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癌癥輔助治療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癌癥輔助治療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屬于新藥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癌癥是臨床常見病,致死率高。
隨著社會發(fā)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受不良生活方式、 環(huán)境污染、老齡化比例的不斷增加、壓力、緊張等因素的影響,癌癥的發(fā)病率較20年前增加 了近一半,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
近年來,隨著研究與治療的不斷深入,臨床對癌癥的診斷與治療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目前,臨床對于癌癥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shù)治療、放射治療、化學(xué)治療、生物治療、免疫 治療等,大大降低了癌癥患者的死亡率,但癌癥患者在患病及接受西醫(yī)治療后,會出現(xiàn)免疫 功能低下,臟腑功能損傷,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影響癌癥患者的進一步治療與 身體恢復(fù),在改善癌癥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zhì)量、延長生存時間及增效、減毒方面,祖 國中醫(yī)藥作為西醫(yī)治療的輔助治療手段,在提高治療效果、促進病后機體恢復(fù)方面優(yōu)勢顯著。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癌癥輔助治療藥物,本品具有清熱解毒,滋補肝腎,健脾 和胃,益氣養(yǎng)血之功效,能改善肝腎不足、氣血兩虛所致的神疲乏力,食少納呆,頭暈失眠, 腰膝酸軟,大便溏泄等癥。
本發(fā)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為多年臨床治療驗方,效果確切,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 本發(fā)明針對癌癥患者氣血兩虛,肝腎不足,脾胃虛弱之病因,精選具有補肝腎、健脾胃、補 益氣血作用的中藥材,經(jīng)科學(xué)配合而成,為便于患者服用,本發(fā)明結(jié)合現(xiàn)代藥物研究成果, 采用現(xiàn)代制劑技術(shù),將本品加工成臨床可接受的藥物制劑,具有工藝簡單,服用方便,質(zhì)量 穩(wěn)定,安全有效等特點,為癌癥患者的治療良藥。
本發(fā)明提供的癌癥輔助治療藥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丹參10 60重量份 黃芪10 90重量份
黨參10 50重量份 靈芝10 50重量份
苦參10 50重量份 金蕎麥10 90重量份
刺五加10 50重量份 杜仲10 50重量份頁
絞股藍10 50重量份白術(shù)10 50重量份
進一步,本發(fā)明提供的癌癥輔助治療藥物,可特別采用為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丹參40重量份 黨參20重量份 苦參30重量份 刺五加30重量份 絞股藍20重量份
黃芪30重量份 靈芝30重量份 金蕎麥40重量份 杜仲30重量份 白術(shù)20重量份 本發(fā)明提供的癌癥輔助治療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1) 取丹參、苦參、刺五加,粉碎成粗粉,用6 10倍量50% 95%乙醇回流提取2 3 次,每次2 3小時,提取醇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 L10 1.35的清膏,備用;藥渣揮散乙醇,備用;
(2) 取金蕎麥、靈芝,粉碎成粗粉,用12 20倍量40% 85%乙醇冷浸2 3次,浸提液 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0 1. 15的清膏,備用;藥 渣備用;
(3) 取黃芪、黨參、杜仲、絞股藍、白術(shù),粉碎成粗粉,加入上述藥渣,用8 12倍量 水煎煮2 3次,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 1.35的清膏,備 用;
(4) 取上述清膏,合并,混合均勻,加入輔料,成型,包裝,檢驗,即得。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處方組成
丹參80g 苦參60g 絞股藍40g 蔗糖890g 共制成1000g 制備方法-
(l)取丹參、苦參、刺五加,粉碎成粗粉,用10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提取醇 液濾過;藥渣加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提取醇液濾過;藥渣再加8倍量85% 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提取醇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 1.25的清膏,備用;藥渣揮散乙醇,備用;
黃芪60g 金蕎麥80g 白術(shù)40g
黨參40g 刺五加60g
靈芝60g 杜仲60g(2) 取金蕎麥、靈芝,粉碎成粗粉,用20倍量70%乙醇冷浸24小時,浸提液濾過;藥渣 加15倍量70%乙醇冷浸12小時,浸提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
對密度為1.05的清膏,備用;藥渣備用;
(3) 取黃芪、黨參、杜仲、絞股藍、白術(shù),粉碎成粗粉,加入上述藥渣,用12倍量水煎
煮2小時,煎液濾過;藥渣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煎液濾過;藥渣再加8倍量水 煎煮1小時,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備用;
(4) 取上述清膏,合并,混合均勻,加入蔗糖,混合均勻,制成顆粒,干燥,整粒,分裝,
包裝,檢驗,即得。
實施例2
