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蛭弧菌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細菌及其應用,特別涉及一種蛭弧菌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蛭弧菌(Bdellovibrio)中的“Bdello”有水蛭或“吸血鬼”之意。其中研究得較為詳細的是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uorus,簡稱Bd菌)。噬菌蛭弧菌于1962年由Stolp和Petiold首次從菜豆葉燒病假單胞菌中發(fā)現,該菌所具有的獨特“寄生”和“噬菌”生物特性被微生物界學者所關注,以后世界各國相繼從土壤、自然水體、海水中分離到Bd菌,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Bd菌有一個雙相的生活周期,它們有一個不生長的運動攻擊期和一個不運動的細胞內繁殖期,在攻擊期它們的運動十分活躍,不斷去尋找宿主攻擊,隨著蛭弧菌吸附到宿主細胞壁上,它們開始進入繁殖期。接著蛭弧菌穿過外膜和肽聚糖層停留在宿主細胞周質之間繁殖,同時失去鞭毛。Bd菌是一類攻擊、侵染、裂解宿主菌的寄生菌,有類似噬菌體的作用。Bd菌菌體較小,是約為0.25-0.4μm×0.8μm×1.2μm的革蘭氏陰性菌,呈弧狀或桿狀,菌體尾部有一長鞭毛,運動極活潑。
歐、美等國在Bd菌的基礎研究方面較為深入,研究重點主要在Bd菌的生物學特性、蛋白合成、DNA組合、溶菌物質等方面。最近幾年我國科研人員在用Bd菌防治家禽、家畜腸道細菌性傳染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種生物防治的新技術。
微囊藻(Microcystis)是藍藻門、藍藻綱、藍球藻目的微生物,是造成水污染的罪魁禍首,微囊藻中含有的微囊藻毒素甚至與同樣純度的眼鏡蛇的蛇毒毒性相當。隨著工業(yè)化程度的提高,近年來湖泊的富營養(yǎng)化愈演愈烈,各地湖泊頻頻爆發(fā)以藍藻為優(yōu)勢藻種的水華,其中以滇池的水華較為嚴重。滇池水華是以微囊藻為絕對優(yōu)勢藻種的藍藻水華,國家和云南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治理滇池,但依然未能得到控制和解決。目前治理微囊藻造成的水污染一般采用微絮凝、臭氧、活性炭等工藝,但由于成本及除藻劑本身效率的問題,除藻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微生物控藻技術是一項非常有前途的治理水華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溶解微囊藻的蛭弧菌。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能溶解微囊藻的蛭弧菌是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已于2003年11月25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簡稱CGMCC),保藏號為CGMCC №1045。
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自北大蔚秀園池塘里的水樣分離得到。
實驗證明,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能夠有效地溶解微囊藻。作為微囊藻的生物控藻因子,既可以單獨施放到被污染的水中進行溶藻,也可配合其它溶藻因子(如溶解魚腥藻的PdY3等其它溶藻因子),協(xié)同作用,在有效治理水體富營養(yǎng)化,特別是藍藻水華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市場潛力巨大。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蛭弧菌S-23的負染電鏡照片圖2為蛭弧菌S-23侵染微囊藻的初始階段的電鏡照片圖3為侵染微囊藻細胞中增殖的蛭弧菌S-23的電鏡照片圖4為蛭弧菌S-23與對照分別對受污染水進行處理的結果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的分離、菌學特性、營養(yǎng)方式、溶藻方式1、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的分離自北大蔚秀園池塘里取水樣,將水樣加到純培養(yǎng)的微囊藻中,光照培養(yǎng),3-5天后,藻液變黃,將溶藻液滴在無菌濾紙片上,覆蓋在微囊藻鋪成的雙層藻板中,濾紙片周圍會出現溶藻空斑,隨著時間的推移空斑不斷擴大,取空斑邊緣處的瓊脂塊,投放到純培養(yǎng)微囊藻中,待溶藻后,用0.45um濾膜過濾溶藻液,得到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
2、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的菌學特性(1)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的形態(tài)特征蛭弧菌的大小介于0.22um和0.45um之間,它能通過0.45um的濾膜,而不能通過0.22um的濾膜,它的形態(tài)結構如圖1所示,菌體呈弧狀。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鞭毛染色和革蘭氏染色,結果表明該菌體尾部有一長鞭毛,屬于革蘭氏陰性菌。
(2)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的生理生化特征S-23是一種寄生性的細菌,不能在普通的培養(yǎng)基上獨立生長,實驗中,一直是以微囊藻作為它的宿主,它通過寄生于微囊藻細胞內獲得營養(yǎng)。當溫度低于24℃時,S-23失去侵染微囊藻的功能。
(3)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的營養(yǎng)方式蛭弧菌S-23的營養(yǎng)方式分為兩個營養(yǎng)階段即感染性的運動期和非感染性的繁殖期。運動期蛭弧菌S-23處于微囊藻細胞外,帶有鞭毛,能專一性地侵染微囊藻,通過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進入到微囊藻細胞內,同時失去鞭毛,以吸收藻細胞營養(yǎng)進行繁殖,過渡到繁殖期;繁殖到一定時期后重新生成鞭毛,裂解微囊藻細胞,釋放出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再去侵染新的微囊藻。
(4)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的溶藻方式通過取不同溶藻時期的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溶藻液,在油鏡下觀察,發(fā)現剛開始溶藻時,微囊藻內有一些褐色的小顆粒,許多微囊藻旁邊聚集著弧狀的菌,隨著時間的延長,只有越來越少的微囊藻內有褐色的小顆粒,而溶藻三個星期以上的溶藻液中幾乎沒有褐色顆粒,同時溶液中的弧狀菌越來越多,經實驗證明褐色顆粒是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的增殖體。根據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的菌學特性可以判斷它為一種新的蛭弧菌。
實施例2、用本發(fā)明的蛭弧菌S-23對受污染水進行處理分別取3瓶60ml純培養(yǎng)的微囊藻,藻細胞濃度為108個/ml,一瓶作為對照,向另外兩瓶微囊藻中各加入1ml的蛭弧菌S-23微囊藻溶藻液(S-23的濃度為109個/ml),3天后加了S-23的藻液變黃,一周后藻細胞全部解體,溶液變清(結果如圖4所示)。
權利要求
1.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及其突變體及變異體。
2.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在治理水體富營養(yǎng)化中的應用。
3.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在治理藍藻水華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蛭弧菌及其應用,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溶解微囊藻的蛭弧菌及其應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蛭弧菌為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它具有溶解微囊藻的特性,本發(fā)明的蛭弧菌(Bdellovibrio sp.)S-23 CGMCC №1045可用于治理水體富營養(yǎng)化,特別是藍藻水華,市場潛力巨大。
文檔編號C12N1/20GK1624108SQ20031011712
公開日2005年6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安成才, 石苗, 劉新堯, 鄒莉, 廖永紅, 吳為中, 溫東輝, 張仲凱 申請人: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