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縱向可調(diào)整的卷繞軸的車窗卷簾的制作方法
在四門的轎車中,后側車門的后側窗通常被劃分成一個大致矩形的部分和一個大致三角形的部分。這種劃分的必要性在于那里最大份額的車窗玻璃出于打開的目的可以向上和向下運動。由此,除了活動的玻璃部分生成了所述的三角形區(qū)域。兩個區(qū)域應該被車窗卷簾遮蓋。對于大致矩形的部分使用一個車窗卷簾,其可以垂直地上下運動,其中所述卷繞軸設在車窗欄桿的下邊。
三角形部分的遮蓋通過一個卷簾幅面完成,所述卷簾幅面的截段匹配該三角形部分,其中所述卷繞軸垂直分布并且平行于劃分車窗的導軌設置。所述卷簾的操作如由不同的操作手冊已知的那樣借助于一個導軌來完成,所述導軌設置于車窗欄桿的下邊。一個牽引構件作用在卷簾幅面的尖端,所述牽引構件在導軌中可移動地支承。
由于制造公差,特別是具有車窗弧形拱的三角形部分的拉出的卷簾幅面形成的間隙不再是平行側翼的(parallelflankig)。由于公差使得在向著卷繞軸方向上的間隙擴寬了或者變窄了,這通常感覺上不美。
根據(jù)以上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卷簾,所述卷簾能夠平衡公差。
按照本發(fā)明,該任務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中特征的車窗卷簾來解決。
在新的車窗卷簾中設有一個卷簾幅面,所述卷簾幅面具有一個固定棱邊。卷簾幅面通過該固定棱邊固定在一個卷繞軸上。借助于一個傳動裝置,在將卷簾幅面卷繞到卷繞軸上時至少使得卷繞軸轉動。
一個軸承裝置配屬于所述卷繞軸,所述軸承裝置具有一個調(diào)節(jié)裝置來調(diào)節(jié)卷繞軸的軸向位置。
通過調(diào)節(jié)軸向位置可以在三角形的側窗卷簾中相對于車窗欄桿調(diào)節(jié)保留的下邊的間隙,使得產(chǎn)生一個平行的間隙。
此外,所述卷繞軸的軸向調(diào)節(jié)也用于對具有矩形截段的卷簾幅面的卷簾消除卷簾幅面中的扭曲。對于這樣的如其例如在后窗部位中出現(xiàn)的卷簾,所述卷簾幅面的前棱邊,也就是在車窗前面來回運動的那個棱邊與一個拉桿固定相連。所述拉桿的有效長度從駛入位置開始在向著駛出位置的方向上改變,在所述的駛入位置上后窗具有最大的寬度。在駛出位置上,在拉桿的導軌之間的距離為了匹配車窗的幾何尺寸是最小的。當拉桿結構上的位置相對于卷繞軸由于車身公差不能與實際位置相一致時,在卷簾幅面中出現(xiàn)難看的傾斜扭曲。所述傾斜扭曲在卷繞軸在軸向上被調(diào)節(jié)后可以消除。
所述用于卷簾幅面的固定棱邊最好是一個直的棱邊,這在卷繞軸上裝配或者固定卷簾幅面時獲得可輕松重現(xiàn)的情形。
為了在駛入和駛出的位置之間的區(qū)域內(nèi)引導卷簾幅面,設有導向工具。
在三角形的車窗卷簾的情況下,所述導向工具包括一個牽引構件,所述牽引構件固定在卷簾幅面截段的尖端上。在四角形的卷簾幅面截段的情況下,所述牽引構件由一個拉桿構成。
根據(jù)卷簾幅面的實施方式,所述導向工具包括一個或者至少兩個導軌,所述導軌是對置的并且在它們之間引導所述拉桿。
在那種情況下,所述導軌包括一個具有一個槽室和一個槽縫的導向槽,其中所述槽縫的凈寬度小于槽室的凈寬度。
所述槽室同時用于線形的推力構件不可縱向彎曲地導向,所述推力構件最好通過一個傳動裝置電機形狀配合連接地驅動。
軸承裝置包括一個圓柱形的軸頸,在其上可轉動地支承所述卷繞軸。在軸頸上支承所述卷繞軸也可這樣實施,使得所述卷繞軸可以附加地在軸頸上平移地運動。
當軸頸具有一個用作軸向軸承的軸肩時,可以通過軸頸或者軸肩的移動調(diào)節(jié)所述卷繞軸的軸向位置。為了以簡單的方式保證所述調(diào)節(jié),或者說確保在推力軸承平面上的接觸,所述發(fā)條傳動裝置合適地配有一個彈簧,安裝該彈簧,使得卷繞軸以其端面在推力軸承平面上靠置地保持住。
軸承裝置還可包括一個具有一個軸承孔的軸承襯套。所述襯套可以用于將卷繞軸可轉動地支承在一個端部上。
一個保持架配屬于所述襯套。借助于所述保持架襯套在軸向是可以移動的,以便調(diào)節(jié)卷繞軸的軸向位置。為了調(diào)節(jié)襯套,所述襯套可以設有一個外螺紋,所述外螺紋旋入保持架的內(nèi)螺紋中。通過旋轉襯套調(diào)整所述襯套的軸向位置。
一個操作構件合適地配屬于所述襯套。所述操作構件例如可以由一個星形盤形成。
