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銀屑病的治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主要是在紅斑上反復出現(xiàn)多層銀白色干燥鱗屑。中醫(yī)古稱之為“白庀”,古醫(yī)籍亦有稱之為松皮癬。西醫(yī)稱為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其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男性多于女性。 銀屑病容易復發(fā),春冬季節(jié)容易復發(fā)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緩解。發(fā)病的部位以頭皮最常見, 其次為小腿、肘部、背部、上臂、前臂、膝蓋、胸部以及腹部和臀部等。常呈對稱性分布,亦可沿皮神經(jīng)分布呈線狀排列?;颊哂捎谏ψ?,患部及其周圍可伴有抓痕、出血點或血痂,其附近也可有新的扁平小丘疹出現(xiàn);自覺陣發(fā)性奇癢,被衣摩擦與汗?jié)n時更劇,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緒波動時,瘙癢也隨之加劇。因瘙癢可影響工作和休息,患者常伴有失眠、頭昏、煩躁癥狀,因該病病程緩慢,常數(shù)年不愈,反復發(fā)作,往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心痛苦和經(jīng)濟負擔。因該病頑固難治,仍被列為當今世界皮膚科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是全世界皮膚科重點防治疾病之一。在銀屑病防治上,中醫(yī)、西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都有許多成藥和成功的治療方法,但有的也給患者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如西醫(yī)抗癌藥和激素類藥物的使有,其嚴重的副作用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了較嚴重的摧殘,其療效差、反復發(fā)作令患者不滿意,不僅給患者帶來了許多的痛苦,而且?guī)砹烁哳~的醫(yī)療費用。因此,尋求一種新的、能消除患者的疾患、具有服藥方便、療效快、無副作用的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仍是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課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以消除患者的疾患,促進身心健康,同時具有治療費用低、患者服藥方便、療效快、無副作用的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的一種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其特殊之處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藥物制備而成茺蔚子5-30份、煅牡蠣30-60份、烏梅 15-45份、紅花5-30份、莪術6-30份、丹參10-35份、茯苓6_30份、丹皮6_30份、滑石粉 10-35份、浮萍5-30份、地膚子5-30份、牛蒡子5_30份、赤芍5_30份、生地10-40份、白蘚皮10-40份、薏仁10-40份、黃柏5-30份、苦參5-30份、甘草3-15份。為進一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上述藥物重量份的優(yōu)選方案是競蔚子10-25份、煅牡蠣40-50份、烏梅20-40份、紅花10-25份、莪術10-25份、丹參15-30份、茯苓10-25份、丹皮10-25份、滑石粉15-30份、浮萍10-25份、地膚子10_25份、牛蒡子10_25份、赤芍10-25 份、生地15-35份、白蘚皮15-35份、薏仁15—35份、黃柏10—25份、苦參10—25份、甘草6-12份。為進一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上述藥物重量份的最佳方案是茺蔚子17份、煅牡蠣45份、烏梅30份、紅花17份、莪術18份、丹參22份、茯苓18份、丹皮18份、滑石粉22 份、浮萍17份、地膚子17份、牛蒡子18份、赤芍18份、生地25份、白蘚皮25份、薏仁25份、 黃柏18份、苦參18份、甘草9份。