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制氮機及其閥的控制方法和中部放空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812814閱讀:714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屬于氮氣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制氮機及其閥的控制方法和中部放空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制氮機在制氮過程中,為兩個或多個制氮塔間歇工作,不進行制氮工作的制氮塔處于放空狀態(tài),而一般的制氮塔均為在其進氣口進行放空,均存在放空效率低、放空率不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對不進行制氮工作的制氮塔進行中部放空的制氮機及其閥的控制方法和中部放空方法。

      一種制氮機,包括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的出氣口處設置有第一出氣閥,進氣口處并列設置有第一進氣閥和第一排氣閥,所述第二吸附塔的出氣口處設置有第二出氣閥,進氣口處并列設置有第二進氣閥和第二排氣閥,所述第一吸附塔的出氣口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出氣口通過第一均壓閥連通,所述第一吸附塔的進氣口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進氣口通過串聯(lián)設置的第二均壓閥和所述第三均壓閥連通,所述第一吸附塔的側口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側口通過串聯(lián)設置的所述第四均壓閥和所述第五均壓閥連通,且所述第二均壓閥和所述第三均壓閥之間的管路與所述第四均壓閥和所述第五均壓閥之間的管路連通。

      還包括用于儲存壓縮空氣的空氣儲罐和用于儲存氮氣的氮氣儲罐,所述第一出氣閥和所述第二出氣閥均與所述氮氣儲罐連通,所述第一進氣閥和所述第二進氣閥均與所述空氣儲罐連通,所述第一排氣閥和所述第二排氣閥與外界空氣連通。

      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上均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和泄壓閥。

      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側面均設置有中部放空孔。

      所述第一吸附塔的中部放空孔與其的側口為同一通孔,且該所述中部放空孔通過所述第四均壓閥、第二均壓閥和第一排氣閥與外界空氣連通;所述第二吸附塔的中部放空孔與其的側口為同一通孔,且該所述中部放空孔通過所述第五均壓閥、第三均壓閥和所述第二排氣閥與外界空氣連通。

      一種制氮機的閥的控制方法,包括:

      s1、第二吸附塔向第一吸附塔均壓,閉合第一均壓閥、第二均壓閥和第五均壓閥;

      s3、第一吸附塔制氮和第二吸附塔正常放空,閉合第一進氣閥、第一出氣閥和第二排氣閥;

      s4、第一吸附塔制氮和第二吸附塔均壓準備,閉合第一進氣閥和第一出氣閥;

      s5、第一吸附塔向第二吸附塔均壓,閉合第一均壓閥、第三均壓閥和第四均壓閥;

      s7、第二吸附塔制氮和第一吸附塔正常放空,閉合第二進氣閥、第二出氣閥和第一排氣閥;

      s8、第二吸附塔制氮和第一吸附塔均壓準備,閉合第二進氣閥和第二出氣閥;

      s9、重復s1形成循環(huán);

      在步驟s1和s3之間還包括:s2、第一吸附塔制氮和第二吸附塔中部放空,閉合第一進氣閥、第一出氣閥、第二排氣閥、第三均壓閥和第五均壓閥;

      在步驟s5和s7之間還包括:s6、第二吸附塔制氮和第一吸附塔中部放空,閉合第二進氣閥、第二出氣閥、第一排氣閥、第二均壓閥和第四均壓閥。

      s2和s6的持續(xù)時間為均壓工序(s1和s5)時間的1至3倍。

      一種制氮機的中部放空方法,在所有制氮塔均壓后,主動均壓的所述制氮塔的進氣口和其側口通過兩個連通,且均通過該制氮塔的放空閥與外界連通并持續(xù)一段時間。

      本發(fā)明提供的制氮機及其閥的控制方法和中部放空方法,通過將將要進行放空的制氮塔的側口通過均壓閥與外界連通,增加了制氮塔的放空速度和放空率,通過設置11個氣動閥門,在制氮機的流程上,增加了一個中部放空的時序,從而使得分子篩的再生更加徹底,大大提高了分子篩的利用率,節(jié)省了材料的大量消耗,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更好的實現(xiàn)保護資源、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目標,推動對節(jié)能技術的研發(fā)和應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制氮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第一排氣閥;2、第二排氣閥;3、第一進氣閥;4、第二進氣閥;5、第二均壓閥;6、第三均壓閥;7、第四均壓閥;8、第五均壓閥;9、第一均壓閥;10、第一出氣閥;11、第二出氣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發(fā)明所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的制氮機,包括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的出氣口處設置有第一出氣閥10,進氣口處并列設置有第一進氣閥3和第一排氣閥1,所述第二吸附塔的出氣口處設置有第二出氣閥11,進氣口處并列設置有第二進氣閥4和第二排氣閥2,所述第一吸附塔的出氣口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出氣口通過第一均壓閥9連通,所述第一吸附塔的進氣口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進氣口通過串聯(lián)設置的第二均壓閥5和所述第三均壓閥6連通,所述第一吸附塔的側口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側口通過串聯(lián)設置的所述第四均壓閥7和所述第五均壓閥8連通,且所述第二均壓閥5和所述第三均壓閥6之間的管路與所述第四均壓閥7和所述第五均壓閥8之間的管路連通。

