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嬰兒用教學工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學步車。
背景技術:
學步車用于輔助嬰兒學習走路,是嬰兒會走路之前的代步工具?,F(xiàn)有的學步車主要包括底盤框架、上盤座椅和支撐桿,底盤框架與上盤座椅均水平設置,上盤座椅位于底盤框架的上方,并通過支撐桿與底盤框架連接,底盤框架和水平座椅均為框架結構,使用時,嬰兒無論是坐在上盤座椅還是站立在學步車內均無法看到自己的腳,也就無法看清自己腳下的路,影響嬰兒觀察,且這種學步車體積較大,不便于攜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學步車,便于使嬰兒看清腳下的路,提高嬰兒學步時身體與眼睛的協(xié)調能力,且可以折疊,折疊后體積小,便于收納和搬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學步車,包括門形框架、底盤、滾輪和綁帶,所述門形框架豎直設置且開口朝下,所述底盤呈封閉的框架結構,且水平放置,所述門形框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盤的中部連接,所述底盤的底面均安裝有所述滾輪,所述綁帶掛接在所述門形框架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門形框架和底盤組成學步車的框架結構,外形簡潔美觀;底盤的底部設置滾輪,使學步車具有隨動功能;綁帶用來捆綁嬰兒,綁帶掛接在門形框架上,嬰兒站立在底盤和門形框架之間進行學步,使嬰兒具有較為寬廣的視野,能看清腳下的路,提高嬰兒學步時身體與眼睛的協(xié)調能力,更接近于人正常走路的情況,利于嬰兒健康學習。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學步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圖1的a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學步車的正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學步車用綁帶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1、門形框架;2、底盤;3、滾輪;4、綁帶;5、三角連接板;6、左連桿;7、右連桿;8、吊環(huán);
11、滑槽;12、支撐桿;13、拱形頂桿;14、合頁;15、鎖緊裝置;
131、凸釘;
151、轉動連接件;152、掛板;153、鎖緊螺釘;154、旋鈕;
1511、握持片;1512、限位片;1513、套筒;
21、左底盤;22、右底盤;
41、第一保險扣;42、胸圍帶;43、肩帶;44、背部帶;45、底跨部;
46、前胸帶;47、第二保險扣;48、伸縮帶;49、第三保險扣。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所實現(xiàn)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發(fā)明最關鍵的構思在于:學步車采用框架式結構,包括門形框架以及與門形框架底端的兩個端部連接的底盤,嬰兒通過綁帶與門形框架掛接,便于嬰兒看清腳下的路,學步時有更好的感官體驗。
請參照圖1至圖4,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學步車,包括門形框架1、底盤2、滾輪3和綁帶4,所述門形框架1豎直設置且開口朝下,所述底盤2呈封閉的框架結構,且水平放置,所述門形框架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盤2的中部連接,所述底盤2的底面均安裝有所述滾輪3,所述綁帶4掛接在所述門形框架1上。
進一步的,所述底盤2的俯視投影形狀呈兩端為半圓弧、中間為兩條平行直線的腰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底盤2的俯視投影形狀呈封閉的腰形,外形美觀,結構穩(wěn)固,防碰撞能力強。
進一步的,所述底盤2包括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所述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均為弧形框架結構,且分別位于所述門形框架1的左側和右側,所述左底盤2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門形框架1的兩端轉動連接,所述右底盤2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門形框架1的兩端轉動連接,所述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的底面均安裝有所述滾輪3。
