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殺蟲、殺菌活性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殺蟲、殺菌生物活性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
背景技術(shù):
蟲害、病害的防治在實現(xiàn)高效農(nóng)業(yè)的過程中非常重要。同時蟲害、病害的防治在林、牧、副、漁以及公共衛(wèi)生中也很重要。雖然市場上已有很多害蟲、病菌防治劑,但是由于市場的不斷擴大以及害蟲、病菌的抗性、藥物的使用壽命等問題和人們對環(huán)境日益重視,需要科學家們不斷研究,進而開發(fā)出新的高效、安全、經(jīng)濟和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殺蟲、殺菌劑品種。
帝國化學工業(yè)公司(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PLC)在EP 472300A中公開了殺菌活性的式i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式i中R1、R2是各種取代的芳基、烷基等;并從中發(fā)現(xiàn)了式ii所示的肟菌酯(trifloxystrobin)新殺菌劑。
本領(lǐng)域的研究人員都知道,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是一類具有殺菌活性的化合物,通過研究與開發(fā),現(xiàn)已有諸如嘧菌酯(azoxystrobin)、肟菌酯(trifloxystrobin)、醚菌酯(kresoxin-methyl)、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啶氧菌酯(ZA-1963)、唑菌酯(pyraclostrobin)等共十多個該類化合物被開發(fā)為商品化的殺菌劑,并有諸如嘧菌酯、肟菌酯等多個品種成為殺菌劑市場的杰出品種;本領(lǐng)域的研究人員還知道,有關(guān)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有很多專利報道,但這些專利報道基本是涉及其殺菌生物活性;至今,只有一個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作為殺螨活性化合物被開發(fā)為殺螨劑即嘧螨酯(pyraclostrobin);盡管也有具有殺蟲活性的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報道,但目前還沒有殺蟲活性的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被研究開發(fā)為商品化殺蟲劑品種。
為設(shè)計并合成具有殺蟲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我們將烷氧基、烷硫基、烷胺基引入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中,設(shè)計并合成未見文獻報道的具有式(I)所示的具有殺蟲活性和/或殺菌活性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式(I)所示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其所有的幾何異構(gòu)體
其中 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3,4-二氯苯基、2,4-二氯苯基、2,3-二氯苯基、4-氟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1-甲基-3-苯基-5-氯-吡唑-4-基; ZR2是C1-C3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烷基胺基、氰基; X是CH或N; 當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時,ZR2還包括H; 當R1是3,4-二氯苯基時,ZR2還包括NH2; R1是4-三氟甲基苯基時,ZR2不包括甲硫基。
本發(fā)明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由于R2中碳—碳雙鍵連接不同的取代基而可以形成幾何異構(gòu)體(分別以Z和E來表示不同的構(gòu)型),本發(fā)明包括Z型異構(gòu)體和E型異構(gòu)體以及它們?nèi)魏伪壤幕旌衔铩?br>
鑒于化合物的經(jīng)濟性和生物活性,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化合物是 式(I)化合物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C1-C3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烷基胺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C1-C3烷硫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胺基、氰基;X是CH、N; 式(I)化合物中R1是4-三氟甲基苯基;ZR2是C1-C3烷氧基、C1-C3烷基胺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甲硫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甲氧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乙氧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甲胺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氰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異丙硫基;X是N; 