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簡易可裝卸式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連接抽屜側板和后板的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尤其是將抽屜側板上的 支承元件掛接到抽屜的后板上,這樣,隨時可以從抽屜的側板和后板上裝卸拐角連接固 定裝置,操作非常簡易。
背景技術:
抽屜由底板、前板、正對前板的后板和處于抽屜開關方向的一對側板構成。傳 統(tǒng)技術通常用螺釘將抽屜側板與后板直接訂上。本領域專利US4712942的附圖1中介紹 了將兩塊板互相連接的連接次元件。為此,抽屜側板和后板上都有槽道,通過將這些槽 道與連接次元件的槽道相咬合構成抽屜的拐角。此類抽屜的側板筆直并且沒有安裝任何 其它元件。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抽屜具備了一些新功能。與此同時,抽 屜的側板在結構和形式上也都發(fā)生了變化?,F(xiàn)代生活中,抽屜裝上了緩行器用于減慢其 滑動速度;關閉系統(tǒng)能確保抽屜完全閉合;還有調(diào)整系統(tǒng)可以對抽屜上下左右全方位調(diào) 整(鑒于與本發(fā)明無關,此處不做詳細介紹)。通常緩行器和拉動系統(tǒng)位于抽屜底板的 下方,貼在兩個金屬側板內(nèi);而調(diào)整系統(tǒng)則置于底板的上方。這時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如何 連接這種設計中的抽屜側板和后板,為此,人們發(fā)明了各種連接元件。在這個領域內(nèi)已 經(jīng)獲得專利的發(fā)明有專利號為EP0664982,W02008/028812和EP1932448。在專利號 為EP0664982的發(fā)明中,使用彈夾以及所謂的元件主體朝向后板的后部,與安裝卡子相 平行,可將抽屜的側板連接到支承元件(采用軸承體結構)上。在這種結構中,要將支 承節(jié)上的彈夾從支承體上的孔中分開非常困難,此外,卡子需要用螺釘擰入后板也是該 設計的缺點之一。
發(fā)明內(nèi)容
考慮到目前的技術條件,本發(fā)明目的在于制作一個能夠簡單地貼在金屬側板與 底板內(nèi)的支承元件,及設計主體拐角連接固定裝置。該裝置需要能夠簡易地從上述支承 元件上裝卸,同時與抽屜的后部相連接,并且不使用任何其它工具就從抽屜的后板上進 行裝卸。如此,通過對接抽屜的側板和后板,形成一個更為堅固的連接,消除所有安裝 誤差,滿足一切必要的功能。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拐角連接固定裝置的結構,包括一個固定卡子,平 行置于所述主體設計和抽屜后板之間,鉤裝元件由上至下排列于朝向支承元件的側壁 上,固定于抽屜側板上的支承元件可安裝到夾片上。該夾片呈斜坡狀,具有彈性,位于 抽屜后部的側壁上,朝向抽屜的正前方。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多個安裝孔,通過其正面的一個孔能將上述拐角連接 固定裝置與支承元件的彈性夾片相咬合;另一個底端有缺口的孔與上述支承元件側面的 扣鉤相咬合;還有一個孔對應于該扣鉤上方的另外一個扣鉤。如此,可以簡單方便地實 現(xiàn)拐角連接固定裝置與支承元件的連接。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是通過凹槽與支承板上的凸起咬合,從而將支承元件卡在側 板內(nèi);本發(fā)明還裝有夾片,方便卡入側板頂部的孔內(nèi);最好還可以裝上具有彈性的斜面 夾片,與側板和支承板側區(qū)的缺口咬合。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應用中,支承元件的頂截面 上有一個孔,與側板內(nèi)部(上方)的孔相對齊,采用一個向上的插銷將支承元件固定在 側板上。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下面將通過詳細的說明書和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結構、 特征以及各項優(yōu)點。