由上述描述可知,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相對設置,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分別與所述門形框架1的左側和右側轉動連接,則底盤2具有可折疊的特點,當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向上翻轉成豎直狀態(tài),則左底盤21、門形框架1和右底盤22均豎直,使學步車變成扁平狀,體積小,便于折疊、收納和搬運。
進一步的,所述左底盤21的底部設有至少三個的滾輪3,右底盤22的底部設有至少三個的滾輪3,使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可以獨立的與地面滾動接觸,結構穩(wěn)固性好。
進一步的,還包括至少兩片的三角連接板5,所述三角連接板5的上端與所述門形框架1的端部固定連接,左端與所述左底盤21的端部轉動連接,右端與所述右底盤22的端部轉動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過三角連接板5連接門形框架1的一個端部、左底盤21的一個端部和右底盤22的一個端部,結構合理穩(wěn)固,且對門形框架1、左底盤21、右底盤22的端部均具有遮擋作用,使學步車外形美觀。
進一步的,所述三角連接板5的數(shù)量為四個,所述門形框架1的每個端部的內側和外側各安裝一個三角連接板5。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過兩個三角連接板5使門形框架1與底盤2連接結構穩(wěn)固,且將門形框架1的內側和外側有效的遮擋起來,保持外觀美觀整潔。
進一步的,還包括兩個左連桿6和兩個右連桿7,所述門形框架1的兩端側面均設有上下設置的滑槽11,所述左連桿6的一端與所述右連桿7的一端轉動連接,且滑動設置在所述滑槽11中,所述左連桿6的另一端與所述左底盤21的端部轉動連接,所述右連桿7的另一端與所述右底盤22的端部轉動連接。具體的,所述左連桿6在所述左底盤21上的轉接位置和所述門形框架1在所述左底盤21上的轉接位置不同,所述右連桿7在所述右底盤22上的轉接位置和所述門形框架1在所述右底盤22上的轉接位置不同。
由上述描述可知,左底盤21還通過左連桿6與門形框架1連接,右底盤22還通過右連桿7與門形框架1連接,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同時相對于門形框架1翻轉,使底盤2張開與收攏速度快,且張開或者收攏后的結構穩(wěn)固性好。
進一步的,所述門形框架1包括兩個豎直設置的支撐桿12和一個拱形頂桿13,所述拱形頂桿13的兩端分別與一個支撐桿12的上端轉動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拼接成門形框架1時,拱形頂桿13位于支撐桿12的上方,拱形頂桿13的下端與支撐桿12的上端轉動連接,使門形框架1也具有折疊功能,則學步車可折疊收納的體積更小,攜帶更加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拱形頂桿13的兩端分別通過合頁14與一個支撐桿12的上端轉動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拱形頂桿13通過合頁14與支撐桿12轉動連接,結構合理穩(wěn)固。
進一步的,所述門形框架1還包括鎖緊裝置15,所述拱形頂桿13處于開口朝下狀態(tài)時,通過所述鎖緊裝置15與所述支撐桿12固定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拱形頂桿13與支撐桿12拼接成門形框架1后,拱形頂桿13還通過鎖緊裝置15與支撐桿12固定連接,保證門形框架1結構的穩(wěn)固性,保證嬰兒使用的安全性。
進一步的,所述鎖緊裝置15的數(shù)量為兩個,分別用于一個支撐桿12與拱形頂桿13的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每個支撐桿12的上端均通過鎖緊裝置15與拱形頂桿13連接,使結構穩(wěn)固性強。
進一步的,請參照圖2,所述鎖緊裝置15包括轉動連接件151、掛板152和鎖緊螺釘153,所述轉動連接件151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桿12的上端轉動連接,中部與所述掛板152的下端轉動連接,下端安裝有所述鎖緊螺釘153,所述掛板152的上端設有通孔,所述拱形頂桿13的下端側面設有縱向截面形狀為t字形的凸釘131,所述掛板152通過通孔掛接在所述凸釘131上,所述支撐桿12上設有螺紋孔,所述鎖緊螺釘153與所述螺紋孔螺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轉動連接件151的上端與支撐桿12的上端轉動連接,掛板152通過通孔掛接在拱形頂桿13的凸釘131上,鎖緊螺釘153將轉動連接件151的下端固定在支撐桿12上,實現(xiàn)鎖緊裝置15的鎖緊,僅需擰動鎖緊螺釘153和掰動掛板152即可實現(xiàn)支撐桿12與拱形頂桿13的鎖緊或者解鎖,操作快速便捷。
進一步的,所述鎖緊螺釘153上還連接有旋鈕154。
由上述描述可知,鎖緊螺釘153上還設有旋鈕154,使操作鎖緊螺釘153的手感更好。
