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預應力中空板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空板梁,尤其涉及一種預應力中空板梁。
背景技術:
板梁(樓板)是建筑物中用以分隔上下空間的水平構造體,依據(jù)構造型式、 結構方式和材料不同而有多種態(tài)樣,其中,中空板梁因為具有諸多效益,而為 建筑業(yè)界眾所周知且廣為使用。
中空板梁在鋼筋混凝土樓板中埋入平行設置的螺紋鋼管,使鋼筋混凝土樓 板內(nèi)部形成中空狀以除去呆荷重,再澆置以適當厚度的混凝土,即建構成中空
板梁的構造體;中空板梁因混凝土量減少,所以較一般鋼筋混凝土樓板輕,柱 子的間隔也增大,且能夠省略不必要的橫梁,因此具有以下列示的特性及優(yōu)點
1、 無梁,能夠得到更寬廣的使用空間,并可任意隔間,天花板平滑減少裝 修費用的支出。
2、 自重較輕,與一般鋼筋混凝土樓板相較之下,可得到較長的懸臂樓板。
3、 柱子之間的間隔能更增加,縱深廣大。
4、 中空板梁內(nèi)的中空部份可利用作為空調(diào)、電路等管道的設置。
5、 能夠傳達單方向地基荷重,對于需要方向性的建筑物有利(適用于地震 地區(qū))。
6、 因樓板自重減輕,地基負荷減少,建筑物的樓層數(shù)目得以增加。
7、 承受中空樓板的墻壁較厚,其他方向的墻壁可以省略,是以能夠得到采 光面大的建筑構造。
8、 其隔熱效果較一般鋼筋混凝土樓板好,可減少冷氣電費支出,兼顧環(huán)保、 節(jié)能的效果。
9、 樓板內(nèi)中空,厚度較厚,隔音效果好。
10、 無梁,施工時模板容易施作,施工進度較一般鋼筋混凝土樓板快速。 但是,中空板梁仍具有一些需要克服的缺點1、 中空板梁在施作時,因面積通常比一般鋼筋混凝土樓板為大,且為密集 梁的結構體,所需板厚也比一般鋼筋混凝土樓板厚,因此中空樓板施工時,對 模板的支撐及板厚的尺寸要求較為嚴格,防止混凝土澆置時,發(fā)生坍塌工安事 件。
2、 由于中空板梁內(nèi)部含有中空的螺紋鋼管,因此在澆置混凝土時,常會因 為浮力作用,引發(fā)浮管現(xiàn)象,增加施工難度,甚至導致樓板施作失敗。
3、 由于中空板梁利用鋼筋混凝土所建構成的構造體,因此雖然具有不錯的 抗壓力,但對于拉力的抵抗性較低,容易產(chǎn)生裂縫。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應力中空板梁,以能在強度及跨 徑要求相同下,釆用較薄、荷重較小的預應力中空板梁,使運用空間更為寬廣, 同時有效減少混凝土與鋼筋的使用量,并能提升中空板梁的抗彎能力,減少裂 縫的生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應力中空板梁,其包括鋼筋、 螺紋鋼管、混凝土預應力鋼絞線和預應力端錨,所述鋼筋包括主鋼筋和補助鋼 筋,所述預應力鋼絞線包含外部的預應力套管,以及內(nèi)部的預應力鋼腱與填實 物;
所述螺紋鋼管平行排列于一施工模板上,所述預應力端錨設置于所述施工 模板端邊且位于任兩螺紋鋼管之間,所述主鋼筋與所述預應力鋼絞線的預應力 套管沿著與所述螺紋鋼管的平行方向配置,所述預應力鋼絞線的兩端連接于所
述預應力端錨,所述補助鋼筋沿與所述螺紋鋼管垂直的方向配置,施工模板內(nèi) 部并澆置有混凝土,所述預應力鋼腱裝設于預應力套管中,所述預應力套管中 灌入有填實物。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預應力中空板梁在強度及跨徑要求相 同下,釆用較薄的預應力中空板梁,由于自荷重相對較小,因此運用空間更寬
廣,用途更大,同時混凝土與鋼筋的使用量也較一般中空板梁更少;此外由于 抗彎能力提升,由外壓力所產(chǎn)生的開裂作用,能藉由預應力鋼腱所產(chǎn)生的預壓 力給予阻遏,減少裂縫的生成;并且所述填實物由無收縮水泥砂漿混合奈米防 火泥所組成,能夠提供一保護作用,當建筑物發(fā)生火災時,得延遲對預應力鋼 腱的影響,以利人員逃生。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3是圖2的B-B側(cè)視示意圖4是本實用新型預應力鋼絞線的內(nèi)部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l-預應力中空板梁;lO-鋼筋;lOO-主鋼筋;101-補助鋼筋; ll-螺紋鋼管;12-混凝土; 13-預應力鋼絞線;130-預應力套管;131-預應力鋼腱; 132-填實物;14-預應力端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yōu)點作更詳細的 說明。
請同時參閱圖l、圖2、圖3與圖4,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示意 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圖2的B-B側(cè)視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 新型預應力鋼絞線的內(nèi)部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預應力中空板梁1,主要將預應力系統(tǒng)運用于由鋼筋混凝 土所建構的中空板梁,其包含形成中空板梁原有的鋼筋10 (包含主鋼筋100與 補助鋼筋101)、螺紋鋼管11、混凝土 12,以及預應力系統(tǒng)中所-使用的預應力 鋼絞線13、預應力端錨14,其中該預應力鋼絞線13還包含外部的預應力套管 130、內(nèi)部的預應力鋼腱131與由無收縮水泥砂漿混合納米防火泥所組成的填實 物132等。
