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顯示基板、一種顯示面板、一種顯示裝置、一種顯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和一種顯示面板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液晶顯示裝置(LiquidCrystal Display,LCD)具有機身薄、省電、無福射等眾多優(yōu)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液晶電視、移動電話、個人數(shù)字助理(PDA)、數(shù)字相機、計算機屏幕和筆記本電腦屏幕等。
[0003]通常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殼體、設于殼體內(nèi)的液晶面板及設于殼體內(nèi)的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其中,液晶面板的結構主要是由一薄膜晶體管陣列基板(Thin Film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一彩色濾光片基板(Co lorFi I ter,CF)、以及配置于兩基板間的液晶層(Liquid Crystal Layer)所構成,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在兩片玻璃基板上施加驅動電壓來控制液晶層的液晶分子的旋轉,將背光模組的光線折射出來產(chǎn)生畫面。
[0004]COA (Co I or filter On Array)是一種將CF基板上的色阻層制備于陣列基板上的技術,COA的結構因減小了像素電極與金屬走線的耦合,金屬線上信號的延遲狀況得到改善。COA結構能夠減小寄生電容,并提尚面板開口率,改善面板顯不品質。
[0005]但是,在ADS(高級超維場轉換)結構的COA型液晶面板中,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位于液晶層的同側,但是在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一般分別設置在色阻層兩側,或者分別設置在鈍化層兩層,由于色阻層一般較厚,且導電性較差,會使得其兩側的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需要較大的驅動電壓才能實現(xiàn)對液晶的驅動,而鈍化層的介電常數(shù)較大,會使得其兩側的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產(chǎn)生較大的寄生電容。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優(yōu)化ADS結構的COA型液晶面板的性能。
[0007]為此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顯示基板,包括多個像素,每個像素包括多個子像素,每個子像素包括:
[0008]色阻層,在所述色阻層之上設置有液晶層;
[0009]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設置在所述色阻層之上,且位于所述液晶層靠近所述色阻層的一側;
[0010]樹脂層,厚度小于所述色阻層的厚度,設置在所述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
[0011]優(yōu)選地,所述公共電極設置在所述色阻層之上,所述樹脂層設置在所述公共電極之上,所述像素電極設置在所述樹脂層之上。
[0012]優(yōu)選地,每個子像素還包括:
[0013]基底;
[0014]柵極,設置在所述基底之上;
[0015]柵絕緣層,設置在所述柵極之上;
[0016]有源層,設置在所述柵絕緣層之上;
[0017]源極和漏極,設置在所述有源層之上;
[0018]鈍化層,設置在所述源極和漏極之上;
[0019]公共電極線,與所述柵極處于同一層;
[0020]其中,所述色阻層設置在所述鈍化層之上。
[0021]優(yōu)選地,在所述樹脂層、色阻層和鈍化層中與所述漏極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第一過孔,所述像素電極通過所述第一過孔連接至所述漏極;
[0022]在所述樹脂層和公共電極中設置有第二過孔,在所述樹脂層、色阻層和鈍化層中與所述公共電極線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第三過孔,所述公共電極通過所述第二過孔延伸至所述樹脂層之上,通過所述第三過孔連接至所述公共電極線。
[0023]優(yōu)選地,所述色阻層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微米。
[0024]優(yōu)選地,相鄰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中,第一子像素的色阻層和第二子像素的色阻層在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相鄰區(qū)域交疊。
[0025]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上述顯示基板,還包括:
[0026]保護基板,設置在所述顯示基板之上;
[0027]液晶層,設置在所述顯示基板和所述保護基板之間。
[0028]優(yōu)選地,顯示面板還包括:
[0029]遮光隔墊物,設置在所述液晶層中與所述顯示基板中柵極相對應的位置,用于支撐所述顯示基板和所述保護基板。
[0030]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顯示面板。
[0031]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顯示基板制作方法,包括形成多個子像素,形成每個子像素包括:
[0032]形成色阻層;
[0033]在所述色阻層之上形成公共電極;
[0034]在所述公共電極之上形成樹脂層;
[0035]在所述樹脂層之上形成像素電極。
[0036]優(yōu)選地,在形成色阻層之前還包括:
[0037]在基底之上形成柵極和公共電極線;
[0038]在所述柵極和公共電極線之上形成柵絕緣層;
[0039]在所述柵絕緣層之上形成有源層;
[0040]在所述有源層之上形成源極和漏極;
[0041 ]在所述源極和漏極之上形成鈍化層,
[0042]其中,所述色阻層形成在所述鈍化層之上。
[0043]優(yōu)選地,在形成像素電極之前還包括:
[0044]通過第一掩膜在所述樹脂層、色阻層和鈍化層中與所述漏極對應的位置形成第一過孔,在所述樹脂層、色阻層和鈍化層中與所述公共電極線對應的位置形成第三過孔;
