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活動扳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可調活動扳手,克服了現(xiàn)有扳手中存在工作繁瑣的問題,其包括扳手頭(1),力矩桿(2),扳手調節(jié)機構(3)與止動機構(4)。力矩桿(2)是空心的階梯軸,最左端外圓柱面設置有螺紋,中間大直徑軸段設置有長條形的按鈕槽,按鈕槽的中心處設置有和軸向通孔連通的方通孔,力矩桿(2)軸向通孔的右端設置有螺紋,右端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卡簧環(huán)槽。力矩桿(2)的左端與扳手頭(1)中后蓋(5)的右端螺紋連接,扳手調節(jié)機構(3)中的傳動細桿(14)的左端與扳手頭(1)內的齒條(13)螺紋連接,扳手調節(jié)機構(3)的旋合螺桿(19)的左端與力矩桿(2)右端的螺紋連接,止動機構(4)通過護罩(27)壓裝在按鈕槽內。
【專利說明】可調活動扳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屬于機械領域的一種工具,更確切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調活動扳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已經(jīng)成為人類關注的焦點。在工礦企業(yè)及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繁瑣地擰螺釘,普通的活口扳手在按照工件(螺釘或螺母)大小調節(jié)好扳手爪間距尺寸(使扳手爪夾緊工件)后,擰緊(或松動)工件時每一個往復周期還需要將扳手從工件上拆、裝各一次。如此往復的工作大大增加了工作的強度和繁瑣程度。
[0003]即便是棘輪扳手也存在一些缺陷。當用來擰不同的工件時,需要更換不同的扳手套筒,只能實現(xiàn)一對一的工作,缺乏工具的通用性,這樣無疑也將增加工作的繁瑣性。
[0004]因此為了減少這類工作的繁瑣程度,提高工作效率,設計一種能在工作間隙自動松開扳手爪,工作時又能夠自動夾緊工件并且具有通用性的可調活動扳手,已成為相關產業(yè)和【技術領域】面臨的迫切需求。
【發(fā)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扳手中存在工作繁瑣的問題,而提出一種結構合理、性能優(yōu)越、能較好地實現(xiàn)快速擰緊和松動螺紋連接件的可調活動扳手。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由扳手頭,力矩桿,扳手調節(jié)機構與止動機構組成。
[0007]所述的力矩桿是一根設置有軸向通孔的階梯軸,最左端外圓柱面上設置有螺紋,中間大直徑軸段設置有長條形的按鈕槽,按鈕槽的中心處設置有和力矩桿內的軸向通孔連通的方通孔,力矩桿軸向通孔的右端設置有螺紋,右端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卡簧環(huán)槽。
[0008]力矩桿的左端與扳手頭中后蓋的右端螺紋連接,扳手調節(jié)機構中的傳動細桿的左端與扳手頭內的齒條的右端螺紋連接,扳手調節(jié)機構的旋合螺桿的左端與力矩桿右端的螺紋連接,止動機構通過護罩壓裝在力矩桿上的按鈕槽內。
[0009]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扳手頭包括前蓋、后蓋、上扳手爪、下扳手爪、下齒輪、下銷軸、一個齒條、上銷軸與上齒輪。上銷軸、下銷軸的一端分別與后蓋上的下、上后銷軸孔過盈配合連接,前蓋的上、下前銷軸孔分別和上銷軸、下銷軸的另一端過渡配合,上齒輪與下齒輪依次套裝在上銷軸與下銷軸的中間位置為轉動連接,上扳手爪和下扳手爪通過其凹槽安裝在前蓋上的前凸塊與后蓋上的后凸塊上,并分別與上齒輪和下齒輪相嚙合,齒條安裝在上齒輪與下齒輪之間,并和上齒輪與下齒輪相嚙合,齒條上的后齒條鍵安裝在后蓋上的后滑鍵槽內,齒條上的前齒條鍵安裝在前蓋上的前滑鍵槽內,前蓋與后蓋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0010]技術方案中所述前蓋的左右兩側端面分別是一個平面,左右端面由上下對稱的圓弧曲面連接,在前蓋的最左側從上到下設置有橫截面為矩形的呈條狀的前凸塊,前凸塊右側設置有一個從上到下的前矩形通槽,前蓋的中間處設置有上下對稱的兩個前圓形齒輪槽,并在兩個前圓形齒輪槽的圓心處分別設置有相同的前銷軸孔,兩前圓形齒輪槽的中間處設置有用于安裝齒條的前齒條通槽,并在前齒條通槽中間設置有與齒條一側的滑鍵配裝的前滑鍵槽,在前蓋的前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上角與前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前上錐通孔,在前蓋的前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下角與前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同樣大小的前下錐通孔,在前蓋的前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下角與前齒條通槽的上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前上沉頭通孔,在前蓋的前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上角與前齒條通槽的下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同樣大小的前下沉頭通孔。