      所述第一進氣閥3和所述第二進氣閥4遠離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一端與空氣供給裝置連通,優(yōu)選的,空氣供給裝置包括依次串聯(lián)的空壓機、干燥機和除油過濾器,當所述第一進氣閥3和所述第一出氣閥10開啟時,所述第一吸附塔進行制氮工序,當所述第二進氣閥4和所述第二出氣閥11開啟時,所述第二吸附塔進行制氮工序,當所述第一排氣閥1開啟時,所述第一吸附塔進行放空工序,當所述第二排氣閥2開啟時,所述第二吸附塔進行放空工序,當所述第一均壓閥9開啟時,若所述第二均壓閥5和所述第五均壓閥8打開,則所述第二吸附塔向所述第一吸附塔均壓,若所述第三均壓閥6和所述第四均壓閥7打開,則所述第一吸附塔向所述第二吸附塔均壓。

      還包括用于儲存壓縮空氣的空氣儲罐(圖中未示出)和用于儲存氮氣的氮氣儲罐(圖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出氣閥10和所述第二出氣閥11均與所述氮氣儲罐連通,所述第一進氣閥3和所述第二進氣閥4均與所述空氣儲罐連通,所述第一排氣閥1和所述第二排氣閥2與外界空氣連通,所述空氣儲罐為所述第一進氣閥3和所述第二進氣閥4供給干燥的壓縮空氣,所述氮氣儲罐儲存所述第一出氣閥10和所述第二出氣閥11中流出的氮氣,且所述氮氣儲罐能夠以一定的壓力和流速將其內部的氮氣輸出,實現(xiàn)氮氣的穩(wěn)定輸出。

      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上均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和泄壓閥,用于實時監(jiān)控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內的壓力,若內部壓力大于安全壓力,則通過所述泄壓閥進行泄壓。

      所述第一吸附塔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側面均設置有中部放空孔,所述中部放空孔與外界連通,通過設置中部放空孔,使得在第一吸附塔或第二吸附塔進行放空工序時,能夠在中部放空孔和進氣口同時放空,增加遠離進氣口部分的放空速率和效率,實現(xiàn)高效放空。

      所述第一吸附塔的中部放空孔與其的側口為同一通孔,且該所述中部放空孔通過所述第四均壓閥7、第二均壓閥5和第一排氣閥1與外界空氣連通;所述第二吸附塔的中部放空孔與其的側口為同一通孔,且該所述中部放空孔通過所述第五均壓閥8、第三均壓閥6和所述第二排氣閥2與外界空氣連通。

      一種制氮機的閥的控制方法,包括:

      s1、第二吸附塔向第一吸附塔均壓,閉合第一均壓閥9、第二均壓閥5和第五均壓閥8;

      s3、第一吸附塔制氮和第二吸附塔正常放空,閉合第一進氣閥3、第一出氣閥10和第二排氣閥2;

      s4、第一吸附塔制氮和第二吸附塔均壓準備,閉合第一進氣閥3和第一出氣閥10;

      s5、第一吸附塔向第二吸附塔均壓,閉合第一均壓閥9、第三均壓閥6和第四均壓閥7;

      s7、第二吸附塔制氮和第一吸附塔正常放空,閉合第二進氣閥4、第二出氣閥11和第一排氣閥1;

      s8、第二吸附塔制氮和第一吸附塔均壓準備,閉合第二進氣閥4和第二出氣閥11;

      s9、重復s1形成循環(huán);

      在步驟s1和s3之間還包括:s2、第一吸附塔制氮和第二吸附塔中部放空,閉合第一進氣閥3、第一出氣閥10、第二排氣閥2、第三均壓閥6和第五均壓閥8;

      在步驟s5和s7之間還包括:s6、第二吸附塔制氮和第一吸附塔中部放空,閉合第二進氣閥4、第二出氣閥11、第一排氣閥1、第二均壓閥5和第四均壓閥7。

      s2和s6的持續(xù)時間為均壓工序(s1和s5)時間的1至3倍,優(yōu)選為3倍。

      一種制氮機的中部放空方法,在所有制氮塔均壓后,主動均壓的所述制氮塔的進氣口和其側口通過兩個連通,且均通過該制氮塔的放空閥與外界連通并持續(xù)一段時間,通過增加中部放空時序,使得制氮塔的上部和下部能夠同時進行放空作業(yè),增加了制氮塔的放空率和放空速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