上述所述的中成藥按照中藥常規(guī)制備技術制成丸劑、丹劑、散劑、片劑、膏劑、湯劑及膠囊裝粉劑不同的內(nèi)服藥劑型。上述所述的中成藥還含有藥物賦形劑。上述所述的中成藥用于作為治療銀屑病疾病的應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的組方原則是以調(diào)節(jié)血流循環(huán),清心火、祛風利濕、益腎解毒、鎮(zhèn)疼止癢、涼血化斑、增進毛細血管擴張,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銀屑病的目的。本發(fā)明具有藥物配伍得當、組方合理,其所述各味藥物的功效為茺蔚子味辛、微苦,性微寒;歸心胞、肝經(jīng);功能主治活血調(diào)經(jīng),疏風清熱;治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中帶下,產(chǎn)后瘀血作痛;肝熱頭痛,目赤腫痛,或生翳膜。煅牡蠣將洗凈的牡蠣,置無煙爐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涼,碾碎。味咸、性微寒; 歸肝、腎經(jīng);功能與主治平肝潛陽、重鎮(zhèn)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主治主眩暈耳鳴、驚悸失眠、瘰疬癭瘤、癥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漏、帶下。烏梅味酸,性溫;歸入肝、脾、肺、大腸經(jīng)。功能主治收斂生津,安蛔驅(qū)蟲。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胬肉。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jīng)。功能主治活血通徑、散瘀止痛。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打損傷。適用各種靜脈曲張,末梢神經(jīng)炎,血液循環(huán)。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氣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血暈,瘀滯腹痛,胸痹心痛,血積,跌打瘀腫,關節(jié)疼痛,中風癱瘓,斑疹紫暗。莪術化學成份根莖含揮發(fā)油,油中含的成分有莪術呋喃酮、表莪術呋喃酮、莪術呋喃烴、莪術雙酮、莪術醇、樟腦、龍腦等。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jīng)。功能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主要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腫大、心腹脹痛,積聚,婦女血瘀經(jīng)閉,跌打損傷作痛飲食積滯。行氣止痛,破血消積用于氣滯血瘀之經(jīng)閉、胸脅痛、腹痛及癥瘕腫塊等。常配三棱。 消食化積用于飲食積滯之胃腹脹痛,常配焦麥芽、焦檳榔。丹參味苦、微辛,性微寒;入心、脾、肝、腎徑;功效具有活血祛瘀,養(yǎng)血安神,涼血消腫的功效;主治瘀血頭、胸、脅、腹疼痛,積聚,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滯腹痛,關節(jié)痹痛,跌打瘀腫,溫病心煩,血虛心悸,瘡瘍腫毒,丹疹疥癬。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肺、腎經(jīng);功效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丹皮味苦,性涼、微寒。歸心,肝,腎,肺經(jīng)。功效主治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溫熱病熱入血分;發(fā)斑;吐衄;熱病后期熱伏陰分發(fā)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滑石粉為硅酸鹽類礦物化石的粉碎物,味甘、淡,性寒,無毒,主治膀胱濕熱,暑熱煩渴,小便不利,泄瀉,尿淋澀痛,濕疹,濕瘡,水腫,衄血,腳氣,皮膚濕爛等癥。