[0011]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后蓋的左右兩側端面分別是一個平面,左右端面是由上下對稱的曲率半徑與前蓋上的圓弧曲面的曲率半徑相等的圓弧曲面和水平平面連接,在后蓋的最左側從上到下設置有橫截面為矩形的呈條狀的后凸塊,后凸塊與前蓋上的前凸塊結構相同,后凸塊右側設置有一個從上到下的后矩形通槽,后矩形通槽與前矩形通槽結構相同,后矩形通槽與前矩形通槽的縱向對稱面共面,后蓋的中間處設置兩個上下對稱的后圓形齒輪槽,并在兩個后圓形齒輪槽的圓心處分別設置相同的后銷軸孔,兩個后圓形齒輪槽中的兩個相同的后銷軸孔與兩個前圓形齒輪槽中的兩個相同的前銷軸孔的結構相同,兩個后銷軸孔的孔距與兩個前銷軸孔的孔距相同;兩圓形齒輪槽中間處設置有用于安裝齒條的后齒條通槽,后齒條通槽與前齒條通槽縱向對稱面共面,并在后齒條通槽的中間位置沿縱向設置有與齒條另一側的滑鍵配裝的后滑鍵槽,在后蓋的后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上角與后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I號后上螺紋通孔,在后蓋的后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下角與后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同樣大小的I號后下螺紋通孔,在后蓋的后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下角與后齒條通槽的上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2號后上螺紋通孔,在后蓋的后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上角與后齒條通槽的下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同樣大小的2號后下螺紋通孔;后蓋上的I號后上螺紋通孔與I號后下螺紋通孔的孔距和前蓋上的前上錐通孔與前下錐通孔的孔距相等,后蓋上的2號后上螺紋通孔與2號后下螺紋通孔的孔距和前蓋上的前上沉頭通孔與前下沉頭通孔的孔距相等,后蓋右端有個平板式的凸臺,凸臺的厚度與前蓋最右端面處的厚度相等,在后蓋右端面的中心處設置有螺紋孔,螺紋孔回轉軸線與后齒條通槽的縱向對稱面共面。
[0012]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上扳手爪與下扳手爪為結構相同的平板式結構件;上扳手爪的左側面為弧形面,下端面為工作平面,上端面也設置為平面,右側端面設置有與上齒輪相嚙合的嚙合齒,嚙合齒的模數(shù)與上齒輪的模數(shù)相等,上扳手爪的前、后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和后蓋上的后凸塊與前蓋上的前凸塊相配裝的凹槽。
[0013]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扳手調節(jié)機構包括有傳動細桿、彈簧芯頭、彈簧、彈簧帽、彈簧桿、旋合螺桿、扳手套、卡簧和滑套。彈簧桿的左端與彈簧芯頭的右端螺紋連接組成彈簧芯,彈簧帽將彈簧芯和套裝在彈簧芯上的彈簧壓裝在傳動細桿右端的軸向階梯內孔里,彈簧帽與傳動細桿右端螺紋連接,彈簧桿右端的軸肩與旋合螺桿上的階梯孔內的環(huán)形端面接觸連接,旋合螺桿右側的彈簧桿上安裝有小螺母,滑套套裝在力矩桿的右端為滑動連接,卡簧安裝在滑套右側的力矩桿上的卡簧環(huán)槽內,滑套與扳手套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
[0014]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傳動細桿是一根階梯軸,左端小直徑圓柱的外圓柱面上設置有螺紋,右端外圓柱表面上設置有橫截面為三角形的圓環(huán)槽,傳動細桿右端設置有軸向階梯內孔,階梯內孔的右端設置有與彈簧帽配裝的內螺紋。所述的彈簧芯頭是一段短圓柱體,彈簧芯頭右端端面的中心處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的彈簧帽是設置有軸向通孔的階梯空心短軸,小直徑段外圓柱面上設置有與傳動細桿右端配裝的螺紋,大直徑段外圓柱面上設置有關于回轉中心對稱的兩個平行平面。
[0015]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彈簧桿是一根兩端外圓柱面設置有螺紋的階梯軸,最右端圓柱體上設置有關于中軸線對稱的兩個平行平面,中間段圓柱體的直徑大于其兩側的圓柱體的直徑。所述的旋合螺桿內設置有階梯通孔,左端外圓柱表面上設置有螺距為2.5mm的雙頭螺紋,其螺距與力矩桿右端的螺紋孔的螺距相等,旋合螺桿右端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對稱的一對鍵。