本實用新型在施作時,在一施工模板上,先將螺紋鋼管11平行排列,并在 施工模板端邊設置預應力端錨14,使所述預應力端錨14位于任兩螺紋鋼管11 之間;所述預應力鋼絞線13的兩端連接于所述預應力端錨14;沿螺紋鋼管11 平行的方向配置主鋼筋100以及預應力鋼絞線13的預應力套管130,并將預應 力鋼腱131裝設于所述預應力套管130中;再在與所述螺紋鋼管11垂直的方向 配置補助鋼筋101,使所述螺紋鋼管ll及所述鋼筋IO結合成一體,再對施工模 板內(nèi)部澆置混凝土 12進行封模;之后對所述預應力套管130中的預應力鋼腱131 施拉一預應力,然后再對所述預應力鋼絞線13進行錨定、并且灌入由無收縮水 泥砂漿混合納米防火泥所組成的填實物132于預應力套管130中,最后實施封 端,即形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預應力中空板梁1的構造;其中,所迷預應力套管130內(nèi)用以包覆預應力鋼腱131的填實物132,是混合有納米防火泥的無收縮 水泥砂漿,能夠提供一保護作用,當建筑物發(fā)生火突時,能夠延遲對所述預應 力鋼腱131的影響,以利人員逃生。
本實用新型主要利用預應力混凝土的概念——將原先視為脆性材料的混凝 土 (混凝土特性強在抗壓能力,弱在抗拉能力)內(nèi)施加一預應力,使混凝土在 受到預應力后由脆性材料改變?yōu)榫邚椥缘牟牧希灰虼?,在預應力混凝土受外部 載重而產(chǎn)生方向拉力時,就由預設所致的預應力使其產(chǎn)生平衡,同時由外壓力 所產(chǎn)生的開裂作用,也由預應力鋼絞線的預應力鋼腱產(chǎn)生的預應力給予阻遏。 在相同的斷面及混凝土強度下,預應力混凝土斷面的抗彎能力較鋼筋混凝土為 佳;因此,在抵抗大小相同的彎矩要求下,預應力混凝土可采用較鋼筋混凝土 較小的斷面。
據(jù)由上述,本實用新型因?qū)㈩A應力系統(tǒng)運用在中空板梁上,能夠有效改善 中空板梁的缺點,并獲得如下的效益
1、 改善荷重較大在強度及跨徑要求相同下,可采用較薄的預應力中空 板梁,因此荷重相對較小。
2、 改善對施工模板的支撐及板厚的尺寸要求較高在荷重減小下,對施 工模板的要求也相對減小。
3、 改善浮力作用引發(fā)的浮管現(xiàn)象板梁厚度減小,選用的螺紋鋼管尺寸 也得縮小,因此混凝土澆置時,浮力減小,大大降低施工難度及樓板施作失敗 的機率。
4、 裂縫的有效控制抗彎能力提升,由外壓力所產(chǎn)生的開裂作用,得由 預應力鋼腱所產(chǎn)生的預壓力給予阻遏,減少裂縫的生成。
此外,將預應力系統(tǒng)運用在中空板梁上,能夠強化中空板梁既有的優(yōu)點
1、 板厚減小自重輕,故能獲得較一般中空板梁為長的懸臂樓板。
2、 自重輕柱子的間隔可再增大,跨徑可以更大,運用空間更寬廣,用 途更大。
3 、耐震效果更佳。
4、混凝土與鋼筋的使用量較一般中空板梁更少。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 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以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做 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 一種預應力中空板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鋼筋、螺紋鋼管、混凝土預應力鋼絞線和預應力端錨,所述鋼筋包括主鋼筋和補助鋼筋,所述預應力鋼絞線包含外部的預應力套管,以及內(nèi)部的預應力鋼腱與填實物;所述螺紋鋼管平行排列于一施工模板上,所述預應力端錨設置于所述施工模板端邊且位于任兩螺紋鋼管之間,所述主鋼筋與所述預應力鋼絞線的預應力套管沿著與所述螺紋鋼管的平行方向配置,所述預應力鋼絞線的兩端連接于所述預應力端錨,所述補助鋼筋沿與所述螺紋鋼管垂直的方向配置,所述施工模板內(nèi)部并澆置有混凝土,所述預應力鋼腱裝設于預應力套管中,所述預應力套管中灌入有填實物。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應力中空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實物包括無收 縮水泥砂漿混合奈米防火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應力中空板梁,其將預應力系統(tǒng)運用于由鋼筋混凝土建構的中空板梁,構造組成包含形成原有中空板梁的鋼筋、螺紋鋼管、混凝土,以及預應力系統(tǒng)中所使用的預應力鋼絞線、預應力端錨,其中該預應力鋼絞線更包含有外部的預應力套管以及內(nèi)部的預應力鋼腱與填實物;據(jù)此結構,本實用新型運用于更寬廣的空間,用途更多,同時混凝土與鋼筋的使用量也較一般中空板梁更少;此外能夠提升抗彎能力,減少裂縫的生成。
文檔編號E04C3/20GK201245923SQ20082012667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8日
發(fā)明者黃崇烈, 黃煌智 申請人:季陽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