當操作卷繞軸時,為了不移動襯套,給所述襯套配備一個例如止動裝置結構的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的一部分可以由星形盤形成。
此外,本發(fā)明的改進方案是從屬權利要求的內(nèi)容。
在下面的
中,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被簡化地描述??梢匀菀椎貙崿F(xiàn)一系列的變形方案來使得所述基本原理來匹配相應的情況,特別是大小、形狀結構等條件。
在附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主題的實施例。圖中示出圖1以一個向著右邊內(nèi)側看去的透視圖示出一個汽車的后部部分,圖2按照圖1的側窗卷簾裝置的原理圖,圖3按照圖2的三角形卷簾的軸向可移動的卷繞軸的原理圖,圖4按照圖2的卷簾的卷繞軸的軸向位置的可移動裝置的另一圖1描述了一輛汽車的后座區(qū)域的局部剖面圖。該圖的視線方向是右內(nèi)側,其與沒有示出的左內(nèi)側鏡面對稱。該視圖作了簡化,例如沒有示出車身的內(nèi)部結構如加強件、固定工具,因為它們的描述對于理解本發(fā)明是不需要的。
所示的車身部分1具有一個車頂2,從該車頂出發(fā),一個B立柱3側向向下延伸到達一個沒有示出的底板組件??梢韵胂瘢谄嚨钠是械舻囊粋纫灿袑腂立柱。所述車頂2在它的底部棱邊上過渡到一個后窗4。該后窗4側面中止于一個C立柱5,該C立柱與B立柱3間隔距離。所述C立柱5支承一個內(nèi)飾件。
在B立柱和C立柱之間以已知的方式在B立柱上鉸接一個右后側門7。在右后側門7的高度位置處有一個后座長排座椅8,該座椅包括一個座面9以及一個靠背11。后座面9位于底座面12上,腳部空間13位于該底座面前。
一個帽架14在靠背11的上棱邊的高度上一直延伸到后窗玻璃4的下棱邊處。
右后側門7以對于轎車來說普遍的方式設有一個側窗15。所述側窗15劃分成一個第一側窗部分16以及一個后邊的第二側窗部分17。所述第一側窗部分16具有一個基本四角形的結構并且向后被一個導向柱18限定,所述導向柱同時是第二側窗部分17的棱邊。所述第二側窗部分17在導向柱18對面被一個窗架19限定,所述窗架與導向柱18一起確定第二側窗部分17的結構。如圖所示那樣,所述第二側窗部分大致是三角形的,其中在20處所述框架具有一個強烈彎曲部分。該強烈的彎曲部分與導向柱18對置。
兩個側窗部分16,17分別配屬了一個車窗卷簾,其中在圖中可以看到用于側窗部分17的一個駛出的卷簾幅面21的一部分。具有卷簾幅面21的側窗卷簾的結構在圖2中詳細示出。
出于完整性的原因需要提及的是,導向柱18以已知的方式包括一個導向槽22,以便于側窗玻璃23導向。另一個相應的槽位于側窗部分15的對置的側面上。
圖2可以看到整體上以24示出的側窗卷簾。所述側窗卷簾24包括所述切分成大致三角形形狀的卷簾幅面21。它的外部結構大致對應著后邊的側窗部分17的結構。在側窗部分17的下棱邊的區(qū)域內(nèi)分布著一個屬于側窗卷簾24的導軌25。一個卷簾殼體26平行于導軌18設置并且例如與該導軌統(tǒng)一成一個結構單元。
所述導軌25相對于殼體26大致成直角地分布并且包括一個導向槽27,所述導向槽的橫截面由槽室28和一個槽縫29構成,所述槽縫的凈寬度小于對應于槽室28的直徑。所述槽縫29在向著汽車內(nèi)側的方向上敞開。在槽室中分布有一個導向體31,在該導向體上通過一個沒有示出的頸部固定一個類似于穩(wěn)定器的輪廓件32。所述輪廓件32如所示的那樣,例如通過粘接剛性地固定在卷簾幅面截段21的尖端上。
為了駛出卷簾幅面21設有一個彎曲彈性的線性推力構件33,所述推力構件具有柔性齒條類型的結構,所述齒條具有螺旋形地圍繞型芯34延伸的斜齒。所述線形的推力構件的外徑對應著槽室28的凈寬度。
所述推力構件33的驅動借助于傳動裝置電機35來實現(xiàn),所述傳動裝置電機通過一個減速器來驅動輸出齒輪36,所述輸出齒輪不可轉動地位于傳動裝置輸出軸37上。
所述傳動裝置電機35包括一個永久勵磁的直流電機38。
構造所述輸出齒輪36的齒部,使得其可以形狀配合連接地與推力構件33的齒部嚙合。為此,傳動裝置電機35的傳動裝置外殼設有一個貫穿的導向孔39,所述導向孔在輸出齒輪36旁切向經(jīng)過。一個導向管41與導向孔39對齊,所述導向管將傳動裝置電機與導軌25的相鄰于殼體26的端部相連,以便于在該區(qū)域內(nèi)將推力構件33防縱向彎曲地導向。