式(I)化合物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甲硫基;X是N; 式(I)化合物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甲氧基;X是N; 式(I)化合物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胺基;X是N; 式(I)化合物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氰基;X是N; 式(I)化合物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甲氧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乙氧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甲胺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乙胺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甲硫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2,4-二氯苯基;ZR2是甲硫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2,4-二氯苯基;ZR2是甲氧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氟苯基;ZR2是甲硫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氟苯基;ZR2是乙硫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氟苯基;ZR2是甲胺基;X是CH; 式(I)化合物中R1是4-三氟甲基苯基;ZR2是甲氧基;X是CH。
下面用表1列出設(shè)計合成的本發(fā)明部分化合物,但并不限定本發(fā)明。表1中所有化合物的LC-MS(APCI,Pos)(Agilent1100Series LC/MSD)分子離子峰和1H NMR(Varian INOVA-300spectrometer using tetramethylsilane(TMS)作內(nèi)標)數(shù)據(jù)見表2。
表1
*Ph=phenyl 表2 本發(fā)明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本發(fā)明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通過反應式1得到,而反應式1中的化合物(II)、可以通過反應式2得到,反應式1中的化合物(III)可以參照相關(guān)專利中描述的相應方法合成得到,其中的取代基除特別指明外均如前所限定,L是離去基團如鹵素(氯、溴)。
反應式1
反應式2
式(I)的化合物具體制備步驟在合適的溶劑如N,N-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氫喃喃中,于-10℃至溶劑的回流溫度,用合適的堿如堿氫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或碳酸鉀處理式(II)的化合物,然后加入式(III)的化合物即可。
式(II)化合物的具體制備步驟由式(IV)的醛與羥胺反應生成式(V)的肟,式(V)的肟在適當溶劑(如甲醇、氯仿、二甲烷或乙醇)中,于-10℃至溶劑的回流溫度,與氯氣或次氯酸叔丁酯反應生成式(VI)的α-氯代醛肟,式(VI)的α-氯代醛肟再在適當溶劑(如甲醇、乙醇或水)中,于-10℃至溶劑的回流溫度,必要時加一合適堿(如醇鈉、三乙胺或氫氧化鈉),與相應的醇、硫醇或胺反應獲得式(II)化合物。反應式如下
式(III)化合物可以參照下述相關(guān)文獻進行制備 歐洲專利EP203606和EP254426中分別敘述了III,其中X=CH、L是溴和X=N、L是溴時式(III)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對于控制害蟲、螨和/或有害病菌是有效的。通常使用10-5000ppm的式(I)化合物,將其分散在水或其它液狀載體中,施于植物、作物或作物生長的土壤里,可有效地防止作物遭受害蟲、螨和/或有害病菌的侵害。特別是在農(nóng)業(yè)、園藝、花卉和衛(wèi)生害蟲和病菌的防治方面表現(xiàn)出高活性。這里所述的有害生物包括 有害昆蟲直翅目如蜚蠊,纓翅目如棉薊馬、稻薊馬、瓜薊馬,同翅目如葉蟬、飛虱、蚜蟲,鱗翅目如東方粘蟲、斜紋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粉紋夜蛾,菜青蟲,膜翅目如葉蜂幼蟲,雙翅目如伊蚊、庫蚊、蠅; 有害螨類蜱螨目如桔全爪螨、棉葉螨、二點葉螨; 有害病菌由絲孢菌綱、藻菌綱、卵菌綱、子囊菌綱和半知菌綱等多種真菌引起的病害。
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表1中化合物01的制備方法。
4-三氟甲氧基苯甲醛肟的合成(01-B)依次將4-三氟甲氧基苯甲醛(19.0g=0.1mol)、鹽酸羥胺(7.30g=0.105mol)和甲醇(100ml)加入到干燥的三口瓶中回流4-5hr至無原料,先減壓脫除大部分甲醇,再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飽和食鹽水洗3次,干燥,過濾,減壓濃縮得黃綠色液體20.0g,含量98.6%(HPLC),收率97.5%。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 %)calc205;found205 α-氯-4-三氟甲氧基苯甲醛肟的合成(01-C)在干燥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4-三氟甲氧基苯甲醛肟(98.6%,10.39g=0.05mol)、異丙醇(24g=0.4mol)和二氯甲烷(50ml),在-10~0℃下,緩慢滴加次氯酸叔丁酯(6.0g=0.06mol),約0.5~1.0hr后,減壓脫除溶劑后得黃綠色粘液12.06g,含量95.8%(HPLC),收率96.7%。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calc239;found239。
