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磷雜芳環(huán)化合物的催化合成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含磷雜芳環(huán)化合物的催化合成方法,屬于有機化學合成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芳環(huán)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天然產物和藥物化合物之中,例如苯環(huán)、吡啶環(huán)、呋喃環(huán) 等等。其中,含磷雜芳環(huán)化合物也是十分重要的芳族化合物之一,因而開發(fā)有關含磷雜芳環(huán) 化合物的新型合成工藝對于滿足醫(yī)藥、化工領域的需求大有裨益。
[0003] 迄今為止,現(xiàn)有技術中已經報道了含磷雜芳環(huán)化合物的多種合成工藝,例如:
[0004] Miao Yanli 等("A New Route to a 2-Phosphanaphthalene',,Organic Letters, 2012, 14, 4974 - 4975)報道了一種2-磷萘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反應式如下:
[0006] Chen Xiaodan 等("Sodium Phosphaethynolate as a Building Block for Heterocycles) ",Angew. Chem. Int. Ed.,2014, 53, 1641-1645)報道了一種含憐雜環(huán)類化合 物的合成方法,其反應式如下:
[0008] Fancois Mathey 等("Phospha-Organic Chemistry: Panorama and Perspectives", Angew. Chem. Int. Ed.,2003, 42, 1578-1604)還報道了有機磷化學的相關研 究總結和未來展望。
[0009] 然而,現(xiàn)有的這些方法所合成的產物種類有限,需要進一步開拓其它種類化合物 的合成工藝,且反應收率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0010] 為了達成克服這些缺陷,本發(fā)明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文獻的調研總結,并通 過實驗進行了充分的嘗試與驗證,從而提出了一種含磷雜芳環(huán)化合物的催化合成方法,該 種方法采用了鐵基復合催化劑以及其它助催化組分,實現(xiàn)了含磷雜芳環(huán)化合物的高收率制 備,且反應條件溫和,工藝簡單,具備廣闊的工業(yè)化前景。
【發(fā)明內容】
[0011] 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諸多缺陷,本發(fā)明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付出了 足夠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后,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12] 具體而言,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和內容涉及一種下式(III)所示含磷雜芳環(huán)化合 物的催化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氮氣氛圍下,向有機溶劑中依次加入下式(I)化合 物、下式(Π )化合物、催化劑和助劑,然后在70-80 °C下攪拌反應40-50分鐘,再升溫至 90-105°C并保溫攪拌反應6-8小時,反應完畢后經后處理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0014] 其中,&為C fC6烷基或芐基;
[0015] 私為1-金剛烷基(也即式(II)化合物為1-金剛烷基膦雜乙炔,其CAS號為 101055-70-3)。
[0016]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催化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規(guī)定,自始至終,所述(;-(:6烷基的含 義是指具有1-6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 丙基、正丁基、仲丁基、異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或正己基等。
[0017]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催化合成方法中,所述催化劑為摩爾比為4:1的鐵化合物與金屬 鹵化物的混合物。
[0018] 其中,所述鐵化合物最優(yōu)選為Fe (acac)2 (乙酰丙酮鐵),所述金屬鹵化物最優(yōu)選為 三氯化銻。
[0019]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催化合成方法中,所述助劑為摩爾比為1:1的納米氧化釔與 Cu(OTf)2(三氟甲磺酸銅)的混合物,其中納米氧化釔的粒度為100-200目。
[0020]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催化合成方法中,所述有機溶劑為DMF(N,N-二甲基甲酰胺)、 DMAc (N,N-二甲基乙酰胺)、甲苯、苯、鄰二甲苯、對苯二甲腈或聚乙二醇200 (PEG-200)中的 任意一種,最優(yōu)選為DMAc0
[0021] 其中,所述有機溶劑的用量并沒有嚴格的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jù)實際情況 進行合適的選擇與確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應進行和后處理即可,在此不再進行詳 細描述。
