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掃地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高性能智能掃地機。
背景技術:
家里一段時間不清掃會出現(xiàn)很多灰塵,而為了清潔整個房間,人們總得浪費很多時間來進行打掃。為了減輕清掃的負擔,讓人們有更多的休息時間,設計者們設計出了掃地機?,F(xiàn)有的掃地機,在掃地機的底部兩側設置了行走輪,底部前端設置了兩個邊刷,尾端內(nèi)部設置有吸塵器,中部設有吸風口,吸風口上設有主刷,吸風口與吸塵器連通。在使用時,利用行走輪行走,兩個邊刷轉動,帶動一些大的顆粒物刮于吸風口內(nèi),由吸塵器吸附。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很多掃地機組裝效率低,清掃質(zhì)量不好,吸風質(zhì)量差,同時需要維修時,需要專業(yè)人士拆卸,難度大,用戶體驗不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高性能智能掃地機,通過使用該結構,提高了掃地機的清塵效率及質(zhì)量,并提高了用戶體驗。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高性能智能掃地機,包括頂部開口的機體及設置于機體開口上的蓋板,所述機體內(nèi)設有控制裝置及動力裝置,所述機體中心的兩側底部分別設有一行走輪,所述機體底部的前端設有兩組清掃裝置,所述行走輪及清掃裝置與所述動力裝置及控制裝置相連;所述機體底部后端設有一插槽,所述插槽內(nèi)插設有一吸塵裝置,所述吸塵裝置經(jīng)一插接機構與所述機體相連;所述機體底部正中心設有一吸塵口,所述吸塵口設置于兩側所述行走輪之間,所述吸塵口上方連接有一導風道,所述導風道與所述插槽的內(nèi)壁相連通,所述吸塵裝置的內(nèi)側與所述導風道貼合,所述吸塵裝置的外側與所述機體的外緣面齊平。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吸塵裝置包括集塵盒及過濾組件,所述集塵盒的左側設有進塵口,右側設有清塵口,所述進塵口抵于所述導風道的出風口上,所述清塵口側的集塵盒一端與所述過濾組件轉動相連,另一端與所述過濾組件扣接相連;所述過濾組件包括一盒體、設置于盒體內(nèi)的濾芯及風機組件,所述盒體包括相互連通的濾芯室及風機室,所述濾芯插設于所述濾芯室內(nèi),所述風機組件設置于所述風機室內(nèi),所述濾芯的一側抵于所述清塵口上,所述風機組件的吸風口罩設于所述濾芯的另一側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集塵盒設置于所述盒體的左側,所述進塵口設置于所述集塵盒的左側,所述清塵口設置于所述集塵盒的右側;所述濾芯室設置于所述盒體的左側,所述風機室設置于所述盒體的右側,所述濾芯的左側抵于所述清塵口上;所述集塵盒右側的前端與所述盒體左側的前端轉動相連,所述集塵盒右側的后端設有一卡扣,對應所述濾芯的后端面上設有一凸起與所述卡扣卡接配合,且所述盒體的右側壁上設有復數(shù)個透風孔。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風機組件包括電機、風機及吸風罩,所述電機設置于所述風機頂部的正中心,所述風機傾斜設置于所述風機室內(nèi),所述風機的右側抵于所述風機室右側壁的底部,所述風機的左側抵于所述風機室左側壁的頂部;所述風機的進風口設置于所述風機底部正中心,所述吸風罩的進風端罩設于所述濾芯的右側面上,所述吸風罩的出風端與所述風機的進風口相連。