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裝配工裝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
背景技術:
車身總拼夾具關系到車身裝配精度和生產能力,隨著車型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和開發(fā)成本的不斷下降,車身總拼夾具的柔性化、模塊化是未來發(fā)展的重要趨勢。
現有的車身總拼夾具通常分兩個主要部分:側圍定位夾具以及頂蓋定位夾具。
現有的側圍定位夾具包括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將車身的左側圍定位并夾緊在左側圍夾具上,將車身的右側圍定位并夾緊在右側圍夾具上,再將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硬性連接,從而實現左側圍和右側圍的準確定位,最后進行車身焊裝即可。
但是,現有技術中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均固定于各自的底座上,并沒有設置定位機構來對兩個夾具的相對位置進行準確調節(jié)。
由于左側圍和右側圍不可避免的存在加工誤差,同時由于夾具及搬運機構存在著重復定位誤差,現有技術中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不能調整相互位置,會導致兩個夾具在鎖緊過程中,出現左側圍和右側圍定位不精準或鎖緊不到位的情況,嚴重時候會造成整線停線,對工廠造成重大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可有效的減少因機加工、重復定位誤差造成的側圍夾具鎖緊不到位的情況的發(fā)生,提高側圍夾具的重復定位精度。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包括與左側圍夾具連接的左定位單元以及與右側圍夾具連接的右定位單元,所述左定位單元形成有左定位面,所述右定位單元形成有右定位面,在定位完成狀態(tài)時,所述左定位面和所述右定位面相互貼合并具有確定的相對位置關系;還包括有鎖緊機構,所述鎖緊機構用于在定位完成狀態(tài)時將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的相互位置鎖定。
如上所述的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鎖緊機構包括設于所述左定位單元上的楔形塊組以及設于所述右定位單元上的鎖緊夾頭,所述鎖緊夾頭的第一端與所述右定位單元轉動連接,所述鎖緊夾頭的第二端用于與所述楔形塊組配合鎖緊。
如上所述的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左定位單元包括左定位塊、左固定座以及左連接座,所述左定位塊固定于所述左固定座的一側,所述左定位面形成于所述左定位塊的另一側,所述左固定座的另一側與所述左連接座的一側連接,所述左連接座的另一側與左側圍夾具連接;
所述右定位單元包括右定位塊以及右連接座,所述右定位塊固定于所述右連接座的一側,所述右定位面形成于所述右定位塊的另一側,所述右連接座的另一側與右側圍夾具連接;
所述楔形塊組固定于所述左固定座的背離所述左定位塊的一側,所述鎖緊夾頭的第一端通過旋轉軸可轉動的固定于所述右連接座上,所述鎖緊夾頭的第二端固定有滾輪組,所述滾輪組以所述旋轉軸為中心轉動,從而使得滾輪組抵壓于所述楔形塊組的楔形面進行導向運動以實現該鎖緊裝置對夾具的鎖緊。
如上所述的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鎖緊機構還包括有用于驅動鎖緊夾頭轉動的驅動件,所述驅動件包括驅動氣缸和氣缸安裝支架,所述氣缸安裝支架固定于所述右連接座上,所述驅動氣缸的缸體樞接于所述氣缸安裝支架上,所述驅動氣缸的活塞桿末端鉸接于所述鎖緊夾頭上。
如上所述的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左固定座通過球頭組件可轉動的連接于所述左連接座上,所述球頭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左固定座上的筒狀外殼,所述筒狀外殼內設有球頭座,所述球頭座內設有與所述球頭座配合的球頭銷,所述球頭銷的外端伸出筒狀外殼后與所述左連接座連接。
如上所述的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球頭座包括上球座和下球座,所述上球座的下端設有與所述球頭銷的球頭部相貼合的弧形面,所述下球座的上端設有與所述球頭銷的球頭部相貼合的弧形面。
