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車身控制器與牽引控制模塊在轉向支撐上的安裝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汽車車身上的零部件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車身控制器(BCM)與牽引控制模塊(TCU)是固定在轉向支撐總成上的重要電器元件,由于線束較多,通常其安裝均是靠兩個獨立的支架分別焊接到轉向支撐橫管上來實現。而兩個獨立支架分別焊接,不僅需占用一定的空間,而且花費材料較多,增加了加工制造成本,另外焊接點較多,容易引起轉向支撐的焊接變形。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汽車車身控制器與牽引控制模塊在轉向支撐上的安裝支架,采用一個結構合理支架,將車身控制器與牽引控制模塊均安裝到此支架上,結構緊湊,減少材料和制造成本,減小轉向支撐的焊接變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車身控制器與牽引控制模塊在轉向支撐上的安裝結構,該支架的上部與轉向支撐橫管焊接,中部開有兩個安裝牽引控制模塊的安裝孔,并留有過線開孔,支架的下部向外彎折伸出,其上設有兩個安裝車身控制器的安裝孔,并在彎折伸出部分的中部開缺口,容線束通過。這樣通過一個支架即實現了對車身控制器BCM和牽引控制模塊TCU的聯合安裝。
另外,為了保證支架與橫管連接的牢固性,將支架上部的中間割開一塊翻開成一定角度,形成三塊包住轉向支撐橫管,與之焊接固定。這樣支架與轉向支撐橫管至少有三條焊線,側面的兩條為主焊線,中部為加強焊線,加強了焊接強度。
經過分析,原有的安裝結構之所以需要兩個獨立支架來安裝BCM和TCU的主要原因是線束通過性的困擾,以及支架焊接定位的準確性。本結構通過合理調整BCM和TCU的安裝位置,將體積較大的BCM的安裝位置設置在支架的下部向外的伸出部分,同時在下方的中部開缺口,這樣就為BCM的線束從下方引出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支架的中部就為TCU的安裝留下了足夠的空間,有了足夠的安裝和線束布置空間。因此,采用上述安裝結構,BCM和TCU能聯合安裝到同一個支架上,降低了因另增支架而造成的材料和制造成本。另外,由于采用主次結合的三線焊接結構,使支架焊接牢固,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轉向支撐總成的焊接變形。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架與轉向支撐橫管的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支架類似一個反“Z”字形,上部A是與轉向支撐橫管的焊接部位,中部B是安裝牽引控制模塊的部位,下部C是安裝車身控制器的部位。支架的上部A的中間割開一塊并翻開成一定角度,形成三塊,通過三條焊線與橫管焊接固定,側面的兩條為主焊線4,中部為加強焊線3,加強焊接強度。支架的中部開有兩個安裝牽引控制模塊的安裝孔1,并留有過線開孔5,支架的下部向外彎折伸出,其上設有兩個安裝車身控制器的安裝孔2,并在彎折伸出部分的的中部開缺口6,容線束通過,這樣通過一個支架即實現了對BCM和TCU的聯合安裝。
參見圖2,安裝時,將支架通過上部的三條焊線焊接到橫管7上,再將牽引控制模塊(TCU)8對準中部的兩個安裝孔插入螺栓,并帶緊螺母,引出線束,最后將車身控制器(BCM)9安裝到支架下方伸出部分的安裝孔上,引出線束,即完成安裝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車身控制器與牽引控制模塊在轉向支撐上的安裝支架,其特征在于該支架的上部與轉向支撐橫管焊接,中部開有兩個安裝牽引控制模塊的安裝孔,并留有過線開孔,支架的下部向外彎折伸出,其上設有兩個安裝車身控制器的安裝孔,并在彎折伸出部分的中部開出線束通過缺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支架上部的中間割開一塊并翻開成一定角度,形成三條焊線,側面的兩條為主焊線,中部為加強焊線,與轉向支撐橫管焊接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車身控制器與牽引控制模塊在轉向支撐上的安裝支架,該支架的上部與轉向支撐橫管焊接,中部開有兩個安裝牽引控制模塊的安裝孔,并留有過線開孔,支架的下部向外彎折伸出,其上設有兩個安裝車身控制器的安裝孔,并在彎折伸出部分的中部開出線束通過缺口。另外在支架上部的中間割開一塊并翻開成一定角度,形成三條焊線,側面的兩條為主焊線,中部為加強焊線,與轉向支撐橫管焊接固定。采用上述安裝結構,BCM和TCU能聯合安裝到同一個支架上,降低了因另增支架而造成的材料和制造成本。另外,由于采用主次結合的三線焊接結構,使支架焊接牢固,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轉向支撐總成的焊接變形。
文檔編號B60R16/02GK2900252SQ20062011048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30日
發(fā)明者洪兵, 陳澤良, 胡銳, 李昌偉 申請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