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陳列裝置的接合構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在陳列裝置上的接合構件,該陳列裝置用來陳列例如衣服等各種商品以及其它物品。
背景技術:
通常,陳列裝置包括固定到垂直壁表面上的面板(基材(base material))和可拆卸地連接到面板的前表面上的接合構件。多個接合部分以預定間隔、以垂直關系形成于面板的前表面上。接合構件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預定長度的主體部、設置在主體部的上端且可拆卸地與接合部相接合的接合部、以及設置在主體部下端的彈性元件。彈性元件通過它本身的彈性可拆卸地與接合部相接合。由于前述設置,接合構件彈性地、可拆卸地連接到面板上(參照專利文件1和2)。
專利文件1日本已公開實用新型申請No.S60-97064專利文件2日本已公開專利申請No.H07-25557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由于傳統(tǒng)的接合構件的彈性元件通過它的彈性與面板相接合,所以接合構件必須克服彈性元件的彈性從面板上移除。因此,接合構件很難從面板上移除。
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陳列裝置的接合構件,該接合構件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預定長度的主體部、設置在主體部的上端和下端中的一個上并且可拆卸地與基材的前表面相接合的接合部,以及用來將主體部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另一個可拆卸地、彈性連接到基材的前表面上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主體部和連接裝置中的一個設置具有控制部,該控制部可由手動控制來釋放連接裝置與基材的連接。
連接裝置優(yōu)選地設置在主體部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另一個上。
優(yōu)選的是,連接裝置為一體地設置在主體部上的彈性元件,彈性元件通過它本身的彈性可拆卸地連接到基材上,由此主體部的另一端被彈性地、可拆卸地連接到基材上,并且控制部一體地設置在主體部上。
至少控制部的前端部優(yōu)選地在從接合部朝向彈性元件的方向上設置在彈性元件與基材相接合的位置的前方。
優(yōu)選的是,連接裝置包括,移置構件和偏壓裝置,該移置構件設置在主體部上,從而移置構件能在主體部與基材相接合的接合位置和主體部遠離基材的釋放位置之間是移置的,并且該偏壓裝置用來從釋放位置朝向接合位置偏壓移置構件,移置構件通過偏壓裝置的偏壓力與基材相接合,由此,主體部的另一端彈性地、可拆卸地連接到基材上,并且移置構件設置具有控制部。
優(yōu)選的是,連接裝置包括第一連接構件、第二連接構件和轉(zhuǎn)動偏壓裝置,其中,該第一構件可拆卸地與基材接合,該第二連接構件設置在第一連接構件上,從而第二連接構件能在第二連接構件與主體部相接合的第一轉(zhuǎn)動位置和件遠離主體部的第二轉(zhuǎn)動位置之間轉(zhuǎn)動的,該轉(zhuǎn)動偏壓裝置用來從第二轉(zhuǎn)動位置朝向第一轉(zhuǎn)動位置偏壓第二連接構件,第二連接構件通過轉(zhuǎn)動偏壓裝置的偏壓力與主體部相接合,由此主體部的另一端彈性地、可拆卸地連接到基材上,并且第二連接構件設置具有控制部。
本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具有上述特征結構的本發(fā)明,由于在從基材上移除接合構件時,控制部可由手抓持,所以接合構件能夠克服彈力而容易地從基材上移除。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例視圖,其中接合構件位于連接位置。
圖2是上述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其中突出部鄰接接合部。