浮萍味辛,性寒。無毒。入肺、肝、脾經(jīng)。功效發(fā)汗,祛風,行水,清熱,解毒。主治治時行熱癰,斑疹不透,風熱痛疹,皮膚瘙癢,水腫,經(jīng)閉,瘡癬,丹毒,燙傷。地膚子味甘苦、性寒,具有清濕熱、利小便的功效;用于治療皮膚濕瘡、小便淋浙、腳氣水腫等疾病。牛蒡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jīng),功能主治疏散風熱, 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赤芍味酸、苦,性涼。入肝、脾經(jīng)。功效行瘀,止痛,涼血,消腫。主治治瘀滯經(jīng)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生地別名地黃、地髓、陽精、芐根,為玄參科植物。性平、味苦,中醫(yī)學上以莖藤入藥,功能清熱解毒、活血通經(jīng),主治關節(jié)疼痛等癥。白蘚皮性寒、味苦,歸脾、胃、膀胱、小腸經(jīng);功效為清熱燥濕,祛風,解毒;臨床用于濕熱瘡毒、遍身膿窠、黃水淋漓,以及皮膚瘙癢、瘡癬疥癩、陰部腫痛等癥、白蘚皮為祛風、 除濕熱的藥品,并可滲濕熱于下竅,適用于瘡癬濕癢等癥,常配合苦參、地膚子等藥同用,既可內(nèi)服,亦可煎湯外洗。薏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主要成分為蛋白質(zhì)、維生素B1、B2有使皮膚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的功效。薏仁本身所具有的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等功效,十分卓著應用于皮膚上又具有自然美白效果能提高肌膚新陳代謝與保濕的功能。黃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燥濕之功效,主治濕熱痢疾、泄瀉、黃疸; 夢遺、淋濁、帶下;骨蒸勞熱;以及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疽瘡毒;皮膚濕疹。黃柏與黃連同樣含較多的小檗堿,故其藥理作用亦大體相似,參見黃連條。但含量較黃連低,并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異。苦參別名野槐、好漢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性寒、味苦,歸心、肝、胃、大
腸、膀胱經(jīng);功效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主治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甘草味甘,性平;歸十二經(jīng)。功效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y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diào)和百藥。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fā)熱以及咳嗽、心悸等。中醫(yī)藥學理論認為初起多為風濕熱之邪阻滯肌膚,或頸項多汗,硬領摩擦等所致;病久耗傷陰液,營血不足,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yǎng)而成;血虛肝旺,情志不遂,郁悶不舒,或緊張勞累,心火上炎,以致氣血運行失職,凝滯肌膚,易成誘發(fā)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復發(fā)作。總之,情志內(nèi)傷、風邪侵襲是本病發(fā)病的誘發(fā)因素,營血失和、經(jīng)脈失疏、氣血凝滯則為其病機。因此,本發(fā)明遵循中醫(yī)“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全部成分來自于中國《藥典》第五版收載的藥物,諸藥相和共具有溫補肝脾,散風除濕,調(diào)和氣血,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扶正驅(qū)邪, 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改善皮膚微循環(huán),達到治療和預防銀屑病疾病、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各種中藥制劑服用方便。