[0016]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止動機構由護罩、止動按鈕、彈簧片和止動滑塊組成。止動按鈕、彈簧片和止動滑塊依次由上至下地采用螺釘固連在一起,并安裝在力矩桿上的按鈕槽內,止動滑塊裝入按鈕槽中心處的方通孔中,護罩套裝在止動按鈕上,并采用螺釘將護罩固定在止動按鈕周圍的力矩桿大直徑的外圓柱面上。
[0017]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止動滑塊是一個長方體式結構件,在止動滑塊上表面的中心處設置有貫通的螺紋孔,下表面設置有垂直于前后端面的橫截面為三角形的凹槽,該凹槽的橫截面形狀與傳動細桿上的三角形的圓環(huán)槽的橫截面形狀相同,止動滑塊上的相鄰兩個三角形凹槽的距離與傳動細桿上的相鄰兩個三角形的圓環(huán)槽的距離相同。
[0018]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與普通的活口扳手相比,能減少工作的繁瑣程度,當順時針擰緊工件時,普通活口扳手在順時針擰到角度極限位置后,需要拆下扳手,然后扳手逆時針返回,緊接著再使扳手爪夾緊工件繼續(xù)順時針擰緊,如此往復每一個往復工作周期需要拆裝扳手各一次。而可調活動扳手在此往復工作周期里,不用拆裝扳手,在順時針擰緊工件時,按下止動按鈕,當扳手擰到角度極限位置后,松開止動按鈕,直接逆時針返回到合適位置,再按下止動按鈕繼續(xù)順時針擰緊扳手,如此往復。逆時針松解工件時,工作過程類似。
[0020]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與棘輪扳手相比更具有通用性。棘輪扳手擰不同的工件時需要特定的扳手套筒,工作范圍太單一,不具備通用性。而可調活動扳手可以根據(jù)工件的外形尺寸,改變扳手爪的間距,以夾緊工件,真正實現(xiàn)了通用化。
[0021]3.此外,使用扳手前按照工件大小調節(jié)上下扳手爪間距時,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通過旋轉扳手套帶動大螺距的旋合螺桿在力矩桿右端的螺紋孔里旋合,其軸向分運動將會傳動上下扳手爪同時相對運動,既充分利用了大螺距螺紋傳動快速、自鎖、穩(wěn)定的優(yōu)點,又大大提高了調整上下扳手爪間距的速度,必然會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結構組成的軸測投影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的主視圖;
[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的俯視圖;
[0026]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在圖3中B-B處的剖視圖;[0027]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在圖4中A處即止動機構的局部放大視圖;
[0028]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上扳手爪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29]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上扳手爪結構組成的俯視圖;
[0030]圖8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齒條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31]圖9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齒條結構組成的右視圖;
[0032]圖10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前蓋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33]圖1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前蓋結構組成的俯視圖;
[0034]圖1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前蓋在圖11中C-C處的剖視圖;
[0035]圖1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后蓋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36]圖1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后蓋結構組成的俯視圖;
[0037]圖1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后蓋在圖14中D-D處的剖視圖;
[0038]圖1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力矩桿結構組成的俯視圖;