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風機包括底盤、環(huán)形蓋板及環(huán)形均布于所述底盤與環(huán)形蓋板之間的復數(shù)塊葉片,所述葉片的底部安裝于所述底盤的頂面上,所述葉片的頂面抵于所述環(huán)形蓋板的底面上,相鄰所述葉片之間構成復數(shù)條風道,所述環(huán)形蓋板的中部設有一圓形孔,所述圓形孔處設有兩端開口的喇叭狀導流片,所述喇叭狀導流片的底部與所述圓形孔相連,頂部設有一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與所述吸風罩的出風端相連,所述葉片的一端與所述底盤及環(huán)形蓋板的外緣面齊平,另一端抵于所述進風口的內(nèi)緣面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底盤的正中心設有一弧狀凸起,復數(shù)塊所述葉片圍繞所述弧狀凸起環(huán)形均布于所述底盤上,所述弧狀凸起的正中心設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所述葉片包括圓弧離心葉片及軸流導向葉片,所述圓弧離心葉片的內(nèi)端與所述軸流導向葉片相連,外端與所述底盤及環(huán)形蓋板的外緣面齊平,所述軸流導向葉片的內(nèi)端抵于所述進風口的內(nèi)緣面上;所述軸流導向葉片的頂面呈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與所述喇叭狀導流片的內(nèi)緣面貼合,所述軸流導向葉片的內(nèi)端呈傾斜面,所述傾斜面的底部與所述弧狀凸起相連,頂部與所述弧形面相連,且所述傾斜面與所述弧形面的相接處抵于所述進風口的內(nèi)緣面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行走輪的右側設有一減速碼盤,所述行走輪及減速碼盤的上方罩設有一保護罩,所述保護罩設置于所述機體內(nèi)部,所述保護罩一側的外側壁上設有復數(shù)個掛線鉤,所述掛線鉤包括復數(shù)個上掛線鉤及下掛線鉤,所述每個所述下掛線鉤分別設置于相鄰上掛線鉤之間,且所述上掛線鉤設有朝上的開口,所述下掛線鉤設有朝下的開口;所述保護罩的頂部還設有復數(shù)個U型卡線鉤,所述U型卡線鉤設置于所述減速碼盤外部的保護罩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導風道與所述機體的底板之間呈20°~60°的夾角,還包括一體結構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設置于所述導風道及所述吸塵口內(nèi),所述密封套貼覆于所述導風道及所述吸塵口的內(nèi)壁上,且所述密封套的一端抵于所述吸塵口的內(nèi)壁底部,另一端抵于所述導風道的內(nèi)壁頂部,所述導風道頂面上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與所述密封套的頂部相連,所述集塵盒的進塵口抵于所述密封圈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機體前端外緣面上還設有一弧形凸起,沿所述弧形凸起上方的機體前端外緣面上貼有一彈性防撞條,所述彈性防撞條的底面抵于所述弧形凸起的頂面上,所述弧形凸起與所述彈性防撞條為分體設置,且所述彈性防撞條的長度為所述機體外緣面長度的1/3~1/2。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控制裝置頂部設有一按鍵位,所述按鍵位內(nèi)設有一按鍵燈;所述蓋板上設有一按鍵槽對應所述按鍵位設置,所述按鍵槽設有一開關按鍵與所述按鍵位相匹配;所述蓋板上還包括一導光柱及一導光柱安裝槽,所述導光柱安裝于所述導光柱安裝槽內(nèi),所述導光柱的一端與所述開關按鍵相連,另一端抵于所述機體的前端面上。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1.本發(fā)明中機體的底部設置插槽,吸塵裝置可直接插接安裝于插槽內(nèi),吸塵裝置與機體的安裝及拆卸方便快,也提高了用戶體驗;
