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肢端紅痛癥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治療肢端紅痛癥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肢端紅痛癥的ICD-10編碼為173. 805。
肢端紅痛癥(又名紅斑性肢痛癥)是一種少見的肢端血管擴張性疾病。本病最容易侵犯肢體的遠側端,尤其是下肢,其特征為發(fā)作性疼痛、皮膚血管充血和皮膚溫度增高。其發(fā)病機理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末梢血管功能失調,導致血管過度擴張,局部充血所致。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患者極為痛苦,目前西醫(yī)對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根據肢端紅痛癥的臨床表現,可歸于中醫(yī)的"痹癥"、"腳板痛"、"手足痛"等范疇,尤與"血痹針目類似。早在《黃帝內經》中,即有"血痹"的記載。《素問*五臟生成篇》云"臥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者為痹。"指出了本病病因病機與正虛邪襲,寒凝經脈有關。宋代《圣濟總錄》記載的"悉皆疼痛或晝靜夜發(fā),痛徹骨髓,謂之歷節(jié)風也。"也頗與本病相近似。明代《普濟方》對本病的病名及病因有較深刻的論述。至清代,對本病的癥狀有了較為詳細的記載。如《馮氏錦囊秘錄》云"婦人腳十指,如熱油者,此由營衛(wèi)氣虛,濕毒之氣流注經絡,……下攻腳則腳痛,其腳指如焚。"《瘍醫(yī)大全《奇病部》記載曰"人腳板色紅如火,不可落地。"并提出用祛火湯治療。以上論述表明,古代醫(yī)家對本病已有一定的認識。現代中醫(yī)對肢端紅痛癥治療的文章,最早見于1955年。50 60年代期間,臨床報道甚少,且以針灸治療為主,多取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經穴。70年代相繼出現了刺血及耳電針等方法治療,療效比較好。80年代以后,在針灸治療本病獲得肯定療效的基礎上,辨證分型及專方治療報道增多,對病因病機的認識漸趨深入,所取藥物大多根據證情而分別選用涼血散瘀、清熱利濕、解毒和通絡止痛之品,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從已有資料分析,無論用中藥還是針灸治療,其有效率都在90%以上。
肢端紅痛癥的療效標準為
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恢復正常工作與生活。
好轉疼痛基本消失,皮膚溫度與色澤基本恢復正常,但仍有輕度麻木,
能進行一般工作。
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蓋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肢端紅痛癥的中藥制劑。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肢端紅痛癥的中藥制劑,由"生地,丹參,地龍,細辛,當歸,牛膝,黃芩,延胡索,白芍,甘草,棗仁"等原料配伍組成。
上述原料的重量配比生地8-12克,丹參8-10克,地龍8-12克,細辛2-4克,當歸14-16克,牛膝8-12克,黃芩8-10克,延胡索8-10克,白芍14-16克,甘草8-10克,棗仁8-10克。
該藥是通過用藥物煎湯、去渣取藥汁而成的湯劑。該藥配伍科學,成本低,療程短,見效快,治愈率高,對人體無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
生地8克,丹參10克,地龍10克,細辛2克,當歸16克,牛膝12克,黃苓8克,延胡索10克,白芍14克,甘草10克,棗仁9克。這些原料在重量配比后用藥物煎湯,去渣取藥汁而成湯劑。每日2服,每服1劑。用該藥治療肢端紅痛癥150例,其中治療組80例,對照組70例,兩組分別癥狀消失48例12例,緩解68例12例,無效3例7例。
實施例二
生地10克,丹參9克,地龍10克,細辛3克,當歸15克,牛膝10克,黃芩9克,延胡索9克,白芍15克,甘草9克,棗仁10克。這些原料在重量配比后用藥物煎湯,去渣取藥汁而成湯劑。每日2服,每服1劑。用該藥治療肢端紅痛癥150例,其中治療組80例,對照組70例,兩組分別癥狀消失45例15例,緩解64例16例,無效4例6例。
實施例三
生地12克,丹參8克,地龍12克,細辛4克,當歸14克,牛膝11克,黃芩9克,延胡索8克,白芍16克,甘草10克,棗仁9克。這些原料在重量配比后用藥物煎湯,去渣取藥汁而成湯劑。每日l劑,分2次服。用該藥治療肢端紅痛癥150例,其中治療組80例,對照組70例,兩組分別癥狀消失49例11例,緩解66例14例,無效1例9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肢端紅痛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生地,丹參,地龍,細辛,當歸,牛膝,黃芩,延胡索,白芍,甘草,棗仁”等原料配伍組成。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屬的治療肢端紅痛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 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中藥制劑生地8-12克,丹參8-10克,地龍8-12 克,細辛2-4克,當歸14-16克,牛膝8-12克,黃芩8-10克,延胡索8-10克, 白芍14-16克,甘草8-10克,棗仁8-10克。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屬的治療肢端紅痛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它 是通過用藥物煎湯、去渣取藥汁而成的湯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治療肢端紅痛癥的中藥制劑,由“生地,丹參,地龍,細辛,當歸,牛膝,黃芩,延胡索,白芍,甘草,棗仁”原料制成。該藥配伍科學,成本低,療程短,見效快,治愈率高,對人體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1537069SQ20081010228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崔立獻, 寬 陳 申請人:北京漢潮聯(lián)創(chuàng)中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