圖3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圖4是用于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鎖定元件的視圖,圖4(A)是它的正視圖,圖4(B)是它的后視圖以及圖4(C)是當從圖4(A)中的箭頭C所示的方向上看去時的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視圖,圖8(A)是可轉(zhuǎn)動構件被轉(zhuǎn)動到接合位置的側視圖,以及圖8(B)是可轉(zhuǎn)動構件被轉(zhuǎn)動到釋放位置的側視圖。
圖9是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的視圖,圖9(A)是可轉(zhuǎn)動構件被轉(zhuǎn)動到接合位置的側視圖,以及圖9(B)是可轉(zhuǎn)動構件被轉(zhuǎn)動到釋放位置的側視圖。
圖10是本發(fā)明的第八實施方式的視圖,圖10(A)是可轉(zhuǎn)動構件被轉(zhuǎn)動到接合位置的側視圖,以及圖10(B)是可轉(zhuǎn)動構件被轉(zhuǎn)動到釋放位置的側視圖。
圖11是本發(fā)明的第九實施方式的視圖,圖11(A)是第二連接構件被轉(zhuǎn)動到接合位置的側視圖,以及圖11(B)是第二連接構件被轉(zhuǎn)動到釋放位置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A,B,C,D,E,F(xiàn),F(xiàn)’,G,H......陳列裝置1......面板(基材)1b......前表面1c......接合部1e......前端表面2......接合構件3......主體部3c......控制部3d......鄰接表面4......第一接合部(接合部)5b......彈性元件部(連接裝置)5d......突出部8......連接機構(連接裝置)
9......連接機構(連接裝置)10......連接機構(連接裝置)81......轉(zhuǎn)動構件(移置元件)81’......轉(zhuǎn)動構件(移置元件)81a......鄰接表面81b......控制部81c......控制部83......彈簧(偏壓裝置)91......移動構件(移置元件)91a......鄰接表面91b......控制部92......彈簧(偏壓裝置)101......第一連接構件102......第二連接構件102a......控制部102b......鄰接表面103......彈簧(轉(zhuǎn)動偏壓裝置)具體實施方式
此后將參照附圖描述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最佳方式。
圖1和2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陳列裝置A包括面板(基材)1和接合構件2。
面板1由鋁模材料(aluminum die material)形成為平板狀。當然,面板1可以由其它板材形成,例如由聚乙烯等的合成樹脂制成的板材或者中空板材或者由木制成的裝飾板。面板1垂直地設置并且它的后表面(圖1中的右表面)1a被固定到垂直壁表面(未示出)。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延伸的多個接合部1c形成于面板1的垂直前表面1b上。各個接合部1c在垂直方向上等間隔設置。每個接合部1c的前端部(tip part)以通常為半圓的結構向下彎曲。因此,由面板1的前表面1b和接合部1c限定了接合凹口1d。在面板1側上的這個接合凹口1d的下端向外、向下打開。
接合構件2包括主體部3、第一接合部(接合部)4和第二接合部5。主體部3由鋁、合成樹脂、木等形成平板狀的結構。主體部3的左右長度以及垂直長度根據(jù)接合構件2要被使用的目的而適當?shù)卮_定。主體部3在其前表面3a上設置具有支撐元件6。這個支撐元件6根據(jù)它要被使用的目的形成為合適的結構。例如,如果一個鉤子(未示出)要被懸掛在支撐元件6上或者支撐元件6支撐水平支架板(rack board)的一端,那么支撐部6構成為桿狀結構。如果支撐元件6本身是支架板,那么它形成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平板。雖然在下文中將描述的實施方式中支撐元件6形成于主體部3的前表面3a上,但是,在除了本實施方式之外的那些實施方式的任何附圖中都沒有顯示。