[0039]圖17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滑套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40]圖18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滑套結構組成的俯視圖;
[0041]圖19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扳手套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42]圖20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扳手套結構組成的左視圖;
[0043]圖2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旋合螺桿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44]圖2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旋合螺桿結構組成的左視圖;
[0045]圖2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彈簧桿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46]圖2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傳動細桿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47]圖2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護罩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48]圖2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護罩結構組成的俯視圖;
[0049]圖27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止動滑塊結構組成的主視圖;
[0050]圖28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所采用的止動滑塊結構組成的俯視圖;
[0051]圖中:1.扳手頭,2.力矩桿,3.扳手調節(jié)機構,4.止動機構,5.后蓋,6.前蓋,7.內六角螺釘,8.平頭螺釘,9.上扳手爪,10.下扳手爪,11.下齒輪,12.下銷軸,13.齒條,14.傳動細桿,15.彈簧芯頭,16.彈簧,17.彈簧帽,18.彈簧桿,19.旋合螺桿,20.扳手套,21.小螺母,22.卡簧,23.滑套,24.止動按鈕,25.彈簧片,26.止動滑塊,27.護罩,28.上銷軸,29.上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5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描述:
[0053]參閱圖1與圖2,可調活動扳手包括扳手頭1,力矩桿2,扳手調節(jié)機構3與止動機構4。
[0054]參閱圖3與圖4,所述的扳手頭I包括前蓋6、后蓋5、上扳手爪9、下扳手爪10、下齒輪11、下銷軸12、一個齒條13、上銷軸28與上齒輪29。[0055]參閱圖10、圖11和圖12,所述前蓋6左右兩側端面分別是一個平面,左右端面之間是由上下對稱的過渡圓弧曲面連接。在前蓋6的最左側從上到下設置有橫截面為矩形的呈條狀的前凸塊。前凸塊右側設置有一個從上到下的前矩形通槽。前蓋6的中間處設置有上下對稱的兩個用于安裝齒輪的前圓形齒輪槽,并在兩個前圓形齒輪槽的圓心處分別設置有相同的前銷軸孔,兩前圓形齒輪槽的中間處設置有用于齒條13滑動的左右走向的前齒條通槽,并在前齒條通槽中間從左往右設置有與齒條13上一側的滑鍵配裝的前滑鍵槽。在前蓋6的前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上角與前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從后向前設置有前上錐通孔,在前蓋6的前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下角與前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從后向前也設置有同樣大小的前下錐通孔。在前蓋6的前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下角與前齒條通槽的上槽壁之間的位置,從后向前設置有前上沉頭通孔,在前蓋6的前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上角與前齒條通槽的下槽壁之間的位置,從后向前也設置有同樣大小的前下沉頭通孔。