所述卷簾殼體26的內(nèi)部結構由圖3中看出,在圖3中所述單個部件非常示意地示出。
所述卷簾殼體26具有大致杯形的結構,所述結構具有一個至少內(nèi)部圓柱形的側壁裝置42和一個殼體底板43。為了使卷簾幅面21可以穿出去,所述側壁裝置42設有一個槽44,所述槽幾乎延伸到底板43。所述槽44延伸到一個位于上部的圓柱形殼體孔45。在卷簾殼體26的內(nèi)部可轉動地支承一個卷繞軸46。所述卷繞軸46是管形的并且在其圓周側上卷簾幅面21以已知的方式來固定。
在圖3中對應著在運行位置中的下端部的卷繞軸46的下端部可轉動地支承在一個位置固定的并且不可轉動的圓柱形軸頸47上。所述軸頸47的末端位于一個軸環(huán)48上,在所述軸環(huán)上連接著一個凸起49,所述凸起錨固在殼體底板43的一個孔中。借助于軸頸47,卷繞軸46的相關端部可轉動地并且可平移地支承。所述軸頸47同時用作螺旋彈簧51的支座,該螺旋彈簧用作發(fā)條傳動裝置并且它的另一端不可轉動地通過一個連接件52與卷繞軸46連接。所述螺旋彈簧51同時用作預緊裝置,其致力于將卷繞軸46在向著軸環(huán)48的方向上預緊。
所述支承軸頸47具有的長度如此確定尺寸,使得在卷繞軸46的整個結構上規(guī)定的軸向移動行程上,所述軸頸47與卷繞軸46相互作用。
所述卷繞軸46的上端部在軸承襯套53中可轉動地支承。所述軸承襯套53包括一個同軸的通孔,在該通孔中可轉動地支承所述圓柱形的卷繞軸46。所述卷繞軸46在上端部上設有一個墊片54,所述墊片借助于旋入卷繞軸46中的螺紋件55固定地接觸靠置在卷繞軸46的相關端面上。如圖3所示的那樣,所述墊片相對于軸承襯套53的上端面靠置在軸承襯套53的上端面上。
軸承襯套53在其外圓周側面上設有螺紋56,所述螺紋與螺母螺紋57配合,所述螺母螺紋在圓柱形的嵌入件58中形成。所述圓柱形的嵌入件58不可轉動并且位置固定地插入在上殼體孔45附近的側壁裝置42中。所述嵌入件58例如與殼體26粘接。
由軸承襯套53的上端部中伸出多個支柱59,借助于所述支柱一個星形的盤61與軸承襯套53不可轉動地連接。所述星形的盤51設計成環(huán),以便于通過它可以導入墊片54。
所述星形的盤與軸承襯套53的縱軸線同心地設置,并且所述星形盤又與卷繞軸46是同心的或者同軸的。
所述星形盤61與止動構件62一起用作止動裝置,以便于阻止星形盤61不期望的轉動。所述止動構件62位于一個板簧63上,所述板簧錨固在殼體26的外側面上。
側窗卷簾24的工作方式如下所述通過用作發(fā)條傳動裝置的螺旋彈簧51,所述卷繞軸46在將卷簾幅面25卷繞到卷繞軸46上時被預緊。當通常沒有力作用到卷簾幅面或者輪廓件32上時,因此卷簾幅面21卷繞到卷繞軸46上并且收藏在卷簾殼體26中。為了在側窗部分17前駛出卷簾幅面21,所述傳動裝置電機35以相應的轉動方向起動。所述與推力構件33的齒部形狀配合連接地嚙合的輸出齒輪36在向著導軌25的方向上推動推力構件33。在此,所述推力構件33的自由端部與導向體31作用并且來將導向體31前推。因為所述導向體31通過用作牽引構件的輪廓件32與卷簾幅面21的尖端耦連,所述卷簾幅面21由卷繞軸46克服螺旋彈簧51的牽拉效應拉出并且在側窗部分17前邊展開。當所述輪廓件32到達側窗部分17的尖端20時,所述運動停止。
所述卷繞軸46在轉動時一方面可轉動地支承在軸頸47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承在軸承襯套53的孔中。垂直的位置限定了墊片54所靠置的軸承襯套53的上端面。該靠置通過螺旋彈簧51的預緊強迫實現(xiàn),所述螺旋彈簧致力于將卷繞軸46向下拉動。
對于駛出的卷簾,如果所述卷簾幅面21的下棱邊沒有與相鄰的車窗棱邊平行分布,那么可以調(diào)整所述卷繞軸46的高度一直到達到所希望的平行度。為此,借助于星形盤61,所述軸承襯套53在相應的轉向上轉動。由于軸承襯套53與嵌入件58的螺紋連接,在軸承襯套53轉動時,其在根據(jù)轉向在軸向上向上或者向下、即在遠離軸頸47的方向上或者向著軸頸的方向上移動。該軸向移動通過墊片54傳遞到卷繞軸46,所述卷繞軸相應地一同在軸向上移動。在每次軸向調(diào)節(jié)時,所述承受拉力的螺旋彈簧51用于將所述墊片54保持與軸承襯套53的上端面的接觸。所述軸環(huán)48足夠遠,以便于結構上規(guī)定的移動行程不受限制。
為了軸承襯套53所期望的旋入嵌入件58中的旋入深度不能調(diào)節(jié),設有止動銷62,所述止動銷作用在星形盤61的齒部中并且星形盤61相應地防止轉動地被鎖定。由于與軸承襯套53不可轉動的連接,因此后者也不可轉動地被鎖定。