第一接合部4形成于主體部3的后表面3b的上端,以此來朝向面板1突出。第一接合構件4的左右長度被設置為等于主體3的左右長度。但是前者可以設置為比后者短。如果第一接合元件4的左右長度設置為比主體3的左右長度短,那么形成多個第一接合部4并且它們在左右方向上互相間隔設置,這也是可以接受的。如圖1所示,確定第一接合構件4的高度(從主體3朝向面板1突出的量),從而當將接合構件2連接到面板1上,主體部3保持大致平行于面板1時(此時接合構件2占據(jù)的位置此后應該稱為連接位置),第一接合部4的前端表面(tip surface)幾乎接觸到面板1的前表面1b。
接合爪部4a形成于第一接合部4的上表面在面板1側的端部上,該接合爪部4a從第一接合部4開始向上突出并且它的前端部在遠離面板1的方向上以近似直角彎曲。該接合爪4a以下面的方式可以插進接合凹口1d中、穿過它的開放部。首先,主體部3以合適的角度向上傾斜至圖1的右方,從而主體部3的下端比上端更加遠離面板1。然后,保持傾斜狀態(tài)的同時,整個接合構件4沿著面板1向上平移。通過這樣做,接合爪部4a插進接合凹口1d中、穿過在其端部處的開放部(這時接合構件2所占據(jù)的位置此后稱為移出位置(removing position))。在移出位置,主體部3圍繞接合凹口1d的開放部是可轉(zhuǎn)動的,從而主體部3的下端朝向面板1。當主體部3被轉(zhuǎn)動直到第一接合部4的前端表面幾乎接觸面板1的前表面1b時,接合構件1達到連接位置。當接合構件1到達連接位置時,接合爪部4a的前端部與面向接合凹口1d的接合部1c的前端部相接合。通過接合爪部4a和接合部1c之間的接合,接合構件2的上端被阻止向前和向下移動。接合構件2的向后移動由第一接合部4與面板1的前表面1b的鄰接來阻止。通過將接合構件2從連接位置轉(zhuǎn)動到移出位置,可以釋放接合爪部4a與接合部1c的接合。此后,通過從移出位置向下平移接合構件2可以從接合凹口1d中移走接合爪部4a。
第二接合部5形成于主體部3的后表面3b的下端上,由此朝向面板1突出。第二接合部5的左右的長度可以等于或者短于主體部3的左右長度,如同第一接合部4的情況那樣。當然,如果第二接合部5的左右長度短于主體部3的左右長度,那么多個第二接合部5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互相間隔設置。第二接合部5的高度被設置為等于第一接合部4的高度。
接合凹口5a形成于第二接合部5的前端表面(與面板1相對的表面)。確定接合凹口5a的結構,從而當接合構件2位于連接位置時,整個接合部1c(這個接合部1c是這樣的第一接合部4的接合爪部4a與接合部1c鄰接的下側,)被安裝進接合凹口5a中。接合凹口5a在開放側(面板1側)的端部是向下開放的。
第二接合部5的下側薄的,因為接合凹口5a在垂直方向上設置在第二接合部5的中心的下方,并且下端設置為彈性元件部(連接裝置)5b。該彈性元件部5b大致沿著接合部1c的前端部(下端)的外表面形成為弓形結構。凹槽部5c形成于與接合部1c相對的彈性元件部5b的基端(basal end)的表面上。凹槽部5c的形成使得彈性元件部5b能彈性變形從而它的末端在朝向以及遠離接合部1c的方向上(在這個實施方式中是垂直方向)被轉(zhuǎn)動和平移。朝向接合凹口1d的內(nèi)側向上突出的突出部5d形成于彈性元件部5b的末端上。當接合構件2位于連接位置時,這個突出部5d通過彈性元件部5b的彈力與接合部1c相接合。即,在面板1的相反側上的突出部5d的側部通過彈性元件部5b的彈力接合部1c的與面板1相對的前端表面1e壓力接觸。
當接合構件2位于連接位置時,接合構件2上端的向前運動由接合部1c和第一接合部4之間的接合來阻止,并且接合構件2下端的向前運動由接合部1c和第二接合部5之間的接合(接合部1c和彈性元件部5b的突出部5d之間的接合)來阻止,由此阻止了接合構件2的向前運動。通過將接合部1c保持在突出部5d與接合凹口5a上側的側表面之間和/或?qū)蓚€接合部1c、1c保持在突出部5d與第一接合部4的接合爪部4a之間,來阻止接合構件2的垂直運動。此外,通過接合部1c與突出部5d之間的摩擦阻力以及接合部1c與接合凹口5a的側表面之間的摩擦阻力,和/或在接合部1c和突出部5d之間的摩擦阻力以及在接合部1c和接合爪部4a之間的摩擦阻力,來阻止接合構件2在左右方向上的運動。以如同上面提到的方式,在連接位置接合構件2被連接到面板1上。
