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雀舌茶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扁直型高檔茶及其制作工藝,僅借用了電炒鍋和提香機兩種綠 茶制作機械。
背景技術(shù):
雀舌與龍井茶具有相近的扁直外形,但雀舌沒有龍井茶的光澤和糙米色,而雀 舌有扁直外形上匹白毫,無糙米色,香氣近似于卷曲形高檔綠茶,因此雀舌具有介于龍 井茶和卷曲形高檔茶中間的滋味、湯色和香氣,滋味醇厚,湯色綠帶香,香氣栗香濃 郁。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利用現(xiàn)有的電炒鍋和提香機兩種綠茶制作機械;同 時利用無性系茶的一芽一葉初展原料,生產(chǎn)制作雀舌茶,從而充分利用高檔綠茶制茶設(shè) 備,提高茶廠設(shè)備的利用率,滿足人民生活水平需求。本發(fā)明所公開的雀舌茶,特征在于其制作原料龍井43早春的一芽一葉初展葉 片,經(jīng)過采摘、攤晾、殺青(造形)、烘干、足干而制成的介于龍井茶和卷曲形高檔茶不 同的茶,用開水沖泡即可飲用。本發(fā)明所公開的雀舌茶的制作工藝,包括采摘、攤晾、殺青(造形)、烘干、足 干,其特征在于(1)采摘自4月中旬龍井43號無性系開采,采摘一芽一葉初展鮮葉,要求葉 包芽,上半部不超一半離芽,以其作為制茶原料,備用。(2)攤晾鮮葉進場后,放入竹盤內(nèi),于通風(fēng)良好干燥室內(nèi)攤晾,厚度3厘米, 時間2-3小時,攤晾至葉片稍失去光澤,葉色稍暗綠,含水量70%為宜。(3)殺青(造形)使用電炒鍋,鍋溫170-190°C,投葉量400g,鮮葉投入后沿 鍋底輕輕抿至鍋頂,另一只手擋回沿鍋底抿的手中,翻轉(zhuǎn)手心抖入鍋內(nèi)。輕抿的過程中 不要使葉在手中翻轉(zhuǎn),如此反復(fù)進行8-9次,待葉色轉(zhuǎn)為墨綠,手感五成干,既已成扁 平狀,改變做形手法。此時,鍋溫降至110°C左右,從貼近鍋底上部胸前葉子由輕到重再 到輕壓扁鮮葉,歷時15-20分鐘,待鮮葉稍有刺手感。采取對折拉條3-5次,出鍋。(4)烘干溫度開始降至50°C,五分種后降至40°C,用紙殼輕翻茶葉半成品, 中間對折拉條,做直茶條,反復(fù)10分鐘。溫度下降后,用紙殼輕翻葉子,直至茶條有刺 手感,含水量15%出鍋。(5)足干采用提香機進行足干,烘干葉出鍋后,滿攤冷卻至室溫,每十鍋烘 干葉為一組,進行足干。溫度100°c,時間30分鐘,出風(fēng)口無青草氣出烘。(6)包裝足干出烘后,滿攤冷卻至室溫,進行密封包裝。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手工雀舌的制作工藝,包括采摘、攤晾、殺青(造形)、烘干、足干和包裝, 其特征在于(1)采摘自4月中旬龍井43號無性系開采,采摘一芽一葉初展鮮葉,要求葉包 芽,上半部不超一半離芽,以其作為制茶原料,備用。(2)攤晾鮮葉進場后,放入竹盤內(nèi),于通風(fēng)良好干燥室內(nèi)攤晾,厚度3厘米,時間 2-3小時,攤晾至葉片稍失去光澤,葉色稍暗綠,含水量70%為宜。(3)殺青(造形)使用電炒鍋,鍋溫170-190°C,投葉量400g,鮮葉投入后沿鍋 底輕輕抿至鍋頂,另一只手擋回沿鍋底抿的手中,翻轉(zhuǎn)手心抖入鍋內(nèi)。輕抿的過程中不 要使葉在手中翻轉(zhuǎn),如此反復(fù)進行8-9次,待葉色轉(zhuǎn)為墨綠,手感五成干,既已成扁平 狀,改變做形手法。此時,鍋溫降至110°C左右,從貼近鍋底上部胸前葉子由輕到重再到 輕壓扁鮮葉,歷時15-20分鐘,待鮮葉稍有刺手感。采取對折拉條3-5次,出鍋。(4)烘干溫度開始降至50°C,五分種后降至40°C,用紙殼輕翻茶葉半成品,中間 對折拉條,做直茶條,反復(fù)10分鐘。溫度下降后,用紙殼輕翻葉子,宜至茶條有刺手 感,含水量15%出鍋。(5)足干采用提香機進行足干,烘干葉出鍋后,滿攤冷卻至室溫,每十鍋烘干葉 為一組,進行足干。溫度100°C,時間30分鐘,出風(fēng)口無青草氣出烘。(6)包裝足干出烘后,滿攤冷卻至室溫,進行密封包裝。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雀舌茶的制作工藝,以龍井43號無性系茶一芽一葉初展鮮葉為原料,經(jīng)過采摘、攤晾、殺青(造形)、烘干、足干而制成的雀舌茶,具有介于龍井茶和卷曲形高檔茶中間的滋味、湯色和香氣,滋味醇厚,湯色綠帶香,香氣栗香濃郁。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007977SQ200910018698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9月7日
發(fā)明者陳永強 申請人:陳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