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視角后視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后視鏡,屬車輛配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后視鏡是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的必要配件,它可以使駕駛員在行駛途中觀察車后的情況,這對于機動車行車安全是十分重要的?,F(xiàn)有的汽車后視鏡采用單鏡片設計,使后視鏡的觀察范圍受到了限制,無論駕駛員如何調(diào)整后視鏡的角度,車后方總存在駕駛員看不到的區(qū)域,這個區(qū)域就是盲區(qū),盲區(qū)的存在給機動車行車造成了隱患。消除后視鏡觀察存在的盲區(qū)將使駕駛員能夠全面了解車輛后方的情況,提高行車的安全性,是降低事故發(fā)生率、保障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有效措施。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擴大駕駛員后視范圍,消除后視鏡盲區(qū)的雙視角后視鏡。
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視角后視鏡,它由鏡架、連接軸構成,其改進之處是,鏡架內(nèi)的鏡片由兩片鏡片組合而成,其邊緣與鏡架的邊框內(nèi)緣吻合,兩鏡片連接處相齊平,在鏡架內(nèi)安裝有兩個鉸接座,兩個鉸接座的長度相等且相互平行,它們的一端垂直固定在鏡架的內(nèi)表面上,另一端是萬向節(jié),每一個萬向節(jié)與一片鏡片相連接。
上述雙視角后視鏡,所述的兩個鉸接座上下垂直排列或左右水平排列。
上述雙視角后視鏡,所述兩片鏡片的面積上小下大。
采用這種結構的雙視角后視鏡,可以調(diào)節(jié)兩個鏡片觀看車輛后方的情況,擴大了駕駛員后視范圍,消除了后視鏡的盲區(qū),對減少事故的發(fā)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這種雙視角后視鏡結構簡單、制作方便,有利于在市場上推廣。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圖1的B-B剖視圖。
圖中標記如下鏡架1、連接軸2、鉸接座3、萬向節(jié)4、主鏡片5、副鏡片具體實施方式
從圖中可以看到,這種雙視角后視鏡,它的外觀與一般的機動車后視鏡一樣,由鏡架1和連接軸2構成,鏡架1的一側與連接軸2相連接,連接軸2的一端固定在機動車上,連接軸2和鏡架1的連接處是萬向連接,可以按照需要調(diào)節(jié)鏡架1的方向。
圖中顯示,這種雙視角后視鏡的鏡架1內(nèi)有兩片鏡片,兩片鏡片可以組合而成一個平面,其邊緣與鏡架1的邊框內(nèi)緣吻合,兩鏡片連接處相齊平。這兩片鏡片分別安裝在兩個鉸接座3上,兩個鉸接座3長度相等且相互平行,它們一端垂直固定在鏡架1的內(nèi)表面上,另一端是萬向節(jié)4,每一個萬向節(jié)4與一片鏡片相連接。
圖中還顯示,兩個鉸接座3可以上下垂直排列或左右水平排列,兩片鏡片的面積可以相等,也可以為一大一小不均等。在圖中所顯示的實施例中,兩個鉸接座3為上下垂直排列,兩鏡片為不均等面積,大面積的為主鏡片5,小面積的為副鏡片6。
在實際使用中,當兩個鉸接座3的萬向節(jié)轉到兩個鏡片垂直于鉸接座3的軸線方向時,也就是鏡片轉到鏡架1的前平面時,主鏡片5和副鏡片6相對應的邊緣齊平,它們形成一個平面鏡,駕駛員可以從鏡架1中看到一個完整的反射畫面。當需要擴大視野時,駕駛員可以將其中的一個鏡片向外或內(nèi)轉動一定的角度,就可以看到兩個方向的反射畫面,這樣駕駛員就可以通過主鏡片5和副鏡片6觀察車后更大區(qū)域的狀況,消除了后視鏡的盲區(qū),增加了行車的安全性。
權利要求1.一種雙視角后視鏡,它由鏡架[1]、連接軸[2]構成,其特征在于鏡架[1]內(nèi)的鏡片由兩片鏡片組合而成,其邊緣與鏡架[1]的邊框內(nèi)緣吻合,兩鏡片連接處相齊平,在鏡架[1]內(nèi)安裝有兩個鉸接座[3],兩個鉸接座[3]的長度相等且相互平行,它們的一端垂直固定在鏡架[1]的內(nèi)表面上,另一端是萬向節(jié)[4],每一個萬向節(jié)[4]與一片鏡片相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視角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片鏡片的面積上小下大。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視角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鉸接座[3]上下垂直排列或左右水平排列。
專利摘要一種雙視角后視鏡,屬于車輛配件技術領域,用于解決駕駛員后視范圍問題。其技術方案是它由鏡架、連接軸構成,鏡架內(nèi)的鏡片由兩片鏡片組合而成,在鏡架內(nèi)安裝有兩個鉸接座,兩個鉸接座的長度相等且相互平行,它們的一端垂直固定在鏡架的內(nèi)表面上,另一端是萬向節(jié),每一個萬向節(jié)與一片鏡片相連接,兩個鉸接座上下垂直排列或左右水平排列。這種結構的雙視角后視鏡,可以調(diào)節(jié)兩個鏡片觀看車輛后方的情況,擴大了駕駛員后視范圍,消除了后視鏡的盲區(qū),對減少事故的發(fā)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作方便,有利于市場推廣。
文檔編號B60R1/08GK2895156SQ20062002406
公開日2007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11日
發(fā)明者劉雙春 申請人:劉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