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包括機座,所述機座上設置有第一傳送輥,所述第一傳送輥上依次設置有第一除塵裝置、第二除塵裝置、印刷裝置和烘干裝置,所述機座旁設置有包裝機,該包裝機通過連接板與第一傳送輥相連接,該包裝機)包括上方的包裝裝置和設置在包裝裝置下方的可調支撐裝置,所述包裝裝置和可調支撐裝置通過連接座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包裝機的下方設置可調支撐裝置,在需要調整包裝機工位的時候,可以通過控制液壓支撐柱和驅動電機就能完成包裝機在高度方面的上下調整,可以滿足不同情況的生產線需求,從而提升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也能更加人性化地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
【專利說明】
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刷包裝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
【背景技術】
[0002]當前的印刷機一般由裝版、涂墨、壓印、輸紙等機構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將要印刷的文字和圖像制成印版,裝在印刷機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機把墨涂敷在印版上有文字和圖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間接地轉印到紙或者其他承印物上,從而復制出與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印刷機的發(fā)明和發(fā)展,對于人類文明和和文化的傳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當前,除了印刷的技術在不斷地提升之外,對于與高質量、高效印刷的配套生產線設置也在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而對于各種各樣的生產線改造的技術中,仍存在較多的不夠合理的情況,導致生廣效率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尚。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包括機座,所述機座上設置有第一傳送輥,所述第一傳送輥上依次設置有第一除塵裝置、第二除塵裝置、印刷裝置和烘干裝置,所述機座旁設置有包裝機,該包裝機通過連接板與第一傳送輥相連接,該包裝機)包括上方的包裝裝置和設置在包裝裝置下方的可調支撐裝置,所述包裝裝置和可調支撐裝置通過連接座相連接。
[0005]進一步,所述可調支撐裝置包括設置在連接座正下方的固定板、底架和設置在底架上的減速器,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裝在底架上,所述連接座下表面及固定板的上表面設置有環(huán)形滾槽,所述環(huán)形滾槽內設置有滾珠,所述底架的中部固定有豎直向上的外軸套,該外軸套內設置有與外軸套相配合的內軸套,該內軸套的上端面封閉并與所述連接座的底端中部固定連接,所述內軸套內部的下端滑動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的下端外側設置有傳動輪,所述傳動輪通過傳動帶與減速器連接,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驅動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固定板和底架之間設置有液壓支撐柱。
[0006]進一步,所述烘干裝置包括殼體、蒸發(fā)器、發(fā)熱燈管組和第一控制裝置,所述蒸發(fā)器設于殼體的上端,所述殼體內靠近傳送輥的位置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置有發(fā)熱燈管組,所述第一控制裝置設在殼體的頂部。
[0007]進一步,所述第一除塵裝置包括分別設置在第一傳送輥左右兩側的四根支撐柱,所述同側兩根支撐柱之間分別橫向設置有第二傳送輥和第三傳送輥,所述第二傳送輥和第三傳送輥之間由傳送帶連接,所述傳送帶的表面等距離設置有毛刷,所述機座上與第一除塵裝置相對應的地方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二傳送輥通過第一皮帶與第一電機相連接。
[0008]進一步,所述第二除塵裝置包括設置在第一傳送輥兩側的固定板,所述兩側固定板之間安裝有粘輥,與粘輥相平行的一側設置有刮輥槽,所述刮輥槽的槽口緊貼粘輥,所述機座的下側安裝有第二電機,所述粘輥通過第二皮帶與第二電機相連接。
[0009]進一步,所述印刷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刮片、染料盒和第二刮片,所述第一刮片和第二刮片通過彈性件固定在印刷機構上,所述染料盒底部設置有孔,所述印刷裝置下方的機座上對應設置有與印刷裝置相連接的驅動裝置。