α-甲硫基-4-三氟甲氧基苯甲醛肟的合成(01-D)將α-氯-4-三氟甲氧基苯甲醛肟(95.8%,7.48g=0.03mol)溶于無水乙醇(25ml)中,于室溫攪拌下,滴加到甲硫醇鈉的水溶液(20%,12.6g=0.036mol)中,在40~45℃反應2~3hr,冷卻,乙酸乙酯萃取,冰鹽水洗至中性,無水硫酸鈉干燥,減壓脫除溶劑,得α-甲硫基-4-三氟甲氧基苯甲醛肟5.8g,含量92.0%(HPLC),為橙紅粘液,收率70.86%。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 %)calc251;found251。
(E)-甲基2-[2-[(Z)α-甲硫基-(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01Compound)將氫氧化鉀(0.25g)和N,N-二甲基甲酰胺(10ML)加入干燥的三口瓶中,攪拌5~10min后,于-5~0℃下,滴加上述肟(01-D)(0.51g)的N,N-二甲基甲酰胺(5ML)溶液。攪拌反應0.5hr后,將III(L=Br,X=CH)(0.75g)的N,N-二甲基甲酰胺(5ML)溶液滴加到上述反應混合物中,于室溫反應10~12hr。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有機層用飽和食鹽水洗3次,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得粗產(chǎn)品。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液(1∶15)為洗脫液進行柱層析得黃色粘性固體的標題化合物(0.27g),95%(HPLC),收率27.3%。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calc455;found455。
1H NMR(CDCl3/TMS,300MHz)δ(ppm)2.086(s,3H,SCH3),3.664(s,3H,OCH3),3.794(s,3H,OCH3),5.183(s,2H,NOCH2),7.149-7.519(m,8H,Ph-H),7.519(s,1H,=CH) 實施例2 表1 中化合物10的制備方法。
(E)-甲基2-[2-[(Z)α-甲硫基-(4-三氟甲氧基苯亞甲基)胺氧甲基]苯基]-2-甲氧亞胺基乙酸(10 Compound)將氫氧化鉀(0.25g)和N,N-二甲基甲酰胺(10ML)加入干燥的三口瓶中,攪拌5~10min后,于-5~0℃下,滴加實施例1中的肟(01-D)(0.51g)的N,N-二甲基甲酰胺(5ML)溶液。攪拌反應0.5hr后,將III(L=Br,X=N)(0.77g)的N,N-二甲基甲酰胺(5ML)滴加到上述反應混合物中,于室溫反應10~12hr。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乙酸乙酯層,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得粗產(chǎn)品。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液(1∶15)為洗脫液進行柱層析得淡黃粘性液體的標題化合物0.28克,93.2%(HPLC),收率28.5%。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calc456;found456。
1H NMR(CDCl3/TMS,300MHz)δ(ppm)2.062(s,3H,SCH3),3.785(s,3H,OCH3),4.039(s,3H,OCH3),5.129(s,2H,OCH2),7.174-7.506(m,8H,Ph-H)。
實施例3 表1中化合物15的制備方法。
參照實施例中的相應方法合成(15-B)、(15-C)。
α-甲氧基-3,4-二氯苯甲醛肟的合成(15-D)將新制的甲醇鈉(4.86g=0.09mol)和甲醇(75ml)加入到干燥的三口瓶中,攪拌5~10min后,于-5~0℃下,滴加α-氯-3,4-二氯苯甲醛肟(90%,7.43g=0.03mol)的甲醇溶液(5ml),控溫在5~10℃下反應3hr,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有機層用飽和食鹽水洗3次,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得α-甲氧基-3,4-二氯苯甲醛肟5.3g,66.2%(HPLC),紅棕色粘液,收率53.4%。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calc219;found219。
(E)-甲基2-[2-[(Z)α-甲氧基-(3,4-二氯苯亞甲基)胺氧甲基]苯基]-2-甲氧亞胺基乙酸(15Compound)將無水碳酸鉀(0.8g)和N,N-二甲基甲酰胺(10ML)加入干燥的三口瓶中,攪拌5~10min后,于-5~0℃下,滴加上述肟(15-D)(0.45g)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5ML)。攪拌反應0.5hr后,將III(L=Br,X=N)(0.77g)的N,N-二甲基甲酰胺(5ML)滴加到上述反應混合物中,于40~50℃反應10~12hr。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乙酸乙酯層,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得粗產(chǎn)品。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液(1∶15)為洗脫液進行柱層析得白色固體的標題化合物0.27克,96.0%(HPLC),熔點78.9~80.2℃,收率31.2%。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calc424;found424。
1H NMR(CDCl3/TMS,300MHz)δ(ppm)3.726(s,3H,OCH3),3.816(s,3H,OCH3),4.007(s,3H,OCH3),4.909(s,2H,CH2),7.157-7.896(m,7H,PhH). 實例4表1中化合物21的制備方法。