2.本發(fā)明中集塵盒、濾芯室及風機室設置在同一直線上,構成一體結構,減少了空間的浪費,同時,一體結構的設置,增加了濾芯的過濾面積,提高了濾芯的過濾效率,延長了濾芯的使用時長,降低了更換成本,同時一體設置結構,提高了風機吸風口的真空度,增加了吸力,提高了掃地機的清潔效果;
3.本發(fā)明中風機及電機設置于風機室內(nèi),與掃地機分離,所漏出的灰塵不會對掃地機本身造成任何影響,降低了掃地機的維修率,延長了掃地機的使用壽命,同時電機的安裝及更換更加方便快捷,無需將掃地機拆卸,保證掃地機使用的穩(wěn)定性;
4.本發(fā)明中集塵盒與過濾組件轉動連接,集塵盒轉動即可與過濾組件分離,便于清理集塵盒內(nèi)的灰塵,也便于濾芯的更換,方便快捷;
5.本發(fā)明中通過在蓋板上設置一導光柱與所述開關按鍵連接,按鍵燈設置于開關按鍵內(nèi),設備在啟動時,按鍵燈亮起,按鍵燈可以通過開關按鍵透出,其中,通過導光柱的設置,按鍵燈可以通過導光柱將開關按鍵內(nèi)透出的按鍵燈均勻的發(fā)散出去,與以往結構相比,透光效果更好,而且透光更加均勻;
6.本發(fā)明中通過在環(huán)形蓋板的圓形孔處設置喇叭狀導流片,并在喇叭狀導流片的頂部設置進風口,利用喇叭狀導流片的導流效果,能夠起到導流作用,提高吸風的真空度,增加吸風效果,同時相鄰葉片之間構成風道,保證吸風效果,而且葉片的端部抵于進風口的內(nèi)緣面內(nèi),這樣風道是直接與進風口連接的,能夠進一步提高每個風道吸風時的真空度,減小空阻及空擾,提高吸風效率及吸風質(zhì)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機體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吸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風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風機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行走輪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吸塵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導風道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吸塵口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機體前端弧形凹槽處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彈性防撞條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蓋板的底面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導向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插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機體;2、蓋板;21、公端插接機構;22、母端插接機構;23、公端插片;24、母端插口;3、控制裝置;31、按鍵位;32、按鍵燈;33、按鍵槽;34、開關按鍵;35、導光柱;36、導光柱安裝槽;37、環(huán)形導光柱;38、條形導光柱;39、環(huán)形透光條;310