雖然突出部5d通過彈性元件部5b的彈性接合于接合部1c的前端部,但是通過對接合構件2的下端向前地施加一個量值大于預定量值的力,可以釋放突出部5d與接合部1c之間的接合。即,由于當接合部1c的前表面1e在朝上行進時朝向面板1傾斜,所以當量值大于預定量值的力被向前地施加到接合構件2的下端時,突出部5d被前端表面1e向下推。如果這個推力大于彈性元件部5b的彈力,那么突出部5d在前端表面1e上向下滑動。當突出部5d向下脫離前端表面1e時,突出部5d與前端表面1e之間的接合就被釋放。即,第二接合部5和接合部1c之間的接合被釋放。結果,接合構件2的下端成為可向前移動。
從主體部3的下端表面開始向下突出的控制部3c形成于主體部3上。當向前移動主體部3的下端時使用這個控制部3c,并且控制部3c的長度被設置為通過在其上鉤一個手指就可以將控制部3c向前拉。尤其是,在這個實施方式中,控制部3c的長度被設置為控制部3c的前端部(下端)位于突出部5d與接合部1c相接合的位置的下方,即突出部5d與前端表面1e互相接觸的位置的下方。
在如此構成的陳列裝置A中,為了將接合構件2連接到面板1上,接合構件2達到這樣一種姿態(tài)接合構件2占據(jù)移出位置,并且接合爪部4a與接合凹口1d的開放部形成一種對置關系。然后,接合構件2向上平移到移出位置,并且接合爪部4a的前端部被插進接合凹口1d中。此后,接合構件2從移出位置被移動到連接位置。通過這樣做,第一接合部4接合于接合部1c。在將接合構件2從移出位置轉(zhuǎn)動到連接位置的過程中,突出部5d與接合部1c的下側上的外表面鄰接,如圖2所示。當接合構件2在該狀態(tài)下朝向連接位置轉(zhuǎn)動時,突出部5d通過接合部1c的外部表面克服彈性元件部5b的彈力被向下移動。在接合構件2到達連接位置之前,突出部5d隨即越過接合部1c的外表面。然后,突出部5d通過彈性元件部5b的彈力向上移動,并且鄰接于接合部1c的前端表面1e。通過這樣做,第二接合部5接合于接合部1c。當?shù)谝唤雍喜?和第二接合部5分別接合于接合部1c、1c時,接合構件2被連接到面板1上。
為了從面板1上移除接合構件2,首先,向前移動接合構件2的下端。這時,通過將手指鉤在控制部3c上,可以容易地向前移動接合構件2的下端。此外,在這個實施方式中,由于控制部3c的前端部位于一接觸位置的前方,在從第一接合部4開始朝向第二接合部5的方向上該接觸位置位于突出5d與接合部1c的前端表面1e之間,所以接合構件2的下端可以更加容易地向前移動。即,要向前移動接合構件2的下端意味著第二接合部5通常繞著第一接合部4順時針轉(zhuǎn)動,如圖1所示,將第一接合部4作為支點、將突出部5d和前端表面1e之間的接觸位置作為作用點并且將控制部3c作為施力點。因此,假定控制部3c形成于第一接合部4和第二接合部5之間,那么為了將突出部5d與前端表面1e分開,需要在控制部3c上作用一個較大的力。因此,向前移動接合構件2的下端變得很困難。在這方面,由于在這個實施方式中,控制部3c的長度被設置為控制部3c的前端部位于突出部5d與接合部1c前端表面1e之間的接觸位置的下方,所以通過只在控制部3c上作用一個較小的力就可以使突出部5d從前端表面1e分離開。因此,接合構件2的下端可以克服彈性元件部5b的彈力而容易地向前移動。
在接合構件2的下端被向前移動直到接合構件2達到移出位置之后,接合構件2被向下平移并且接合爪部4a從接合凹口1d移除。通過這樣做,接合構件2可以從面板1上移除。由于當接合構件2位于移出位置時,第二接合部5從接合部1c向前分離,所以當接合構件2向下移動時,第二接合部2不與接合部1c鄰接。
接下來將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方式。在此后將要描述的實施方式中,只描述不同于第一實施方式的部件的那些部件,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數(shù)字指代,并且省略對它們的描述。
圖3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在第二實施方式的陳列裝置B中,接合部1c的垂直間隔小于第一實施方式的垂直間隔,并且兩個接合部1c、1c之間的間隔被設置為有兩個接合部1c、1c被插在第一接合部4和第二接合部5之間。鎖定構件7被可拆卸地連接到接合構件2的左側和右側中的至少一側上。當鎖定構件7被連接到接合構件2上時,鎖定構件7在關于接合構件2的移出方向上是可移動的,但是在關于接合構件2的任何其它方向上它是不可移動的。如圖4所示,鎖定構件7是平板的形狀,并且在它與接合構件2對置的表面上具有多個凸部7a。當鎖定構件7被連接到接合構件2上時,各個凸部7a以鄰接于接合部1c的前端表面的方式設置。因此,在這個陳列裝置B中,除非鎖定構件7從接合構件2移除,否則接合構件2是不可從面板1拆卸的。