(E)-甲基2-[2-[(Z)α-甲氧基-(3,4-二氯苯亞甲基)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21Compound)將無水碳酸鉀(0.8g)和N,N-二甲基甲酰胺(10ML)加入干燥的三口瓶中,攪拌5~10min后,于-5~0℃下,滴加實施例3中的肟(15-D)(0.45g)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5ML)。攪拌反應0.5hr后,將III(L=Br,X=CH)(0.75g)的N,N-二甲基甲酰胺(5ML)滴加到上述反應混合物中,于40~50℃反應10~12hr。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乙酸乙酯層,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得粗產(chǎn)品。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液(1∶15)為洗脫液進行柱層析得淡黃粘性液體的標題化合物0.26克,95.0%(HPLC),收率29.2%。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 %)calc423;found423。
1H NMR(CDCl3/TMS,300MHz)δ(ppm)3.632(s,3H,OCH3),3.810(s,3H,OCH3),4.042(s,3H,OCH3),5.021(s,2H,CH2),7.182-7.947(m,8H,CH+7PhH) 實施例5 表1中化合物23的制備方法。
α-甲胺基-3,4-二氯苯甲醛肟的合成(23-D)將甲胺(30%,15.5g=0.15mol)和乙醇(40ml)加入到干燥的三口瓶中,攪拌5~10min后,于-5~0℃下,滴加α-氯-3,4-二氯苯甲醛肟(90%,7.43g=0.03mol)的乙醇溶液(15ml),控溫在5~10℃反應3hr,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乙酸乙酯層,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得α-甲胺基-3,4-二氯苯甲醛肟5.15g,含量61.5%(HPLC),為棕色粘液,收率48.3%。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calc218;found218。
(E)-甲基2-[2-[(Z)α-甲胺基-(3,4-二氯苯亞甲基)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23Compound)將氫氧化鉀(0.25g)和N,N-二甲基甲酰胺(10ML)加入干燥的三口瓶中,攪拌5~10min后,于-5~0℃下,滴加實施例3中的肟(23-D)(61.5%,0.71g)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5ML)。攪拌反應0.5hr后,將III(L=Br,X=CH)(0.75g)的N,N-二甲基甲酰胺(5ML)滴加到上述反應混合物中,于室溫反應10~12hr。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乙酸乙酯層,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得粗產(chǎn)品。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液(1∶15)為洗脫液進行柱層析得紅色粘性液體的標題化合物0.15g,91.2%(HPLC),收率16.2%。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 %)calc422;found422 (CDCl3)2.678(d,J=5.1HZ,3H,NCH3),3.697(s,3H,OCH3),3.812(s,3H,OCH3),4.964(s,2H,NOCH2),7.159-7.580(m,7H,PhH),7.573(s,1H,CH=) 實施例6 表1中化合物36的制備方法。
α-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甲醛肟的合成(36-D)參照實施例3中的相應方法進行合成。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 %)calc219;found219. (E)-甲基2-[2-[(Z)α-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亞甲基)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36Compound)將無水碳酸鉀(1.2g)和N,N-二甲基甲酰胺(15ML)加入干燥的三口瓶中,攪拌5~10min后,于-5~0℃下,滴加肟(36-D)(0.68g)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8ML)。攪拌反應0.5hr后,將III(L=Br,X=CH)(1.15g)的N,N-二甲基甲酰胺(10ML)滴加到上述反應混合物中,于40~50℃反應10~12hr。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乙酸乙酯層,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得粗產(chǎn)品。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液(1∶15)為洗脫液進行柱層析得淡黃粘性液體的標題化合物0.32克,95.0%(HPLC),收率24.0%。
GC-MS(M+)(EI,70eV,m/z)(relative intensity %)calc423;found423。