[0010]進一步,所述第一刮片和第二刮片底部高度相同,所述染料盒底部設置高于第一刮片和第二刮片。
[0011]進一步,所述粘輥的旋轉速度與第一傳送輥的運行速度保持一致。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除塵裝置、印刷裝置、烘干裝置和包裝機生產線式一體設置,提高工作效率。在包裝機的下方設置可調支撐裝置,在需要調整包裝機工位的時候,可以通過控制液壓支撐柱和驅動電機就能完成包裝機在高度方面的上下調整,可以滿足不同情況的生產線需求,從而提升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也能更加人性化地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烘干裝置的側視圖。
[0015]圖3是第一除塵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16]圖4是第二除塵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機座、2第一皮帶、3第二傳送輥、4第一除塵裝置、5第一刮片、6染料盒、7第二刮片、8印刷裝置、9烘干裝置、11包裝機、12電子計數器、14第一電機、15第一傳送輥、16驅動裝置、18支撐柱、19第三傳送輥、28傳送帶、29毛刷、41第二除塵裝置、42刮輥槽、43第二電機、44第二皮帶、45粘輥、46固定板、21第二控制裝置、22蒸發(fā)器、24支架、25殼體、27發(fā)熱燈管組、60連接座、52固定板、58底架、51環(huán)形滾槽、50滾珠、55外軸套、61內軸套、54轉軸、57傳動輪、56驅動電機、53液壓支撐柱、59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
[0019]參照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包括機座I,所述機座I上設置有第一傳送輥15,所述第一傳送輥15上依次設置有第一除塵裝置4、第二除塵裝置41、印刷裝置8和烘干裝置9,所述機座I旁設置有包裝機11,該包裝機11通過連接板59與第一傳送輥15相連接,該包裝機11包括上方的包裝裝置和設置在包裝裝置下方的可調支撐裝置,所述包裝裝置和可調支撐裝置通過連接座60相連接。
[0020]所述可調支撐裝置包括設置在連接座60正下方的固定板52、底架58和設置在底架58上的減速器,所述固定板52固定安裝在底架58上,所述連接座60下表面及固定板52的上表面設置有環(huán)形滾槽51,所述環(huán)形滾槽51內設置有滾珠50,所述底架58的中部固定有豎直向上的外軸套55,該外軸套55內設置有與外軸套55相配合的內軸套61,該內軸套61的上端面封閉并與所述連接座60的底端中部固定連接,所述內軸套61內部的下端滑動連接有轉軸54,所述轉軸54的下端外側設置有傳動輪57,所述傳動輪57通過傳動帶與減速器連接,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驅動連接有驅動電機56,所述固定板52和底架58之間設置有液壓支撐柱53ο
[0021]在包裝機的下方設置可調支撐裝置,在需要調整包裝機工位的時候,可以通過控制液壓支撐柱53和驅動電機56就能完成包裝機在高度方面的上下調整,可以滿足不同情況的生產線需求,從而提升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也能更加人性化地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
[0022]所述烘干裝置9包括殼體25、蒸發(fā)器22、發(fā)熱燈管組27和第一控制裝置21,所述蒸發(fā)器22設于殼體25的上端,所述殼體25內靠近傳送輥15的位置設置有支架24,所述支架上設置有發(fā)熱燈管組27,所述第一控制裝置21設在殼體25的頂部。所述發(fā)熱燈管組27采用大功率紅外線照射燈,燈管的數量為4支。本實用新型有效改善了現有的印刷效果不穩(wěn)定及印刷過程中易變形的問題,在印刷完成時由烘干裝置9及時烘干,確保了印刷效果的牢固,克服了天氣的因素,再加上雙刮片的設置,使印刷效果更加的均勻,也確保了印刷品在印刷過程中不會變形,印刷的準確度更高。
[0023]所述第一除塵裝置4包括分別設置在第一傳送輥15左右兩側的四根支撐柱18,所述同側兩根支撐柱18之間分別橫向設置有第二傳送輥3和第三傳送輥19,所述第二傳送輥3和第三傳送輥19之間由傳送帶28連接,所述傳送帶28的表面等距離設置有毛刷29,所述機座I上與第一除塵裝置4相對應的地方設置有第一電機14,所述第二傳送輥3通過第一皮帶2與第一電機14相連接。
[0024]所述第二除塵裝置41包括設置在第一傳送輥15兩側的固定板46,所述兩側固定板46之間安裝有粘輥45,與粘輥45相平行的一側設置有刮輥槽42,所述刮輥槽42的槽口緊貼粘輥45,所述機座I的下側安裝有第二電機43,所述粘輥45通過第二皮帶44與第二電機43相連接。所述粘輥45的旋轉速度與第一傳送輥15的運行速度保持一致。
[0025]設置第一除塵裝置和第二除塵裝置41,在承印物進行印刷前進行表面清潔,第一除塵裝置通過毛刷消除承印物表面的灰層或者其他雜質,再由第二除塵裝置中的粘輥對殘留在承印物表面的灰層或者其他雜質進行吸附,確保承印物表面的潔凈,大大提高印刷品的印刷質量,提尚生廣效益。