本發(fā)明中成藥臨床使用結果表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1、本發(fā)明選用的中藥各組份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之規(guī)定,利用各味中藥的綜合作用治療和預防銀屑病疾病,對人體無毒無害。經(jīng)小白鼠和大白鼠的急性毒性試驗和蓄積性毒性試驗表明被試驗的動物未見任何毒性反應,經(jīng)解剖觀察血象、肝功能、各臟器組織形態(tài)學所見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證明其藥物安全可靠。2、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制劑無須煎煮、無苦澀感,藥品中富含蛋白質(zhì)、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揮發(fā)油、果膠、果糖、有機酸、卵磷脂、維生素、氨基酸,還含皂甙、植物留醇、鈣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利于人體吸收,增強體質(zhì),且服用方便。3、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制劑不僅可有效的治療銀屑病疾病,而且對銀屑病疾病的預防作用也非常明顯,特別是通過藥物之間的相互協(xié)同,增強藥物各自治療特性,通過通經(jīng)活絡和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提高了患者身體內(nèi)在的正氣和身心健康及生存質(zhì)量,較好的達到治愈康復效果。下面通過臨床應用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中成藥對治療銀屑病的效果。一、臨床診斷標準發(fā)病的部位以頭皮最常見,其次為小腿、肘部、背部、上臂、前臂膝蓋、胸部以及腹部和臀部等。常呈對稱性分布,亦可沿皮神經(jīng)分布呈線狀排列。皮損初起為有聚集傾向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皮色正?;蚵猿奔t,表面光澤或覆有菲薄的糠皮狀鱗屑,以后由于不斷地搔抓或摩擦,丘疹逐漸擴大,互相融合成片,繼之則局部皮膚增厚,紋理加深,互相交錯,表面干燥粗糙,并有少許灰白色鱗屑,而呈苔蘚樣變,皮膚損害可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斑片,邊界清楚,觸之粗糙。由于搔抓,患部及其周圍可伴有抓痕、出血點或血痂,其附近也可有新的扁平小丘疹出現(xiàn)。自覺陣發(fā)性奇癢,被衣摩擦與汗?jié)n時更劇,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緒波動時,瘙癢也隨之加劇。因瘙癢可影響工作和休息,患者常伴有失眠、頭昏、煩躁癥狀。 本病病程緩慢,常數(shù)年不愈,反復發(fā)作。臨床上按其發(fā)病部位、皮損多少分為泛發(fā)型和局限型兩種。局限型,皮損僅見于頸項等局部,為少數(shù)境界清楚的苔蘚樣肥厚斑片;泛發(fā)型,分布較廣泛,好發(fā)于頭、四肢、肩腰部等處,甚至泛發(fā)全身各處,皮損特點與局限型相同。根據(jù)銀屑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病理特征,一般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尋常型銀屑病皮疹一般發(fā)生在頭皮、軀干、四肢伸側,是在皮膚上出現(xiàn)紅色的丘疹,并逐漸擴大融合成斑片或斑塊,表面有較厚的銀白色磷屑,形狀不規(guī)則,有的有地圖或島嶼樣外觀,有的皮損較小,較多,呈滿天星外觀,鱗屑層一層脫落,輕輕刮掉皮屑可看到薄薄的一層紅膜,刮除紅膜即可看到小小的出血點,有人稱為血露,醫(yī)學上又叫篩狀出血, 這就是尋常型牛皮癬臨床特征。2、紅皮病型銀屑病是較嚴重,較少見的一種,此型是指在約全身皮膚的70%以上呈彌漫性紅色,暗紅色浸潤性皮損,表面有大量糠皮樣皮屑,有時在腋下,大腿根部和臍部因腫脹而使表皮剝脫和滲出,口咽鼻及眼結膜可充血發(fā)紅,患者常有發(fā)熱畏寒,頭疼及全身不適等癥狀。3、膿皰性銀屑病分泛發(fā)性及局限性。泛發(fā)性膿皰型牛皮癬多為急性發(fā)病,可在數(shù)日至數(shù)周內(nèi)膿皰泛發(fā)全身,先有密集的針尖大小潛在的小膿皰,很快融合成膿湖,常伴有高熱、關節(jié)腫痛及全身不適,血常規(guī)化驗可見白細胞增多,膿瘡干涸后,隨即脫屑,皮屑脫落后,又有新的膿瘡出現(xiàn)。局限性膿皰型牛皮癬以掌趾膿皰型牛皮癬多見,在雙手掌和足趾部有對稱性紅斑,紅斑上出現(xiàn)針頭大到栗大小到小膿皰大約1-2周后自行干涸,脫屑后又有新的膿皰出現(xiàn),反復綿延,病程頑固。4、關節(jié)病性銀屑病很少見,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生,可同時發(fā)生于大小關節(jié),但常見是手腕、手指及足趾小關節(jié),脊柱關節(jié)也可發(fā)生。