如上所述的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楔形塊組包括至少兩個楔形塊,所述滾輪組包括至少兩個滾輪,所述滾輪和所述楔形塊一一配合。
如上所述的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左連接座上固定有傳感器檢測支架,所述右連接座上與所述傳感器檢測支架對應位置固定有傳感器安裝支架。
如上所述的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左連接座和右連接座上均設有與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連接的安裝法蘭。
如上所述的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左定位單元和右定位單元均設有保護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在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上分別設置對應的左定位單元、右定位單元以及鎖緊機構,可根據實際生產裝配情況調整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的相互位置關系,有效的減少了由于左側圍和右側圍的加工誤差及搬運機構的重復定位誤差而產生的側圍夾具鎖緊不到位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整體結構的軸測圖;
圖2是左定位單元的軸測圖;
圖3是左定位單元的爆炸圖;
圖4是楔形塊的軸測圖;
圖5是左定位單元的軸測圖;
圖6是右定位單元的爆炸圖。
附圖標記說明:1-左定位塊,2-左固定座,3-左連接座,4-楔形塊組,5-傳感器檢測支架,6-右定位塊,7-右連接座,8-鎖緊夾頭,9-旋轉軸,10-筒狀外殼,11-球頭銷,12-上球座,13-下球座,14-驅動氣缸,15-氣缸安裝支架,16-安裝法蘭,17-保護罩,18-傳感器安裝支架,19-滾輪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如圖1—6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側圍夾具定位鎖緊裝置,包括與左側圍夾具連接的左定位單元以及與右側圍夾具連接的右定位單元,所述左定位單元形成有左定位面,所述右定位單元形成有右定位面,在定位完成狀態(tài)時,所述左定位面和所述右定位面相互貼合并具有確定的相對位置關系;還包括有鎖緊機構,所述鎖緊機構用于在定位完成狀態(tài)時將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的相互位置鎖定。
通過采在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上分別設置對應的左定位單元、右定位單元以及鎖緊機構,可根據實際生產裝配情況調整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的相互位置關系,有效的減少了由于左側圍和右側圍的加工誤差及搬運機構的重復定位誤差而產生的側圍定位夾具鎖緊不到位的情況。
為了能讓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的鎖緊更加靈活且牢靠,所述鎖緊機構包括設于所述左定位單元上的楔形塊組4以及設于所述右定位單元上的鎖緊夾頭8,所述鎖緊夾頭8的第一端與所述右定位單元轉動連接,所述鎖緊夾頭8的第二端用于與所述楔形塊組4配合鎖緊。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現方式,所述左定位單元包括左定位塊1、左固定座2以及左連接座3,所述左定位塊1可以為板狀,所述左定位塊1固定于所述左固定座2的一側,本實施例的固定方式選用沉頭螺栓固定,利于裝配,所述左定位面形成于所述左定位塊1的另一側,本實施例中的左定位面即為左定位塊1的另一側端面,所述左固定座2的另一側與所述左連接座3的一側連接,所述左連接座3的另一側與左側圍夾具連接。
所述右定位單元包括右定位塊6以及右連接座7,所述右定位塊6也可以為板狀,所述右定位塊6固定于所述右連接座7的一側,本實施例的固定方式選用沉頭螺栓固定,利于裝配,所述右定位面形成于所述右定位塊6的另一側,本實施例中的右定位面即為右定位塊6的另一側端面,在定位完成狀態(tài)時候,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完全貼合,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很容易想到,也存在其他的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的配合形式,例如右定位面是一個下凹面,左定位面是一個與之形狀匹配的上凸面,在定位完成狀態(tài)時候,上凸面完整卡入下凹面中。所述右連接座7的另一側與右側圍夾具連接。
