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天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兩片或多片玻璃的汽車全景天窗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天窗安裝于車頂,能夠有效地使車內空氣流通,增加新鮮空氣進入,為車主帶來健康、舒適的享受,同時汽車車窗也可以開闊視野,使車內的人感覺更加的舒適。
圖1是現(xiàn)有的汽車天窗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這種天窗結構主要包括天窗玻璃、鈑金加強件、密封圈,鈑金加強件通過膠粘結在天窗玻璃的下表面,密封圈的圈內側通過膠粘結在天窗玻璃四周的塑料包邊上,這種結構的汽車天窗在生產(chǎn)時,需先將天窗玻璃放置在包邊模具內,通過包邊工藝在天窗玻璃的邊緣形成一硬質塑料包邊層,再通過膠將密封條首尾相連形成的密封圈粘結在塑料包邊層上,需要多道安裝工序才能組裝成汽車天窗,其生產(chǎn)工藝復雜,同時還需開發(fā)將天窗玻璃包邊處理的包邊模具,因此會產(chǎn)生較多的裝配費用和開模費用,整個生產(chǎn)成本高;另外,由于密封圈采用膠粘結在塑料包邊層上,時間長后,膠部分老化,密封圈的密封性容易因脫落而失效,密封圈安裝不穩(wěn)定,密封性差。
如圖3所示,現(xiàn)有的兩片或多片玻璃全景天窗,前玻璃與后玻璃拼接處具有直角的汽車天窗中,密封圈與之對應的直角是通過將密封條的端面切割成45°角,將兩端具有45°角的端面粘結在一起形成具有直角的密封圈,生產(chǎn)工藝步驟多,生產(chǎn)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全景天窗結構,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汽車天窗生產(chǎn)時需經(jīng)過包邊工藝處理天窗玻璃、密封圈采用膠粘結在塑料包邊上等多道工序組裝而導致生產(chǎn)時產(chǎn)生較多的裝配費用和開模費用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fā)明的一種汽車全景天窗結構,包括天窗玻璃、密封圈、玻璃加強件,所述玻璃加強件布置于所述天窗玻璃下方,所述玻璃加強件上表面與所述天窗玻璃下表面通過膠粘接,所述密封圈由首尾相連的密封條制成,所述玻璃加強件外側邊緣與所述密封圈內側邊連接,所述天窗玻璃的邊緣與所述密封圈內側邊過盈密封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密封圈的內側邊與玻璃加強件的外側邊緣固定連接,玻璃加強件的上表面通過膠粘結在天窗玻璃的下表面,同時密封圈的內側邊與天窗玻璃的邊緣密封連接,從而將密封圈固定在天窗玻璃的四周邊緣上,實現(xiàn)了無需在天窗玻璃的四周邊緣進行包邊工藝處理,也避免了采用膠將密封圈粘結在天窗玻璃與天窗玻璃連接一體,簡化了組裝工藝,降低了裝配費用,同時也節(jié)省了因需包邊工藝而開發(fā)包邊模具的費用;另外,密封圈與天窗玻璃過硬密封連接,兩者之間的連接性穩(wěn)定,汽車天窗的密封性好。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圈外側為半圓柱形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圈內側為連接圈,所述連接圈與所述半圓柱形密封圈一體成型。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半圓柱形密封圈為軟質橡膠,所述連接圈為硬質橡膠。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半圓柱形密封圈為硬質橡膠,所述半圓柱形密封圈內部為空腔。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圈內側下端成型有用于與所述玻璃加強件外側邊緣卡合連接的U形連接槽,所述密封圈的圈內側上端成型有用于卡設所述天窗玻璃邊緣的C形卡接槽。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密封圈一體成型為圈內側呈硬質橡膠的連接圈、圈外側呈半圓柱形密封圈,連接圈的上端設有用于與天窗玻璃邊緣過盈密封配合的C形卡接槽,下端設有用于與玻璃加強件外側邊緣卡合連接的U形連接槽,在將密封圈卡合在玻璃加強件外側邊緣后,再將套有密封圈的玻璃加強件用膠粘結在天窗玻璃下表面上,此時,天窗玻璃的四周邊緣卡合在密封圈的C形卡接槽內與之過盈配合,從而使密封圈、天窗玻璃、玻璃加強件三者緊固于一體,密封圈安裝牢固、穩(wěn)定,大大提高了汽車天窗的密封性。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汽車全景天窗結構具有兩片或多片天窗玻璃的汽車天窗,所述天窗玻璃包括前玻璃、與所述前玻璃后端拼接的后玻璃,所述密封圈一體成型有與所述前天窗玻璃拼接端直角相匹配的直角密封部。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具有直角邊緣的汽車天窗的密封圈一體成型有與直角邊緣相匹配的直角密封部,有效的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拼接式汽車雙天窗全景天窗的前后天窗拼接處密封圈由于采用膠水粘結,容易導致拼接式汽車雙天窗全景天窗的前后天窗拼接處漏水、密封性差的技術問題。