病變的關節(jié)有紅腫、疼痛、嚴重的關節(jié)腔有積液,關節(jié)附近皮膚腫脹活動受限,久之關節(jié)僵直,嚴重時X線下可見關節(jié)被破壞的情況, 血沉快,常伴發(fā)熱等全身癥狀,但類風濕凝集因子為陰性,關節(jié)炎型牛皮癬、皮膚損害多伴有厚厚的像蠣殼狀的皮損,也可僅有尋常型牛皮癬的紅斑和銀屑的皮膚損害。鑒別診斷1.慢性濕瘡多有皮膚潮紅、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等急性濕瘡的發(fā)病過程,皮損以肥厚粗糙為主,伴有出疹、水皰、糜爛、滲出,邊界欠清,病變多在四肢屈側。2.皮膚淀粉樣變多發(fā)在背部和小腿伸側,皮膚為高粱米大小的圓頂丘疹,色紫褐, 質(zhì)較硬,密集成群,角化粗糙。3.白疙皮損基底呈淡紅色,上覆以銀白色糠秕狀鱗屑,剝?nèi)ズ笥斜∧がF(xiàn)象和點狀出血。二.病例的選擇對于符合上述疾病的患者均可作為病例進行觀察,尤其對體弱多病、中老年人、婦女、兒童更是作為首選病例進行觀察;觀察的方法則通過望、問、聞、切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全面觀察;而對于病情較重患者不分年齡、性別,一律作為觀察治療的直接受試對象。三.用藥方法根據(jù)銀屑病患者的病情輕重程度、患病時間的長短,采用內(nèi)用口服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進行治療銀屑病,其服藥方法為一日三次,每次6-12克,溫開水送服;飯前、飯后服用均可。初服期為30天,藥量可增倍,此后按常規(guī)藥量進行連續(xù)服藥,三個月為一個療程進行觀察和療效判斷。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因為中藥制劑、組方合理,經(jīng)臨床用藥毒性試驗證明無毒副作用,因此,患者在治療期間可較長時間服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且在服藥期間飲食方面無需忌口。四.療效判定標準由于銀屑病為易診難治的皮膚病,因而銀屑病的臨床治療觀察指標及療效判斷標準分為治療期間、治療結束后和遠期追訪三個時期。1.治療期臨床觀察及療效判斷標準(1)臨床觀察①鱗屑表皮細胞的增殖加速和棘層增生,導致角質(zhì)層的角化過度,使表皮換新率較正常表皮快7-8倍,即每3天左右脫屑一層。用藥后的判斷標準為鱗屑逐漸減少或無新的皮膚損害出現(xiàn)為有效,反之為無效。②基底其表現(xiàn)為基底浸潤、肥厚,表明皮細胞的生發(fā)層增值減緩,棘層增生漸消, 基底皮損由厚變薄,說明有效,而基底浸潤無改變,肥厚無變薄,則說明無效。③顏色由于真皮淺部血管叢和毛細血管的擴張,其皮損多有壓不褪色的紅色外觀。用藥后,隨著病情的緩解,皮疹的顏色也由紅變?yōu)榈t,說明有效,否則為無效。④范圍皮損的多與少,標志著病情的輕與重。用藥后,新的皮損停止出現(xiàn),原有的皮疹從邊緣開始縮小,或從中心向邊緣逐漸消退,部分大的皮疹分化成若干小塊,說明有效,反之則無效。(2)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在以上四項中,有三項明顯好轉,或四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二項消
失,另二項改善。②有效有二項改善或一項消失。③無效經(jīng)臨床用藥一療程,皮損無改善或加重。2.治療結束后臨床觀察及療效判斷標準(1)臨床觀察①鱗屑觀察是否有新的鱗屑出現(xiàn)。②基底皮疹是否平復,皮膚的光滑度。③顏色觀察有無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④范圍觀察是否有新的皮疹出現(xiàn)以及原皮損的消退情況。(2)療效判斷標準①臨床治愈皮損全部消退,僅留有色素沉著或脫失。②顯效皮損消退70%以上。③有效皮損消退30-70%之間。④無效皮損消退30%以下或未被控制反而加重。3.遠期追訪臨床觀察及療效判斷標準(1)臨床觀察①時間治療結束后一年或二 三年以上,追訪痊愈和復發(fā)情況。②病例追訪觀察所治愈的病例及復發(fā)原因。(2)療效判斷標準①復發(fā)皮損面積比治療前擴大或加重。②輕復發(fā)復發(fā)皮損為原皮損的50%以下。五.