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實用性強的臺鉆。
背景技術:
臺式鉆床簡稱臺鉆,是一種體積小巧,操作簡便,通常安裝在專用工作臺上使用的小型孔加工機床,臺式鉆床鉆孔直徑一般在32毫米以下,最大不超過32毫米,其主軸變速一般通過改變三角帶在塔型帶輪上的位置來實現,主軸進給靠手動操作。
傳統的臺鉆,更換鉆頭的時候非常繁瑣,需要用專用工具對鉆頭鎖緊裝置進行鎖緊,浪費了操作者的使用時間,現有的臺鉆,當對工件進行鉆孔時,所要鉆孔的工件需要操作者手持操作,操作者長時間手持,不僅僅浪費了操作者的使用時間,還加強了操作者的疲勞程度,同時給操作者的使用安全帶來一定隱患,長時間的手持操作者手臂容易僵硬,從而導致手臂的晃動,容易使工件加工不精確,給操作者的使用帶來一定的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用性強的臺鉆,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實用性強的臺鉆,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凸臺,所述凸臺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液壓油箱,所述液壓油箱內腔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液壓油泵,所述立柱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液壓桿,所述液壓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動力箱,所述動力箱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電機箱,所述電機箱內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通過轉軸依次貫穿電機箱的頂部和動力箱的底部并延伸至動力箱的內腔,所述電機的轉軸位于動力箱內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主動皮帶輪,所述動力箱內腔的左側貫穿設置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的頂部貫穿動力箱的頂部并通過軸承與動力箱活動連接,所述旋轉軸的底部貫穿動力箱的底部并延伸至動力箱的外部,所述旋轉軸位于動力箱內腔的一端設置有從動皮帶輪,所述從動皮帶輪通過皮帶與主動皮帶輪傳動連接,所述旋轉軸裸露在動力箱底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鉆頭鎖緊裝置,所述鉆頭鎖緊裝置包括左半圓和右半圓,所述左半圓右側的底部通過活動銷板與右半圓左側的底部活動連接,所述左半圓與右半圓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鉆頭鎖緊裝置的內腔貫穿設置有鉆頭,所述鉆頭的頂部與鉆頭鎖緊裝置的內腔固定連接,所述鉆頭的底部貫穿鉆頭鎖緊裝置的底部并延伸至鉆頭鎖緊裝置的外部,所述底座的頂部且位于鉆頭的正下方固定連接有自動夾緊裝置,所述自動夾緊裝置包括夾緊殼體,所述夾緊殼體內腔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右端固定連接有移動塊,所述移動塊的頂部和底部均活動連接有滾輪,且滾輪的表面與夾緊殼體的內壁接觸,所述移動塊右側的頂部與夾緊殼體內腔左側的頂部均通過連接塊固定連接有支桿,所述支桿的頂部貫穿夾緊殼體的頂部并延伸至夾緊殼體的外部,所述支桿裸露在夾緊殼體外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夾具,所述移動塊的右側且位于連接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磁鐵塊,所述夾緊殼體內腔的右側固定連接有與磁鐵塊相適配的線圈鐵芯,所述底座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液壓油泵、電機和線圈鐵芯電性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液壓油箱的頂部設置有油箱蓋。
優(yōu)選的,所述動力箱的頂部且位于旋轉軸的正上方設置有防塵蓋。
優(yōu)選的,所述左半圓與右半圓相對立一側的表面均設置有防滑紋。
優(yōu)選的,所述夾緊殼體頂部的右側開設有供支桿移動的通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實用性強的臺鉆,通過對鉆頭鎖緊裝置的使用,在左半圓、右半圓、活動銷板和螺栓的配合使用下,無需使用專用工具對鉆頭進行更換,減少了使用者更換鉆頭的使用時間,達到了快速更換的效果,通過對自動夾緊裝置的使用,在夾緊殼體、復位彈簧、移動塊、滾輪、支桿、夾具、連接塊、磁鐵塊和線圈鐵芯的配合使用下,當工件需要鉆孔時,無需操作者手持操作,減小了操作者的工作量,避免了操作者長期手持帶來安全隱患,同時避免了操作者長時間操作因手臂晃動而導致配件加工不精確的現象,達到了操作者工作安全和加工精度高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鉆頭鎖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自動夾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自動夾緊裝置的俯視圖。
