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在劍桿織機上形成織物邊的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在劍桿織機上形成織物邊的方法和裝置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和4特征的用于在劍桿織機上形成
織物邊的方法和裝置。
已知的用于在劍桿織機上形成織物邊的方法和裝置對于許多以分 開的線軸提供的綿紗在織物兩面上、即在紼紗的引入側和拉出面上具有 所謂的連接織邊或輔助織邊。對于這種連接織邊還側面在主經(jīng)紗以外對 于本身的織物設置許多輔助經(jīng)紗。輔助經(jīng)紗處于梭道運動而緯紗通過其 自由端襯入到這些輔助經(jīng)紗之間,與它們連接并固定。通過這種方式加 工窄的輔助編織帶,也稱為連接織邊。
連接織邊的目的是,捕獲并保持引入的緯紗。在編織時連接織邊在 《I入側上使每個綿紗的線軸側的綿紗端部這樣長時間地保持,直到從屬 的綿紗根據(jù)圖案、即織物圖形再引入。在許多緯紗引入循環(huán)上引入的緯 紗也一起在引入側的連接織邊中運動,直到它再被引入。
接著使連接織邊再與本身的織物分開并且形成紗線垃圾。如果考慮 現(xiàn)代劍桿織機的生產(chǎn)效率,則由于這種紗線垃圾產(chǎn)生大量的損失,尤其 是在編織高值、昂貴紗線的時候。
由DE 34 18 764 Cl已知一個用于減少這種損失的裝置。按照這個 裝置使用于形成連接織邊必需的輔助經(jīng)紗通過獨立的輔助筘導引。這個 輔助轉除了正常的與主筘耦聯(lián)的編系運動還附加地執(zhí)行側面的向外指 向的平移運動。由此在編系時形成織物與連接織邊之間的切割通道。對 于切割通道必需的綿紗長度由突出連接織邊的棱邊垃圾引入到連接織 邊里面并由此以切割通道寬度的程度減少煒紗垃圾。
通過在EP 0 878 570 Al中描述的裝置和方法進一步減少連接織邊 中的紗線垃圾。按照這個文獻使連接織邊借助于旋轉棱邊扭轉器通過兩 個扭轉經(jīng)紗形成。在此通過利用全扭轉技術由此減少紗線垃圾,代替許 多輔助經(jīng)紗在連接織邊中只還需要兩個扭轉經(jīng)紗,并且縮短窄連接織邊 中的綿紗長度。
最后由DE 31 37 831 Al已知一種在無保護的織機上切割織物帶產(chǎn) 品棱邊的方法,其中完全省去連接織邊或輔助織邊。使引入的綿紗在引 入側上引入后切割并且接著再 一 次切割編織面的煒紗端部。在此仍然產(chǎn)生紗線垃圾。DE31 37 831 Al描述了 一種用于編織煒紗顏色的方法并且 沒有公開,如何在綿紗端部引入后切割的線軸側的綿紗及時地并且在對 于下一次緯紗引入適合的位置上提供給劍桿。尤其是在以許多綿紗、所 謂的多色編織時這 一 點不能簡單地實現(xiàn)。
在多色編織時使許多煒紗從不同的儲備線軸拉出同時為了引入綿 紗已經(jīng)固定。但是綿紗由劍桿先后地引入到梭道里面。為了使劍桿捕獲 各正確的綽紗并且引入到梭道里面,使要被引入的綿紗由 一 個送達部件 從在劍桿移動軌跡旁邊準備好的綿紗紗線運動到劍桿的移動軌跡里面。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加工例如具有不同顏色煒紗的圖形織物。
但是也可以并行加工相同形式和顏色的不同線軸的綿紗,用于由此 達到更高的故障安全性和在更換線軸時由于更長的更換周期達到更少 的人員費用。這種編織也稱為多色編織。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實現(xiàn) 一 種用于在劍桿織機上多色編織的運行可靠 的方法和裝置,由此盡可能減少廢紗線。