臨床治療結果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經(jīng)對2005-2010年四年內(nèi)共收治的各類銀屑病患者296例進行內(nèi)服治療,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50例,年齡為16-55歲;其臨床治療結果,按照上述國內(nèi)統(tǒng)一療效標準統(tǒng)計計算為痊愈(停藥觀察三年以上未復發(fā)者)117例,痊愈率為 39. 53% ;顯效(停藥觀察一年以上未復發(fā)者)106例,顯效率為35.81% ;有效(癥狀明顯減輕皮屑大部分脫落,仍有少部分銀屑未退者)55例,有效率為18. 58% ;無效(服藥2個療程不減輕者)18例,無效率6. 08% ;總有效率為93. 92%,未見有任何毒副作用。典型病例介紹1、李長發(fā),男,45歲,家住煙臺市芝罘區(qū)珠璣村出租車司機,2008年1月16日就診于本申請人的門診部,據(jù)患者自述患病已6年,多次到醫(yī)院就診,均無明顯效果至今未治愈。經(jīng)服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一個療程后,病癥明顯有效,此后連續(xù)用藥6個療程即痊愈。治療結束后2年以上追訪未復發(fā)。2、馮少軍,男,52歲,家住榮城市赤山鎮(zhèn),教師,患銀屑病已近20年,經(jīng)別人介紹于 2005年3月12日就診于本申請人的門診部,患者自述患病以來多次到醫(yī)院就診,也用過別人給的偏方,時好時壞,均無明顯效果至今未治愈。經(jīng)診斷后服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一個療程后,病癥未見明顯效果,但感覺有效;患者此后連續(xù)用藥3個療程方見到明顯療效;繼續(xù)服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8個療程即痊愈。治療結束后至今已5年以上追訪未復發(fā)。3、于愛娟,女,40歲,家住文登市汪疃鎮(zhèn),職工,患銀屑病已近10年,經(jīng)別人介紹于 2009年5月18日就診于本申請人的門診部,患者自患病以來多次到醫(yī)院就診,也用過別人給的偏方,時好時壞,但至今未治愈。經(jīng)診斷后服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中成藥一個療程后,病癥可見明顯效果;患者此后連續(xù)用藥6個療程即痊愈。治療結束后至今已1年以上追訪未復發(fā)。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本實施例所述的中成藥是作為治療銀屑病的內(nèi)服藥物,是按下列重量份(1公斤 /份)稱取各中藥材茺蔚子5-30份、煅牡蠣30-60份、烏梅15-45份、紅花5_30份、莪術 6-30份、丹參10-35份、茯苓6-30份、丹皮6_30份、滑石粉10_35份、浮萍5_30份、地膚子 5-30份、牛蒡子5-30份、赤芍5-30份、生地10-40份、白蘚皮10-40份、薏仁10-40份、黃柏 5-30份、苦參5-30份、甘草3-15份。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為將上述各藥材原料按照常規(guī)制備丹劑的制藥方法制成丹劑。實施例2按下列重量份稱取各藥材茺蔚子5-30份、煅牡蠣30-60份、烏梅15_45份、紅花 5-30份、莪術6-30份、丹參10-35份、茯苓6_30份、丹皮6_30份、滑石粉10_35份、浮萍 5-30份、地膚子5-30份、牛蒡子5-30份、赤芍5_30份、生地10-40份、白蘚皮10-40份、薏仁10-40份、黃柏5-30份、苦參5-30份、甘草3-15份。本實施例所述的中成藥是作為治療銀屑病的內(nèi)服藥物,其制備工藝為將上述各藥材原料按照常規(guī)制備散劑的制藥方法制成袋裝散劑。實施例3按下列重量份稱取各藥材茺蔚子10-25份、煅牡蠣40-50份、烏梅20_40份、紅花 10-25份、莪術10-25份、丹參15-30份、茯苓10-25份、丹皮10-25份、滑石粉15-30份、浮萍10-25份、地膚子10-25份、牛蒡子10-25份、赤芍10-25份、生地15-35份、白蘚皮15-35 份、薏仁15-35份、黃柏10-25份、苦參10-25份、甘草6-12份。本實施例所述的中成藥是作為治療銀屑病的內(nèi)服藥物,其制備工藝為將上述各藥材原料按照常規(guī)制備膠囊劑的制藥方法制成膠囊劑。實施例4按下列重量份稱取各藥材茺蔚子10-25份、煅牡蠣40-50份、烏梅20_40份、紅花 10-25份、莪術10-25份、丹參15-30份、茯苓10-25份、丹皮10-25份、滑石粉15-30份、浮萍10-25份、地膚子10-25份、牛蒡子10-25份、赤芍10-25份、生地15-35份、白蘚皮15-35 份、薏仁15-35份、黃柏10-25份、苦參10-25份、甘草6-12份。