[0026]所述印刷裝置8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刮片5、染料盒6和第二刮片7,所述第一刮片5和第二刮片7通過彈性件固定在印刷機構上,所述染料盒6底部設置有孔,所述印刷裝置8下方的機座I上對應設置有與印刷裝置8相連接的驅動裝置16。
[0027]所述第一刮片5和第二刮片7底部高度相同,所述染料盒6底部設置高于第一刮片5和第二刮片7。
[0028]所述粘輥45的旋轉速度與第一傳送輥15的運行速度保持一致。
[0029]所述包裝機11上設置有電子計數器12,方便對完成印刷后進行包裝的產品進行數量統計,減少人工操作量,從而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數量統計的準確度。
[0030]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座(I),所述機座(I)上設置有第一傳送輥(15),所述第一傳送輥(15)上依次設置有第一除塵裝置(4)、第二除塵裝置(41)、印刷裝置(8)和烘干裝置(9),所述機座(I)旁設置有包裝機(11),該包裝機(11)通過連接板(59)與第一傳送輥(15)相連接,該包裝機(11)包括上方的包裝裝置和設置在包裝裝置下方的可調支撐裝置,所述包裝裝置和可調支撐裝置通過連接座(60)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支撐裝置包括設置在連接座(60)正下方的固定板(52)、底架(58)和設置在底架(58)上的減速器,所述固定板(52)固定安裝在底架(58)上,所述連接座(60)下表面及固定板(52)的上表面設置有環(huán)形滾槽(51),所述環(huán)形滾槽(51)內設置有滾珠(50),所述底架(58)的中部固定有豎直向上的外軸套(55),該外軸套(55)內設置有與外軸套(55)相配合的內軸套(61),該內軸套(61)的上端面封閉并與所述連接座(60)的底端中部固定連接,所述內軸套(61)內部的下端滑動連接有轉軸(54),所述轉軸(54)的下端外側設置有傳動輪(57),所述傳動輪(57)通過傳動帶與減速器連接,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驅動連接有驅動電機(56),所述固定板(52)和底架(58)之間設置有液壓支撐柱(5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裝置(9)包括殼體(25)、蒸發(fā)器(22)、發(fā)熱燈管組(27)和第一控制裝置(21),所述蒸發(fā)器(22)設于殼體(25)的上端,所述殼體(25)內靠近傳送輥(15)的位置設置有支架(24),所述支架上設置有發(fā)熱燈管組(27),所述第一控制裝置(21)設在殼體(25)的頂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塵裝置(4)包括分別設置在第一傳送輥(15)左右兩側的四根支撐柱(18),所述同側兩根支撐柱(18)之間分別橫向設置有第二傳送輥(3)和第三傳送輥(19),所述第二傳送輥(3)和第三傳送輥(19)之間由傳送帶(28)連接,所述傳送帶(28)的表面等距離設置有毛刷(29),所述機座(I)上與第一除塵裝置(4)相對應的地方設置有第一電機(14),所述第二傳送輥(3)通過第一皮帶(2)與第一電機(14)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塵裝置(41)包括設置在第一傳送輥(15)兩側的固定板(46),所述兩側固定板(46)之間安裝有粘輥(45),與粘輥(45)相平行的一側設置有刮輥槽(42),所述刮輥槽(42)的槽口緊貼粘輥(45),所述機座(I)的下側安裝有第二電機(43),所述粘輥(45)通過第二皮帶(44)與第二電機(43)相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裝置(8)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刮片(5)、染料盒(6)和第二刮片(7),所述第一刮片(5)和第二刮片(7)通過彈性件固定在印刷機構上,所述染料盒(6)底部設置有孔,所述印刷裝置(8)下方的機座(I)上對應設置有與印刷裝置(8)相連接的驅動裝置(16)。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片(5)和第二刮片(7)底部高度相同,所述染料盒(6)底部設置高于第一刮片(5)和第二刮片(7)。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可提高工作效率的印刷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輥(45)的旋轉速度與第一傳送輥(15)的運行速度保持一致。
【文檔編號】B41F19/00GK205661148SQ201620019425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7日
【發(fā)明人】謝嘉偉
【申請人】東莞嘉佑印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