[0056]參閱圖13、圖14與圖15,后蓋5左右兩側端面分別是一個平面,左右兩側端面之間是由上下對稱的(曲率半徑與前蓋6上的過渡圓弧曲面的曲率半徑相等的)過渡圓弧曲面與水平平面連接。在后蓋5的最左側從上到下設置有橫截面為矩形的呈條狀的后凸塊,后凸塊與前蓋(6)上的前凸塊結構相同。后凸塊右側設置有一個從上到下的后矩形通槽,后矩形通槽與前矩形通槽結構相同,后矩形通槽與前矩形通槽的縱向對稱面共面。后蓋5的中間處設置兩個上下對稱的用于安裝齒輪的后圓形齒輪槽,并在兩個后圓形齒輪槽的圓心處分別設置相同的后銷軸孔,兩個后圓形齒輪槽中的兩個相同的后銷軸孔與兩個前圓形齒輪槽中的兩個相同的前銷軸孔的結構相同,兩個后銷軸孔的孔距與兩個前銷軸孔的孔距相同;兩圓形齒輪槽中間處設置有用于齒條13滑動的左右走向的后齒條通槽,后齒條通槽與前齒條通槽縱向對稱面共面,并在后齒條槽的中間位置從左往右設置有與齒條上另一側的滑鍵配裝的后滑鍵槽。在后蓋5的后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上角與后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從后向前設置有I號后上螺紋通孔,在后蓋5的后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下角與后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從后向前也設置有同樣大小的I號后下螺紋通孔。在后蓋5的后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下角與后齒條通槽的上槽壁之間的位置,從后向前設置有2號后上螺紋通孔,在后蓋5的后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上角與后齒條通槽的下槽壁之間的位置,從后向前也設置有同樣大小的2號后下螺紋通孔;后蓋5上的I號后上螺紋通孔與I號后下螺紋通孔的孔距和前蓋6上的前上錐通孔與前下錐通孔的孔距相等(即四個孔中兩兩對正),后蓋5上的2號后上螺紋通孔與2號后下螺紋通孔的孔距和前蓋6上的前上沉頭通孔與前下沉頭通孔的孔距相等(即四個孔中也是兩兩對正)。后蓋5右端有個平板式的凸臺,凸臺的厚度與前蓋6最右端面處的厚度相等,在后蓋5右端面的中心處設置有螺紋孔,螺紋孔回轉軸線與后齒條通槽的縱向對稱面共面。
[0057]參閱圖6與圖7,所述的上扳手爪9和下扳手爪10完全相同的平板式結構件。上扳手爪9的左側面為弧形面,下端面為工作平面,上端面也設置為平面,右側端面設置有與上齒輪29相嚙合的嚙合齒,上扳手爪9前、后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和后蓋5上的后凸塊與前蓋6上的前凸塊相配裝的凹槽。
[0058]上齒輪29與下齒輪11是結構相同的標準齒輪,其模數(shù)和上扳手爪9與下扳手爪10的右側端面上的嚙合齒的模數(shù)相等。[0059]參閱圖8與圖9,齒條13為長方體式結構件,齒條13的上、下端面都設置有相同的和標準齒輪(即上齒輪29與下齒輪11)相嚙合的齒,其模數(shù)和上齒輪29與下齒輪11的齒的模數(shù)相等。在齒條13的縱向對稱線上設置有螺紋孔。齒條13的前、后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和前蓋6上的前滑鍵槽與后蓋5上的后滑鍵槽相配裝的前、后齒條鍵,前、后齒條鍵的長度和齒條13等長。
[0060]參閱圖4,上銷軸28、下銷軸12為結構相同的短圓柱。上銷軸28、下銷軸12的一端分別與后蓋5上的后銷軸孔過盈配合連接,上齒輪29與下齒輪11分別套裝在上銷軸28與下銷軸12的中間位置為轉動(間隙配合)連接。上扳手爪9和下扳手爪10通過其凹槽安裝在前蓋6上的前凸塊與后蓋5上的后凸塊上,并分別與上齒輪29和下齒輪11相嚙合。齒條13安裝在上齒輪29與下齒輪11之間,并與上齒輪29與下齒輪相嚙合,齒條13上的后齒條鍵安裝在后蓋5上的后滑鍵槽內,齒條13上的前齒條鍵安裝在前蓋6上的前滑鍵槽內。前蓋6的上、下前銷軸孔分別和上銷軸28與下銷軸12的另一端過渡配合。前蓋6與后蓋5通過4個螺釘連接成一體。
[0061]參閱圖16,所述力矩桿2是一根桿內設置有軸向通孔的階梯軸類結構件,最左端外圓柱面設置有用于和扳手頭I右端連接的螺紋。中間大直徑軸段設置有軸向的長條形的按鈕槽,按鈕槽的中心處設置有一個和力矩桿2內的軸向通孔連通的方通孔。力矩桿2軸向通孔的右端設置有一段螺距為2.5mm的雙頭螺紋。右端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卡簧環(huán)槽。
[0062]參閱圖4,所述的扳手調節(jié)機構3是由傳動細桿14、彈簧芯頭15、彈簧16、彈簧帽17、彈簧桿18、旋合螺桿19、扳手套20、小螺母21、卡簧22和滑套23組成。
[0063]參閱圖17與圖18,滑套23是一個設置有軸向通孔的階梯式的空心軸,其小直徑段外圓表面設置有螺紋,其大直徑段外圓柱表面設置有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平行平面,便于安裝操作。
[0064]參閱圖19和圖20,扳手套20是設置有階梯式內通孔的圓筒式結構件,扳手套20內通孔的左端設置有螺紋,扳手套20內通孔的右端設置有對稱的一對鍵槽。
[0065]參閱圖21和圖22,旋合螺桿19內設置有階梯式通孔,左端外圓柱表面上設置有有螺距為2.5mm的雙頭螺紋。旋合螺桿19右端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對稱的一對鍵。
[0066]參閱圖23,彈簧桿18是一根兩端外圓柱面設置有螺紋的階梯軸,(右端螺紋的右端圓柱體上即)最右端圓柱體上設置有關于回轉中心軸線對稱的兩個平行平面,便于安裝固定,中間段圓柱體的直徑大于其兩側的圓柱體的直徑。
