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器(Liquid Crustal Display,LCD)的背光模塊的制造方法,且特別涉及一種背光模塊(Back-Light Module)中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與框架(Mold Frame)結合為一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液晶顯示器的發(fā)展,隨著與電子組件的結合,變得應用更加的廣泛,且功能也更加地齊全,但是,相對的液晶顯示器的制作也越來越復雜。一般來說,液晶顯示器可分為反射式液晶顯示器、穿透式液晶顯示器或是半反射半穿透式液晶顯示器等三種。而通常在穿透式液晶顯示器以及半反射半穿透式液晶顯示器中,都會在液晶顯示面板的背面裝設背光模塊,以提供液晶顯示面板所需的面光源而達到顯示目的。一般典型的背光模塊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
圖1所示,其是公知的背光模塊的分解示意圖。
請參照圖1,一般背光模塊由數(shù)個構件所構成,其包括導光板100、框架102、反射膜104a、104b、104c、104d以及燈源106。其中,導光板(Light-guide-plate,LGP)100以及框架(frame)102分別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制成,特別是在導光板100的兩側面會分別設計有突出部100a,而在框架102的兩側面對應突出部100a之處會設計有扣合部102a,其后續(xù)用來將導光板100以及框架102兩者組裝固定之用。
在以射出成型方式制得導光板100以及框架102之后,接著以人工貼覆的方式,于導光板100的三個側面(除了入光面之外)分別貼上反射膜104a、104b、104c。之后,將另一反射膜104d夾于導光板100與框架102之間,再利用導光板100側面的突出部100a與框架102側面的扣合部102a的設計,使導光板100、框架102以及反射膜104d三者組裝固定在一起。最后再于導光板100的入光側處裝設燈源106,即完成一背光模塊的制作。
而為了因應輕量化、薄型化的趨勢,背光模塊中導光板與框架也必須越做越薄。然而,導光板與框架的薄型化會使得兩者之間的組裝強度大為降低,而影響產(chǎn)品的結構強度。另外,公知的以人工的方式在導光板的三個側面貼覆反射膜,非但耗費工時與人力,而且也容易因人為疏失而導致貼覆不佳的問題。此外,為了將導光板與框架組裝在一起而于導光板側面所設計的突出部,會容易使光線聚集在此處,而產(chǎn)生亮線、暗角等光學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以解決公知技術因導光板與框架薄型化之后會有組裝強度不足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以改善公知技術以人工方式貼覆反射膜的方式會有耗時費力的缺點。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在于提供一種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以解決公知技術導光板側面因突出部的設計而會使光線聚集在該處的問題。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此方法首先進行一第一模制步驟,以形成一導光板,其中所形成的導光板為一楔形透明導光板,且導光板的四個側面皆為平坦表面。接著將導光板放入一模具中,進行一第二模制步驟,以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其中于第二模制步驟中所使用的材料為塑料,當中又以白色塑料材料為較佳實施例,當然使用者可依產(chǎn)品需求而選用具有高反射系數(shù)材料,使所形成的框架得具有反射性質。
其中在一實施例中,在將導光板放入模具之后,亦可以先將一反射膜放入模具中并平貼在導光板的反射面上之后,才進行第二模制步驟,而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其中其導光板的反射面與框架之間夾有一層反射膜。
本發(fā)明又提出一種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此方法首先進行一第一模制步驟,以形成一框架,接著將框架放入一模具中并平貼在模具的底部,然后進行一第二模制步驟,以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其中所形成的導光板其四側面皆為平坦表面。
其中在一實施例中,在將框架放入模具之后,亦可以先將一反射膜放入模具中的框架上,之后才進行第二模制步驟,而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其中其導光板的反射面與框架之間夾有一層反射膜。
由于本發(fā)明的框架與導光板之間以模制的方式而形成一體成型結構,框架與導光板兩者之間的結合力強,因此可以解決公知技術于薄型化后會有組裝強度降低的問題。
使用者可以選擇性地讓框架具有反射性質,因此可以省去以人工方式于導光板的三個側面貼覆反射膜的步驟,以減少人力與降低工時。
本發(fā)明的框架與導光板為一體成型結構,因此于導光板與框架的邊緣處就無須設計組裝用構件,如此可以避免公知技術導光板邊緣突出部的設計會有易聚集光線的問題。
圖1是公知技術背光模塊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塊中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流程圖;圖3是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塊中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流程圖;圖4是利用本發(fā)明的方法所形成的導光板的示意圖;圖5是利用本發(fā)明方法所形成的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示意圖;圖6是利用本發(fā)明方法所形成框架的示意圖。
100、400導光板100a突出部102、500框架102a扣合部104a、104b、104c、104d反射膜106燈源600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402入光面
404出光面406反射面408、410、412側面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如圖2所示,是依照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塊中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流程圖。
請參照圖2,首先進行第一模制步驟(例如是一射出成型步驟或是一注入成型步驟),以形成導光板(步驟200),所形成的導光板如圖4所示,導光板400為一楔形導光板,且其材質可為一透明塑料材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發(fā)明的導光板400其側面408、412無須設計用來與框架組裝結合的突出部,因此本發(fā)明的導光板400的側面為平坦平面,如此,公知技術因突出部的設計而會有易聚集光線的問題便不會發(fā)生。
之后,將導光板放入一模具中(步驟202),其中導光板的出光面404與入光面402平貼于模具表面。接著進行第二模制步驟(例如是一射出成型步驟或是一注入成型步驟),以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步驟204),所形成的一體形成結構如圖5所示,其中標號400為導光板的部分,而標號500為框架的部分。在一實施例中,于第二模制步驟中所使用的材料可為一反射性材料,因此,所形成的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600的框架500具有反射性質,且框架500依設計具有其特定的邊框形狀。而除了導光板400的入光面402與出光面404之外,導光板400的其它四個面(側面408、410、412與反射面406)幾乎都被框架500包覆住。因此,本發(fā)明不需再以人工的方式于導光板400的側面408、410、412貼覆反射膜,而可以直接利用框架500的反射性質來達到反射目的,甚至于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部分,亦可以直接以框架500的反射性質來達到反射目的。