1H NMR(CDCl3/TMS,300MHz)δ(ppm)3.679(s,3H,OCH3),3.806(s,3H,OCH3),3.823(s,3H,OCH3),5.049(s,2H,CH2),7.160-7.932(m,8H,CH+7PhH). 實施例7 對粘蟲(Mythimna separata)的生物活性評價 將按上述農(nóng)用制劑實施例方法制備的本發(fā)明提供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可濕性粉末或可乳化的濃縮物,用水稀釋配成預定濃度的農(nóng)藥溶液,選取20頭3齡粘蟲和10片一寸長的玉米葉片放于培養(yǎng)皿內(nèi)進行定量噴灑,晾干后移入溫室內(nèi)正常飼養(yǎng),24-72小時后統(tǒng)計存活和死亡數(shù)。實驗重復3次,結(jié)果取平均值?;钚韵鄬τ诳瞻讓φ找园俜直扔?,分為A、B、C、D四級,死亡率100%-90%為A級,死亡率90%-70%為B級,死亡率70%-50%為C級,死亡率0%-50%為D級。部分測試結(jié)果見表3和表4。
表3 部分化合物在測試濃度為1000mg/l時對粘蟲(Mythimna separata)的活性 表4 部分化合物在測試濃度為100mg/l時對粘蟲(Mythimna separata)的活性 實施例8對棉紅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的殺螨活性評價 方法如下選擇長勢良好的豆苗接種紅蜘蛛,待紅蜘蛛定殖后,將帶螨豆苗剪下于配制好的本發(fā)明提供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藥液中浸漬10秒,取出用濾紙吸去多余的藥液,插于盛水燒杯中,于觀察室內(nèi)培養(yǎng),24小時后檢查存活和死亡螨數(shù),每株豆苗上有100-200個螨。實驗重復3次。結(jié)果取平均值?;钚韵鄬τ诳瞻讓φ找园俜直扔?,分為A、B、C、D四級,分級標準同實施例16。部分測試結(jié)果見表5。
表5部分化合物在測試濃度為500mg/l時對棉紅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的活性 實施例9對黑尾葉蟬(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殺蟲活性評價 將按上述農(nóng)用制劑實施例方法制備的本發(fā)明提供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乳油或可濕性粉劑,用水稀釋配成預定濃度的農(nóng)藥溶液,選取二芯稻苗浸入藥液中,5秒鐘后取出晾干,置于大試管中,每管20株,然后引入20頭或以上的黑尾葉蟬5齡若蟲,管口用白紗布包扎后置于溫室條件下,24小時后檢查存活和死亡蟲數(shù)。實驗重復3次。結(jié)果取平均值。活性相對于空白對照以百分比計,分為A、B、C、D四級,分級標準同實施例16。部分測試結(jié)果見表6(測試濃度為500mg/l)。一些化合物如化合物06等在測試濃度為100mg/l時,對黑尾葉蟬仍表現(xiàn)為A級活性。
表6 部分化合物在測試濃度為500mg/l時對黑尾葉蟬(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活性 實施例10對豆蚜(Aphis fabae)的殺蟲活性評價 將按上述農(nóng)用制劑實施例方法制備的本發(fā)明提供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乳油或可濕性粉劑,用水稀釋配成預定濃度的農(nóng)藥溶液,將豆蚜接于剛出土的豆苗上,每株接20頭以上,然后將豆苗連同試蟲一起浸于藥液中,5秒鐘后取出,吸去多余藥液,插入吸水的海棉中,用玻管罩住,24小時后檢查存活和死亡蟲數(shù)。重復3次,結(jié)果取平均值。活性相對空白對照以百分比計,分為A、B、C、D四級,分級標準同實施例16。部分測試結(jié)果見表7和表8。
表7 部分化合物在測試濃度為500mg/l時對豆蚜(Aphis fabae)的活性 表8 部分化合物在測試濃度為100mg/l時對對豆蚜(Aphis fabae)的活性 實施例11對小麥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的殺菌活性 方法如下待測化合物溶于適宜溶劑如丙酮中,再用水稀釋至所需濃度。將此溶液噴到待測植物上晾干2小時,一天后進行病菌接種?;钚韵鄬τ诳瞻讓φ找园俜直扔嫞譃锳、B、C、D四級,防治效果100%-90%為A級,防治效果90%-70%為B級,防治效果70%-50%為C級,防治效果0%-50%為D級。
施藥一天后接種。接種后在人工氣候溫室放置10-15天后調(diào)查結(jié)果。部分測試結(jié)果見表9。
表9 部分化合物在測試濃度為500mg/l時對小麥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的殺菌活性 實施例12對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的殺菌活性 方法如下將測試化合物用適宜的稀釋劑(如丙酮)配成預定濃度的母液,用移液管取1毫升藥液于50毫升溶化的PDA培養(yǎng)基中,充分搖勻后,分別倒入3個培養(yǎng)皿中作為3次重復,冷卻后用接種針挑取直徑為5毫米的菌餅置于培養(yǎng)皿中央,同時設(shè)稀釋劑為對照?;钚韵鄬τ诳瞻讓φ找园俜直扔嫞譃锳、B、C、D四級,控制率100%-90%為A級,控制率90%-70%為B級,控制率70%-50%為C級,控制率0%-50%為D級。
接種完畢后放入適宜溫度的培養(yǎng)箱內(nèi),3天后測量菌絲生長直徑,計算菌絲生長抑制率。部分測試結(jié)果見表10。
表10 部分化合物在測試濃度為25mg/l時對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的殺菌活性
權(quán)利要求
1.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用式(I)表示具有殺蟲、殺菌活性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及其異構(gòu)體
其中
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3,4-二氯苯基、2,4-二氯苯基、2,3-二氯苯基、4-氟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1-甲基-3-苯基-5-氯-吡唑-4-基;
