并正常田間管理。
砧木培育過程中,通過人工促老及越冬土埋防寒措施的實施,可使砧木越冬保存率明顯提高,并且春季萌動早,為后期的芽接爭取了有利的時間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中,對于當年培育的砧木,通過人工促老和越冬土埋防寒,可明顯提高其越冬率,同時,因葉芽冬季保護未受凍害,春季萌發(fā)早,為新梢生長爭取了時間,至6月中下旬當年生枝條的長度、粗度及半木質(zhì)程度均達到芽接要求。試驗證明(表1):當年生砧木通過人工促老和越冬土埋防寒,越冬保存率為95.6%,4月25日左右開始萌動,當年夏季可進行芽接的苗木比例為82.3%;較對照越冬保存率提高了39.2%,春季萌芽時間提早了近10天,可嫁接苗的比例提高了33.8%,效果明顯。
表1 砧木培育不同技術方案越冬保存率及萌芽時間對比
高原寒冷地區(qū),在適宜的時間進行大田芽接,可使芽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長量顯著提高。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中規(guī)定,在青海高原等高寒地區(qū),核桃適宜芽接的最佳時間為6月中下旬。試驗表明(表2):不同時間芽接,嫁接成活率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以6月15日至7月5日間嫁接成活率最高,芽接成活率均達到85%以上。過早后過晚嫁接,成活率均顯著降低,8月初嫁接,成活率只有10%;此后嫁接,基本不成活。此外,不同時間芽接,其新梢生長量之間也存在一定差異,并以最早嫁接的生長量最大。
生產(chǎn)中在首先保證成活率的基礎上,還要保證苗木當年有一定的生長量。綜合考慮各項因素,高原寒冷地區(qū)核桃大田芽接在6月中旬至下旬之間進行最為適宜,此間芽接,成活率高,可達85%以上;苗木生長量大,新梢長度接近20cm,粗度達0.8以上cm,為安全越冬打下基礎。
表2 不同芽接時間對嫁接成活率及生長的影響
在高原寒冷地區(qū),芽接后,在接芽上方3-5cm處剪除砧木,并剔除全部復葉,可明顯提早萌芽時間,且萌發(fā)率(當年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長量顯著提高
芽接后,對砧木不同的處理方式,直接影響接芽萌發(fā)時間的長短和萌發(fā)率。試驗表明(表3):砧木不同處理方式,其接芽萌發(fā)時間長短明顯不同,且對接芽萌發(fā)率的影響是顯著的。相對而言,芽接后,砧木上留的復葉越少,接芽萌發(fā)的時間越早,萌發(fā)率越高。其中以芽接后,在接芽上部3cm處剪砧不留復葉的處理其接芽萌發(fā)時間最早,萌發(fā)率最高,在嫁接后約59天左右,萌發(fā)率(當年嫁接成活率)即可達100%。而對砧木不做任何處理的,接芽當年不萌發(fā)。
表3 砧木不同處理方式對芽接萌發(fā)時間及萌發(fā)率的影響
從表4中可以看出,砧木不同處理對新梢生長的影響是顯著的。相對而言,復葉留的越多,新梢生長量越小。其中以芽接后,剪砧不留復葉的處理方式新梢生長量最大,新梢長度可達24.15cm,粗度達0.87cm。而對砧木不做任何處理的,因接芽當年不能萌發(fā),所以沒有生長量。
表4 砧木不同處理對新梢生長量的影響
嫁接成活后,采用人工促老及越冬防寒措施,可有效提高越冬保存率
高原寒冷地區(qū),核桃嫁接苗越冬保存率的高低是關乎育苗成敗的決定性因素。通常情況下,青海高原地方冬季寒冷漫長,不采取防寒措施,種苗難以越冬;而防寒措施繁瑣,難以實施;防寒措施簡單不到位,防寒效果不理想。行之有效的防寒技術是保證苗木安全越冬的關鍵。
試驗表明,苗木生長后期,于8月下旬噴施5%烯效唑400倍液2次,間隔10天,促其木質(zhì)化;并于冬灌后覆土越冬,越冬保存率顯著提高。試驗表明(表5)。
表5 不同試驗處理對越冬保存率的影響
生長后期噴施烯效唑2次,冬季覆土的防寒措施,越冬保存率可達92.22%,較不噴施烯效唑,冬季覆土的處理越冬保存率高14.44%,較對照高84.44%。說明,冬季覆土越冬,能顯著提高越冬保存率,行之有效。但在生長后期噴施烯效唑2次,可進一步促進木質(zhì)形成,從而增強種苗的越冬防寒能力。兩種措施疊加,可有效提高種苗越冬保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