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如公知的那樣,汽車的車身具有所謂的單體構造。即,汽車的車身由車身殼體構成,該車身殼體在多個成型板相互重疊而接合的箱狀的構造體中的、應力所作用的部分及對重量物進行支撐的部分等主要部分,接合了加強用的骨架部件。
圖12A~圖12D均是表示配置于車身殼體的主要部分的骨架部件1~4的說明圖。如這些圖所示那樣,骨架部件1~4通常通過使用沖頭以及沖模對原材料即坯料進行沖壓成型,由此制造為具有帽型橫截面形狀的帽型部件。具體地說,骨架部件1~4構成為,包括頂板5(第一壁部);形成于頂板5的兩緣的兩個棱線6a、6b;與兩個棱線6a、6b分別相連的兩個縱壁7a、7b(第二壁部);與兩個縱壁7a、7b分別相連的兩個曲線部8a、8b;以及與兩個曲線部8a、8b分別相連的兩個凸緣9a、9b(第三壁部)。此外,圖12D表示對骨架部件4經(jīng)由凸緣9a、9b點焊了封閉板P的情況。
近年來,骨架部件1~4作為用于兼顧CO2排出量的進一步降低以及碰撞安全性的提高的車身輕量化的一環(huán),具有被進一步高強度化以及薄板化的傾向。因此,骨架部件1~4例如由具有590MPa以上、780MPa以上、根據(jù)情況為980MPa以上的抗拉強度的原材料鋼板構成。
圖13A~圖13C是表示在骨架部件1~4的沖壓成型后的起模時產(chǎn)生的縱壁7a、7b的彈回(在本說明書中也稱為“縱壁彎曲”)的產(chǎn)生狀況的說明圖。具體地說,圖13A是表示骨架部件1~4的沖壓成型的狀況的截面圖,圖13B是表示沖壓成型后的骨架部件1~4的縱壁7a、7b的力矩分布的輪廓圖,圖13C是表示骨架部件1~4的縱壁彎曲的截面圖。
如圖13A所示那樣,在骨架部件1~4的沖壓成型中,坯料B中的成型為縱壁7a、7b的部分B1、B2,在沖壓成型的過程中通過沖頭10以及沖模11而彎曲,并承受彎曲返回變形。因此,如圖13B所示那樣,隨著骨架部件1~4的高強度化,在所成型的縱壁7a、7b,產(chǎn)生由于坯料B的板厚方向的應力差(外側面(表面)的應力與內側面(背面)的應力之間的應力差)而產(chǎn)生的力矩。詳細地說,在成型后的縱壁7a、7b的基端側的部分,在外側面(表面)作用壓縮應力,在內側面(背面)作用拉伸應力。因此,在縱壁7a、7b的基端側的部分,由于縱壁7a、7b的外側面的應力與內側面的應力之差,產(chǎn)生以縱壁7a、7b的基端側的部分朝向縱壁7a、7b的表面?zhèn)瘸蔀橥沟姆绞?向骨架部件1~4的內側卷起的方式)彎曲的力矩(以下稱為“內彎曲力矩”)。
另一方面,在成型后的縱壁7a、7b的前端側的部分,在外側面(表面)作用拉伸應力,在內側面(背面)作用壓縮應力。因此,在縱壁7a、7b的前端側的部分,由于縱壁7a、7b的外側面的應力與內側面的應力之差,產(chǎn)生以縱壁7a、7b的前端側的部分朝向縱壁7a、7b的背面?zhèn)瘸蔀橥沟姆绞?向骨架部件1~4的外側卷起的方式)彎曲的力矩(以下,稱為“外彎曲力矩”)。然后,如圖13C所示那樣,在沖壓成型后的起模時當沖頭10以及沖模11對骨架部件1~4的加壓被除去時,兩個縱壁7a、7b由于彈性的變形恢復容易產(chǎn)生從加壓時的形狀(制品形狀)偏離而向開口的形狀(兩個凸緣9a、9b相互分離的形狀)返回的縱壁彎曲。
與此相對,如圖14A~圖14C所示那樣,已知通過在縱壁7a、7b的一部分設置焊道12、階差13等來抑制縱壁彎曲的技術。此外,例如,在日本專利第4984414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在縱壁上形成連續(xù)的凹凸形狀而抑制彈回的技術。
并且,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7-111725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通過多次沖壓成型使沖壓成型品的彈回降低的技術。例如,公開了如下技術:如圖15所示那樣,對于實施了第一次沖壓成型的沖壓成型品(參照圖15左側的圖),使用增大了寬度尺寸的沖床進行第二次沖壓成型(參照圖15右側的圖),由此使沖壓成型品的彈回降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上述圖14A~圖14C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以及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技術,不是對在縱壁產(chǎn)生的上述力矩本身進行抑制或者消除。特別是,不是對在縱壁的基端部產(chǎn)生的內彎曲力矩進行抑制或者消除。此外,圖14A~圖14C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有在縱壁7a、7b形成焊道12、階差13,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技術需要使縱壁形成為凹凸狀。因此,在骨架部件1~4中,在設計上不允許形成焊道12、階差13、將縱壁形成為凹凸狀的情況下,不能夠實施。
此外,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技術,也不是對在縱壁7a、7b產(chǎn)生的上述力矩本身進行抑制或者消除。特別是,不是對在縱壁7a、7b的基端部產(chǎn)生的內彎曲力矩進行抑制或者消除。根據(jù)以上,在這些技術中,在對在縱壁的基端部產(chǎn)生的內彎曲力矩進行抑制或者消除這一點上,還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公開是考慮上述事實而進行的,涉及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沖壓模具,例如在具有590MPa以上、780MPa以上、根據(jù)情況為980MPa以上這樣的高強度的沖壓成型品中,能夠抑制在第二壁部的基端部產(chǎn)生壁彎曲。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是使用具有沖頭以及沖模的沖壓模具來制造沖壓成型品的方法,該沖壓成型品具有第一壁部、從上述第一壁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方側的端部向上述第一壁部的背面?zhèn)妊由斓牡诙诓俊⒁约皬纳鲜龅诙诓康那岸瞬肯蛏鲜龅诙诓康谋砻鎮(zhèn)妊由斓牡谌诓?,在該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中,在以上述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通過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將上述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加壓夾持為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背面?zhèn)葟澢鸀橥沟牡谝粡澢螤睢?/p>