按照本發(fā)明這個目的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特征的方法和具有權利要 求4特征的裝置得以實現(xiàn)。在從屬權利要求中給出適宜的改進方案。
按照本發(fā)明為了在劍桿織機上形成弓1入側的織物邊首先使由許多 在線軸上準備的綽紗定位在劍桿的移動軌跡上,而其它綿紗保持在移動 軌跡外部。由劍桿捕獲定位在移動軌跡中的綿紗并且引入到梭道里面并 且在引入后通過織筘編系在連接線上。連接線對應于織物邊緣,沿著它 設置最后引入和編系的絆紗。直接在編系后將引入的綿紗在引入側切 割。在織機的引入側上切割煒紗時產(chǎn)生兩個煒紗端部。 一個是編織側的 綿紗端部,它形成左織物邊緣,另一個是線軸側的綿紗端部,它在煒紗 切割后總還與線軸連接。按照本發(fā)明現(xiàn)在分別由抽吸室模塊的另一抽吸 室捕獲并保持各切割的綿紗的線軸側的綿紗端部。在接著卩I入同 一線軸 的煒紗時線軸側的綿紗端部作為煒紗的前端部引入到梭道里面然后在 織機拉出面上形成織物邊緣。
優(yōu)選多次地重復所述的方法步驟,由此得到具有引入側織物邊的織 物,而不在引入側上產(chǎn)生紗線垃圾。
本方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在多色編織時也省去連接織邊并由此明顯節(jié) 省材料。這一點通過具有抽吸室的引入側的抽吸室模塊實現(xiàn),它在引入 的綿紗切割以后相互分開地捕獲并這樣長時間地保持線軸側的綿紗端部,直到再引入各煒紗。由此避免相鄰緯紗的勾連。這一點是有利的, 因為粗紗線傾向于在與其它紗線接觸時由于勾連相互粘附。通過相互獨 立地捕獲并保持煒紗端部防止,其它綽紗與要被引入的緯紗勾連,劍桿 在捕獲要被引入的綿紗以后還使煒紗繼續(xù)在梭道方向上一起牽引。無意 地 一 起牽引煒紗可能造成生產(chǎn)中斷或者織物中的缺陷。
如同公知的那樣按照給定的織物圖形選擇各要被引入的綿紗??椢?圖形以所謂的圖案形式儲存在織機的控制器里面。
為了使各緯紗定位在劍桿的移動軌跡里面例如使用送達針形式的 主動送達部件,在其自由端上分別設置一個耳圏,穿過它導引從屬的緯 紗。送達針有利地電磁驅動并且由織機控制器控制,用于使各緯紗對于 正確的時間送達到用于引入綿紗的劍桿,即,使綿紗定位在劍桿的移動
軌跡里面。對此示例地參閱按照專利文獻EP 0478 986 B1的裝置,在其 中給出所謂的紗線給料作為送達部件。但是也可以使用于送達部件的驅 動裝置從織機的主驅動裝置中分支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送達部件 的運動例如通過凸輪傳動控制。
劍桿通常固定在劍桿帶或劍桿連桿的前端部上并且可以具有主動 操縱的劍桿卡子或被動的劍桿卡子。
抽吸室模塊這樣起作用,使切割的線軸側的綿紗端部由空氣流捕獲 并且保持??諝饬骺梢栽隗w積流和時間方面調整,尤其是以不同綿紗在 空氣流中的特性有利地施加影響。這一 點對于織機的運行者能夠這種調 整,使空氣流足夠強大,用于可靠地捕獲和保持緯紗同時不這樣強大到 使煒紗端部受到空氣流的損壞。
根據(jù)綿紗的紗線特性這樣設置抽吸室模塊,使得在捕獲后保持在抽 吸室里面的綿紗端部的長度在幾毫米至數(shù)厘米之間。在抽吸室里面長的 綿紗端部要求更低的吸持壓力,短的緯紗端部要求抽吸室里面較高的吸 持壓力。在此所需的吸持壓力也取決于綷紗的直徑和粗糙度。
按照本方法的優(yōu)選實施例抽吸室模塊通過抽吸室模塊的運動部件 分別提供用于每個綿紗的另一抽吸室。運動部件的功能和可能的實施例 在下面按照本發(fā)明裝置的描述中詳細解釋。