進一步的,所述轉動連接件151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握持片1511、一個限位片1512和兩個套筒1513,兩個所述握持片1511之間的距離與所述支撐桿12的寬度適配,所述握持片1511的前端與所述支撐桿12的上端轉動連接,兩個所述握持片1511的后端均與所述限位片1512的前側面上端固定連接,兩個所述套筒1513水平同軸設置在所述限位片1512的背面上端,所述掛板152的下端與所述套筒1513轉動連接,所述鎖緊螺釘153設置在所述限位片1512的下端。當鎖緊螺釘153與所述支撐桿12的螺紋孔螺接,所述限位片1512的前側面與所述支撐桿12的側面貼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兩個握持片1511之間的距離與支撐桿12的寬度過渡或者間隙配合,轉動連接件151通過兩個握持片1511包裹住支撐桿12的相對的側面,握持片1511的前端與支撐桿12轉動連接,后端通過限位片1512連接起來,并且當鎖緊螺釘153與支撐桿12鎖緊,限位片1512的前側面與支撐桿12貼合,使鎖緊裝置15與支撐桿12的貼合度較好,使門形框架1整體體積較小,外觀整潔;握持片1511與限位片1512的上端連接,使轉動連接件151轉動順暢,且限位片1512面積大,提高限位片1512與支撐桿12的接觸面積,提高轉動連接件151的結構牢固性。
進一步的,所述門形框架1上設有兩個吊環(huán)8,所述綁帶4上設有兩個第一保險扣41,所述第一保險扣41掛接在所述門形框架1的吊環(huán)8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綁帶4用于綁住嬰兒,綁帶4再通過第一保險扣41掛接在門形框架1的吊環(huán)8上,使綁帶4使用的安全性高。
進一步的,請參照圖4,所述綁帶4還包括一個胸圍帶42、兩個肩帶43、兩個背部帶44、一個底跨部45、兩個前胸帶46和兩個第二保險扣47,所述胸圍帶42水平放置,兩個所述肩帶43左右并排設置,所述肩帶43呈倒u形放置,所述肩帶4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胸圍帶42的前側面和后側面連接,所述背部帶44的上端與所述肩帶43一體連接,下端與所述底跨部45的背部一體連接,所述前胸帶46的下端與所述底跨部45的前部一體連接,上端通過第二保險扣47與所述胸圍帶42的前側面連接,所述第一保險扣41與所述肩帶43的中部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過胸圍帶42和兩個肩帶43實現(xiàn)嬰兒胸部和肩部的捆綁,通過背部帶44、底跨部45和前胸帶46實現(xiàn)嬰兒胸部以下上半身的捆綁,前胸帶46通過第二保險扣47與胸圍帶42的前側面連接,捆綁牢固,且安裝使用便捷;肩帶43通過第一保險扣41與門形框架1掛接,則在使用時,嬰兒的上半身通過綁帶4輔助與學步車掛接,下半身可自由活動,且視野較好,提高嬰兒學步的身體協(xié)調性。
進一步的,所述綁帶4還包括一個伸縮帶48,所述伸縮帶48水平放置,所述伸縮帶48的兩端各連接一個背部帶44。
由上述描述可知,兩給背部帶44之間連接一個伸縮帶48,增加綁帶4背部的協(xié)調性和舒適性。
進一步的,所述綁帶4還包括一個第三保險扣49,所述胸圍帶42的背部設有一個斷點,所述第三保險扣49設置在所述胸圍帶42的斷點處。
由上述描述可知,胸圍帶42的背部設置第三保險扣49,使綁帶4穿戴起來更加方便舒適。
請參照圖1至圖4,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為:
一種學步車,包括門形框架1、底盤2、滾輪3和綁帶4,所述門形框架1豎直設置且開口朝下,所述底盤2呈封閉的框架結構,且水平放置,所述門形框架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盤2的中部連接,所述底盤2的底面均安裝有所述滾輪3,所述綁帶4掛接在所述門形框架1上。
請參照圖1至圖4,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二為:
一種學步車,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還包括至少兩片的三角連接板5、兩個左連桿6和兩個右連桿7,所述底盤2包括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所述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均為弧形框架結構,且分別位于所述門形框架1的左側和右側,所述左底盤2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門形框架1的兩端轉動連接,所述右底盤2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門形框架1的兩端轉動連接,所述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的底面均安裝有所述滾輪3,所述三角連接板5的上端與所述門形框架1的端部固定連接,左端與所述左底盤21的端部轉動連接,右端與所述右底盤22的端部轉動連接;所述門形框架1的兩端側面均設有上下設置的滑槽11,所述左連桿6的一端與所述右連桿7的一端轉動連接,且滑動設置在所述滑槽11中,所述左連桿6的另一端與所述左底盤21的端部轉動連接,所述右連桿7的另一端與所述右底盤22的端部轉動連接。