根據(jù)解決上述課題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通過該制造方向成型的沖壓成型品,具有第一壁部、從第一壁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方側的端部向第一壁部的背面?zhèn)妊由斓牡诙诓俊⒁约皬牡诙诓康那岸瞬肯虻诙诓康谋砻鎮(zhèn)妊由斓牡谌诓?。即,沖壓成型品的橫截面形狀成為所謂的帽型或者Z字型(曲柄型)。然而,在使用沖頭以及沖模來制造成為上述那樣的橫截面形狀的沖壓成型品的情況下,在成型后的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第一壁部側的部分),在表面(外側面)作用壓縮應力,在背面(內側面)作用拉伸應力。因此,在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由于縱壁的基端側的部分的板厚方向的應力差(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的表面(外側面)的應力與背面(內側面)的應力之差),產(chǎn)生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以向第二壁部的表面(外側面)側成為凸的方式彎曲(向沖壓成型品的內側卷起的方式彎曲)的力矩(以下,將該力矩成為“內彎曲力矩”)。
在此,在以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由沖頭以及沖模加壓夾持為向第二壁部的背面?zhèn)葟澢鸀橥沟牡谝粡澢螤?。因此,在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沖壓成型品中,通過上述內彎曲力矩而要向第二壁部的表面?zhèn)?沖壓成型品的外側)彎曲為凸的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被矯正為向第二壁部的背面?zhèn)?沖壓成型品的內側)彎曲為凸的第一彎曲形狀。因此,在第二壁部產(chǎn)生的上述內彎曲力矩被消除。作為其結果,在沖壓模具的起模時基于沖頭以及沖模的加壓被除去時,縱壁的基端側的部分的板厚方向的變形差降低,能夠抑制在縱壁的基端部產(chǎn)生壁彎曲。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模具用于制造沖壓成型品,該沖壓成型品具備第一壁部、從上述第一壁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方側的端部向上述第一壁部的背面?zhèn)妊由斓牡诙诓?、以及從上述第二壁部的前端部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表面?zhèn)妊由斓牡谌诓?,在該沖壓模具中,具備通過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相對移動來對上述沖壓成型品進行成型的沖頭以及沖模,在以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將上述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加壓夾持為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背面?zhèn)葟澢鸀橥沟牡谝粡澢螤畹牡谝患訅翰?,形成于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
根據(jù)解決上述課題的沖壓模具,在以沖頭以及沖模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將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加壓夾持為向第二壁部的背面?zhèn)葟澢鸀橥沟牡谝粡澢螤畹牡谝患訅翰?,形成于沖頭以及沖模。因此,與上述同樣,在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沖壓成型品中,由于上述內彎曲力矩而要向第二壁部的表面?zhèn)?沖壓成型品的外側)彎曲為凸的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被矯正為向第二壁部的背面?zhèn)?沖壓成型品的內側)彎曲為凸的第一彎曲形狀。因此,在第二壁部上產(chǎn)生的上述內彎曲力矩被消除。作為其結果,在沖壓模具的起模時基于沖頭以及沖模的加壓被除去時,縱壁的基端側的部分的板厚方向上的變形差降低,能夠抑制在縱壁的基端部產(chǎn)生壁彎曲。
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jù)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沖壓模具,能夠抑制在縱壁的基端部產(chǎn)生壁彎曲。
附圖說明
圖1A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沖壓模具的一個例子的構成的截面圖。
圖1B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沖壓模具的其他例子的構成的截面圖。
圖2是表示圖1A所示的沖壓模具的沖頭側凹曲面部以及沖模側凸曲面部的周邊的放大截面圖(圖1A的A部分的放大部分)。
圖3是用于說明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沖壓模具而成型的沖壓成型品的形狀的說明圖。
圖4A是表示第一沖壓成型的結束后且起模后的沖壓成型品的縱壁彎曲的產(chǎn)生狀況的說明圖。
圖4B是表示根據(jù)需要而進行的第二沖壓成型的結束后且起模后的沖壓成型品的縱壁彎曲的產(chǎn)生狀況的說明圖。
圖5A是表示通過圖1A所示的沖壓模具對坯料進行成型之前的狀態(tài)的截面圖。
圖5B是表示從圖5A所示的狀態(tài)起沖頭向沖模側相對移動的狀態(tài)的截面圖。
圖6A是表示在實施例1中制造的沖壓成型品的形狀的說明圖。
圖6B是表示圖6A的沖壓成型品的尺寸的說明圖。
圖7是對在實施例1以及實施例2中制造的沖壓成型品與比較例的沖壓成型品進行評價的表。
圖8是集中表示作為坯料而使用了抗拉強度980MPa級DP鋼的情況下的各事例中的、比較例以及實施例1的沖壓成型品各自的縱壁彎曲的曲率的圖表。
圖9是對于將3個水準的抗拉強度的坯料作為原料的情況,集中表示比較例以及實施例1的沖壓成型品各自的縱壁彎曲的曲率的圖表。
圖10是集中表示作為坯料而使用了抗拉強度980MPa級DP鋼的情況下的各事例中的、比較例以及實施例2的沖壓成型品各自的縱壁彎曲的曲率的圖表。
圖11是對于將3個水準的抗拉強度的坯料作為原料的情況,集中表示比較例以及實施例2的沖壓成型品各自的縱壁彎曲的曲率的圖表。