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玻璃加強件通過鈑金沖壓成型,所述玻璃加強件邊緣向上折彎,用于插入所述U型連接槽與所述連接圈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汽車天窗結構生產(chǎn)工藝簡單,整體結構牢固穩(wěn)定,密封性能大大提升,簡化了生產(chǎn)組裝工藝,具有組裝簡單快速、成本低、密封效果好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的汽車天窗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xiàn)有的汽車天窗結構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現(xiàn)有的汽車天窗結構中密封圈呈直角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汽車天窗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密封圈端面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汽車天窗結構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汽車天窗結構中密封圈呈直角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天窗玻璃,11-塑料包邊,2-密封圈,21-直角密封部,22-半圓柱形密封圈,22a-空腔,23-連接圈,24-C形卡接槽,25-U形連接槽,3-玻璃加強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4至圖7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具有兩片天窗玻璃的汽車全景天窗結構,該全景天窗結構包括天窗玻璃1、密封圈2、玻璃加強件3,其中,天窗玻璃1分為前玻璃、后玻璃,前玻璃的后端與后玻璃的前端拼接,從而形成汽車的全景天窗玻璃,后玻璃通過密封圈2密封固定在汽車的車頂上,前玻璃可相對于后玻璃向外翻起而開啟。
所述玻璃加強件3為環(huán)形沖壓鈑金件,鈑金件的形狀與天窗玻璃1的形狀相對應,且布置于所述天窗玻璃1的下方,玻璃加強件3的上表面通過膠粘結在天窗玻璃1的下表面。
所述密封圈2由首尾相連一體成型的密封條制成,密封圈2的圈外側為半圓柱形密封圈22,所述密封圈2的圈內側為連接圈23,連接圈23與半圓柱形密封圈22通過橡膠一體成型制成,在實際生產(chǎn)應用中,半圓柱形密封圈22為軟質橡膠,其中,半圓柱形密封圈22也可采用硬質橡膠,當半圓柱形密封圈22采用硬質橡膠時,其內部設置一空腔,使半圓柱形密封圈22具有一定的彈性變形量,所述連接圈23為硬質橡膠;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圈23(即密封圈3的圈內)的上端成型有用于與天窗玻璃1的邊緣裝配卡合的C形卡接槽24,C形卡接槽24與天窗玻璃1的邊緣為過盈配合,從而使密封圈2與天窗玻璃1緊密接觸貼合,起到密封作用;連接圈23的下端成型有開口朝向下方的U形連接槽25,U形連接槽25沿密封圈2的周向延伸形成一環(huán)形狀,玻璃加強件3的邊緣向上折彎,并插入在U形連接槽25內,與U形連接槽25卡合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前玻璃和后玻璃的密封圈2在前、后玻璃拼接端直角處均一體成型有與天窗玻璃1的直角相匹配的直角密封部21,直角密封部21內側為連接部,外側為密封部,連接部與密封圈2的連接圈23結構相同,密封部與密封圈2的半圓柱形密封圈22結構相同,在實際生產(chǎn)應用中,采用一體成型的工藝將具有半圓柱形密封圈22、連接圈23的密封條的端部與直角密封部21的端部連接,制成天窗玻璃1的密封圈2。
本發(fā)明的汽車全景天窗結構組裝工藝是:首先將玻璃加強件3的邊緣插入在密封圈2的U形連接槽25內,使密封圈2與玻璃加強件3固定連接于一體;再將套好有密封圈2的玻璃加強件3通過膠粘結在天窗玻璃1的下表面上,此時,天窗玻璃1的四周邊緣裝配卡合在密封圈2的C形卡接槽24內。
由于將密封圈2的內側邊與玻璃加強件3的外側邊緣固定連接,玻璃加強件3的上表面通過膠粘結在天窗玻璃1的下表面,同時密封圈2的內側邊與天窗玻璃1的邊緣過盈密封連接,從而可將密封圈2固定在天窗玻璃1的四周邊緣上,實現(xiàn)了無需在天窗玻璃的四周邊緣進行包邊工藝處理后,將密封圈2采用膠粘結在天窗玻璃1的包邊上與天窗玻璃連接一體,簡化了組裝工藝,降低了裝配費用,同時也節(jié)省了因需包邊工藝而開發(fā)包邊模具的費用。
另外,由于天窗玻璃1的邊緣與C形卡接槽24過盈配合,以及天窗玻璃1、密封圈2玻璃加強件3之間兩兩相連接,從而使密封圈2、天窗玻璃1、玻璃加強件3三者緊固于一體,密封圈安裝牢固、穩(wěn)定,大大提高了汽車天窗的密封性。
應當理解,方位詞均是結合操作者和使用者的日常操作習慣以及說明書附圖而設立的,它們的出現(xiàn)不應當影響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jù)上述說明對本發(fā)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jié)不應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定,本發(fā)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