圖1為整個抽屜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拆分開的抽屜立體示意圖。圖3為拆分開的側板和支承元件立體示意圖。圖4為組合的側板和支承元件立體示意圖。圖5為側板和支承元件組合的端視圖。圖6為側板和替代支承元件拆分開的立體示意圖。圖7為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支承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抽屜后板的正面立體示意圖。圖9為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抽屜后板的背面立體示意圖。附圖標記
1-抽屜 2-前板 3-側板 3.1-卡槽 4-后板
5_底板 6-拐角連接固定裝置 6.1-固定卡子6.2-孔
6.3-孔6.4-孔 6.5-卡槽 6.6-斜孔 6.7-夾具 7-支承元件
7.1-彈性夾片7.2-扣鉤 7.3-中心夾片7.4-定位夾片
7.5-卡槽 7.6-凹槽 7.7-彈性凸腳 8-滑軌系統(tǒng)9-支承板
9.1-凸腳 9.2-安裝孔 10-插銷 11-螺栓。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和圖2分別為抽屜組合和拆分狀態(tài)下的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抽屜(1) 由底板(5)、前板(2)、正對前板的后板(4)和處于抽屜開關方向的一對側板(3) 構成。固定在兩個側板上的一對支承件(7)構成抽屜的拐角,具有雙層設計的拐角連 接固定裝置(6)通過上述支承元件和雙層滑軌系統(tǒng)(8)固定在抽屜的后板上?;壪?統(tǒng)連接在抽屜側板內(nèi)的支承板(9)上,實現(xiàn)抽屜的開關功能。圖3、圖4和圖5分別為組合、拆分的側板和支承元件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 側板(3)上的支承板(9)可以與滑軌(8)相連接,為抽屜調(diào)整裝置、緩行器和關閉 裝置提供支持(鑒于與本發(fā)明無關,此處不附調(diào)整裝置、緩行器和關閉裝置說明圖)。 在上述圖中,為將支承元件(7)固定到支承板(9)上,支承板上裝有凸腳(9.1),側 面還有安裝孔(9.2),這些孔與支承元件上的定位夾片(7.4)相對應。凸腳(9.1)穿 過支承元件上的凹槽(7.6),將支承元件(6)固定在側板(3)中;而支承元件上的 卡槽(7.5)對應于側板的卡槽(3.1),二者通過插銷(10)相連接。在替代方案圖6中,支承元件的頂截面上裝有彈性凸腳(7.7),該凸腳不僅具有彈性而且呈斜面狀。因 此,即便不使用插銷(10)也可以將支承元件(7)固定進側板的卡槽(3.1)中。將 支承元件(7)推入支承板(9)上的側板(3)中,支持元件的彈性凸腳(7.7)會向下 傾穿過側板,到達頂截面上的卡槽(3.1)后,伸展并彈出卡槽(3.1),從而實現(xiàn)在側 板(3)的頂部固定。圖7為拐角連接固定裝置(6)和支承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通過拐 角連接固定裝置連接裝有支承元件(7)的側板(3)和后板(4)。在側板(3)末端 的支承元件(7)內(nèi)裝有具有斜度的彈性夾片(7.1),側邊內(nèi)部由上至下裝有兩個以上 相互間隔一定距離的扣鉤(7.2),寬面上的安裝孔(缺口) (6.4)對應支承元件(7) 上的彈性夾片(7.1),朝向抽屜的內(nèi)部,形成拐角連接固定裝置(6)的主體結構,橫 截面上由上至下分布著不同高度的孔(6.2、6.3),分別對應與其設置在同一方向的位于 拐角連接固定裝置的側面上的扣鉤(7.2)。此外,拐角連接固定裝置的側面設有卡槽
(6.5),支承元件內(nèi)部裝有中心夾片(7.3),二者相互對應。也就是說,拐角連接固定 裝置側面的卡槽(6.5)卡住中心夾片(7.3),如此,安裝更為便捷。圖8為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抽屜后板的正面示意圖,圖9則為二者的背面示意 圖。根據(jù)這兩張圖,拐角連接固定裝置(6)的固定卡子(6.1)上設有斜孔(6.6), 能掛接到后板的螺栓(11)上,抽屜側板(3)上的支承元件(7)通過拐角連接固定裝 置與后板(4)相連接。因此,通過這些斜孔便能將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固定到抽屜后板 上,不要任何螺釘。如此一來,再拉攏兩個側板和后板,便能形成一個穩(wěn)固的抽屜。最 后,固定卡子(6.1)上的夾具(6.7)可任意與底板相連,目的是防止螺栓(11)從斜 孔(6.6)中滑出。
權利要求