圖12A是表示車身殼體的主要部分所配置的骨架部件的說明圖。
圖12B是表示車身殼體的主要部分所配置的骨架部件的其他例子的說明圖。
圖12C是表示車身殼體的主要部分所配置的骨架部件的其他例子的說明圖。
圖12D是表示車身殼體的主要部分所配置的骨架部件的其他例子的說明圖。
圖13A是表示圖12A~圖12D的骨架部件的沖壓成型的狀況的截面圖。
圖13B是表示圖12A~圖12D的骨架部件的縱壁的力矩分布的輪廓圖。
圖13C是表示圖12A~圖12D的骨架部件的縱壁彎曲的截面圖。
圖14A是用于對現(xiàn)有技術進行說明的說明圖。
圖14B是用于對現(xiàn)有技術進行說明的說明圖。
圖14C是用于對現(xiàn)有技術進行說明的說明圖。
圖15是表示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技術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首先對通過本實施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成型的沖壓成型品26進行說明,接著對用于對沖壓成型品26進行成型的沖壓模具進行說明。此外,沖壓成型品26成為后述的沖壓模具被起模了的狀態(tài)的成型品。
(關于沖壓成型品26)
如圖3所示那樣,沖壓成型品26形成為具有所謂的帽型橫截面形狀的形態(tài)。即,沖壓成型品26構成為,包括:作為“第一壁部”的頂板21,將沖壓成型品26的寬度方向(圖3的箭頭W方向)作為長邊方向;一對棱線22a、22b,與該頂板21的長邊方向兩端部分別相連;作為“第二壁部”的一對縱壁23a、23b,與該一對棱線22a、22b分別相連,并且從該各棱線22a、22b向頂板21的板厚方向一方側(背面?zhèn)?延伸;一對曲線部24a、24b,與該一對縱壁23a、23b的前端部(下端部)分別相連;以及作為“第三壁部”的一對凸緣25a、25b,與該一對曲線部24a、24b分別相連,并且從曲線部24a、24b向頂板21的長邊方向兩側(縱壁23a、23b的表面?zhèn)?分別延伸。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沖壓成型品26的表面?zhèn)确Q為沖壓成型品26的外側,將沖壓成型品26的背面?zhèn)确Q為沖壓成型品26的內側。
此外,一對棱線22a、22b彎曲為向沖壓成型品26的外側成為凸的大致圓弧狀。即,兩個棱線22a、22b構成為向沖壓成型品26的外側成為凸的角部。并且,一對曲線部24a、24b彎曲為向沖壓成型品26的內側成為凸的大致圓弧狀。此外,縱壁23a、23b為,在沖壓成型品26的橫截面視圖中,隨著朝向前端側而向頂板21的長邊方向兩側(外側)傾斜。換言之,兩個縱壁23a、23b隨著朝向前端側而向相互分離的方向傾斜。由此,在沖壓成型品26中,縱壁23a、23b的前端部形成為向頂板21的長邊方向外側開放,頂板21與縱壁23a、23b所成的角度被設定為鈍角。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26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在沖壓成型品26具有橫截面形狀(具體地說,為Z字型(曲柄型))的形態(tài)中也同樣能夠應用。即,在該情況下,沖壓成型品26構成為,包括:頂板21;與該頂板21的長邊方向一方側的端部相連的一個棱線22a;與該棱線22a相連,并且從棱線22a向頂板21的板厚方向一方側延伸的一個縱壁23a;與該縱壁23a相連的一個曲線部24a;以及與該曲線部24a相連,并且從曲線部24a向頂板21的長邊方向一方側延伸的一個凸緣25a。
此外,具有上述帽型橫截面形狀的沖壓成型品26,相對于沖壓成型品26的寬度方向中央線成為左右對稱的形狀,但也可以是沖壓成型品26成為左右非對稱的形狀。并且,在具有上述帽型橫截面形狀的沖壓成型品26中,作為一個例子,將頂板21與縱壁23a、23b所成的角度設定為鈍角,但在后述的沖壓成型品中例如通過凸輪彎曲法來形成沖壓成型品26的情況下,也可以將頂板21與縱壁23a、23b所成的角度設定為大致直角、銳角。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26如下地得到:按照后述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冷地或者溫熱地對坯料或者實施了多余加工的坯料實施沖壓成型(第一沖壓成型)而得到。并且,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26也可以如下地得到:在進行了上述第一沖壓成型之后,根據(jù)需要進行再次沖壓(第二沖壓成型)而得到。
此外,沖壓成型品26的成型材料即坯料或者沖壓成型品26的抗拉強度為590MPa以上,優(yōu)選為780MPa以上,更優(yōu)選為980MPa以上。其原因在于,在抗拉強度低于590MPa時,難以產(chǎn)生本發(fā)明的課題即縱壁彎曲,抗拉強度越高則越容易產(chǎn)生縱壁彎曲。從這樣的觀點出發(fā),不需要對坯料或者沖壓成型品26的抗拉強度的上限進行規(guī)定,但根據(jù)沖壓負載在實用上的上限而優(yōu)選為2000MPa以下。
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方便,對后述的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沖壓成型品賦予符號20,而在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與起模后的狀態(tài)下對沖壓成型品進行區(qū)別。
(關于沖壓模具)
圖1A圖示了在后述的第一沖壓成型中、通過對坯料實施拉深成型來制造沖壓成型品26的情況下的沖壓模具30A。此外,圖1B圖示了在后述的第一沖壓成型中,通過對坯料實施彎曲成型來制造沖壓成型品26的情況下的沖壓模具30B。此外,在圖1A以及圖1B中,沖壓成型品20的寬度方向與沖壓模具30A、30B的寬度方向一致。
如圖1A所示那樣,在對坯料實施拉深成型的情況下的第一沖壓成型中,沖壓模具30A包括沖頭31、沖模32以及一對坯料支架33而構成。具體地說,沖模32構成沖壓模具30A的上部,在橫截面視圖中形成為向下方側開放的凹狀。此外,沖頭31配置在沖模32的凹部的下方側,并且形成為向上方側突出的凸狀。然后,構成為,沖頭31相對于沖模32能夠向上方側相對移動。此外,一對坯料支架33配置在沖頭31的寬度方向兩側,并構成為,通過一對坯料支架33和沖模32對坯料的要成型為凸緣25a、25b的部分進行夾持。
另一方面,如圖1B所示那樣,在對坯料實施彎曲成型的情況下的第一沖壓成型中,沖壓模具30B包括沖頭31、一對沖模32以及沖模襯墊34而構成。具體地說,一對沖模32構成沖壓模具30B的上部,作為整體形成為向下方側開放的凹狀。此外,沖頭31配置在沖模32的下方側,并且形成為向上方側突出的凸狀。然后,構成為,沖模32相對于沖頭31能夠向下方側相對移動。此外,沖模襯墊34配置在一對沖模32之間,并構成為通過坯料支架33和沖頭31對坯料中要成型為頂板21的部分進行夾持。