丹參160g 黃芪120g 黨參80g 靈芝120g
苦參120g 金蕎麥160g 剌五加120g 杜仲80g
絞股藍80g 白術(shù)80g
淀粉85g 共制成1000片 制備方法
(1) 取丹參、苦參、刺五加,粉碎成粗粉,用10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提取醇 液濾過;藥渣加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提取醇液濾過;藥渣再加8倍量85% 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提取醇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 L25的清膏,備用;藥渣揮散乙醇,備用;
(2) 取金蕎麥、靈芝,粉碎成粗粉,用20倍量70%乙醇冷浸24小時,浸提液濾過;藥渣 加15倍量70%乙醇冷浸12小時,浸提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 對密度為1.05的清膏,備用;藥渣備用;
(3) 取黃芪、黨參、杜仲、絞股藍、白術(shù),粉碎成粗粉,加入上述藥渣,用12倍量水煎 煮2小時,煎液濾過;藥渣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煎液濾過;藥渣再加8倍量水 煎煮1小時,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備用;
(4) 取上述清膏,合并,混合均勻,加入淀粉,混合均勻,制成顆粒,干燥,整粒,加入 0.4%的硬脂酸鎂,混合均勻,壓片,包衣,包裝,檢驗,即得。
實施例3
丹參240g 黃芪180g 黨參120g 靈芝180g
苦參180g 金蕎麥240g 刺五加180g 杜仲180g
絞股藍120g 白術(shù)120g糊精35g 共制成1000粒 制備方法-
(5) 取丹參、苦參、刺五加,粉碎成粗粉,用10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提取醇 液濾過;藥渣加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提取醇液濾過;藥渣再加8倍量85% 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提取醇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
1.25的清膏,備用;藥渣揮散乙醇,備用;
(6) 取金蕎麥、靈芝,粉碎成粗粉,用20倍量70%乙醇冷浸24小時,浸提液濾過;藥渣 加15倍量70%乙醇冷浸12小時,浸提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
對密度為1.05的清膏,備用;藥渣備用;
(7) 取黃芪、黨參、杜仲、絞股藍、白術(shù),粉碎成粗粉,加入上述藥渣,用12倍量水煎
煮2小時,煎液濾過;藥渣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煎液濾過;藥渣再加8倍量水 煎煮1小時,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備用;
(8) 取上述清膏,合并,混合均勻,加入糊精,混合均勻,干燥,粉碎成細粉,裝膠囊,
包裝,檢驗,即得。
權(quán)利要求
1、癌癥輔助治療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丹 參10~60重量份黃 芪10~90重量份黨 參10~50重量份靈 芝10~50重量份苦 參10~50重量份金蕎麥10~90重量份刺五加10~50重量份杜 仲10~50重量份絞股藍10~50重量份白 術(shù)10~50重量份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癌癥輔助治療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藥制成黃芪30重量份 靈芝30重量份 金蕎麥40重量份 杜仲30重量份 白術(shù)20重量份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癌癥輔助治療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1) 取丹參、苦參、刺五加,粉碎成粗粉,用6 10倍量50% 95%乙醇回流提取2 3 次,每次2 3小時,提取醇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 1.10 1.35的清膏,備用;藥渣揮散乙醇,備用;(2) 取金蕎麥、靈芝,粉碎成粗粉,用12 20倍量40% 85%乙醇冷浸2 3次,浸提液 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0 1.15的清膏,備用;藥 渣備用;(3) 取黃芪、黨參、杜仲、絞股藍、白術(shù),粉碎成粗粉,加入上述藥渣,用8 12倍量 水煎煮2 3次,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 1.35的清膏,備 用;(4) 取上述清膏,合并,混合均勻,加入輔料,成型,包裝,檢驗,即得。丹參40重量份 黨參20重量份 苦參30重量份 刺五加30重量份 絞股藍20重量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司了一種癌癥輔助治療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本品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丹參10~60重量份、黃芪10~90重量份、黨參10~50重量份、靈芝10~50重量份、苦參10~50重量份、金蕎麥10~90重量份、刺五加10~50重量份、杜仲10~50重量份、絞股藍10~50重量份、白術(shù)10~50重量份,本品具有清熱解毒,滋補肝腎,健脾和胃,益氣養(yǎng)血之功效,能改善肝腎不足、氣血兩虛所致的神疲乏力,食少納呆,頭暈失眠,腰膝酸軟,大便溏泄等癥。
文檔編號A61K36/70GK101618078SQ20081011598
公開日2010年1月6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7月1日
發(fā)明者顏麗君 申請人: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