ZR2是C1-C3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烷基胺基、氰基;
X是CH或N;
當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時,ZR2還包括H;
當R1是3,4-二氯苯基時,ZR2還包括NH2;
R1是4-三氟甲基苯基時,ZR2不包括甲硫基。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示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優(yōu)選的化合物是
式(I)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C1-C3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烷基胺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C1-C3烷硫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胺基、氰基;X是CH、N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三氟甲基苯基;ZR2是C1-C3烷氧基、C1-C3烷基胺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甲硫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甲氧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乙氧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甲胺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氰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異丙硫基;X是N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三氟甲氧基苯基;ZR2是甲硫基;X是N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甲氧基;X是N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胺基;X是N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氰基;X是N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甲氧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乙氧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甲胺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乙胺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3,4-二氯苯基;ZR2是甲硫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2,4-二氯苯基;ZR2是甲硫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2,4-二氯苯基;ZR2是甲氧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氟苯基;ZR2是甲硫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氟苯基;ZR2是乙硫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氟苯基;ZR2是甲胺基;X是CH的化合物;
式(I)中R1是4-三氟甲基苯基;ZR2是甲氧基;X是CH的化合物。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幾何異構(gòu)體E式和Z式,以及E式和Z式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溶劑N,N-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氫喃喃中,于-10℃至溶劑的回流溫度,用堿氫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或碳酸鉀處理式(II)的化合物,然后加入式(III)的化合物即得式(I)化合物,反應式如下
反應式1
反應式2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I)化合物是由式(IV)的醛與羥胺反應生成式(V)的肟,式(V)的肟在溶劑甲醇或氯仿、二甲烷、乙醇中,于-10℃至溶劑的回流溫度,與氯氣或次氯酸叔丁酯反應生成式(VI)的α-氯代醛肟,式(VI)的α-氯代醛肟再在溶劑甲醇或乙醇、水中,于-10℃至溶劑的回流溫度,然后加醇鈉、三乙胺、氫氧化鈉中的一種與相應的醇、硫醇或胺反應獲得式(II)化合物;
反應式如下
式中R1、ZR2具有上述所給定義。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對害蟲、螨、郡和病害有防治效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式(I)所示的具有殺蟲、殺菌活性的肟醚甲氧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編號C07C259/10GK101372470SQ20081014333
公開日2009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10月16日
發(fā)明者柳愛平, 王曉光, 何海軍, 劉興平, 王永江, 蓮 何, 黃明智, 歐曉明, 胡春華, 魏振中 申請人:國家農(nóng)藥創(chuàng)制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