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泥瓦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泥瓦成型模具,屬水泥瓦成型模具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CN2492371Y、名稱"水泥瓦成型模具",由上模、塑料托盤、下模構成, 上模為瓦的背面模,與液壓系統(tǒng)連接,下模為瓦的表面模,固定在工作臺上, 工作狀態(tài)時,塑料托盤置于下模中。其不足之處 一是由于成型模具無法有效 地將水泥瓦成型過程中的水份和空氣排出,所成型的水泥瓦瓦芯中不可避免地 產(chǎn)生氣穴,不僅瓦的密度低,而且瓦的強度低、易破損;二是水泥瓦的成型過 程中需增加減水劑,成本高。
發(fā)明內容
設計目的避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通過水泥瓦成型模具既 能夠大大地減少水泥瓦瓦芯氣穴,又能夠有效地提高水泥瓦密實度、強度和防 止水泥瓦破損的水泥瓦成型模具。
設計方案為了實現(xiàn)上述設計目的。1、水泥瓦上模的模面設計多個上下貫 通的排液、排氣孔,是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之一。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制作水泥 瓦時,依靠的是由塑料模具(下模)和上模構成的水泥瓦成型模具,該模具的 上模的模面和下模塑料模具間附有一層過濾布,該過濾布允許水份子和空氣通 過,也就是說,在制作水泥瓦的過程中,通過上模的合模擠壓及振動,其過濾 布能夠將模腔中待成型的砼中的水份、空氣強行過濾擠出(水泥、砂漿成份留 住),并且通過位于上模模面的多個上下貫通的排液、排氣孔排到模腔外,不僅 使所成型的水泥瓦的的氣穴含量大大地減少,而且使水泥瓦的密實度和強度大 幅度的提高。2、排液、排氣孔的孔徑為1 12毫米的設計,是本實用新型的特 征之二。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最佳孔徑為5 7毫米排液、排氣孔的設計,既可以使水泥瓦的成型背面保持原樣,又能在水泥瓦成型完成后,使擠出的水份自 動從上模的孔屮流出。其技術方案水泥瓦成型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 述的上模的模面分布有多個上下貫通的排液、排氣孔。
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 一是上模的模面分布有多個上下貫通的排液、 排氣孔,不僅有效地將水泥瓦成型過程中的水分、空氣擠出且通過排液、排氣 孔排到水泥成型模具外,使水泥瓦在成形過程中可以減少水泥瓦凝固所需水份 后多余水份的60%以上,所成型的水泥瓦中氣穴殘存量極大地減少,極大地提
高了水泥瓦的密實度和抗折強度;二是水泥瓦成型過程中無需減水劑。
圖1是水泥瓦鑄造成型模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水泥瓦鑄造成型模具上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是水泥瓦鋼板成型模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附圖1和2。水泥瓦成型模具,它包括上模2、下模1及下
模座4,其上、下模的制作為現(xiàn)有技術,下??梢詾樗芰夏0寤蚪饘倌0?。所 述的上模2鑄造成型且上模2的模面分布有多個(幾十個至幾千個)貫通的排 液、排氣孔3 (精密鑄造成型或鉆孔成型)。排液、排氣孔的孔徑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毫米范圍內任選且不局限于整數(shù),還包括整數(shù)與 整數(shù)之間的小數(shù)。排液、排氣孔的孔徑(直徑)最佳為5 7毫米。上模2與下 模1間構成的腔體為水泥瓦成型腔5。
實施例2:參照附圖3。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水泥瓦成型模具的上模2 采用鋼板沖壓成型,然后在其上鉆出排液、排氣孔3。
實施例3:參照附圖3。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水泥瓦成型模具的上模2 采用非金屬材料加工成型。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雖然對本實用新型作了比較詳細的描述, 但是這些描述,只是對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思路進行文字描述,而不是對本實 用新型進行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想的組合、省略或修改, 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水泥瓦成型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的模面分布有多個上下貫通的排液、排氣孔。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瓦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排液、排氣孔的孔徑為 1 12毫米,最佳為5 7毫米。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水泥瓦成型模具,其特征是上模鑄造成型,或采用 鋼板沖壓成型,或采用非金屬材料加工成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泥瓦成型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的模面分布有多個貫通的排液、排氣孔。優(yōu)點上模的模面分布有多個貫通的排液、排氣孔,不僅有效地將水泥瓦中的水份擠出且通過排液、排氣孔排到水泥成型模具外,使水泥瓦在成形過程中可以減少水泥瓦凝固所需水份后多余水份的60%以上,所成型的水泥瓦中氣穴殘存量極大地減少,極大地提高了水泥瓦的密實度和強度,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壓、抗拉、抗損性。
文檔編號B28B7/22GK201161435SQ20082000581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2月25日
發(fā)明者胡根榮 申請人:胡根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