1.一種抽屜的底板(5)、前板(2)、正對前板的后板(4)、拐角連接固定裝置 和支承件,通過這些裝置連接抽屜的一對側板(3),并如圖將調(diào)整裝置對稱地安裝在滑 軌上,直至后板;其特征在于,側板(3)末端支承元件(7)的內(nèi)部前段裝有呈斜度的彈性夾片 (7.1),由上至下還分布著兩個以上相互間隔一定距離的扣鉤(7.2);其特征在于,拐角連接固定裝置(7)以及上述(6),其前側有至少一個安裝孔 (6.4)和至少易于安裝到扣鉤(7.2)上的兩個孔(6.2、6.3),這些孔由上至下排列, 對應支承元件的彈性夾片(7.1)和扣鉤(7.2);朝向后板的固定卡子(6.1)上有斜孔 (6.6),能掛接到后板(4)的螺栓(11)上,便于安裝拆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了凹槽(7.6),使得支承板(9)上的凸腳(9.1)能卡入支承元件(7)中,并將支承元件 (7)固定在側板(3)中。
3.根據(jù)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支承元件,其特征在于,支承 元件(7)上設置了定位夾片(7.4),與支承板側面的安裝孔(9.2)相對應。
4.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支承元件,其特征在于,支承 元件頂截面上設有卡槽(7.5),支承板上的凸腳(9.1)將支承元件(7)固定在側板(3)中,支承板與側板的卡槽(3.1)相對應,二者通過插銷(10)相連接。
5.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支承元件,其特征在于,該支 承元件的頂截面上可以裝有呈斜面狀的彈性凸腳(7.7),因此無需使用插銷(10),也 可以通過側板的卡槽(3.1)將支承元件(7)固定在側板的卡槽(3.1)中。
6.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支承元件,其特征在于,其支 承元件裝有中心夾片(7.3)。
7.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支承元件,其特征在于,該拐 角連接固定裝置設有卡槽(6.5),使其不僅能固定支承元件上的扣鉤(7.2)、穿過所 述拐角連接固定裝置(6)的彈性夾片(7.1)和中心夾片(7.3),還能更好地穩(wěn)固裝 置。
8.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支承元件,其特征在于,該拐 角連接固定裝置配有固定卡子(6.1),能從后面與抽屜后板(4)相連接。
9.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和支承元件,其特征在于,拐角 連接固定裝置的固定卡子(6.1)上設有斜孔(6.6),能掛接到后板(4)的螺栓(11) 上,從而不用任何螺釘就能將側板(3)通過固定卡子(6.1)與后板相連接。
10.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配有夾具(6.7),可固定在后板上,防止拐角連接固定裝置的螺栓從斜孔中滑出。
11.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抽屜拐角連接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能簡易地 與支承元件(7)和抽屜后板(4)相連接或拆卸下來,不需要任何螺釘。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抽屜側板(3)和后板的拐角連接固定裝置,以及固定在側板末端的支承元件。上述支承元件(7)包括設計成具有斜度的彈性夾片(7.1),位于支承元件的內(nèi)部,內(nèi)部側面上還有兩個以上相互間隔一定距離的扣鉤(7.2)。拐角連接固定裝置(7)包括其前側多個安裝孔,這些孔由上至下排列,對應支承元件的扣鉤(7.2)和彈性夾片(7.1)。上述拐角連接固定裝置(6)的安裝孔(6.4)和孔(6.2、6.3)能將該裝置方便地安裝到支承元件上,也便于拆卸。朝向后板的固定卡子(6.1)上有斜孔(6.6),能掛接到后板(4)的螺栓(11)上,從而將抽屜的側板(3)連接到后板上。
文檔編號A47B88/00GK102014698SQ200980113856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N·海西奧格魯, Y·卡拉古勒 申請人:薩美特模具和金屬制品工貿(mào)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