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交換式鏡頭及包括該鏡頭的無反數(shù)碼相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攝影鏡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交換式鏡頭及包括該鏡頭的無反 數(shù)碼相機,尤其是涉及一種無反數(shù)碼相機超大光圈全畫幅可交換鏡頭。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無反數(shù)碼相機是一種可以交換鏡頭的、靠LCD實時取景的相機,由于其相比 于普通單反相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等優(yōu)點,且相比于普通卡片機具有像素高等的優(yōu)點,市 場占有率越來越高。
[0003] 無反數(shù)碼相機由于是一種新興產品,市場上適用于這類產品的可交換式鏡頭還是 比較少的。雖然將現(xiàn)有的應用于單反數(shù)碼相機的鏡頭增加轉接環(huán)后也能應用于無反數(shù)碼相 機,但是這樣會大大影響成像質量,不適用于高端攝影的應用領域。
[0004] 目前能做到焦距85mm的大光圈設計的鏡頭,例如,如圖1所示的單反數(shù)碼相機鏡 頭,但是由于其全部采用球面透鏡構成,會產生較大的球面像差,從而影響成像質量。
【發(fā)明內容】
[0005] 因此,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鏡頭成像質量差。
[0006] 為此,本發(fā)明的一種可交換式鏡頭,包括順次排布的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鏡組、 具有負折射率的第二透鏡組、具有負折射率的第三透鏡組和具有正折射率的第四透鏡組; 所述第一透鏡組位于靠近物方側,所述第四透鏡組位于靠近像方側;
[0007] 所述第三透鏡組包括順次排布的第一負透鏡和第一非球面透鏡;所述第一負透鏡 位于靠近物方側,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鏡位于靠近像方側。
[0008] 優(yōu)選地,所述可交換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
[0009] 0. 8 ^ 1
[0010] 其中,表示所述第一透鏡組的焦距,fw表示所述可交換式鏡頭的焦距。
[0011] 優(yōu)選地,所述可交換式鏡頭還滿足以下條件:
[0012] 1 彡 If21/K 1. 2
[0013] 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焦距,fw表示所述可交換式鏡頭的焦距。
[0014]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負透鏡的焦距f31滿足:-65mm < f31< -55mm。
[0015]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透鏡組包括第一正透鏡,所述第一正透鏡的焦距fn滿足: 75mm < 85mm 〇
[0016]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透鏡組包括第一膠合透鏡;
[0017] 所述第一膠合透鏡的焦距f21滿足:_95mm彡f 21彡-90mm。
[0018]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膠合透鏡包括第二正透鏡和第二負透鏡;所述第二正透鏡位于 靠近物方側,所述第二負透鏡位于靠近像方側。
[0019] 優(yōu)選地,所述第四透鏡組包括順次排布的第二膠合透鏡和第二非球面透鏡;所述 第二膠合透鏡位于靠近物方側,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鏡位于靠近像方側;
[0020] 所述第二膠合透鏡的焦距f41滿足:40mm彡f 41彡45mm。
[0021]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膠合透鏡包括第三負透鏡和第三正透鏡;所述第三負透鏡位于 靠近物方側,所述第三正透鏡位于靠近像方側。
[0022]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透鏡組和第三透鏡組之間還設置有孔徑光闌。
[0023] 優(yōu)選地,所述可交換式鏡頭的焦距為85mm和光圈F為1. 2。
[0024] 本發(fā)明的一種無反數(shù)碼相機,包括上述的可交換式鏡頭。
[0025]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
[0026] 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交換式鏡頭,通過設置正、負、負、正的結構形式,并將第 三透鏡組設計為第一負透鏡和第一非球面透鏡組合構成,即采用了球面加非球面的緊湊設 計,從而使其結構更加緊湊,進而減小了鏡頭的體積,由于非球面透鏡相比于同樣參數(shù)的球 面透鏡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所以十分適合于在無反數(shù)碼相機上使用。并且由于引入了非球 面透鏡,避免了因全部采用球面鏡而產生的較大的球面像差,從而改善了成像質量。
[0027] 2.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交換式鏡頭,通過設置0.8彡f/Kl和/或1彡|f2|/ fw< 1. 2,光束通過第一、第二透鏡組后可以將入射光束寬度縮小,從而為后續(xù)的成像透鏡 組(第三、第四透鏡組)的結構設計得體積更小提供了有利條件,并且也滿足了可交換式鏡 頭的超大光圈設計要求,保證了所拍攝的圖像具有優(yōu)秀的成像質量和虛化效果。
[0028] 3.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交換式鏡頭,通過采用膠合透鏡,可以進一步簡化鏡頭 的結構,以減小其體積,減輕其重量。通過設計第一負透鏡、第一正透鏡、第一膠合透鏡、第 二膠合透鏡焦距的范圍,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可以進一步擴大鏡頭的光圈,滿足廣 角、超大光圈的設計要求。這種鏡頭的整體設計使得較其他同類鏡頭的MTF性能更優(yōu),畸 變、色差等均較小,從而進一步提高成像質量。
【附圖說明】
[0029]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 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 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0]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單反數(shù)碼相機鏡頭的鏡片結構示意圖;
[0031]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可交換式鏡頭的一個具體示例的鏡片結構示意圖;
[0032]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可交換式鏡頭的一個具體不例的鏡片表面號分布不意 圖;
[0033] 圖4為焦距85mm、光圈FL 2的可交換式鏡頭的MTF圖;
[0034] 圖5為焦距85mm、光圈FL 2的可交換式鏡頭的橫向色差圖;
[0035] 圖6為焦距85mm、光圈FL 2的可交換式鏡頭的相對照度圖。
[0036] 附圖標記:I -第一透鏡組,II -第二透鏡組,III -第三透鏡組,IV -第四透鏡組, I-第一正透鏡,2-第二正透鏡,3-第二負透鏡,4-第一負透鏡,5-第一非球面透鏡,6-第三 負透鏡,7-第三負透鏡,8-第二非球面透鏡,10-孔徑光闌,20-保護玻璃,30-屏幕。
【具體實施方式】
[0037]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 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 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8]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 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 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 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 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9]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fā)明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 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0040] 實施例1
[004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可交換式鏡頭,例如適用于無反數(shù)碼相機,如圖2所示,左方為 物方側,右方為像方側,光束從左方入射最終成像于右方的屏幕30上,屏幕30前為保護玻 璃20。該可交換式鏡頭包括順次排布的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鏡組I、具有負折射率的第 二透鏡組II、具有負折射率的第三透鏡組III和具有正折射率的第四透鏡組IV ;第一透鏡組 I位于靠近物方側,第四透鏡組IV位于靠近像方側。第三透鏡組III包括順次排布的第一負 透鏡4和第一非球面透鏡5 ;第一負透鏡4位于靠近物方側,第一非球面透鏡5位于靠近像 方側。
[0042] 上述可交換式鏡頭,通過設置正、負、負、正的結構形式,并將第三透鏡組設計為第 一負透鏡和第一非球面透鏡組合構成,即采用了球面加非球面的緊湊設計,從而使其結構 更加緊湊,進而減小了鏡頭的體積,由于非球面透鏡相比于同樣參數(shù)的球面透鏡體積更小、 重量更輕,所以十分適合于在無反數(shù)碼相機上使用。并且由于引入了非球面透鏡,避免了因 全部采用球面鏡而產生的較大的球面像差,從而改善了成像質量。
[0043] 優(yōu)選地,第二透鏡組II和第三透鏡組III之間還設置有孔徑光闌10,能夠改善成像 的清晰度和亮度。
[0044] 優(yōu)選地,上述可交換式鏡頭可以至少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