并且,如圖1A以及圖1B所示那樣,沖頭31具有與沖壓成型品20的頂板21、棱線22a、22b以及縱壁23a、23b的一部分分別相同的外面形狀。此外,沖模32具有與沖壓成型品20的頂板21、棱線22a、22b以及縱壁23a、23b的一部分各自的外面形狀相同的內面形狀。
此外,在沖壓成型品26中,頂板21與縱壁23a、23b所成的角度被設定為鈍角,因此如圖5A所示那樣,沖模32的角部32A相對于沖頭31的角部31A向沖壓模具30A(30B)的寬度方向外側分離地配置。然后,將沖壓模具30A(30B)在寬度方向上的沖頭31的角部31A(在橫截面視圖中對頂板21進行成型的成型面與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的成型面的交點)與沖模32的角部32A(在橫截面視圖中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的成型面與對凸緣25a、25b進行成型的成型面的交點)之間的距離設為距離X。
在此,在本公開的沖壓模具30A(30B)中,在沖頭31以及沖模32的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的部分,形成有凹凸狀的加壓部。由此,在通過沖頭31以及沖模32對沖壓成型品20進行成型且對沖壓模具30A(30B)進行了起模之后,在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中,能夠降低縱壁23a、23b在板厚方向上的變形差。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
在沖頭31的對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頂板21以及棱線22a、22b側的部分)進行成型的部分,形成有作為“第一加壓部”的沖頭側凹曲面部31B。該沖頭側凹曲面部31B形成為向沖頭31的寬度方向內側(沖壓成型品20的內側)成為凸的凹曲面狀。
此外,在沖頭31的對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曲線部24a、24b以及凸緣25a、25b側的部分)進行成型的部分,形成有作為“第二加壓部”的沖頭側凸曲面部31C。該沖頭側凸曲面部31C形成為向沖頭31的寬度方向外側(沖壓成型品20的外側)成為凸的凸曲面狀。
另一方面,在沖模32的對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進行成型的部分,形成有作為“第一加壓部”的沖模側凸曲面部32B。該沖模側凸曲面部32B形成有向沖模32的寬度方向內側(沖壓成型品20的內側)成為凸的凸曲面狀。由此,在通過沖頭31以及沖模32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時,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由沖頭側凹曲面部31B以及沖模側凸曲面部32B加壓夾持(參照圖1A)。
此外,在沖模32的對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進行成型的部分,形成有作為“第二加壓部”的沖模側凹曲面部32C。該沖模側凹曲面部32C形成為向沖模32的寬度方向外側(沖壓成型品20的外側)成為凸的凹曲面狀。由此,在通過沖頭31以及沖模32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時,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由沖頭側凸曲面部31C以及沖模側凹曲面部32C加壓夾持(參照圖1A)。
由此,如圖1A以及圖1B所示那樣,在沖頭31以及沖模32的沖壓成型結束后并且沖壓模具30A(30B)的起模前的沖壓成型品20中,一對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被沖頭31以及沖模32加壓夾持為向沖壓成型品26的內側(縱壁23a、23b的背面?zhèn)?成為凸的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并且,在沖壓成型品20中,一對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被沖頭31以及沖模32加壓夾持為向沖壓成型品26的外側(縱壁23a、23b的表面?zhèn)?成為凸的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即,在該狀態(tài)下的沖壓成型品20中,兩個縱壁23a、23b被沖頭31以及沖模32加壓夾持為成為S字狀橫截面形狀。由此,具體地將后述,但是構成為,遍及縱壁23a、23b的延伸方向的整體對縱壁23a、23b的彎曲進行矯正。此外,也可以將本公開的沖壓模具30A(30B)構成為,例如根據(jù)沖壓成型品的規(guī)格等,不設置沖頭側凸曲面部31C以及沖模側凹曲面部32C。即,也可以將沖頭側凸曲面部31C以及沖模側凹曲面部32C成型為平面狀。
此外,沖壓成型品20的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以及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形成為具有一定曲率的形狀。具體地說,沖頭側凹曲面部31B、沖頭側凸曲面部31C、沖模側凸曲面部32B、沖模側凹曲面部32C被形成為,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以及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的曲率半徑均成為10mm~800mm以下。當該曲率半徑低于10mm時,在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產(chǎn)生彎曲后剩余,在坯料的抗拉強度為590MPa以上的情況下,有可能產(chǎn)生彎曲破裂。另一方面,當曲率半徑超過800mm時,對于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在板厚方向上的變形差的矯正效果減少,有可能不能夠減少縱壁23a、23b的彈回(壁彎曲)。此外,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以及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也可以為橢圓弧形狀、具有多個曲率的形狀等。