、條形透光條;311、燈珠;4、動力裝置;5、行走輪;51、減速碼盤;52、保護罩;53、上掛線鉤;54、下掛線鉤;55、開口;56、U型卡線鉤;6、清掃裝置;7、插槽;8、吸塵裝置;81、集塵盒;82、過濾組件;83、進塵口;84、清塵口;85、盒體;86、濾芯;87、風機組件;88、濾芯室;89、風機室;810、卡扣;811、凸起;813、透風孔;814、電機;815、風機;816、吸風罩;9、吸塵口;91、底盤;92、環(huán)形蓋板;93、葉片;94、風道;95、喇叭狀導流片;96、進風口;97、出風口;98、弧狀凸起;99、通孔;910、圓弧離心葉片;911、軸流導向葉片;912、弧形面;913、傾斜面;10、導風道;11、密封套;12、密封圈;13、傾斜凸臺;14、彈性刮塵板;15、弧形凹槽;16、彈性防撞條;17、括彈性防撞層;18、粘性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參見圖1~15所示,一種新型高性能智能掃地機,包括頂部開口的機體1及設置于機體1開口上的蓋板2,所述機體1內(nèi)設有控制裝置3及動力裝置4,所述機體1中心的兩側底部分別設有一行走輪5,所述機體1底部的前端設有兩組清掃裝置6,所述行走輪5及清掃裝置6與所述動力裝置4及控制裝置3相連;所述機體1底部后端設有一插槽7,所述插槽7內(nèi)插設有一吸塵裝置8,所述吸塵裝置8經(jīng)一插接機構與所述機體1相連;所述機體1底部正中心設有一吸塵口9,所述吸塵口9設置于兩側所述行走輪5之間,所述吸塵口9上方連接有一導風道10,所述導風道10與所述插槽7的內(nèi)壁相連通,所述吸塵裝置8的內(nèi)側與所述導風道10貼合,所述吸塵裝置8的外側與所述機體1的外緣面齊平。
在本實施例中,由控制裝置及動力裝置控制行走輪帶動掃地機移動,控制清掃裝置進行灰塵的清掃,同時控制吸塵裝置工作,用于吸附灰塵,與清掃裝置配合,完成清掃工作。其中,吸塵裝置與插槽插接配合,這樣便于掃地機的組裝,也便于將吸塵裝置從機體內(nèi)拉出,用于清理吸塵裝置中的灰塵,同時便于清理吸塵裝置。
參見圖2~4所示,所述吸塵裝置8包括集塵盒81及過濾組件82,所述集塵盒81的左側設有進塵口83,右側設有清塵口84,所述進塵口83抵于所述導風道10的出風口上,所述清塵口84側的集塵盒81一端與所述過濾組件82轉動相連,另一端與所述過濾組件82扣接相連;所述過濾組件82包括一盒體85、設置于盒體85內(nèi)的濾芯86及風機組件87,所述盒體85包括相互連通的濾芯室88及風機室89,所述濾芯86插設于所述濾芯室88內(nèi),所述風機組件87設置于所述風機室89內(nèi),所述濾芯86的一側抵于所述清塵口84上,所述風機組件87的吸風口罩設于所述濾芯86的另一側上。
在本實施例中,風機組件吸氣,通過在風機組件的吸風口形成負壓,將掃地機走過地方的灰塵進行吸附,灰塵通過進塵口吸入至集塵盒內(nèi),灰塵通過濾芯擋住,灰塵被阻攔于集塵盒內(nèi),而濾芯則起到過濾作用,防止灰塵被吸入風機內(nèi),保證風機的正常運行,也保證掃地機工作時的潔凈度。在本實施例中,由于集塵盒設置于盒體的左側,集塵盒與盒體設置于同一直線上,這樣風機吸風時所受到的阻力小,能夠保證風機吸風口的吸力,保證過濾效率。同時,在本實施例中,清塵口的寬度與集塵盒的寬度相等,這樣濾芯的寬度大于或等于清塵口的寬度,這樣能夠增大濾芯的過濾面積,提高濾芯的過濾效率,而且濾芯的使用時間更長,清理、更換的頻率更低,既能降低使用者的成本,也能提高使用者體驗度。
所述集塵盒81設置于所述盒體85的左側,所述進塵口83設置于所述集塵盒81的左側,所述清塵口84設置于所述集塵盒85的右側;所述濾芯室88設置于所述盒體85的左側,所述風機室89設置于所述盒體85的右側,所述濾芯86的左側抵于所述清塵口84上;所述集塵盒81右側的前端與所述盒體85左側的前端轉動相連,所述集塵盒81右側的后端設有一卡扣810,對應所述濾芯88的后端面上設有一凸起811與所述卡扣810卡接配合,且所述盒體85的右側壁上設有復數(shù)個透風孔813。透風孔的設置,風機組件排出的風可以從透風孔內(nèi)排出。