圖5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在第三實施方式的陳列裝置C中,與接合凹口5a的近一半下側面對的主體部3的下端是薄片形狀。這種片狀部作為彈性元件部5b。因此,第三實施方式的彈性元件部5b比圖1和2中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彈性元件部5b長。因此,雖然彈性元件部5b沒有凹槽部5c,但是它有彈性。取代突出部5d的幾乎半圓的彎曲部5e形成于彈性元件部5b的末端上。這個彎曲部5e依靠彈性元件部5b的彈力鄰接于前端表面1e。接合凹口5a的垂直寬度大于接合部1c的垂直寬度,從而當接合構件2位于連接位置時,接合凹口5a上半部的內(nèi)表面與接合部1c相分離。因此,在第三實施方式的陳列裝置C中,接合爪部4a和彈性元件部5b夾持兩個接合部1c、1c。控制部3c從彈性元件部5b的基端分支,并且允許向下延伸。即,控制部3c和彈性元件部5b共同地包括基端。
圖6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第四實施方式的陳列裝置D是圖5所示的陳列裝置C的改進。在這個陳列裝置D中,控制部3c整體地形成有彈性元件部5b的中間部,并且允許從彈性元件部5b的中間部向下延伸。
圖7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第五實施方式的陳列裝置E是圖5所示的陳列裝置C的改進。在這個陳列裝置E中,控制部3c整體地形成有彎曲部5e的前端部,并且允許從彎曲部5e的前端部向下延伸。
圖8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的陳列裝置F是圖3所示的陳列裝置B的改進。這個陳列裝置F與陳列裝置B的不同在于以下方面它沒有包括接合構件7,并且連接機構8取代了第二接合部5。
連接機構8包括轉(zhuǎn)動構件(移置構件)81。這個轉(zhuǎn)動構件81的中間部通過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延伸的軸82被可轉(zhuǎn)動地連接到主體部3的下端。轉(zhuǎn)動構件81在圖8(A)所示的接合位置和圖8(B)所示的釋放位置之間可轉(zhuǎn)動。轉(zhuǎn)動構件81由彈簧(偏壓裝置)83在從釋放位置朝向接合位置的方向上被轉(zhuǎn)動偏壓。當轉(zhuǎn)動構件81位于接合位置時,形成于轉(zhuǎn)動構件81的下端上的鄰接表面81a通過彈簧83的偏壓力而與接合部1c的前端表面1e壓力接觸。即,轉(zhuǎn)動構件81通過彈簧83與接合部1c相接合。當轉(zhuǎn)動構件81與接合部1c相接合時,第一接合部4的接合爪部4a和轉(zhuǎn)動構件81夾持兩個接合部1c、1c。
向上延伸的控制部81b設置在轉(zhuǎn)動構件81的上端。當控制部81b被朝向面板1推動時,轉(zhuǎn)動構件81克服彈簧83的偏壓力從接合位置朝向釋放位置轉(zhuǎn)動。當轉(zhuǎn)動構件81位于釋放位置時,鄰接表面81a與接合部1c的前端表面1e相分離,并且轉(zhuǎn)動構件81和接合部1c之間的接合被釋放。
為了將包括了主體部3、第一接合部4和連接機構8在內(nèi)的接合構件2連接到在陳列裝置F上如此構成的面板1上,首先,接合構件2以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方式被帶到移出位置。這時,轉(zhuǎn)動構件81通過彈簧83從釋放位置朝向接合位置被偏壓轉(zhuǎn)動,并且轉(zhuǎn)動構件81的上端與鄰接主體部3的下端鄰接,由此轉(zhuǎn)動構件81被阻止在與接合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稍微超出接合位置的位置。當主體部3從移出位置朝向連接位置轉(zhuǎn)動時,轉(zhuǎn)動構件81的下端在主體部3轉(zhuǎn)動的過程中與接合部1c的外部表面相鄰接。此后,當接合構件2進一步朝向連接位置轉(zhuǎn)動時,轉(zhuǎn)動構件81通過接合部1c的外部表面克服彈簧83的偏壓力從接合位置朝向釋放位置轉(zhuǎn)動。當接合構件2到達連接位置時,轉(zhuǎn)動構件81通過彈簧81被轉(zhuǎn)動到接合位置,并且鄰接表面81a與前端表面1e壓力接觸。因此,接合構件2被連接到面板1上。