在所示的裝置中,調(diào)節(jié)所述卷繞軸46的軸向位置,方法是在上端部上克服螺旋彈簧51的作用來拉動卷繞軸。圖4示出了一種實施方式,其中軸向調(diào)節(jié)借助于按壓裝置實現(xiàn)。
只要在圖5中再次出現(xiàn)已經(jīng)描述的部件,那么所述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不再重新解釋。所述說明基本上限于區(qū)別。
在按照圖4的裝置中,在上殼體孔45上有一個蓋子64,所述蓋子支承著一個向下示出的支承軸頸65。所述支承軸頸65可轉動地并且可軸向移動地伸入所述卷繞軸46中。所述支承軸頸65具有的長度如此確定尺寸,使得在卷繞軸46的整個結構上規(guī)定的軸向移動行程上,所述軸頸65與卷繞軸46相互作用。
與按照圖3的支承軸頸47相比,所述下支承軸頸47明顯更短了,因為不需要使得所述卷繞軸46相對于支承軸頸在縱向上移動。所述卷繞軸46以其下端部靠置在軸環(huán)48上,所述軸環(huán)構成軸向軸承。
在軸環(huán)48的下邊設有螺紋凸起66,所述螺紋凸起在長度上看去側向被壓扁,從而生成兩個相互對置的并且相互平行的平面。
一個包含在底板43中的通孔67在輪廓上匹配于螺紋軸頸66的橫截面,由此所述螺紋軸頸66在孔67中只是在軸向上移動,然而不能在那里轉動。在底板43的下側上有一個向著觀察者方向打開的凹槽68,所述凹槽容納一個扁平的螺母69。借助于凹槽68,所述螺母69在平行于螺紋軸頸66的縱向延伸部分的方向上固定,也就是在兩個方向上固定。另一方面,所述螺母69在凹槽68中可以自由地轉動。
卷繞軸46的軸向調(diào)節(jié)如下進行通過轉動螺母69可以在殼體底板63中不可轉動地固定的螺紋凸起66在軸向上移動。所述軸向移動通過軸環(huán)48傳遞到卷繞軸46。所述卷繞軸46如之前那樣通過作為發(fā)條傳動裝置的螺旋彈簧61靠置地保持在軸環(huán)48上。所述卷繞軸46的上端部可以在高度調(diào)節(jié)時平移到支承軸頸65上。
因為所述螺紋凸起66不可轉動地通過孔67導向,所述螺紋凸起66同時用作位置固定的用于螺旋彈簧51的錨固點,從而這就能夠在卷繞卷簾幅面21時使得卷繞軸46相對于殼體26轉動。
為了排除自移動,所述螺母69配有一個類似的止動裝置或者鎖緊裝置,如其結合圖3中的實施例所述的那樣。
該軸向可調(diào)節(jié)的卷繞軸結合用于三角形側窗部分17的車窗卷簾24進行描述。所述軸向調(diào)節(jié)也可以結合基本上四角形的部分16使用,其中支承卷繞軸的結構是相同的,如其結合圖3和4所述的那樣。因此,在圖5中只是示出這樣的卷簾的原理性結構也是足夠的,其中所述說明以類似的方式也適用于后窗卷簾。如果在汽車中裝配卷簾之后,由于車身公差出現(xiàn)了拉桿相對于卷繞軸的偏移,所述卷繞軸的軸向的可移動性對于這種車窗可以避免在卷簾幅面中傾斜分布的過大張力。
只要在按照圖5的車窗卷簾中出現(xiàn)的部件對應于前述圖中的功能性部件,那么在圖5中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必要時增添一個字母來表示。
如在圖3和4中所示的那樣,所述卷繞軸46在按照圖5的實施方式中在端側以相同的方式支承。然而,此外可能存在的區(qū)別是,所述端側的支承機構不能安裝在殼體內(nèi),而是設置在一個在圖5中虛線示出的支架65中。
所述卷簾幅面截段21對應于分別被遮蔽的車窗的形狀。如所述的那樣,卷簾幅面的一個棱邊固定在卷繞軸46上,例如借助于一個防水條或者通過粘接。遠離卷繞軸46的棱邊卷成一個環(huán)66。一個拉桿67穿過如此獲得的環(huán)導向,所述拉桿在兩端上設有伸縮式可移動的導向構件68和69。
為了引導拉桿67,在按照圖5中的實施方式中設有兩個在一個共同的平面中分布的導軌25a和25b。所述導軌的結構對應于如其結合圖2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有的區(qū)別是,所述槽縫在相互面對的方向上敞開。所屬的推力構件33a和33b分別在槽室中運行。通過導向管41a和41b,兩個導軌25a和25b的下端部與傳動裝置電機35相連。所述傳動裝置電機35在其傳動裝置外殼中包括兩個導向孔39a和39b,這兩個導向孔在相互對置的側面上在輸出齒輪36旁切向經(jīng)過。通過起動傳動裝置電機35,所述兩個推力構件33a和33b同步地以相同的行程前推,或者從導軌25a,25b中拉回來。在前推時,在槽室中運行的導向體68和69被前推,其中它們在其前面來推動卷簾幅面24的前棱邊并且在此在車窗前張緊所述卷簾幅面21。