在本實施例中,需要清理內(nèi)部灰塵時,只需要將吸塵組件從插槽內(nèi)拉出即可,操作人員只需要掰動卡扣,使卡扣脫離濾芯,然后集塵盒右側的前端圍繞著盒體左側的前端轉動,這樣集塵盒與過濾組件分開,使用者可以通過清塵口將集塵盒內(nèi)積攢的灰塵倒出,完成灰塵的清理。其中,濾芯室上設有插槽口,如果濾芯需要更換,則只需要拉住濾芯的后端面,濾芯通過插槽口將濾芯室內(nèi)拉出,再從插槽口內(nèi)插入新的濾芯即可,濾芯更換方便快捷。更換完成之后,只需要轉動集塵盒,使集塵盒的卡扣與濾芯后端面上的凸起卡接配合即可。在本實施例中,灰塵的清理、濾芯的更換方便快捷,而且吸塵裝裝置的組裝也更加方便快捷。
參見圖2~4所示,所述風機組件87包括電機814、風機815及吸風罩816,所述電機814設置于所述風機815頂部的正中心,所述風機815傾斜設置于所述風機室89內(nèi),所述風機815的右側抵于所述風機室89右側壁的底部,所述風機815的左側抵于所述風機室89左側壁的頂部;所述風機815的進風口設置于所述風機815底部正中心,所述吸風罩816的進風端罩設于所述濾芯88的右側面上,所述吸風罩816的出風端與所述風機815的進風口相連。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將風機傾斜設置,既能節(jié)約空間,還能便于電機的安裝。其中,風機的進風口設置于風機的底部正中心,吸風罩進風端罩設于所述濾芯的右側面上,所述吸風罩的出風端與所述風機的進風口相連,這樣能保證風機所吸的風全部都要通過濾芯,使灰塵不會漏出,保證掃地機的潔凈度。
參見圖5、6所示,所述風機815包括底盤91、環(huán)形蓋板92及環(huán)形均布于所述底盤91與環(huán)形蓋板92之間的復數(shù)塊葉片93,所述葉片93的底部安裝于所述底盤91的頂面上,所述葉片93的頂面抵于所述環(huán)形蓋板92的底面上,相鄰所述葉片93之間構成復數(shù)條風道94,所述環(huán)形蓋板92的中部設有一圓形孔,所述圓形孔處設有兩端開口的喇叭狀導流片95,所述喇叭狀導流片95的底部與所述圓形孔相連,頂部設有一進風口96,所述進風口96與所述吸風罩816的出風端相連,所述葉片93的一端與所述底盤91及環(huán)形蓋板92的外緣面齊平,另一端抵于所述進風口96的內(nèi)緣面上。
在本實施例中,在底盤91與環(huán)形蓋板92的外緣面之間構成出風口97,其中,進風口用于吸風,出風口用于出風,而進風口小于出風口的面積,這樣進風口處能夠形成較大的真空度,能夠提高吸風效率及吸風質(zhì)量,而且噪音更低。在本實施例中,在圓形孔處設置喇叭狀導流片,這樣能夠起到導流的作用,提高吸風效率及吸風質(zhì)量。在以往結構中,葉片只是設置于進風口的下方,在吸風過程中,空氣先進入到進風口內(nèi),然后再由風機轉動,也就是葉片轉動時帶動進風口內(nèi)的空氣從風道內(nèi)送出。但是這種結構,空氣先進入進風口,再由葉片帶動進入風道,風阻會比較大,而且空氣擾流比較大,會導致吸風效率及吸風質(zhì)量不夠好,而且噪音會比較大。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將葉片的端部抵于進風口的內(nèi)緣面上,這樣風道直接與進風口連接,在轉動進風的過程中,空氣直接進入到風道內(nèi),由葉片帶動空氣流動送出,空阻小,空氣擾流小,能夠有效提高進風效率及進風質(zhì)量,同時能夠降低噪音,提高用戶體驗。