接合構件2連接到面板1上,當控制部81b被推向面板1時,轉(zhuǎn)動構件81克服彈簧83的偏壓力從接合位置朝向釋放位置轉(zhuǎn)動,并且轉(zhuǎn)動構件81和接合部1c之間的接合被釋放。因此,接合構件2變得從連接位置到移出位置是可移動的。此后,接合構件2可以以前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從面板1上移除。
圖9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第七實施方式的陳列裝置F’是陳列裝置F的改進,并且它使用了轉(zhuǎn)動構件81’來取代連接機構8的轉(zhuǎn)動構件81。在這個轉(zhuǎn)動構件81’中,向下延伸的控制部81c形成于它的下端??刂撇?1’的垂直長度大于從鄰接表面81a和前端表面1e之間的接觸位置到軸82中心的距離。由于這種設置,轉(zhuǎn)動構件81’可以被容易地轉(zhuǎn)動,并且接合構件2可以容易地從面板1上移除。其它結構與陳列裝置F的其它結構相同。
圖10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八實施方式。第八實施方式的陳列裝置G是陳列裝置F的改進,并且它使用連接機構9代替了陳列裝置F的連接機構8。連接機構9包括可移動構件(移置構件)91。這種可移動構件91被設置在主體部3的下端,從而可在圖10(A)所示的接合位置和圖10(B)所示的釋放位置之間移動??梢苿訕嫾?1通過彈簧(偏壓裝置)92從釋放位置朝向接合位置被偏壓。當可移動構件91位于接合位置時,形成于可移動構件91上的鄰接表面91a通過彈簧92的偏壓力與接合部1c的前端表面1e壓力接觸。即,可移動構件91與接合部1c相接合。當可移動構件91與接合部1c相接合時,可移動構件91和第一接合部4的接合爪部4a夾持兩個接合部1c、1c。當位于接合位置的可移動構件91克服彈簧92的偏壓力朝向釋放位置(向下)移動時,鄰接表面91a向下與前端表面1e相分離。因此,接合構件2變得從連接位置到移出位置是可轉(zhuǎn)動的。向前突出的突出部91b形成于可移動構件91的下端上。通過用手指向下推這個控制部91b,可移動構件91可以克服彈簧92的偏壓力從接合位置移動到釋放位置。
為了將包括主體部3、第一接合部4和連接機構9在內(nèi)的接合構件2連接到在陳列裝置G中如此構成的面板1上,接合構件2以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方式進入移出位置。這時,可移動構件91通過彈簧92從釋放位置朝向接合位置偏壓,并且由于它鄰接于主體部3的下端而它位于接合位置或者位于稍微超出接合位置的位置。當接合構件2從移出位置被轉(zhuǎn)動到連接位置時,可移動構件91在轉(zhuǎn)動的中期鄰接接合部1c的外部表面。這樣,可移動構件91根據(jù)結構構件2的轉(zhuǎn)動從接合位置朝向釋放位置轉(zhuǎn)動。當接合構件2到達連接位置時,可移動構件91通過彈簧92被移動到接合位置,并且鄰接表面91a與前端表面1e壓力接觸。通過這樣做,接合構件2被連接到面板1上。當鄰接表面91a通過將可移動構件91從接合位置移動到釋放位置來而與前端表面1e向下分離時,接合構件2變得從連接位置朝向移出位置是可轉(zhuǎn)動的。因此,接合構件2可以從面板1上移除。
圖11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九實施方式。在第九實施方式的陳列裝置H中,接合構件2包括取代了連接機構8、9的連接機構10。連接機構10主要包括第一連接構件101、第二連接構件102和彈簧(轉(zhuǎn)動偏壓裝置)103。
第一連接構件101是通過將接合爪部4a的下端向下延伸一預定長度來得到的形狀。因此,第一連接構件101的上端可以以與接合爪部4a相同的方式與接合部1c相接合。第一連接構件101與接合部1c相接合,第一連接構件101的下端連接到面板1,于是至少在向后和向前的方向上以及向下幾乎是不可移動的。