為了平衡在上端部位置處的拉桿67和卷繞軸46的軸向位置之間的軸心差或者側面的偏移,可以將卷繞軸如其借助于圖3和4中的實施方式所述的那樣在軸向上輕微地移動,從而在卷簾幅面21中不出現(xiàn)傾斜的拉動褶皺。
在用于汽車的車窗卷簾中設有一個用于卷繞軸的軸承裝置,其可以在裝配側調(diào)節(jié)卷繞軸的軸向位置。
權利要求
1.用于汽車的車窗卷簾(24),其具有一個卷簾幅面(21),所述卷簾幅面具有一個固定棱邊,具有一個卷繞軸(46),卷簾幅面(21)以固定棱邊固定在該卷繞軸上,具有一個傳動裝置(35,51),通過所述傳動裝置在將卷簾幅面(21)卷繞到卷繞軸(46)上時至少操縱所述卷繞軸(46),具有一個用于卷繞軸(46)的軸承裝置(47,53,65),其中所述軸承裝置(47,53,65)具有一個調(diào)節(jié)裝置(53,66),通過所述調(diào)節(jié)裝置可以調(diào)節(jié)所述卷繞軸(46)的軸向位置。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設有用于汽車的側窗卷簾裝置的三角形部分(17)的車窗卷簾(24)。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簾幅面(21)具有一個至少近似三角形的截段。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簾幅面(21)的固定棱邊是一個直的棱邊。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導向工具(25,32,67)配屬于卷簾幅面(21)。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工具(25,32,67)具有一個固定在卷簾幅面(21)上的牽引構件(32,67)。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構件(32,67)設置在卷簾幅面(21)的距離卷繞軸(46)最遠的點上。
8.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構件(32,67)是一個桿(67),所述桿在卷簾幅面(46)的寬度上,最好基本上平行于卷繞軸(46)延伸。
9.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工具(25,32,67)至少具有一個導軌(25),借助于該導軌引導所述牽引構件(32,67)。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25)具有一個導向槽(27),所述導向槽由一個槽室(28)和一個槽縫(29)構成,其中槽室(28)的凈寬度大于導向縫(29)的凈寬度。
11.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設有兩個位于同一平面內(nèi)的導軌(25),所述導軌的槽縫(29)彼此相向地敞開。
1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置(35,51)包括一個發(fā)條傳動裝置(35),所述發(fā)條傳動裝置可驅動地與卷繞軸(46)耦連。
13.按照權利要求1和6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置(35,51)包括一個發(fā)條傳動裝置(35),所述發(fā)條傳動裝置通過至少一個線形的推力構件(33)與在卷簾幅面(21)上的牽引構件(32,67)耦連。
14.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構件(33)不可縱向彎曲地在位于傳動裝置電機(35)和導軌(25)的區(qū)域內(nèi)導向。
1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裝置(47,53,65)在卷繞軸(46)的端部上具有一個圓柱形的軸頸(47,65),在所述軸頸上可轉動地支承所述卷繞軸(46)。