[0045]通過第二掩膜在所述樹脂層和公共電極中形成第二過孔;
[0046]以使所述像素電極通過所述第一過孔連接至所述漏極;
[0047]則形成像素電極包括:
[0048]通過所述第一過孔將所述像素電極連接至所述漏極,通過所述第二過孔和第三過孔將所述公共電極連接至所述公共電極線。
[0049]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顯示面板制作方法,包括上述顯示基板制作方法,還包括:
[0050]在所述顯示基板上填充液晶;
[0051 ]將保護基板與所述顯示基板對盒。
[0052]優(yōu)選地,在所述顯示基板上填充液晶之前還包括:
[0053]在所述顯示基板上,與所述顯示基板中柵極相對應的位置形成遮光隔墊物,以支撐所述顯示基板和所述保護基板。
[0054]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可以通過樹脂層將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隔開,由于樹脂層的導電性比色阻層強,并且厚度比色阻層小,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通過色阻層將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隔開,可以提高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的充電率,使得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只需較低的驅動電壓即可正常工作。并且樹脂層的介電常數(shù)比鈍化層的介電常數(shù)小,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通過鈍化層將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隔開,可以降低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重疊區(qū)域形成的寄生電容。
【附圖說明】
[0055]通過參考附圖會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發(fā)明的特征和優(yōu)點,附圖是示意性的而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進行任何限制,在附圖中:
[0056]圖1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顯示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0057]圖2使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0058]圖3使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顯示基板制作方法的示意流程圖;
圖4至圖13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顯示基板制作方法的具體示意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9]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60]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61]如圖1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顯示基板,包括多個像素,每個像素包括多個子像素,每個子像素包括:
[0062]色阻層I,在色阻層I之上設置有液晶層;
[0063]像素電極2和公共電極3,設置在色阻層I之上,且位于液晶層靠近色阻層I的一側;
[0064]樹脂層4,厚度小于色阻層I的厚度,設置在像素電極2和公共電極3之間。
[0065]本實施例通過樹脂層將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隔開,由于樹脂層的導電性比色阻層強,并且厚度比色阻層小,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通過色阻層將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隔開,可以提高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的充電率,使得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只需較低的驅動電壓即可正常工作。
[0066]另外由于樹脂層的介電常數(shù)比鈍化層的介電常數(shù)小,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通過鈍化層將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隔開,可以降低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重疊區(qū)域形成的寄生電容。
[0067]優(yōu)選地,公共電極3設置在色阻層I之上,樹脂層4設置在公共電極3之上,像素電極2設置在樹脂層4之上。本實施例只是一種優(yōu)選情況,可以你根據(jù)需要將像素電極設置在色阻層之上,然后將樹脂層設置在像素電極之上,最后將公共電極設置在樹脂層之上。
[0068]優(yōu)選地,每個子像素還包括:
[0069]基底5;
[0070]柵極6,設置在基底5之上;
[0071 ]柵絕緣層7,設置在柵極6之上;
[0072]有源層8,設置在柵絕緣層7之上;
[0073I 源極9和漏極10,設置在有源層8之上;
[0074I鈍化層11,設置在源極9和漏極10之上;
[0075]公共電極線12,與柵極6處于同一層;
[0076]其中,色阻層I設置在鈍化層11之上。
[0077 ] 如圖12和圖13所示,優(yōu)選地,在樹脂層4、色阻層I和鈍化層11中與漏極1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第一過孔21,像素電極通過第一過孔21連接至漏極1 ;
[0078]在樹脂層4和公共電極3中設置有第二過孔22,在樹脂層4、色阻層I和鈍化層11中與公共電極線12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第三過孔23,公共電極通過第二過孔22延伸至樹脂層4之上,通過第三過孔連接至公共電極線12。本實施例中由公共電極3連接至公共電極線12的金屬層與像素電極2同層形成。
[0079]由于第一過孔和第二過孔都設置在樹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