當然,本發(fā)明的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與框架500之間亦可以夾有另一反射膜,其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2,倘若要于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與框架500之間夾有另一反射膜,則在步驟202之后,即在將導光板放入模具中之后,先將一反射膜放在導光板上(步驟206),且此反射膜平貼于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如圖4所標示位置)。之后,再進行第二模制步驟,以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步驟204),其中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與框架500之間夾有一層反射膜。
如此一來,請參照圖5,導光板400的三側面408、410、412是通過反射性框架500來達到反射目的,而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則是通過上述的反射膜來達到反射功效。
第二實施例如圖3所示,是依照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塊中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流程圖。
請參照圖3,首先進行第一模制步驟(例如是一射出成型步驟或是一注入成型步驟),以形成框架(步驟300),其中在一實施例中,于第一模制步驟中所使用的材料可為一反射性材料,使所形成的框架具有反射性質,且所形成的框架依設計具有其特定的邊框形狀,如圖6所示。
之后,將框架放入一模具中(步驟302),其中框架的底面平貼于模具底部。接著進行第二模制步驟(例如是一射出成型步驟或是一注入成型步驟),以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步驟304),所形成的一體形成結構如圖5所示,其中標號400為導光板的部分,而標號500為框架的部分。如同先前所述,所形成的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600的導光板400,除了入光面402與出光面404之外,其余的四個面(側面408、410、412與反射面406)幾乎都被框架500包覆住(如圖5所示)。因此,可以直接利用框架500的反射性質來達到反射目的,甚至于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部分,亦可以直接以框架500的射性質來達到反射目的。
同樣的,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與框架500之間亦可以夾有另一反射膜,其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3倘若要于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與框架500之間夾有另一反射膜,則在步驟302之后,即在將框架放入模具中之后,將一反射膜放在框架上(步驟306)。之后,再進行第二模制步驟,以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步驟304),其中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與框架500之間系夾有一層反射膜。
如此一來,請參照圖5,導光板400的三側面408、410、412通過反射性框架500來達到反射效果,而導光板400的反射面406則是通過上述的反射膜而達到反射功效。
在上述實施例中需注意的是,框架的材料是可以有很多選擇性的,并不是非得要由具反射性材料制成,使用者可端視產(chǎn)品的需求而選擇適當?shù)牟牧?。換言之,框架是否由具反射性材料所形成并不是本發(fā)明最主要的特征,本發(fā)明最主要的特征是讓導光板與框架能夠一體成型,而非可拆卸式的構件。
當以上述兩實施例的方法而制作出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的結構之后,隨后便可以進行裝設燈源以及貼覆光學膜等步驟,而完成一背光模塊的制作。
在本發(fā)明中,背光模塊中的導光板與框架之間并非以傳統(tǒng)組裝方式作組合,而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因此本發(fā)明的方法可以解決公知技術方法中于薄型化后會有組裝強度降低的問題。
另外,因為本發(fā)明的框架具有反射性質,因此可以直接以框架的反射性質來取代反射膜的功能,因此可以省去人工貼覆反射膜的步驟,以減少人力與降低工時。
再者,因本發(fā)明的框架與導光板為一體成型結構,因此于導光板與框架的邊緣處就無須設計組裝用構件,如此可以避免公知技術導光板邊緣突出部的設計易有聚集光線的問題。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所作些許更動與潤飾,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進行一第一模制步驟,以制成一導光板;將該導光板放入一模具中,進行一第二模制步驟,以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模制步驟是于該模具中注入一反射型材料。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該導光板放入該模具之后,更包括先放入一反射膜于該導光板上,再進行該第二模制步驟。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形成的該導光板其側面為平坦平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模制步驟以及該第二模制步驟分別為一射出成型步驟或是一注入成型步驟。
6.一種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包括進行一第一模制步驟,以形成一框架;將該框架放入一模具中,進行一第二模制步驟,以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模制步驟所使用的材料為一反射型材料。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該框架放入該模具之后,更包括先將一反射膜放置在該框架上,再進行該第二模制步驟。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板的側面為平坦平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模制步驟以及該第二模制步驟分別為一射出成型步驟或一注入成型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導光板與框架的制造方法,此方法首先進行一第一模制步驟,以形成一導光板,之后將導光板放入一模具中,進行一第二模制步驟,以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其中其框架部分具有反射性質。本發(fā)明亦可以先形成框架之后,再將框架放入模具中,以另一模制步驟形成導光板與框架一體成型結構。由于本發(fā)明的導光板與框架是結合成一體,因此可以增加其組裝強度。而且因其框架部分本身即具有反射性,因此可以省去于導光板上貼覆反射膜的步驟。
文檔編號G02F1/1335GK1696783SQ20041003819
公開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5月14日
發(fā)明者陳英杰, 莊孟儒 申請人:統(tǒng)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