所述楔形塊組4固定于所述左固定座2的背離所述左定位塊1的一側,所述鎖緊夾頭8的第一端通過旋轉軸9可轉動的固定于所述右連接座7上,所述鎖緊夾頭8的第二端固定有滾輪組19,所述鎖緊夾頭8呈“幾”型結構,滾輪組19和旋轉軸9位于“幾”型結構的兩側;所述滾輪組19以所述旋轉軸9為中心轉動,從而使得滾輪組19抵壓于所述楔形塊組4的楔形面進行導向運動實現,以實現該鎖緊裝置對夾具的鎖緊。
為了實現自動化以及鎖緊過程牢靠穩(wěn)定,所述鎖緊機構還包括有用于驅動鎖緊夾頭8轉動的驅動件,所述驅動件包括驅動氣缸14和氣缸安裝支架15,所述氣缸安裝支架15固定于所述右連接座7上,所述驅動氣缸14的缸體樞接于所述氣缸安裝支架15上,所述驅動氣缸14的活塞桿末端鉸接于所述鎖緊夾頭8上,根據鎖緊時各個組件配合的軌跡,可以設置該活塞桿具體地鉸接于鎖緊夾頭8的背部。
為了使得定位過程更加流暢,所述左固定座2通過球頭組件可轉動的連接于所述左連接座3上,所述球頭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左固定座2上的筒狀外殼10,所述筒狀外殼10內設有球頭座,所述球頭座內設有與該球頭座配合的球頭銷11,所述球頭銷11的外端伸出筒狀外殼10后與所述左連接座3連接。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很容易想到,左固定座2與左連接座3的可轉動的連接方式可以有多種,球頭組件只是其中一種。
為了裝配方便,球頭座為非整體結構,所述球頭座包括上球座12和下球座13,所述上球座12的下端設有與所述球頭銷11的球頭部相貼合的弧形面,所述下球座13的上端設有與所述球頭銷11的球頭部相貼合的弧形面。上球座12和下球座13將球頭銷11的球頭部包住后裝入筒狀外殼10內,可采用螺栓將二者組裝固定。
為了保證鎖緊牢靠的同時減少結構的復雜程度,所述楔形塊組4包括至少兩個楔形塊,所述滾輪組19包括至少兩個滾輪,所述滾輪和所述楔形塊一一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左連接座3上固定有傳感器檢測支架5,所述右連接座7上與所述傳感器檢測支架5對應位置固定有傳感器安裝支架18。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現有技術中的汽車生產線上,通常設置有傳感器,用于檢測汽車生產過程的中的位置精度等參數。當實現定位后,可以利用生產線上的傳感器檢測到傳感器檢測支架5,從而發(fā)出指令信號,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能了解到,除了這種傳感器檢測支架5和傳感器安裝支架18的配合外,還存在許多同等能在定位狀態(tài)下給出指令信號的配合單元。
為了便于拆卸維修和改造方便,所述左連接座3和右連接座7上均設有與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連接的安裝法蘭16,安裝法蘭16與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的夾具法蘭相匹配,采用螺栓相連,從而將左定位單元和右定位單元固定于左側圍夾具和右側圍夾具上。
所述左定位單元和右定位單元均設有保護罩17,優(yōu)選的是,左定位單元的保護罩17采用螺栓安裝于左固定座2的邊緣,覆蓋住左固定座2以及球頭組件;右定位單元的保護罩17采用螺栓安裝于鎖緊夾頭8的邊緣,覆蓋住滾輪組19。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為:汽車總拼夾具的左右側圍分別由兩臺機器人搬運到定位位置,左定位單元的左定位面與右定位單元的右定位面相接觸,在二者充分接觸后,安裝在傳感器安裝支架18上的傳感器,檢測到傳感器檢測支架5,由控制系統(tǒng)發(fā)出指令氣缸動作,帶動鎖緊夾頭8進行鎖緊動作,鎖緊夾頭8的滾輪組19接觸楔形塊組4,滾輪隨著楔形塊斜面運動,最終實現鎖緊。整個過程是先柔性連接,最后轉為硬性連接。具有一個自由度,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有效的解決由于機械加工誤差與重復定位誤差,造成的精度丟失,及夾緊不到位情況的發(fā)生。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fā)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發(fā)明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