第二連接構件102通過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延伸的軸104在該構件102的一端處可轉(zhuǎn)動地連接到第一連接構件101的下端。第二連接構件102在圖11(A)所示的接合位置和圖11(B)所示的釋放位置之間是可轉(zhuǎn)動的。第二連接構件102通過彈簧103從釋放位置朝向接合位置轉(zhuǎn)動偏壓。向下突出的控制部102a形成于第二連接構件102的下端。當這個控制部102a被推向面板1時,第二連接構件102克服彈簧103的偏壓力從接合位置朝向釋放位置轉(zhuǎn)動。
當?shù)诙B接構件102到達接合位置時,形成于第二連接構件102的中間部上的鄰接表面102b與形成于主體部3的下端上的鄰接表面3d相鄰接,并且主體部3的下端通過彈簧103的偏壓力被推靠在第一連接構件101上。因此,主體部3的下端通過第一連接構件101與接合部1c相接合,并且被連接到面板1上,于是至少在向后和向前的方向上以及向下幾乎是不可移動的。當?shù)诙B接構件102通過朝向面板1推動控制部102a而從接合位置轉(zhuǎn)動到釋放位置時,鄰接表面102b從主體部3的鄰接表面3d上分離開,從而主體部3的下端變成可向前移動的,并且主體部3變得從連接位置到移出位置是可轉(zhuǎn)動的。當在前述實施方式中接合構件2進入連接位置和移出位置時,主體部3的連接位置和移出位置與接合構件2的主體部3的相應位置相同。
為了在如此構成的陳列裝置H中將接合構件2連接到面板1上,主體部3進入移出位置,并且第一連接構件101與接合部1c相接合。這時,第二連接構件102通過彈簧103從釋放位置被偏壓向接合位置,并且它通過制動機構(未示出)而位于接合位置或者位于稍微超出接合位置的位置,該制動機構設置在第一連接構件101和第二連接構件102之間。當主體部3從移出位置轉(zhuǎn)向連接位置時,形成于主體部3的下端表面上的傾斜表面3e在主體部3的轉(zhuǎn)動過程中鄰接于第二連接構件102,并且第二連接構件102被轉(zhuǎn)向釋放位置。當主體部3被轉(zhuǎn)向連接位置時,主體部3的下端鄰接第一連接構件101并且第二連接構件102通過彈簧從釋放位置轉(zhuǎn)向接合位置,從而它的鄰接表面102b與主體部3的鄰接表面3d相鄰接,以將主體部3的下端推靠在第一連接構件101上。通過這樣做,接合構件2被連接到面板1上。
為了從面板1上移除接合構件2,控制部102a被推向面板1并且第二連接構件102從接合位置轉(zhuǎn)到釋放位置。此后,主體部3從連接位置轉(zhuǎn)到移出位置。然后,主體部3被向下移動來移除面板1。通過這樣做,整個接合構件2從面板1上移除。
本發(fā)明不應該被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但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中心思想的情況下,如果需要可以做許多改變和改進。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接合部1c的前端部形成為以半圓的形狀向下彎曲。但是,接合部1c的前端部以半圓的形狀向上彎曲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那樣的話,通過以顛倒的方式使用接合構件2,可以將接合構件2可拆卸地連接到面板1上。
工業(yè)應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接合構件可以被使用在用來陳列衣服等的陳列裝置上。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陳列裝置的接合構件,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預定長度的主體部(3),設置在所述主體部(3)的上端和下端中的一個上并且可拆卸地與基材(1)的前表面部分相接合的接合部(4),以及將所述主體部(3)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另一個可拆卸地、彈性地連接到所述基材(1)的前表面上的連接裝置(5b;8;9;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3)和所述連接裝置(5b;8;9;10)中的一個設置具有