為了執(zhí)行本方法提供 一 個用于在劍桿織機上形成引入側的織物邊 的裝置,其中至少兩個由不同線軸拉出的綿紗先后地由至少一個劍桿引 入到由經(jīng)紗形成的梭道里面并且在引入側由剪刀切割。靠近剪刀具有一個用于捕獲并保持線軸側煒紗端部的抽吸室模塊,用于獨立捕獲和更低 每個纟爭紗的抽吸室模塊分成獨立的抽吸室,其中對每個綿紗附設一個抽 吸室并且使各抽吸室通過運動部件準備好各煒紗》
剪刀的概念在這里是各種形式的適合的分開裝置,例如也可以是熱 分開裝置如熔絲裝置或者激光分開裝置。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涉及一個用于編織兩個綿紗的裝置。其中運動 部件具有一個位于抽吸室模塊內部的旋轉閥。通過控制旋轉閥的轉換使 抽吸室模塊分成兩個抽吸室。每個抽吸室附屬于兩個綿紗中的一個煒 紗。因此能夠獨立地捕獲和保持兩個煒紗端部并由此避免纟韋紗相互勾 連。緯紗勾連將導致不期望的中斷編織過程或者導致織物中的缺陷。
本發(fā)明的另 一方面涉及可轉換的旋轉閥的控制運動。優(yōu)選使整個運 動與送達部件的運動同步。通過送達部件使各要被引入的煒紗在梭道方 向駛入的劍桿軌跡中運動,由此使劍桿可靠地捕獲和引入正確的綿紗。 在此重要的是,不使要被引入的煒紗完全脫離駛入的劍桿的軌跡,由此 不會導致沒有引入的煒紗與劍桿部件之間的碰撞。通過與送達部件運動 同步的旋轉閥運動 一 方面能夠使要被引入的綿紗最佳地定位在劍桿的 軌跡里面,因為綿紗端部在抽吸室模塊里面跟隨旋轉閥的運動,另一方 面不使要被引入的綿紗明顯地脫離劍桿軌跡。在上面對按照本發(fā)明方法 的描述中已經(jīng)描述了送達部件的可能實施例。
為了進一步改善各煒紗的導向和定位優(yōu)選靠近抽吸孔可偏轉地設 置一個分離杠桿。使分離杠桿基本與旋轉閥同步地控制,由此可以相互 分開地可靠捕獲和保持綿紗端部。
本發(fā)明的另 一優(yōu)選實施例包括一個具有多個抽吸室的活動設置的 抽吸室模塊。在切割引入的綿紗后使線軸側的綿紗部分的端部輸送到從 屬的抽吸室,通過使整個抽吸室模塊這樣運動,使要被捕獲的綿紗提供 到附屬于它的抽吸室。在此運動部件是抽吸室模塊的驅動裝置的一部 分。這個驅動裝置例如可以是電動的驅動裝置。通過傳遞信號的導線使 驅動裝置與織機控制器連接,控制器以這種方式控制運動部件的運動并 由此控制抽吸室模塊的運動。通過整個抽吸室模塊的運動使每個抽吸室 有目的地向著附屬于它的煒紗運動,用于在引入的綿紗切割后與另 一綿 紗分開地捕獲線軸側的綿紗部分。通過這種方式使每個煒紗獨立地由抽 吸室捕獲和4果持。由此防止煒紗端部勾連?;顒釉O置的抽吸室模塊的優(yōu)選實施例是可偏轉設置的抽吸室模塊, 具有其它圓形或圓弧形的橫截面,它分成多個圓弧形的抽吸室。在這個 實施例中運動部件例如可以是電動旋轉驅動裝置的轉子軸,其中轉子軸 的旋轉軸線在一個垂直于圓形或圓弧形橫截面的平面中并且通過圓或 圓弧的中心點延伸地設置。
抽吸室也可以獨立地通過抽吸空氣加載控制地構成。與附加的枳4成 固定機構組合能夠減少所需的抽吸空氣量,通過使各抽吸室在時間上受 限地只為了捕獲纟韋紗端部以更高的抽吸空氣體積流加載。因此可以使紗 線例如通過更少的抽吸空氣體積流固定。尤其是在以大量煒紗編織時這 個實施例有利于空氣消耗。
本發(fā)明也可以與襯入裝置組合。在此在切割引入的綿紗后形成的織 物邊通過使織物側的綿紗端部村入到對于下一綿紗引入再打開的梭道 里面再形成一個襯入邊。已經(jīng)公知不僅機械的而且氣動的襯入裝置并因 此不再詳細描述。
本發(fā)明還包括一個織機,其特征在于一個上述的裝置。
下面借助于多個實施例詳細解釋本發(fā)明和其它優(yōu)點。附圖中
圖1簡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裝置,具有抽吸室模塊的第一實施例,