并且,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的截面周長度與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的截面周長度的合計,被設定為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的截面周長度的50%以上。當該合計低于縱壁23a、23b的截面周長度的50%時,對于縱壁23a、23b在板厚方向上的變形差的矯正效果減少,有可能不能夠減少縱壁23a、23b的彈回(壁彎曲)。
此外,如圖1A以及圖1B所示那樣,也可以將沖頭31以及沖模32的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的部分構成為,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與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連續(xù)地形成,也可以將沖頭31以及沖模32的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的部分構成為,在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與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之間例如夾有直線狀部、曲線狀部等。
并且,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的截面周長度,被設定為沖壓模具30A(30B)在寬度方向上的沖頭31的角部31A與沖模32的角部32A之間的距離X以上、且為縱壁23a、23b的截面周長度的1/2以下。即,在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時,坯料以被沖頭31的角部31A按壓的部分為起點彎曲,而形成縱壁23a、23b,因此優(yōu)選使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的截面周長度為距離X以上。此外,在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時,坯料被導入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的部分。因此,考慮所導入的坯料,將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的截面周長度設定為縱壁23a、23b的1/2以下的長度。
此外,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的配置如以下那樣設定。即,如圖2所示那樣,首先,將通過第一彎曲形狀23b-1(23a-1)的上端(與棱線22b(22a)的交點)且沿著沖壓成型品26的上下方向(頂板21的板厚方向)的線設為基準線L。然后,當將通過第一彎曲形狀23b-1(23a-1)的上端且與第一彎曲形狀23b-1(23a-1)相切的切線設為切線L1時,切線L1隨著朝向縱壁23b(23a)的前端側而向沖壓成型品20的寬度方向外側傾斜。換言之,當將切線L1相對于基準線L的傾斜角度設為θ1時,將傾斜角度設定為θ1不會成為負值。即,在傾斜角度θ成為負值的情況下,切線L1隨著朝向縱壁23b(23a)的前端側而向沖壓成型品20的寬度方向內側傾斜。因此,在該情況下,當通過沖頭31以及沖模32對沖壓成型品20進行成型時,成為沖頭側凹曲面部31B以及沖模側凸曲面部32B的一部分與第一彎曲形狀23b-1(23a-1)在上下方向上層疊(重疊)的狀態(tài)。由此,在將沖頭31以及沖模32向上下方向進行起模時,通過沖頭側凹曲面部31B以及沖模側凸曲面部32B將第一彎曲形狀23b-1(23a-1)除去,而有可能使沖壓成型品26損傷。由此,為了防止沖壓成型品26的損傷,將傾斜角度設定為θ1不會成為負值。
此外,縱壁23a、23b被形成為S字狀橫截面形狀之前的、坯料中的縱壁形成預定部,在橫截面中不需要形成為直線狀,例如也可以在形成S字橫截面形狀之前形成為凹形狀、彎曲形狀等。
接下來,對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并且對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的作用以及效果進行說明。
在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中,具有第一沖壓成型。在該第一沖壓成型中,通過如圖1A所示那樣對坯料使用沖頭31、沖模32以及坯料支架33來進行基于拉深成型的沖壓成型、或者如圖1B所示那樣對坯料使用沖頭31、沖模32以及沖模襯墊34來進行基于彎曲成型的沖壓成型,由此制造沖壓成型品26。此外,作為第一沖壓成型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例如,能夠列舉使用沖頭和沖模以及沖模襯墊和坯料支架來進行的襯墊拉深法、使用沖頭和沖模來進行模鍛法、以及使用沖頭、沖模以及沖模襯墊來進行的凸輪彎曲法等。
然后,若以圖1A所示的對坯料實施拉深成型的第一沖壓成型為例,在第一沖壓成型中,通過一對坯料支架33和沖模32對坯料的長邊方向兩端部進行夾持。然后,如圖5A所示那樣,使沖頭31向上方側移動而向沖模32接近。并且,如圖5B所示那樣,從該狀態(tài)起使沖頭31向上方側進一步移動而向沖模32的凹部內插入。因此,坯料通過沖頭31的角部31A被彎曲,并且被沖模32的角部32A彎曲。此時,沖頭31的角部31A和沖模32的角部32A在沖壓模具30A、30B的寬度方向上分離,因此坯料的縱壁23a、23b的基端側所形成的部分,彎曲為向沖頭31的角部31A的徑向外側成為凸,坯料的縱壁23a、23b的前端側所形成的部分,彎曲為向沖模32的角部32A的徑向外側成為凸。
然后,使沖頭31進一步向上方側移動,而由沖頭31和沖模32對坯料進行加壓夾持,由此對沖壓成型品20進行成型(參照圖1A)。由此,通過沖頭31的角部31A(參照圖5B)以及沖模32的角部32A(參照圖5B)彎曲的坯料彎曲返回而形成縱壁23a、23b。如此,在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時,通過沖頭31以及沖模32使坯料彎曲,并進行彎曲返回變形,在縱壁23a、23b產(chǎn)生基于縱壁23a、23b在板厚方向上的應力差(縱壁23a、23b的表面(外側面)的應力與背面(內側面)的應力之差)的力矩。
具體地說,在成型后的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在表面(外側面)作用壓縮應力,在背面(內側面)作用拉伸應力。因此,在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通過縱壁23a、23b的表面(外側面)的應力與背面(內側面)的應力之差,產(chǎn)生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以向沖壓成型品20的內側卷起的方式彎曲(換言之,向縱壁23a、23b的表面?zhèn)葟澢鸀橥?的力矩(內彎曲力矩)(參照圖3的虛線表示的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