參見圖5、6所示,所述底盤91的正中心設有一弧狀凸起98,復數(shù)塊所述葉片93圍繞所述弧狀凸起98環(huán)形均布于所述底盤91上,所述弧狀凸起98的正中心設有一通孔99,所述通孔99與所述電機814的輸出軸相連;所述葉片93包括圓弧離心葉片910及軸流導向葉片911,所述圓弧離心葉片910的內(nèi)端與所述軸流導向葉片911相連,外端與所述底盤91及環(huán)形蓋板92的外緣面齊平,所述軸流導向葉片911的內(nèi)端抵于所述進風口96的內(nèi)緣面上;所述軸流導向葉片911的頂面呈弧形面912,所述弧形面912與所述喇叭狀導流片95的內(nèi)緣面貼合,所述軸流導向葉片911的內(nèi)端呈傾斜面913,所述傾斜面913的底部與所述弧狀凸起98相連,頂部與所述弧形面912相連,且所述傾斜面913與所述弧形面912的相接處抵于所述進風口96的內(nèi)緣面上??諝膺M入到進風口,先由軸流導向葉片將空氣進行導流至風道內(nèi),再由圓弧離心葉片將空氣從風道內(nèi)甩出,能夠保證吸風效率及吸風質(zhì)量。
參見圖2、7所示,所述行走輪5的右側設有一減速碼盤51,所述行走輪5及減速碼盤51的上方罩設有一保護罩52,所述保護罩52設置于所述機體1內(nèi)部,所述保護罩52一側的外側壁上設有復數(shù)個掛線鉤,所述掛線鉤包括復數(shù)個上掛線鉤53及下掛線鉤54,所述每個所述下掛線鉤54分別設置于相鄰上掛線鉤53之間,且所述上掛線鉤53設有朝上的開口55,所述下掛線鉤54設有朝下的開口;所述保護罩52的頂部還設有復數(shù)個U型卡線鉤56,所述U型卡線鉤56設置于所述減速碼盤51外部的保護罩52上。
通過在保護罩的側壁上設置掛線鉤,電線可以依次穿于上、下掛線鉤的開口內(nèi),利用上、下掛線鉤相互交錯卡住電線,使電線能夠從保護罩的側壁上經(jīng)過,通過掛線鉤的設置,能夠便于走線,使掃地機內(nèi)的電線走線不亂,不從掃地機的底部走過,既能夠節(jié)約掃地機內(nèi)部的空間,還能合理布置電線的走向。通過U型卡線鉤的設置,電線經(jīng)過掛線鉤之后,與減速碼盤連接的電線則通過U型卡線鉤內(nèi)的U型槽卡住即可。
參見圖8~10所示,所述導風道10與所述機體1的底板之間呈20°~60°的夾角,還包括一體結構的密封套11,所述密封套11設置于所述導風道10及所述吸塵口9內(nèi),所述密封套11貼覆于所述導風道10及所述吸塵口9的內(nèi)壁上,且所述密封套11的一端抵于所述吸塵口9的內(nèi)壁底部,另一端抵于所述導風道10的內(nèi)壁頂部,所述導風道10頂面上設有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與所述密封套11的頂部相連,所述集塵盒81的進塵口抵于所述密封圈12上。
在本實施例中,導風道的頂部與吸塵裝置的進塵口連接,在吸塵口及導風道內(nèi)設置一體結構的密封套,通過密封套的設置,對吸塵口及導風道內(nèi)部進行一個密封,在掃地機進行吸塵工作時,由于吸塵口與導風道內(nèi)部密封性好,這樣在吸塵工作時,能夠保證吸塵口處的負壓,保證吸塵效率及吸塵質(zhì)量。同時灰塵不會進入到機體內(nèi),保證機體內(nèi)部的潔凈度。
其中,所述吸塵口9旁側的機體底板上設有傾斜凸臺,所述吸塵口的底部與所述傾斜凸臺13相連通。通過傾斜凸臺的設置,便于吸塵口更加貼近地面,便于灰塵的吸附。并在所述吸塵口9的后側及兩側分別設有一彈性刮塵板14,三塊所述彈性刮塵板之間構成一C型結構,所述彈性刮塵板設置于所述傾斜凸臺的底面上。通過彈性刮塵板的設置,起到刮塵、聚塵的作用,使灰塵聚集到C型結構內(nèi),便于吸塵口對灰塵進行吸附。
參見圖1、11、12所示,所述機體1前端外緣面上還設有一弧形凸起15,所述弧形凸起15上方的機體前端外緣面上貼有一彈性防撞條16,所述弧形凸起15與所述彈性防撞條16為分體設置,且所述彈性防撞條16的長度為所述機體1外緣面長度的1/3~1/2。