圖2以絆紗引入側的立體圖示出按照圖l裝置,具有抽吸室模塊, 圖3簡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裝置,具有抽吸室模塊的第二實施例。 在圖1中示出的裝置示出由線軸1和2拉出的和用于引入綿紗準備 好的煒紗3和4。送達部件7, 8有選擇地使兩個煒紗3, 4中的一個綿 紗基本在垂直方向上運動到水平設置的劍桿6的移動軌跡5里面。劍桿 6在移動軌跡5上在通過箭頭36表示的引入方向上運動到通過經(jīng)紗32 構成的梭道里面。在劍桿6與由經(jīng)紗構成的梭道之間設置抽吸室模塊 10。抽吸室模塊的主要部件是外殼19,它在圖1中沒有頂蓋地示出,因 此可以看到設置在抽吸室;f莫塊里面的上抽吸室12和旋轉閥11。
旋轉閥11使抽吸室模塊的內室分成上抽吸室12和下抽吸室13。下 抽吸室13在這個—見圖中看不到,因為它i殳置在上抽吸室12下面并且由 旋轉閥11覆蓋。
旋轉閥11這樣可旋轉地圍繞旋轉軸線16安裝在抽吸室模塊里面, 使得它根據(jù)其旋轉位置絕大部分地釋放用于上抽吸室12或用于下抽吸 室13的抽吸孔30。在圖2所示的狀況中不可見的旋轉閥11位于上位置,因此對于下
抽吸室12絕大部分地釋放抽吸孔30。
靠近抽吸室12, 13的抽吸孔30在抽吸室模塊10上設置分開杠桿 14。在分開杠桿14的前端部上設置具有位于其間的導向槽的分開銷。 在每個導向槽里面分別導引一個緯紗3, 4。分開杠桿14可旋轉地圍繞 旋轉軸線15固定在抽吸室模塊的外殼19上。分開杠桿14通過由杠桿 17, 18和多個轉向部件組成的機械連桿這樣與旋轉閥11的旋轉軸線16 驅動連接,使分開杠桿14被迫與旋轉閥11同步地運動。在附圖中未示 出旋轉閥11的驅動裝置。但是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已知的驅動裝置,例 如電動的、氣動的或液壓的驅動裝置。 一個有利的簡單的實施例是一個 與旋轉軸線16抗扭轉連接的電動旋轉驅動裝置。這個旋轉驅動裝置最 好與織機的控制器傳遞信號地連接,由此控制地驅動旋轉閥11。通過連 桿17, 18也使分開杠桿14與旋轉閥11同步地驅動。
在抽吸室模塊10與梭道之間靠近最外部的經(jīng)紗基本在連接線33的 高度上設置一個剪刀9。連接線33連接所有上述的連接點,在這些連接 點上正好引入的絆紗3由織筘31編系在已經(jīng)完成的織物34上。
在所示的狀況中織筘31在編系到連接線3 3上以后已經(jīng)又返回到其 拉回的位置。最后編系的煒紗3已經(jīng)切割并且使綿紗端部引入到相應的 下抽吸室13里面。因為下抽吸室13由位于其上面的旋轉閥11覆蓋, 因此看不到引入到這個抽吸室13里面的綿紗端部并且以虛線表示。
下面描述按照本發(fā)明的裝置的工作原理。
為了引入綿紗3首先使送達部件7向下運動并且牽引在送達部件7 的紗線耳圏中紉入的煒紗3到一個位置,在該位置煒紗3與水平設置的 劍桿6的移動軌跡交叉。在此綿紗3的端部固定在抽吸室模塊10的抽 吸室13里面。為了保證精確地重復送達的綿紗3在劍桿移動軌跡5里 面的位置,在送達部件7, 8與劍桿6的移動軌跡5之間具有一個送達 棱邊37。送達部件7, 8使送達的綿紗3定位在送達棱邊37的下面,由 此使送達的綿紗37在送達棱邊37上偏轉,并且送達棱邊37在各種情 況下都確定每個送達的煒紗3, 4的垂直位置。
劍桿6接著在其移動軌跡上在通過箭頭36表示的引入方向上運動 并且捕獲送達的煒紗3。在劍桿6的綿紗卡子里面夾緊煒紗3。連續(xù)運 動的劍桿6使煒紗3端部從抽吸室一莫塊10的下抽吸室13里面拉出來并且輸送綿紗3到梭道里面。在煒紗3轉移到設置在對置的側面上的接收
桿使綿紗3通過整;:道牽引。 — 、 、