圖中:1底座、2凸臺、3立柱、4液壓油箱、5液壓油泵、6液壓桿、7動力箱、8電機箱、9電機、10主動皮帶輪、11旋轉軸、12從動皮帶輪、13皮帶、14鉆頭鎖緊裝置、141左半圓、142右半圓、143活動銷板、144螺栓、15鉆頭、16自動夾緊裝置、161夾緊殼體、162復位彈簧、163移動塊、164滾輪、165支桿、166夾具、167連接塊、168磁鐵塊、169線圈鐵芯、17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實用性強的臺鉆,包括底座1,底座1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凸臺2,凸臺2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立柱3,立柱3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液壓油箱4,液壓油箱4的頂部設置有油箱蓋,液壓油箱4內腔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液壓油泵5,立柱3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液壓桿6,液壓桿6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動力箱7,動力箱7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電機箱8,電機箱8內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電機9,電機9通過轉軸依次貫穿電機箱8的頂部和動力箱7的底部并延伸至動力箱7的內腔,電機9的轉軸位于動力箱7內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主動皮帶輪10,動力箱7內腔的左側貫穿設置有旋轉軸11,旋轉軸11的頂部貫穿動力箱7的頂部并通過軸承與動力箱7活動連接,動力箱7的頂部且位于旋轉軸11的正上方設置有防塵蓋,旋轉軸11的底部貫穿動力箱7的底部并延伸至動力箱7的外部,旋轉軸11位于動力箱7內腔的一端設置有從動皮帶輪12,從動皮帶輪12通過皮帶13與主動皮帶輪10傳動連接,旋轉軸11裸露在動力箱7底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鉆頭鎖緊裝置14,鉆頭鎖緊裝置14包括左半圓141和右半圓142,左半圓141右側的底部通過活動銷板143與右半圓142左側的底部活動連接,左半圓141與右半圓142的頂部通過螺栓144固定連接,左半圓141與右半圓142相對立一側的表面均設置有防滑紋,通過對鉆頭鎖緊裝置14的使用,在左半圓141、右半圓142、活動銷板143和螺栓144的配合使用下,無需使用專用工具對鉆頭進行更換,減少了使用者更換鉆頭的使用時間,達到了快速更換的效果,鉆頭鎖緊裝置14的內腔貫穿設置有鉆頭15,鉆頭15的頂部與鉆頭鎖緊裝置14的內腔固定連接,鉆頭15的底部貫穿鉆頭鎖緊裝置14的底部并延伸至鉆頭鎖緊裝置14的外部,底座1的頂部且位于鉆頭15的正下方固定連接有自動夾緊裝置16,自動夾緊裝置16包括夾緊殼體161,夾緊殼體161內腔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162,復位彈簧162的右端固定連接有移動塊163,移動塊163的頂部和底部均活動連接有滾輪164,且滾輪164的表面與夾緊殼體161的內壁接觸,移動塊163右側的頂部與夾緊殼體161內腔左側的頂部均通過連接塊167固定連接有支桿165,支桿165的頂部貫穿夾緊殼體161的頂部并延伸至夾緊殼體161的外部,夾緊殼體161頂部的右側開設有供支桿165移動的通槽,支桿165裸露在夾緊殼體161外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夾具166,移動塊163的右側且位于連接塊16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磁鐵塊168,夾緊殼體161內腔的右側固定連接有與磁鐵塊168相適配的線圈鐵芯169,當線圈鐵芯169通電時,磁鐵塊168在磁場力的作用下右移,使夾具166之間的工件被夾緊,通過對自動夾緊裝置16的使用,在夾緊殼體161、復位彈簧162、移動塊163、滾輪164、支桿165、夾具166、連接塊167、磁鐵塊168和線圈鐵芯169的配合使用下,當工件需要鉆孔時,無需操作者手持操作,減小了操作者的工作量,避免了操作者長期手持帶來安全隱患,同時避免了操作者長時間操作因手臂晃動而導致配件加工不精確的現象,達到了操作者工作安全和加工精度高的效果,底座1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控制器17,控制器17分別與液壓油泵5、電機9和線圈鐵芯169電性連接。
工作原理:使用時,操作者將所需要加工的工件放置在夾具166之間,控制控制器17使線圈鐵芯169通電,通電后的線圈鐵芯169在磁場力的作用下,使得磁鐵塊168向右移動,最終使夾具166之間的工件被夾緊,此時操作者控制控制器17使液壓油泵5和電機9同時工作,液壓油泵5帶動旋轉的鉆頭15下移,使鉆頭15的底部與所需鉆孔的工件接觸,直至工件被完全鉆通,至此,整個鉆孔工作完畢。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