另一方面,在成型后的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在表面(外側面)作用拉伸應力,在背面(內側面)作用壓縮應力。因此,在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通過縱壁23a、23b的表面(外側面)的應力與背面(內側面)的應力之差,產(chǎn)生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以向沖壓成型品20的外側卷起的方式彎曲(換言之,向縱壁23a、23b的背面?zhèn)葟澢鸀橥?的力矩(外彎曲力矩)(參照圖3的虛線表示的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
在此,在沖頭31的對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頂板21以及棱線22a、22b側的部分)進行成型的部分,形成有沖頭側凹曲面部31B,在沖頭31的對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曲線部24a、24b以及凸緣25a、25b側的部分)進行成型的部分,形成有沖頭側凸曲面部31C。此外,在沖模32的對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進行成型的部分,形成有沖模側凸曲面部32B,在沖模32的對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進行成型的部分,形成有沖模側凹曲面部32C。
因此,如圖1A以及圖1B所示那樣,在第一沖壓成型結束后并且沖壓模具30A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一對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被沖頭側凹曲面部31B以及沖模側凸曲面部32B加壓夾持為向縱壁23a、23b的背面?zhèn)瘸蔀橥沟牡谝粡澢螤?3a-1、23b-1。另一方面,一對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被沖頭側凸曲面部31C以及沖模側凹曲面部32C加壓夾持為向縱壁23a、23b的表面?zhèn)瘸蔀橥沟牡诙澢螤?3a-2、23b-2。即,在起模前的沖壓成型品20中,一對縱壁23a、23b被沖頭31以及沖模32加壓夾持為成為S字狀橫截面形狀。
由此,在沖壓模具30A的起模前的沖壓成型品20中,通過上述內彎曲力矩而要向縱壁23a、23b的表面?zhèn)?沖壓成型品20的外側)彎曲為凸的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被矯正為向縱壁23a、23b的背面?zhèn)葟澢鸀橥沟牡谝粡澢螤?3a-1、23b-1。此外,在沖壓成型品20中,通過上述外彎曲力矩而要向縱壁23a、23b的背面?zhèn)?沖壓成型品20的內側)彎曲為凸的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被矯正為向縱壁23a、23b的表面?zhèn)葟澢鸀橥沟牡诙澢螤?3a-2、23b-2。因此,在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產(chǎn)生的內彎曲力矩被消除,并且在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產(chǎn)生的外彎曲力矩被消除。作為其結果,如圖4A所示那樣,在沖壓模具30A的起模時,在基于沖頭31以及沖模32的加壓被從沖壓成型品20除去時,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以及前端側的部分在板厚方向上的變形差降低,能夠抑制在縱壁23a、23b(在圖4A中僅圖示縱壁23b)產(chǎn)生壁彎曲。
然后,在圖4A所示的沖壓成型品26的形狀滿足制品形狀的情況下,將沖壓成型品26直接作為最終制品即可。但是,在沖壓成型品26中,在需要將棱線22a、22b進一步壓入的情況下,也可以接著第一沖壓成型,對沖壓成型品26進行再次沖壓而對作為最終制品的沖壓成型品進行成型。即,在第一沖壓成型之后,使用再次沖壓用沖頭以及再次沖壓用沖模進行第二沖壓成型,通過再次沖壓將棱線22a、22b進一步壓入,由此成為圖4B所述的具有所希望的截面形狀的最終制品即可(在圖4B中,僅圖示縱壁23b)。此外,在對沖壓成型品26進行再次沖壓的再次沖壓用沖頭以及再次沖壓用沖模中,對縱壁23a、23b進行成型的面形成為平面狀(在橫截面視圖中為直線狀)。
如此,根據(jù)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例如在具有590MPa以上、780MPa以上、根據(jù)情況為980MPa以上這樣的較高抗拉強度的沖壓成型品26中,不在縱壁23a、23b形成焊道、階差,就能夠將縱壁23a、23b的彈回(縱壁彎曲)實際地消除,并且制造沖壓成型品26。
此外,沖頭側凹曲面部31B、沖頭側凸曲面部31C、沖模側凸曲面部32B、沖模側凹曲面部32C形成為,沖壓成型品20的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以及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的曲率半徑均為10mm~800mm以下。由此,能夠良好地降低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整體的壁彎曲。
并且,沖壓成型品20的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的截面周長度與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的截面周長度的合計,被設定為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的截面周長度的50%以上。由此,能夠有效地降低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整體的壁彎曲。
此外,沖壓成型品20的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的截面周長度,被設定為沖壓模具30A(30B)在寬度方向上的沖頭31的角部31A與沖模32的角部32A之間的距離X以上、且為縱壁23a、23b的截面周長度的1/2以下。由此,能夠與第一沖壓成型中的彎曲成型、拉深成型等相對應,降低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的壁彎曲。
(實施例1)