抽吸室模塊10靠近劍桿6的移動軌跡設置,因此在捕獲引入的緯 紗3時只使盡可能短的絆紗端部在劍桿6上突出。這個突出的綿紗端部 在織物34的引出面形成紗線垃圾并因此要盡可能地短。主動控制的劍 桿卡子能夠實現(xiàn)一個非常短地突出的綿紗端部,通過在劍桿6在梭道方 向的行程上具有與抽吸室模塊IO最小距離時才關閉劍桿卡子。
通過在關閉劍桿卡子時繼續(xù)延遲時間通過所謂的回線 (ausschlaufen)甚至還可以進一 步縮短突出的綿紗端部。在此在引入方 向36上運動的劍桿6使已經(jīng)捕獲的、但是還未夾緊的綿紗3或4從抽 吸室模塊10中拉出來并且在快完全從抽吸室模塊IO拉出來之前才夾緊 綿紗端部。為了使回線可靠地發(fā)揮功能,使來自線軸1的緯紗3通過未 示出的設置在線軸1與送達部件7之間的紗線卡子至少這樣卡緊,使得 在煒紗端部從抽吸室模塊10回線期間不由線軸1拉回綽紗3。即,紗線 卡子的夾緊力必需大于抽吸室模塊10的夾持力。
在煒紗3完全引入到梭道里面以后,使它由織筘31編系在連接線 33上。同時關閉梭道,由此使梭道的經(jīng)紗32連接引入的煒紗3。直接 在連接后使綿紗3引入側由剪刀9靠近最外面的經(jīng)紗切割。
現(xiàn)在抽吸室模塊IO這樣設置在織機上,使編系在連接線33上的綿 紗直接在抽吸室的抽吸孔30旁邊移動。由此保證,線軸側的緯紗3端 部立刻在通過剪刀9切割后由抽吸室模塊的空氣流捕獲并且引入到相應 的抽吸室13里面。
通過旋轉閥11和分開杠桿14的功能保證在切割編系的綿紗以后在 附屬于這個綿紗的抽吸室里面可靠地捕獲線軸側的緯紗端部。為此使旋 轉閥11和分開杠桿M的運動由織機控制器與其它參與綿紗引入的結構 部件運動、例如劍桿和送達部件7和8相協(xié)調。旋轉閥11和分開杠桿 14在通過兩個煒紗編織時或者處于上位置或者處于下位置。不存在中間 位置。
旋轉閥11在引入緯紗3時不位于其上位置,如圖2所示的那樣。 因此抽吸孔30絕大部分地對于附屬于綿紗的下抽吸室13釋放并且空氣 流抽吸切割的綿紗3端部到下抽吸室13里面。相反旋轉閥11在引入綿
10紗4時處于其下位置,因此旋轉閥使空氣流基本通過抽吸室12導引并 且由抽吸室12捕獲和保持絆紗4端部。
分開杠桿14使兩個綿紗3, 4在抽吸室才莫塊外部分開并且使相應的 綿紗最佳地定位在抽吸孔30前面,由此使每個綿紗端部吸入到附屬于 它的抽吸室12或13里面。為此使分開杠桿14與旋轉閥11的運動同步 地圍繞其旋轉軸線15在上位置與下位置之間旋轉。
按照圖3的裝置與按照圖1的裝置的區(qū)別是抽吸室模塊10或20的 結構。按照圖1和2的抽吸室模塊10用于編織兩個煒紗。而在圖3中 所示的并且在權利要求10和11中主張的抽吸室模塊20也適用于編織 多于兩個煒紗。在這里也涉及一個抽吸室模塊,其中對于每個紗線顏色、 也對于每個煒紗具有一個獨立的抽吸室21, 22, 23, 24。所示的示例能 夠以四個綿紗編織,因為由此還可以獨立地由附屬于它的抽吸室21, 2 2 , 23, 24捕獲并保持每個綿紗。為了在各綿紗3, 4與抽吸室21, 22, 23, 24之間實現(xiàn)配置使整個抽吸室模塊20圍繞基本垂直設置的旋轉軸線25 偏轉。然后使捕獲的綿紗端部保持在相應的、同樣垂直設置的抽吸室21, 22, 23, 24里面。在所示的狀況里面織轉31在編系在連接線33上以后 已經(jīng)又返回到其拉回的位置。最后編系的煒紗43已經(jīng)切割并且使紳紗 端部已經(jīng)引入到從屬的抽吸室24里面。
權利要求