[0067]參閱圖4,彈簧帽17是內設置有軸向通孔的階梯式空心短軸,小直徑段外圓柱面上設置有與傳動細桿14右端配裝的螺紋,大直徑段外圓柱面上設置有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平行平面,便于安裝操作。彈簧芯頭15是一段短圓柱體,彈簧芯頭15右端端面的中心處設置有螺紋孔。
[0068]參閱圖24,傳動細桿14是一根階梯式軸,左端小直徑圓柱的外表面上設置有螺紋,右端外圓柱表面上設置有間距為1.5mm的橫截面為三角形的圓環(huán)槽。傳動細桿14右端設置有軸向階梯內孔,階梯內孔的右端設置有與彈簧帽17的左端配裝的內螺紋。
[0069]彈簧桿18的左端與彈簧芯頭15右端的螺紋孔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組成彈簧芯。彈簧帽17將彈簧芯和套裝在彈簧芯上的彈簧16壓裝在(插裝在力矩桿2的軸向通孔內的)傳動細桿14的右端的軸向階梯內孔里,彈簧帽17與傳動細桿14右端的螺紋孔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并且通過擰動彈簧帽17實現(xiàn)對彈簧16預緊力的調節(jié)。彈簧桿18右端的軸肩貼合在旋合螺桿19階梯孔內的環(huán)形端面上,并通過擰動彈簧桿18右端的小螺母21來緊固彈簧桿18和旋合螺桿19?;?3套裝在力矩桿2的右端為滑動連接,卡簧22安裝在滑套23右側的力矩桿2上的卡簧環(huán)槽內,對滑套23其軸向定位作用,滑套23與扳手套20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
[0070]參閱圖4與圖5,所述止動機構4由護罩27、止動按鈕24、彈簧片25和止動滑塊26組成。
[0071]參閱圖25和圖26,護罩27為小薄鋼片,橫截面為半圓形,在護罩27的中心位置開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的四個角為圓角。止動按鈕24下部是一個厚度很小的矩形片,矩形片的長度與寬度大于護罩27上的矩形通孔的長度與寬度,小于等于力矩桿2上的按鈕槽的長度與寬度,上部是一個小矩形凸塊,凸塊四個角為圓角。彈簧片25是一個寬度小于力矩桿2上的按鈕槽寬度的彈性彎曲薄片。其圓弧長度小于力矩桿2上的按鈕槽的長度。
[0072]參閱27圖和圖28,止動滑塊26是一個長方體塊式結構件。如圖27所示,在止動滑塊26上表面的中心處設置有貫通的螺紋孔。下表面設置有垂直于前后端面的橫截面為三角形的凹槽,該凹槽的橫截面形狀與傳動細桿14上的三角形的圓環(huán)槽橫截面形狀相同,止動滑塊26上的相鄰兩個三角形凹槽的距離與傳動細桿14上的相鄰兩個三角形的圓環(huán)槽的距離相同。止動按鈕24、彈簧片25和止動滑塊26三者依次由上至下地通過螺釘固連在一起,并安裝在力矩桿2上的按鈕槽內,止動滑塊26裝入按鈕槽中心處的方通孔中,護罩27套裝在止動按鈕24上,并采用小螺釘將護罩27固定在止動按鈕24周圍的力矩桿2右端大直徑的外圓柱面上,工作時,止動滑塊26下表面相鄰兩個三角形凹槽之間的三角形凸起與傳動細桿14上的橫截面為三角形的圓環(huán)體相嚙合起鎖緊定位的作用。
[0073]參閱圖4,所述扳手頭I是本實用新型的受控部件,它的上扳手爪9和下扳手爪10是用來夾緊工件的關鍵零件。所述力矩桿2是扳手的力臂,其長度增加了工作扭矩,使工作時更省力,力矩桿2的左端與扳手頭I中的后蓋5右端的螺紋孔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所述扳手調節(jié)機構3的傳動細桿14的左端與扳手頭I內的齒條13右端的螺紋孔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并點焊防松。扳手調節(jié)機構3的旋合螺桿19左端與力矩桿2右端的螺紋孔部分旋合。扳手調節(jié)機構3的滑套23空套在力矩桿2最右端的軸肩處,并通過卡在力矩桿2右端卡簧槽里的卡簧22將滑套23卡住。所述止動機構4通過護罩27壓裝在力矩桿2右端的按鈕槽內。護罩27通過小螺釘貼合在力矩桿2右端大徑的外表面上。
[007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的工作原理:
[0075]參閱圖4,首先根據(jù)工件的尺寸,旋轉扳手套20,帶動旋合螺桿19在力矩桿2右端的螺紋孔里旋合,旋合螺桿19的軸向運動將通過彈簧芯帶動傳動細桿14在力矩桿2的內孔里左右滑動。扳手頭I內部的齒條13由于與傳動細桿14固連,所以齒條13也將會在其鍵槽內左右移動。與齒條13相嚙合的上齒輪29、下齒輪11都將分別旋轉,進而帶動與其嚙合的上扳手爪9和下扳手爪10的相對運動,從而實現(xiàn)對工件的夾緊。夾緊工件后,手在攥緊扳手套20的同時,長按止動按鈕24,將傳動細桿14鎖死,防止了與傳動細桿14相連的齒條13的移動,進而與齒條13嚙合的上齒輪29和下齒輪11都將被鎖死,固與之嚙合的上扳手爪9和下扳手爪10被固定,從而實現(xiàn)上扳手爪9和下扳手爪10的夾緊功能。當擰緊工件過程中,在扳手順時針擰到角度極限位置后時,松開止動按鈕24,直接逆時針返回(此時,由于工件和上扳手爪9與下扳手爪10接觸部分不是外圓柱形狀,所以扳手爪的工作面從工件某一工作平面旋轉到另一工作平面時,上扳手爪9和下扳手爪10的間距將增大,上齒輪29將順時針旋轉和下齒輪11將逆時針旋轉,齒條13和傳動細桿14都將左移,由于旋合螺桿19固定,與其固連的彈簧芯也固定,這樣傳動細桿14只能通過彈簧帽17壓縮彈簧16,以實現(xiàn)傳動細桿14和齒條13的左移)。當扳手逆時針返回到合適位置后由于彈簧16的彈力,彈簧16將通過彈簧帽17向右推傳動細桿14和齒條13,帶動上齒輪29逆時針旋轉和下齒輪11順時針旋轉,進而縮小上扳手爪9和下扳手爪10的間距,從而實現(xiàn)兩扳手爪對工件新工作平面的夾緊。再按下止動按鈕24繼續(xù)順時針擰緊扳手,如此往復。