請參照圖1至圖4,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三為:
一種學步車,在實施例一或二的基礎上,所述門形框架1包括兩個豎直設置的支撐桿12、一個拱形頂桿13、鎖緊裝置15,所述拱形頂桿13的兩端分別與一個支撐桿12的上端轉動連接,所述拱形頂桿13的兩端分別通過合頁14與一個支撐桿12的上端轉動連接,所述拱形頂桿13處于開口朝下狀態(tài)時,通過所述鎖緊裝置15與所述支撐桿12固定連接。
請參照圖1至圖4,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四為:
一種學步車,在實施例三的基礎上,所述鎖緊裝置15包括轉動連接件151、掛板152和鎖緊螺釘153,所述轉動連接件151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桿12的上端轉動連接,中部與所述掛板152的下端轉動連接,下端安裝有所述鎖緊螺釘153,所述掛板152的上端設有通孔,所述拱形頂桿13的下端側面設有縱向截面形狀為t字形的凸釘131,所述掛板152通過通孔掛接在所述凸釘131上,所述支撐桿12上設有螺紋孔,所述鎖緊螺釘153與所述螺紋孔螺接。
請參照圖1至圖4,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五為:
一種學步車,在實施例四的基礎上,所述轉動連接件151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握持片1511、一個限位片1512和兩個套筒1513,兩個所述握持片1511之間的距離與所述支撐桿12的寬度適配,所述握持片1511的前端與所述支撐桿12的上端轉動連接,兩個所述握持片1511的后端均與所述限位片1512的前側面上端固定連接,兩個所述套筒1513水平同軸設置在所述限位片1512的背面上端,所述掛板152的下端與所述套筒1513轉動連接,所述鎖緊螺釘153設置在所述限位片1512的下端。
請參照圖1至圖4,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六為:
一種學步車,在實施例一、二、三、四或五的基礎上,所述門形框架1上設有兩個吊環(huán)8,所述綁帶4上設有兩個第一保險扣41,所述第一保險扣41掛接在所述門形框架1的吊環(huán)8上;具體的,所述綁帶4還包括一個胸圍帶42、兩個肩帶43、兩個背部帶44、一個底跨部45、兩個前胸帶46和兩個第二保險扣47,所述胸圍帶42水平放置,兩個所述肩帶43左右并排設置,所述肩帶43呈倒u形放置,所述肩帶4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胸圍帶42的前側面和后側面連接,所述背部帶44的上端與所述肩帶43一體連接,下端與所述底跨部45的背部一體連接,所述前胸帶46的下端與所述底跨部45的前部一體連接,上端通過第二保險扣47與所述胸圍帶42的前側面連接,所述第一保險扣41與所述肩帶43的中部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綁帶4還包括一個伸縮帶48、一個第三保險扣49,所述伸縮帶48水平放置,所述伸縮帶48的兩端各連接一個背部帶44,所述胸圍帶42的背部設有一個斷點,所述第三保險扣49設置在所述胸圍帶42的斷點處。
撐開時,將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從豎直狀態(tài)翻轉成水平狀態(tài),將門形框架1的拱形頂桿13從開口向上翻轉成開口向下,然后用鎖緊裝置15將拱形頂桿13與支撐桿12穩(wěn)固連接,用綁帶4束住嬰兒,然后將第一保險扣41掛接在門形框架1的吊環(huán)8上,嬰兒就可以安全學步了,學步時視野較為寬廣,嬰兒可以看清腳下的路,還可以看清學步車的輪廓,更有利于嬰兒眼睛與身體的協(xié)調性,以及嬰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判斷,提高嬰兒學習的健康度;當學步車固定在一個地方時,該學步車還可當秋千使用。
折疊時,將鎖緊裝置15解鎖,拱形頂桿13從開口向下翻轉成開口向上,此時拱形頂桿13與支撐桿12貼合,再將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從水平狀態(tài)翻轉成豎直狀態(tài),實現(xiàn)學步車的折疊,折疊后體積小,便于收納、搬運和運輸。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學步車,由門形框架1和底盤2組成學步車的框架結構,嬰兒通過綁帶4與門形框架1連接,左底盤21和右底盤22均與門形框架1轉動連接,通過左連桿6和右連桿7增加門形框架1與左底盤21、右底盤22連接的穩(wěn)固性,拱形頂桿13與支撐桿12之前轉動連接,并通過鎖緊裝置15鎖緊,轉動連接件151與支撐桿12的貼合度好,學步車體積小,便于折疊和收納,且嬰兒使用時的視野好,便于提高嬰兒的眼睛與身體的配合能力,提高嬰兒判斷學步車輪廓及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利于嬰兒的健康成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