在實施例1中,以對具有帽型的橫截面形狀的沖壓成型品26進行制造的情況為例。具體地說,對3個水準的鋼制且為矩形的坯料(長度250mm,寬度27mm,板厚:1.2mm,材質:抗拉強度1180MPa級DP鋼(A鋼),抗拉強度980級DP鋼(B鋼),抗拉強度590級DP鋼(C鋼)),使用圖1A所示的沖壓模具30A來進行第一沖壓成型,而制造沖壓成型品26。然后,圖6A通過立體圖來表示起模后的沖壓成型品26,圖6B表示起模后的沖壓成型品26的尺寸。
然后,如圖7的表所示那樣,對沖壓模具30A的起模前的沖壓成型品20的縱壁23a、23b的角度(縱壁角度,詳細地說是縱壁23a、23b相對于基準線L的角度)、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以及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各自的曲率半徑進行各種變更,而制造了多個沖壓成型品26(圖7的表所示的實施例1-(1)~實施例1-(9))。
然后,如圖6A以及圖6B所示那樣,對通過起模后的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b的上部、中央部以及下部這3處的測定位置27~29的曲率半徑進行測定,并與比較例一起對縱壁23b的彈回(縱壁23a、23b的壁彎曲)進行了評價。此外,在比較例中,在沖壓模具30A的沖頭31中未設置沖頭側凹曲面部31B以及沖頭側凸曲面部31C,在沖壓模具30A的沖模32中未設置沖模側凸曲面部32B以及沖模側凹曲面部32C。即,在沖壓模具30A的起模前的比較例的沖壓成型品中,縱壁23a、23b未形成為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以及第二彎曲形狀23a-2、23b-2而形成為大致直線狀。
圖8是針對作為坯料而使用了抗拉強度980MPa級DP鋼(B鋼)的各事例,將在比較例3中測定的曲率半徑設為1時的、在比較例1~3以及實施例1-(1)~1-(9)中分別測定的曲率半徑通過相對值表示的圖表。
此外,圖9是針對將上述3個水準的抗拉強度的坯料(A~C鋼)作為原料的情況,將在由A鋼構成的比較例3中測定的曲率半徑設為1時的、比較例2、3以及實施例1-(3)、1-(5)各自的所測定的曲率半徑通過相對值表示的圖表。
然后,如圖8的圖表所示那樣,可知實施例1-(1)~1-(9)的沖壓成型品26的曲率,小于比較例1~3的沖壓成型品的曲率的大致1/5。即,可知,在實施例1-(1)~1-(9)的沖壓成型品26中,與比較例1~3相比,縱壁23a、23b的壁彎曲被大幅度抑制,實質上被消除。
此外,如圖9的圖表所示那樣,可知在實施例1-(3)、1-(5)的沖壓成型品26中,由于坯料的抗拉強度而存在若干差,但是曲率與比較例2以及3的沖壓成型品的曲率相比大幅度減小。即,在實施例1-(3)、1-(5)的沖壓成型品26中,與比較例2以及3相比,縱壁23a、23b的壁彎曲被大幅度抑制,實質上被消除。
根據(jù)以上,根據(jù)使用了沖壓模具30A、30B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能夠降低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的壁彎曲。
(實施例2)
在實施例2中,與實施例1同樣,對3個水準的鋼制且為矩形的坯料,使用圖1A所示的沖壓模具30A來進行第一沖壓成型,而制造了沖壓成型品26。但是,在實施例2中,在沖壓模具30A中未設置沖頭31的沖頭側凸曲面部31C,且未設置沖模32的沖模側凹曲面部32C。即,在起模前的沖壓成型品20中,僅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被加壓為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縱壁23a、23b的前端側的部分被加壓為在橫截面視圖中為大致直線狀。此外,在實施例2中使用的坯料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坯料,實施例2的沖壓成型品26具有與實施例1相同的尺寸。
然后,與實施例1同樣,如圖7的表所示那樣,對起模前的沖壓成型品20的縱壁23a、23b的角度(縱壁角度)、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的曲率半徑進行各種變更,而制造了多個沖壓成型品26(圖7的表所示的實施例2-(1)~2-(4))。
然后,在實施例2中,對通過起模后的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b的基端側的部分(與沖壓成型品20的第一彎曲形狀23b-1對應的部分)的上部、中央部以及下部這3處的測定位置27A~29A(參照圖3)的曲率半徑進行測定,由此與上述比較例一起對縱壁23b的基端側的部分的壁彎曲進行了評價。
然后,圖10是表示對于作為坯料而使用了抗拉強度980MPa級DP鋼(B鋼)的各事例,將比較例3的測定位置27A~29A的曲率半徑設為1的情況下的比較例1~3以及實施例2-(1)~2-(4)各自的測定位置27A~29A的曲率半徑的相對值的圖表。
此外,圖11是表示對于將上述3個水準的抗拉強度的坯料(A~C鋼)作為原料的情況,將由A鋼構成的比較例3的測定位置27A~29A的曲率半徑設為1的情況下的比較例2、3以及實施例2-(2)、2-(3)各自的測定位置27~29的曲率半徑的相對值的圖表。
如圖10的圖表所示那樣,可知在實施例2中,與比較例1~3相比,實施例2-(1)~2-(4)的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的壁彎曲也被抑制,并實質上被消除。特別是,可知實施例2-(4)的沖壓成型品26的壁彎曲與比較例1~3相比被大幅度抑制。
此外,如圖11的圖表所示那樣,可知在各坯料的抗拉強度中,實施例2-(2)、2-(3)的沖壓成型品26的縱壁23a、23b的曲率小于比較例2以及3的沖壓成型品的曲率。即,在實施例2-(2)、2-(3)的沖壓成型品26中,與比較例2以及3相比,縱壁23a、23b的壁彎曲被抑制,并實質上被消除。
根據(jù)以上,即使在使用沖壓模具30A(30B)僅將沖壓成型品20的縱壁23a、23b的基端側的部分加壓夾持為第一彎曲形狀23a-1、23b-1的情況下,也能夠降低沖壓成型品26的基端部的縱壁23a、23b的壁彎曲。
此外,2014年6月26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14-131901號的公開內容的整體通過參照而援用于本說明書。
(附記)