控制部(3c;81b;81c;91b;102a),該控制部由手動控制,以釋放所述連接裝置(5b;8;9;10)與所述基材(1)的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陳列裝置的接合構件,其中,所述連接裝置(5b;8;9;10)設置在所述主體部(3)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另一個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陳列裝置的接合構件,其中,所述連接裝置(5b)是一體地設置在所述主體部(3)上的彈性元件(5b),所述彈性元件(5b)通過它本身的彈性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基材(1)上,由此所述主體部(3)的另一端被彈性地、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基材(1)上,并且所述控制部(3c)一體地設置在所述主體部(3)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陳列裝置的接合構件,其中,至少所述控制部(3c)的前端部在從所述接合部(4)朝向所述彈性元件(5b)的方向上被設置在所述彈性元件(5b)與所述基材(1)相接合的位置的前方。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陳列裝置的接合構件,其中,所述連接裝置(8;9)包括,移置構件(81;81’,91),設置在所述主體部(3)上,從而所述移置構件(81;81’,91)能在所述主體部(3)與所述基材(1)相接合的接合位置和遠離所述基材(1)的釋放位置之間移置;和偏壓裝置(83;92),用來從釋放位置朝向接合位置偏壓所述移置構件(81;81’,91),所述移置構件(81;81’,91)通過所述偏壓裝置(83;92)的偏壓力與基材(1)相接合,由此,所述主體部(3)的另一端彈性地、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基材(1)上,并且所述移置構件(81;81’,91)設置具有所述控制部(81b;81c;91b)。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陳列裝置的接合構件,其中,所述連接裝置(10)包括第一連接構件(101)、第二連接構件(102)和轉(zhuǎn)動偏壓裝置(103),所述第一連接構件(101)可拆卸地與所述基材(1)相接合,所述第二連接構件(102)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構件(101)上,從而所述第二連接構件(102)能在所述第二連接構件(102)與所述主體部(3)相接合的第一轉(zhuǎn)動位置和在遠離所述主體部(3)的第二轉(zhuǎn)動位置之間轉(zhuǎn)動,所述轉(zhuǎn)動偏壓裝置(103)用來從第二轉(zhuǎn)動位置朝向第一轉(zhuǎn)動位置偏壓所述第二連接構件(102),所述第二連接構件(102)通過所述轉(zhuǎn)動偏壓裝置(103)的偏壓力與所述主體部(3)相接合,由此所述主體部(3)的另一端彈性地、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基材(1)上,并且所述第二連接構件(102)設置具有所述控制部(102a)。
全文摘要
可拆卸地與面板(1)的接合部(1c)相接合的第一接合部(4)設置在接合構件(2)的主體部(3)的上端。第二接合部(5)設置在主體部(3)的下端。當彈性元件部(5b)通過它本身的彈性與接合部(1c)相接合時,第二接合部(5)可拆卸地與接合部(1c)相接合。向下延伸的控制部(3c)設置在主體部(3)的下端。為了從面板(1)上移除接合構件(2),手指鉤在控制部(3c)上,主體部(3)的下端可以在遠離面板(1)的方向上被移動。
文檔編號A47F5/00GK101087548SQ20058004463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久保田晴信 申請人:思嘎茨訥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