[0076]逆時針松解工件時,工作過程類似。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調活動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由扳手頭(1),力矩桿(2),扳手調節(jié)機構(3)與止動機構(4)組成; 所述的力矩桿(2)是一根設置有軸向通孔的階梯軸,最左端外圓柱面上設置有螺紋,中間大直徑軸段設置有長條形的按鈕槽,按鈕槽的中心處設置有和力矩桿(2)內的軸向通孔連通的方通孔,力矩桿(2)軸向通孔的右端設置有螺紋,右端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卡簧環(huán)槽; 力矩桿(2)的左端與扳手頭(I)中后蓋(5)的右端螺紋連接,扳手調節(jié)機構(3)中的傳動細桿(14)的左端與扳手頭(I)內的齒條(13)的右端螺紋連接,扳手調節(jié)機構(3)的旋合螺桿(19)的左端與力矩桿(2)右端的螺紋連接,止動機構(4)通過護罩(27)壓裝在力矩桿(2)上的按鈕槽內。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手頭(I)包括前蓋(6)、后蓋(5)、上扳手爪(9)、下扳手爪(10)、下齒輪(11)、下銷軸(12)、一個齒條(13)、上銷軸(28)與上齒輪(29); 上銷軸(28)、下銷軸(12)的一端分別與后蓋(5)上的下、上后銷軸孔過盈配合連接,前蓋(6)的上、下前銷軸孔分別和上銷軸(28)、下銷軸(12)的另一端過渡配合,上齒輪(29)與下齒輪(11)依次套裝在上銷軸(28)與下銷軸(12)的中間位置為轉動連接,上扳手爪(9)和下扳手爪(10)通過其凹槽安裝在前蓋(6)上的前凸塊與后蓋(5)上的后凸塊上,并分別與上齒輪(29)和下齒輪(11)相嚙合,齒條(13)安裝在上齒輪(29)與下齒輪(11)之間,并和上齒輪(29)與下齒輪(11)相嚙合,齒條(13)上的后齒條鍵安裝在后蓋(5)上的后滑鍵槽內,齒條(13 )上的前齒條鍵安裝在前蓋(6 )上的前滑鍵槽內,前蓋(6 )與后蓋(5 )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6)的左右兩側端面分別是一個平面,左右端面由上下對稱的圓弧曲面連接,在前蓋(6)的最左側從上到下設置有橫截面為矩形的呈條狀的前凸塊,前凸塊右側設置有一個從上到下的前矩形通槽,前蓋(6)的中間處設置有上下對稱的兩個前圓形齒輪槽,并在兩個前圓形齒輪槽的圓心處分別設置有相同的前銷軸孔,兩前圓形齒輪槽的中間處設置有用于安裝齒條(13)的前齒條通槽,并在前齒條通槽中間設置有與齒條(13) —側的滑鍵配裝的前滑鍵槽,在前蓋(6)的前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上角與前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前上錐通孔,在前蓋(6 )的前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下角與前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同樣大小的前下錐通孔,在前蓋(6)的前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下角與前齒條通槽的上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前上沉頭通孔,在前蓋(6)的前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上角與前齒條通槽的下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同樣大小的前下沉頭通孔。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蓋(5)的左右兩側端面分別是一個平面,左右端面是由上下對稱的曲率半徑與前蓋(6)上的圓弧曲面的曲率半徑相等的圓弧曲面和水平平面連接,在后蓋(5)的最左側從上到下設置有橫截面為矩形的呈條狀的后凸塊,后凸塊與前蓋(6)上的前凸塊結構相同,后凸塊右側設置有一個從上到下的后矩形通槽,后矩形通槽與前矩形通槽結構相同,后矩形通槽與前矩形通槽的縱向對稱面共面,后蓋(5)的中間處設置兩個上下對稱的后圓形齒輪槽,并在兩個后圓形齒輪槽的圓心處分別設置相同的后銷軸孔,兩個后圓形齒輪槽中的兩個相同的后銷軸孔與兩個前圓形齒輪槽中的兩個相同的前銷軸孔的結構相同,兩個后銷軸孔的孔距與兩個前銷軸孔的孔距相同;兩圓形齒輪槽中間處設置有用于安裝齒條(13)的后齒條通槽,后齒條通槽與前齒條通槽縱向對稱面共面,并在后齒條通槽的中間位置沿縱向設置有與齒條另一側的滑鍵配裝的后滑鍵槽,在后蓋(5)的后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上角與后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I號后上螺紋通孔,在后蓋(5)的后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