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動力三輪車領域,具體是一種后驅式三輪車。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道路交通行業(yè)的發(fā)展,各種道路交通工具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其中,對于動力三輪車,需要通過動力系統(tǒng)的牽引力傳遞至車輪驅動行駛。
現(xiàn)有動力三輪車的動力由發(fā)動機等動力裝置傳遞給變速器,然后在傳遞至后橋,發(fā)動機等動力裝置通常采用后置式布置,這種布置形式將底盤的部件均集中至車身后側,因此,整個車體的重量分布不均勻,車輛行駛的穩(wěn)定性不好,同時車輛的操控性較差。
因此,需要一種結構簡單緊湊,能夠實現(xiàn)前置后驅的后驅式三路車,以提高三輪車動力系統(tǒng)的傳動效率,使車輛的自重能夠均勻分布,從而提高車輛行駛的穩(wěn)定性和操控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能夠實現(xiàn)前置后驅的后驅式三路車,以提高三輪車動力系統(tǒng)的傳動效率,使車輛的自重能夠均勻分布,從而提高車輛行駛的穩(wěn)定性和操控性。
本實用新型的后驅式三輪車,包括車架、設置于所述車架的動力裝置和底盤部件;所述底盤部件包括變速器、差速器以及用于將變速器輸出的動力傳遞至所述差速器的后驅式傳動件;
進一步,所述車架包括車架本體和U形結構的前彎梁;所述U形結構前彎梁的口部固定于所述車架本體并與所述車架本體形成封閉結構;所述前彎梁中間固定有用于固定所述動力裝置的托架;
進一步,所述前彎梁包括兩相互平行前縱梁以及固定于兩前縱梁的前端之間形成所述U形結構的前橫梁;且所述前橫梁向上隆起形成拱形結構;
進一步,所述后驅式傳動件包括傳動軸、萬向節(jié)I和萬向節(jié)II,所述傳動軸前端通過所述萬向節(jié)I接受所述變速器輸出的動力,傳動軸后端通過所述萬向節(jié)II將動力傳遞至所述差速器;
進一步,所述傳動軸為空心傳動管;
進一步,所述動力裝置的殼體與變速器的殼體通過法蘭配合連接并通過所述托架固定于所述車架;
進一步,所述傳動管包括管體以及固定于所述管體兩端分別對應用于與所述萬向節(jié)I和萬向節(jié)II傳動連接的花鍵套;
進一步,所述底盤部件還包括輪轂、用于接受所述后驅式傳動件的動力并驅動輪轂轉動的半軸以及外套于所述半軸的橋殼;所述橋殼外固定或一體成形有用于支承所述后驅式傳動件轉動的軸承座;
進一步,所述車架本體包括沿橫向設置的后平架、沿縱向固定于后平架后端的左縱梁和右縱梁;所述左縱梁和右縱梁之間固定連接有一個或多個后橫梁,所述前縱梁的后端向后延伸至與所述后橫梁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后驅式三輪車,發(fā)動機或電動機等動力裝置的動力經過變速器后通過后驅式傳動件傳遞至差速器并由差速器分配至車輛的左半軸和右半軸以驅動車輛前進,本動力系統(tǒng)結構簡單緊湊,便于布置在三輪車等空間有限的車輛上,由于發(fā)動機和變速器等裝置可靠近車輛前端布置,因此,使車輛的自重能夠均勻分布,從而提高車輛行駛的穩(wěn)定性和操控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后驅式三輪車,包括車架、設置于所述車架的動力裝置和底盤部件;所述底盤部件包括變速器5、差速器以及用于將變速器5輸出的動力傳遞至所述差速器的后驅式傳動件,本三輪車中,發(fā)動機4或電動機等動力裝置的動力經過變速器5后通過后驅式傳動件傳遞至差速器并由差