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是使用具有沖頭以及沖模的沖壓模具來制造沖壓成型品的方法,該沖壓成型品具有第一壁部、從上述第一壁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方側的端部向上述第一壁部的背面?zhèn)妊由斓牡诙诓?、以及從上述第二壁部的前端部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表面?zhèn)妊由斓牡谌诓浚谠摲椒ㄖ?,在以上述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通過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將上述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加壓夾持為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背面?zhèn)葟澢鸀橥沟牡谝粡澢螤睢?/p>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優(yōu)選為,在以上述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通過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將上述第二壁部的前端側的部分加壓夾持為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表面?zhèn)葟澢鸀橥沟牡诙澢螤睢?/p>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優(yōu)選為,在以上述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使上述第一彎曲形狀以及上述第二彎曲形狀的曲率半徑為10mm~800mm。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優(yōu)選為,在以上述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上述第一彎曲形狀的截面周長度與上述第二彎曲形狀的截面周長度的合計,為上述第二壁部的截面周長度的50%以上。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優(yōu)選為,在以上述沖壓模具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上述第一彎曲形狀的截面周長度被設定為,上述沖壓模具的寬度方向上的上述沖頭的角部與上述沖模的角部之間的距離以上,且為上述第二壁部的截面周長度的1/2以下。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優(yōu)選為,上述沖壓成型品的抗拉強度為590Mpa以上。
本公開的沖壓模具用于制造沖壓成型品,該沖壓成型品具有第一壁部、從上述第一壁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方側的端部向上述第一壁部的背面?zhèn)妊由斓牡诙诓?、以及從上述第二壁部的前端部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表面?zhèn)妊由斓牡谌诓?,在該沖壓模具中,具有通過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相對移動來對上述沖壓成型品進行成型的沖頭以及沖模,在以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將上述第二壁部的基端側的部分加壓夾持為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背面?zhèn)葟澢鸀橥沟牡谝粡澢螤畹牡谝患訅翰?,形成于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模具優(yōu)選為,在以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將上述第二壁部的前端側的部分加壓夾持為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表面?zhèn)葟澢鸀橥沟牡诙澢螤畹牡诙訅翰?,形成于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模具優(yōu)選為,在以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上述第一加壓部以及上述第二加壓部以使上述第一彎曲形狀以及上述第二彎曲形狀的曲率半徑成為10mm~800mm的方式被形成為。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模具優(yōu)選為,在以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上述第一加壓部以及上述第二加壓部的截面周長度以使上述第一彎曲形狀的截面周長度與上述第二彎曲形狀的截面周長度的合計為上述縱壁的截面周長度的50%以上的方式被設定。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模具優(yōu)選為,在以上述沖頭以及上述沖模的起模前的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觀察時,上述第一加壓部的長度以使上述第一彎曲形狀的截面周長度為上述沖壓模具在寬度方向上的上述沖頭的角部與上述沖模的角部之間的距離以上、且為上述第二壁部的截面周長度的1/2以下的方式被設定。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方法為,進行第一沖壓成型,該第一沖壓成型為,在使用第一沖頭以及第一沖模使坯料成為成型品之后進行起模,該成型品具有由頂板、與該頂板相連的棱線、與該棱線相連的縱壁、與該縱壁相連的曲線部、與該曲線部相連的凸緣構成的橫截面形狀,并且上述縱壁具有S字狀橫截面形狀,該S字狀橫截面形狀具有形成于上述棱線側的由朝向上述橫截面形狀的內部的曲線構成的凸形狀部、以及形成于上述曲線部側的由朝向上述橫截面形狀的外部的曲線構成的凸形狀部。
此外,本公開的沖壓模具為,具備進行將坯料成型為成型品的第一沖壓成型的第一沖頭以及第一沖模的沖壓成型品的制造裝置,該成型品具有由頂板、與該頂板相連的棱線、與該棱線相連的縱壁、與該縱壁相連的曲線部、以及與該曲線部相連的凸緣構成的橫截面形狀,并且,上述縱壁具有S字狀橫截面形狀,該S字狀橫截面形狀具有形成于上述棱線側的由朝向上述橫截面形狀的內部的曲線構成的凸形狀部、以及形成于上述曲線部側的由朝向上述橫截面形狀的外部的曲線構成的凸形狀部,在該沖壓成型品的制造裝置中,上述第一沖頭具有與上述頂板、上述棱線以及上述縱壁的一部分各自的內面形狀相同的外面形狀,并且,上述第一沖模具有與上述頂板、上述棱線以及上述縱壁的一部分各自的外面形狀相同的內面形狀,以及由朝向上述內部的曲線構成的凸形狀以及由朝向上述外部的曲線構成的凸形狀各自的曲率半徑均為10~8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