[0022]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催化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與式(II)化合物的摩爾比為 1:2-2. 5,例如可為 1:2、1:2. 3 或 1:2. 5。
[0023]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催化合成方法中,所述式⑴化合物與催化劑的摩爾比為 1:0. 15-0. 25,即所述式(I)化合物的摩爾用量與構成催化劑的Fe (acac) 2 (乙酰丙酮鐵)和 三氯化銻的總摩爾用量的比為1:0. 15-0. 25,例如可為1:0. 15、1:0. 2或1:0. 25。
[0024]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催化合成方法中,所述式⑴化合物與助劑的摩爾比為 1:0. 1-0. 16,即所述式⑴化合物的摩爾用量與構成助劑的納米氧化釔和Cu (OTf)2的總摩 爾用量的比為 1:0. 1-0. 16,例如可為 1:0. 1、1:0. 12、1:0. 14 或 1:0. 16。
[0025]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催化合成方法中,反應結束后的后處理可具體如下:反應結束后, 將反應體系過濾,得到的濾液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進行沖洗洗滌,分離出有機相,再用硫 酸鎂干燥,上300-400目硅膠柱色譜,以體積比為1:2的氯仿和石油醚混合物進行洗脫,從 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0026]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催化合成方法中,采用的反應物料或試劑均可通過現(xiàn)有技術制備 得到和/或購買使用。
[0027]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含磷雜芳環(huán)化合物的催化合成方法,該方法通過構 建復合催化體系,并篩選合適的催化劑、助劑、有機溶劑以及使用兩段式反應,從而促進了 反應的高效進行,使得短時間內即可高收率地獲得目標產品,具備反應迅速的特點,表現(xiàn)出 良好的市場潛力。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但這些例舉性實施方式的用途和 目的僅用來例舉本發(fā)明,并非對本發(fā)明的實際保護范圍構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將 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局限于此。
[0029] 其中,在下面的所有實施例中,基團R2均為1-金剛烷基。
[0030] 實施例1
[0032] 在氮氣氛圍下,向適量有機溶劑DMAc中依次加入IOOmmol上式⑴化合物、 200mmol上式(II)化合物、15mmol催化劑(為12mmol Fe(acac)2(乙酰丙酮鐵)與3mmol 三氯化鋪的混合物)和IOmmol助劑(為粒度100-200目的5mmol納米氧化紀與5mmol Cu (OTf) 2 (三氟甲磺酸銅)的混合物),然后在70°C下攪拌反應50分鐘,再升溫至90°C并 保溫攪拌反應8小時;
[0033] 反應結束后,將反應體系過濾,得到的濾液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進行沖洗洗滌, 分離出有機相,再用硫酸鎂干燥,上300-400目硅膠柱色譜,以體積比為1:2的氯仿和石油 醚混合物進行洗脫,從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產率為94. 6%。
[0034] 1H NMR(O)Cl3, 400MHz) : δ 8. 51 (d,2Jp H= 39. 7Hz,1H),7. 77 (d,3Jp H= 5. 7Hz,1H), 3. 74 (s,6H),3. 67-3. 66 (m,4H),2. 11-2. 03 (m,9H),I. 77 (brs,6H)。
[0035] 實施例2
[0037] 在氮氣氛圍下,向適量有機溶劑DMAc中依次加入IOOmmol上式⑴化合物、 230mmol上式(II)化合物、20mmol催化劑(為16mmol Fe(acac)2(乙酰丙酮鐵)與4mmol 三氯化鋪的混合物)和13mmol助劑(為粒度100-200目的6. 5mmol納米氧化I乙與6. 5mmol Cu (OTf) 2 (三氟甲磺酸銅)的混合物),然后在75 °C下攪拌反應45分鐘,再升溫至KKTC并 保溫攪拌反應7小時;
[0038] 反應結束后,將反應體系過濾,得到的濾液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進行沖洗洗滌, 分離出有機相,再用硫酸鎂干燥,上300-400目硅膠柱色譜,以體積比為1:2的氯仿和石油 醚混合物進行洗脫,從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其中n-Pr為正丙基),產率為94. 3%。
[0039] 1H NMR (CDCl3, 400MHz) : δ 8. 53 (d,2Jp H= 40. 0Hz,1H),7. 76 (d,3Jp H = 5. 7Hz, 1H), 4. 11 (t, J = 6. 5Hz, 4H), 3. 67-3. 66 (m, 4H), 2. 12-2. 05 (m, 9H), L 82-1. 59 (m, 10 H),0· 92 (t, J = 7. 3Hz, 6H)。
[0040] 實施例3
[0042] 在氮氣氛圍下,向適量有機溶劑DMAc中依次加入IOOmmol上式⑴化合物、 250mmol上式(II)化合物、25mmol催化劑(為20mmol Fe(acac)2(乙酰丙酮鐵)與5mmol 三氯化鋪的混合物)和16mmol助劑(為粒度100-200目的8mmol納米氧化紀與8mmol Cu (OTf) 2 (三氟甲磺酸銅)的混合物),然后在80°C下攪拌反應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