本實施例所述的中成藥是作為治療銀屑病的內(nèi)服藥物,其制備工藝為將上述各藥材原料按照常規(guī)制備片劑的制藥方法制成片劑,(如普通片劑、糖衣片劑、薄膜衣片劑等),并賦予常規(guī)的藥物賦形劑(如淀粉、蔗糖、乳糖、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等)。實施例5按下列重量份稱取各藥材茺蔚子17份、煅牡蠣45份、烏梅30份、紅花17份、莪術18份、丹參22份、茯苓18份、丹皮18份、滑石粉22份、浮萍17份、地膚子17份、牛蒡子 18份、赤芍18份、生地25份、白蘚皮25份、薏仁25份、黃柏18份、苦參18份、甘草9份。本實施例所述的中成藥是作為治療銀屑病的內(nèi)服藥物,其制備工藝為將上述各藥材原料按照常規(guī)制備丸劑的制藥方法制成丸劑,并賦予常規(guī)的藥物賦形劑。實施例6按下列重量份稱取各藥材茺蔚子17份、煅牡蠣45份、烏梅30份、紅花17份、莪術18份、丹參22份、茯苓18份、丹皮18份、滑石粉22份、浮萍17份、地膚子17份、牛蒡子 18份、赤芍18份、生地25份、白蘚皮25份、薏仁25份、黃柏18份、苦參18份、甘草9份。本實施例所述的中成藥是作為治療銀屑病的內(nèi)服藥物,其制備工藝為將上述各藥材原料按照常規(guī)制備顆粒劑的制藥方法制成顆粒劑。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藥物制備而成茺蔚子5-30份、煅牡蠣30-60份、烏梅15-45份、紅花5_30份、莪術6_30份、丹參10-35份、茯苓6-30份、丹皮6-30份、滑石粉10-35份、浮萍5_30份、地膚子5_30份、牛蒡子5_30份、赤芍5-30份、生地10-40份、白蘚皮10-40份、薏仁10-40份、黃柏5_30份、苦參5_30份、甘草3-15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藥物制備而成茺蔚子10-25份、煅牡蠣40-50份、烏梅20-40份、紅花10-25份、莪術10-25份、丹參15-30份、茯苓10-25份、丹皮10-25份、滑石粉15-30份、浮萍10-25份、地膚子10-25 份、牛蒡子10-25份、赤芍10-25份、生地15-35份、白蘚皮15-35份、薏仁15-35份、黃柏 10-25份、苦參10-25份、甘草6-12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藥物制備而成茺蔚子17份、煅牡蠣45份、烏梅30份、紅花17份、莪術18份、丹參22份、茯苓18 份、丹皮18份、滑石粉22份、浮萍17份、地膚子17份、牛蒡子18份、赤芍18份、生地25份、 白蘚皮25份、薏仁25份、黃柏18份、苦參18份、甘草9份。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成藥按照中藥常規(guī)制備技術制成丸劑、丹劑、散劑、片劑、膏劑、湯劑及膠囊裝粉劑不同的內(nèi)服藥劑型。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成藥還含有藥物賦形劑。
6.一種權利要求1-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成藥用于作為治療銀屑病疾病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治療銀屑病的藥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的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的一種用于治療銀屑病的中成藥,其特殊之處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藥物制備而成茺蔚子、煅牡蠣、烏梅、紅花、莪術、丹參、茯苓、丹皮、滑石粉、浮萍、地膚子、牛蒡子、赤芍、生地、白蘚皮、薏仁、黃柏、苦參、甘草。本發(fā)明所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提供了一種能消除患者的疾患,促進身心健康,同時具有治療費用低、患者服藥方便、療效快、無副作用的治療銀屑病的突出的實質(zhì)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2406892SQ20111037626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6日
發(fā)明者吳國敏, 渠淑敏, 王蓮芬, 董娜 申請人:王蓮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