1. 用于在劍桿織機上形成引入側的織物邊(35)的方法,其中a)有選擇地使由許多在線軸(1,2,41,42)上準備的緯紗(3,4,43,44)定位在劍桿(6)的移動軌跡(5)上,而另一緯紗(3,4,43,44)保持在移動軌跡外部,其中b)由劍桿(6)捕獲定位在移動軌跡中的緯紗并且引入到梭道里面,其中c)接著使引入的緯紗(3)通過織筘(31)編系在連接線上,其中d)直接在編系后將引入的緯紗(3)在引入側切割并且e)分別由抽吸室模塊(10,20)的另一抽吸室捕獲并保持各切割的緯紗(3)的線軸側的緯紗端部。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多次地重復步驟a)至e)。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抽吸室模塊的 運動部件分別提供用于每個綿紗的另一抽吸室。
4. 用于在劍桿織機上形成引入側的織物邊(35)的裝置,其中至少 兩個由不同線軸(1,2)拉出的煒紗(3, 4, 43, 44)先后地由至少一 個劍桿(6)引入到由經(jīng)紗(32)形成的梭道里面并且在引入側由剪刀(9)切割,其特征在于,靠近剪刀(9)具有一個用于捕獲并保持線軸 側緯紗端部的抽吸室模塊(10, 20),它分成至少兩個分別捕獲煒紗和 保持綿紗的抽吸室(12, 13),它們通過運動的部件準備好各煒紗。。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使運動的部件具有一個 位于抽吸室模塊內部的旋轉閥(11)。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基本與綿紗的送達部件 (7, 8)的運動同步地控制旋轉閥的轉換。
7. 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抽吸孔(30) 可偏轉地設置一個用于導引和定位各綿紗(3, 4)的分離杠桿(14), 使分離杠桿(14)基本與旋轉閥(11)同步地控制,由此可以相互分開 地捕獲和保持綿紗端部。
8. 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的部件是 抽吸室模塊(20)的驅動裝置的一部分,通過它使抽吸室模塊(20)這 樣活動地設置,使每個綿紗附屬于另一抽吸室。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室模塊偏轉活動地構成。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迷抽吸室模塊(20) 具有一個基本圓形或圓弧形的橫截面并且各個抽吸室(21, 22, 23, 24 )具有一個基本圓弧形的橫截面。
11. 一個織機,其特征在于如權利要求4至IO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在劍桿織機上形成引入側的織物邊(35)的方法和裝置,其中a)有選擇地使由許多在線軸(1,2,41,42)上準備的緯紗(3,4,43,44)定位在劍桿(6)的移動軌跡(5)上,而另一緯紗(3,4,43,44)保持在移動軌跡外部,其中b)由劍桿(6)捕獲定位在移動軌跡中的緯紗并且引入到梭道里面,其中c)接著使引入的緯紗(3)通過織筘(31)編系在連接線上,其中d)直接在編系后將引入的緯紗(3)在引入側切割并且e)分別由抽吸室模塊(10,20)的另一抽吸室捕獲并保持各切割的緯紗(3)的線軸側的緯紗端部。
文檔編號D03D47/34GK101454491SQ200780020022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5月31日
發(fā)明者L·克雷茨, W·林登米勒 申請人:林道爾·多尼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