在本實施例中,述彈性防撞條16包括彈性防撞層17及粘性層18,所述彈性防撞層設置于所述彈性防撞條的外側面上,所述粘性層設置于所述彈性防撞條的內(nèi)側面上,所述彈性防撞條經(jīng)所述粘性層粘于所述機體前端外緣面上。彈性防撞條可以安裝于機體前端外緣面上,能夠起到防撞緩沖的作用,防止撞壞物品,也防止掃地機被撞傷。彈性防撞條也可以從弧形凸起上方取下,能夠提高掃地機的美觀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弧形凸起的底面為光面,所述粘性層為粘性硅膠,或者雙面膠,所述彈性防撞條經(jīng)所述粘性層粘于所述機體前端外緣面的光面上。其中粘性層由粘性硅膠制成,這樣彈性防撞條能夠通過粘性硅膠直接粘于弧形凸起的光面上,彈性防撞條的安裝及拆卸方便快捷。同時,粘性硅膠還能夠起到緩沖的作用,也起到彈性防撞的作用,多重保護,彈性防撞條的緩沖性能好,能夠盡可能的降低掃地機對物品的撞擊所造成的損壞,也能起到保護掃地機的作用。采用雙面膠能夠提高雙面膠的粘性,提高牢固性。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弧形凸起上方的機體前端外緣面上設有魔術貼勾面,所述粘性層為魔術貼毛面,所述彈性防撞條經(jīng)所述魔術貼毛面粘于所述魔術貼勾面上。通過魔術貼的設置,既便于彈性防撞條的安裝,同時,魔術貼也起到緩沖作用,起到保護作用。在本實施例中,魔術貼的選用,比粘性硅膠的粘性耐久性更好,但是其防灰性能沒有粘性硅膠的防灰性能好。兩者可以根據(jù)使用者的場合進行選取。
參見圖1、2、13、14所示,所述控制裝置3頂部設有一按鍵位31,所述按鍵位31內(nèi)設有一按鍵燈32;所述蓋板2上設有一按鍵槽33對應所述按鍵位31設置,所述按鍵槽33設有一開關按鍵34與所述按鍵位31相匹配;所述蓋板2上還包括一導光柱35及一導光柱安裝槽36,所述導光柱35安裝于所述導光柱安裝槽36內(nèi),所述導光柱35的一端與所述開關按鍵34相連,另一端抵于所述機體1的前端面上。其中,導光柱下方的控制裝置上設有多個燈珠311,燈珠正對導光柱設置,便于提高導光柱的亮度及均勻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光柱35包括環(huán)形導光柱37及條形導光柱38,所述開關按鍵34安裝于所述環(huán)形導光柱37的內(nèi)部,所述條形導光柱38的一端與所述環(huán)形導光柱37的外緣面相連,另一端抵于所述機體1的前端面上。其中,將環(huán)形導光柱套于開關按鍵外,這樣開關按鍵邊緣所散發(fā)出的光線可被環(huán)形導光柱全部吸收,并將其顯示,同時將吸收的光線傳遞于條形導光柱上,使光線均勻的被顯示出來。
所述環(huán)形導光柱37的頂面上設有環(huán)形透光條39,所述條形導光柱38的頂面上設有條形透光條310,所述條形透光條310的端部抵于所述環(huán)形透光條39的外緣面上,所述環(huán)形導光柱37及條形導光柱38安裝于所述蓋板2的底面上,所述環(huán)形透光條39及條形透光條310安裝于所述導光柱安裝槽36內(nèi)。其中,環(huán)形導光柱及條形導光柱內(nèi)所接收到的光線均通過環(huán)形透光條及條形透光條所顯示,環(huán)形透光條及條形透光條安裝于導光柱安裝槽內(nèi),可以在蓋板上顯示出來,亮度均勻。
參見圖3、15所示,所述插接機構包括公端插接機構21及母端插接機構22,公端插接機構12安裝于吸塵裝置8的前、后側壁上,母端插接機構22安裝于插槽7的前、后內(nèi)側壁上,其中公端插接機構21內(nèi)設有公端插片23,母端插接機構22內(nèi)設有母端插口24,公端插片23與母端插口24插接配合,能夠實現(xiàn)電連接,用于帶動電機工作。同時插接機構還能實現(xiàn)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