速器分配至車輛的左輪轂15和右輪轂13以驅動車輛前進,本動力系統(tǒng)結構簡單緊湊,便于布置在三輪車等空間有限的車輛上,由于發(fā)動機4和變速器5等裝置可靠近車輛前端布置,因此,使車輛的自重能夠均勻分布,從而提高車輛行駛的穩(wěn)定性和操控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車架包括車架本體和U形結構的前彎梁3;所述U形結構前彎梁3的口部固定于所述車架本體并與所述車架本體形成封閉結構;所述前彎梁3中間固定有用于固定所述動力裝置的托架2,托架2可通過固定與前彎梁3固定的支耳6安裝于前彎梁3,使發(fā)動機4等車輛驅動部件可安裝在前彎梁3中間,避免車輛駕駛位溫度過高,避免駕駛員發(fā)生燙腳危險,縮短三輪車傳動系統(tǒng)的傳動距離,提高車輛傳動效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前彎梁3包括兩相互平行的前縱梁以及固定于兩前縱梁的前端之間形成所述U形結構的前橫梁;前橫梁上固定有用于安裝轉向柱的主管1,且所述前橫梁向上隆起形成拱形結構,這種結構形式的前彎梁3的抗彎強度較高,能夠對發(fā)動機4、變速器5等車輛驅動部件進行可靠支撐。
本實施例中,所述后驅式傳動件包括傳動軸、萬向節(jié)I17和萬向節(jié)II12,所述傳動軸前端通過所述萬向節(jié)I17接受所述變速器5輸出的動力,傳動軸后端通過所述萬向節(jié)II12將動力傳遞至所述差速器,因此,變速器5的輸出端和差速器的輸入端之間不需要保持同軸,變速器5的動力依然可以可靠的傳遞至差速器,變速器5和差速器可根據底盤的布置空間調整變速器5和差速器的位置,提高車輛底盤空間的利用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傳動軸為空心傳動管9;采用管件作為傳動軸,一方面能夠有效減小傳動軸的自重,另一方面能夠保證傳動軸具有較高的抗扭強度和剛度,避免發(fā)生斷裂,所述傳動管9靠近兩端的內圓柱設有用于與所述萬向節(jié)連接的內花鍵;萬向節(jié)的一個接頭通過法蘭與變速器5輸出軸或差速器輸入軸傳動連接,萬向節(jié)的另一個接頭上設有外花鍵,通過花鍵與傳動管9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動力裝置的殼體與變速器5的殼體通過法蘭配合固定連接,使動力裝置和變速器5形成整體式結構,大大提高了本動力系統(tǒng)的緊湊性,便于將本動力系統(tǒng)搭載于三輪車等空間有限的小型車輛,同時,這種連接方式簡化了整車的裝配工藝。
本實施例中,所述傳動管9包括管體以及固定于所述管體兩端分別對應用于與所述萬向節(jié)I17和萬向節(jié)II12傳動連接的花鍵套8;花鍵套8可焊接在管體兩端,所述傳動管9通過該花鍵套8連接萬向節(jié)。
本實施例中,所述底盤部件還包括輪轂、用于接受所述后驅式傳動件的動力并驅動輪轂轉動的半軸以及外套于所述半軸的橋殼;所述橋殼外固定或一體成形有用于支承所述后驅式傳動件轉動的軸承座,后驅式傳動件的自重通過軸承座依次傳遞至橋殼和車架,軸承座內圓設有階梯面,并通過階梯面對軸承進行軸向限位。
本實施例中,所述車架本體包括沿橫向設置的后平架7、沿縱向固定于后平架7后端的左縱梁16和右縱梁11;所述左縱梁16和右縱梁11之間固定連接有一個或多個后橫梁10,所述前縱梁的后端向后延伸至與所述后橫梁10固定,車架本體可用于承載三輪車的貨箱等承重結構,而本實施例中,車架本體為由左、右縱梁11和后橫梁10組成的框架結構,其結構強度較高,不易變形。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