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磺酰內酯的丁烯內酯類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含磺酰內酯的丁烯內酯類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屬于藥物化學領域。其具有如下結構通式:I,式Ⅰ中:R為氫、單取代或多取代的甲氧基、甲基、氟、氯、溴、三氟甲基等,多取代基團相同。此類化合物對HCV有較好的抑制作用,且無明顯的細胞毒性,可用于制備抗HCV藥物,具有開發(fā)新型作用機制的抗HCV藥物的潛力。
【專利說明】含磺酰內酯的丁烯內酯類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類含環(huán)狀Y -內酯-δ -磺內酯結構的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屬藥物化學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丙型肝炎(hepatitis C)最初被定義為輸血后非A非B型肝炎,1989年分離和確認其病原體為丙型肝炎病毒(HCV,h印atitis C virus),全球范圍內有1.7億人血清呈HCV陽性,其感染約占全球人口的3%,并有6種主要基因型的HCV,其基因組差別達到30%。我國HCV感染以II型為主,II/III混合感染也較多。HCV感染與肝臟病變密切相關,據(jù)估計約有75%的血清陽性個體會發(fā)展為慢性感染而轉變?yōu)楦斡不?,一些病例還可能發(fā)展為肝癌,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臟細胞腫瘤的主要原因之一。但HCV不能進行體外細胞培養(yǎng),并且僅有黑猩猩對其易感,使抗HCV藥物的研究和評價存在困難。目前臨床上使用干擾素與利巴韋林聯(lián)合治療丙型肝炎。
[0003]雖然干擾素與利巴韋林的聯(lián)合療法在臨床治療HCV上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還有很多患者并不適合這種療法,尤其是免疫妥協(xié)和HIV/HCV共感染患者,開發(fā)作用于新靶點的抗病毒藥物勢在必行。隨著病毒的關鍵酶及其與底物作用的三維結構模型的建立,在此領域也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許多體外檢測模型被建立用于檢測病毒酶活性和發(fā)現(xiàn)新的抗HCV藥物,這些研究的靶點都定位在對于HCV復制至關重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病毒多蛋白體的加工,病毒核酸的復制,病毒基因的調控及病毒對細胞的穿入等。
[0004]
【權利要求】
1.含磺酰內酯的丁烯內酯類化合物,其特征是,具有如下結構通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磺酰內酯的丁烯內酯類化合物,其特征是,其為如下化合物之一:
3.制備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磺酰內酯的丁烯內酯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是, 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化合物I溶于溶劑中,在縛酸劑存在下與α-溴丙酸乙酯2反應,得到化合物3,其中所用的溶劑為CH2C12、THF、DMF、EtOAc、丙酮、甲醇、乙醇中的一種,所用的縛酸劑為吡啶、無水K2CO3、無水Na2CO3、三乙胺的一種;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磺酰內酯的丁烯內酯類化合物的在制備藥物方面的應用,其特征是,將其作為活性成份,用于制備抗HCV藥物。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含磺酰內酯的丁烯內酯類化合物的在制備藥物方面的應用,其特征是,將其作為活性成份與其它藥物組合,與制藥中可以接受的輔助和/或添加成份混合后,按常規(guī)的制藥方法和工藝要求,制成用于治療或預防抗HCV的口服型制劑、注射型制劑藥物。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含磺酰內酯的丁烯內酯類化合物的在制備藥物方面的應用,其特征是,口服型制劑為片劑、丸劑、膠囊、沖劑或糖漿;注射型制劑為注射液或凍干粉針劑型。
【文檔編號】A61K31/39GK103694254SQ201310695917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fā)明者】徐海偉, 趙玲潔, 劉宏民, 戴桂馥, 劉文省, 謝曉平, 劉歡飛, 趙丹, 羅姣 申請人: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