左下角與后矩形通槽的右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同樣大小的I號后下螺紋通孔,在后蓋(5)的后上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下角與后齒條通槽的上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2號后上螺紋通孔,在后蓋(5)的后下圓形齒輪槽外側的右上角與后齒條通槽的下槽壁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同樣大小的2號后下螺紋通孔;后蓋(5)上的1號后上螺紋通孔與I號后下螺紋通孔的孔距和前蓋(6)上的前上錐通孔與前下錐通孔的孔距相等,后蓋(5)上的2號后上螺紋通孔與2號后下螺紋通孔的孔距和前蓋(6)上的前上沉頭通孔與前下沉頭通孔的孔距相等,后蓋(5)右端有個平板式的凸臺,凸臺的厚度與前蓋(6)最右端面處的厚度相等,在后蓋(5)右端面的中心處設置有螺紋孔,螺紋孔回轉軸線與后齒條通槽的縱向對稱面共面。
5.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扳手爪(9)與下扳手爪(10)為結構相同的平板式結構件;上扳手爪(9)的左側面為弧形面,下端面為工作平面,上端面也設置為平面,右側端面設置有與上齒輪(29)相嚙合的嚙合齒,嚙合齒的模數(shù)與上齒輪(29)的模數(shù)相等,上扳手爪(9)的前、后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和后蓋(5)上的后凸塊與前蓋(6)上的前凸塊相配裝的凹槽。
6.按照權利要求1 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手調節(jié)機構(3)包括有傳動細桿(14)、彈簧芯頭(15)、彈簧(16)、彈簧帽(17)、彈簧桿(18)、旋合螺桿(19)、扳手套(20)、卡簧(22)和滑套(23); 彈簧桿(18)的左端與彈簧芯頭(15)的右端螺紋連接組成彈簧芯,彈簧帽(17)將彈簧芯和套裝在彈簧芯上的彈簧(16)壓裝在傳動細桿(14)右端的軸向階梯內孔里,彈簧帽(17)與傳動細桿(14)右端螺紋連接,彈簧桿(18)右端的軸肩與旋合螺桿(19)上的階梯孔內的環(huán)形端面接觸連接,旋合螺桿(19)右側的彈簧桿(18)上安裝有小螺母(21),滑套(23)套裝在力矩桿(2 )的右端為滑動連接,卡簧(22 )安裝在滑套(23 )右側的力矩桿(2 )上的卡簧環(huán)槽內,滑套(23 )與扳手套(20 )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細桿(14)是一根階梯軸,左端小直徑圓柱的外圓柱面上設置有螺紋,右端外圓柱表面上設置有橫截面為三角形的圓環(huán)槽,傳動細桿(14)右端設置有軸向階梯內孔,階梯內孔的右端設置有與彈簧帽(17)配裝的內螺紋; 所述的彈簧芯頭(15)是一段短圓柱體,彈簧芯頭(15)右端端面的中心處設置有螺紋孔; 所述的彈簧帽(17)是設置有軸向通孔的階梯空心短軸,小直徑段外圓柱面上設置有與傳動細桿(14)右端配裝的螺紋,大直徑段外圓柱面上設置有關于回轉中心對稱的兩個平行平面。
8.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簧桿(18)是一根兩端外圓柱面設置有螺紋的階梯軸,最右端圓柱體上設置有關于中心軸線對稱的兩個平行平面,中間段圓柱體的直徑大于其兩側的圓柱體的直徑; 所述的旋合螺桿(19)內設置有階梯通孔,左端外圓柱表面上設置有螺距為2.5mm的雙頭螺紋,其螺距與力矩桿(2)右端的螺紋孔的螺距相等,旋合螺桿(19)右端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對稱的一對鍵。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動機構(4)由護罩(27)、止動按鈕(24)、彈簧片(25)和止動滑塊(26)組成; 止動按鈕(24)、彈簧片(25)和止動滑塊(26)依次由上至下地采用螺釘固連在一起,并安裝在力矩桿(2)上的按鈕槽內,止動滑塊(26)裝入按鈕槽中心處的方通孔中,護罩(27)套裝在止動按鈕(24)上,并采用螺釘將護罩(27)固定在止動按鈕(24)周圍的力矩桿(2)大直徑的外圓柱面上。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調活動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動滑塊(26)是一個長方體式結構件,在止動滑塊(26)上表面的中心處設置有貫通的螺紋孔,下表面設置有垂直于前后端面的橫截面為三角形的凹槽,該凹槽的橫截面形狀與傳動細桿(14)上的三角形的圓環(huán)槽的橫截面形狀相同,止動滑塊(26)上的相鄰兩個三角形凹槽的距離與傳動細桿(14)上的相鄰兩個三角 形的圓環(huán)槽的距離相同。
【文檔編號】B25B13/14GK203726388SQ201420090575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2日
【發(fā)明者】朱先勇, 駱廣杰 申請人: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