16.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繞軸(46)在軸頸(47,65)上可平移地運動。
17.按照權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軸頸(47)具有一個軸環(huán)(48),該軸環(huán)用作卷繞軸(46)的相鄰的端面的接觸面。
1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軸環(huán)(48)在軸頸(47)的軸向上是可以移動的。
19.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布置所述發(fā)條傳動裝置的彈簧(51),使得卷繞軸(46)接觸保持在軸環(huán)(48)上。
20.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軸環(huán)(48)與軸頸(47)是一體式的并且所述軸頸(47)在軸向是可移動的。
21.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裝置(47,53,65)具有一個軸承襯套(53)。
22.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繞軸(46)至少可轉動地支承在所述軸承襯套(53)中。
23.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襯套(53)在軸向是可移動的。
24.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一個保持架(58)配屬于所述軸承襯套(53),在所述保持架中軸承襯套(53)在軸向是可移動的。
25.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繞軸(46)具有一個軸環(huán)(54)。
26.按照權利要求25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軸環(huán)(54)靠置在軸承襯套(53)的端部上。
27.按照權利要求25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軸環(huán)位于襯套(53)的那一端上,所述襯套在遠離卷繞軸(46)的另一端上示出。
28.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襯套(53)具有外螺紋(56)。
29.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一個操作構件(61)配屬于所述軸承襯套(53)。
30.按照權利要求29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構件(61)由一個星形的盤構成。
31.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一個鎖緊裝置(61)配屬于所述軸承襯套(53)。
32.按照權利要求3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裝置(62)由一個止動裝置形成。
33.按照權利要求3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裝置包括一個止動銷(62)和所述星形的盤(61)。
3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卷簾,其特征在于,設有一個外殼(26),所述卷繞軸(46)位于所述外殼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汽車的車窗卷簾,在所述車窗卷簾中設有一個用于卷繞軸的軸承裝置,所述軸承裝置可以在裝配側調(diào)整卷繞軸的軸向位置。
文檔編號E06B9/56GK1865648SQ20061008249
公開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5月20日
發(fā)明者J·格拉德爾 申請人:博斯股份有限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