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機裝配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懸臂軸接頭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懸臂軸接頭,其在工作狀態(tài)下和非工作狀態(tài)下均為同一狀態(tài),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懸臂軸處于外擴狀態(tài),使得整個無人機的占地面積大,不利于搬運和存放。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懸臂軸接頭結構,其使得非工作狀態(tài)下,懸臂軸可被收起,進而使得無人機的占用體積小,方便搬運和存放。
一種懸臂軸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懸臂軸接頭、斜撐桿連接接頭、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所述懸臂軸接頭、斜撐桿連接接頭分別位于安裝桿的一側布置,所述斜撐桿連接接頭和所述懸臂軸接頭呈斜角布置,所述安裝桿的另一側布置有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的安裝柱插裝于所述安裝桿的另一側的內(nèi)腔內(nèi)、并通過轉軸連接,所述安裝桿的另一側的下端位置開有旋轉避讓槽,其還包括有套筒,工作狀態(tài)下的所述套筒套裝于所述安裝桿的另一側、并覆蓋所述轉軸的位置,確保安裝桿和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的安裝柱呈直線排列布置。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斜撐桿連接接頭和所述懸臂軸接頭的斜向突出部分通過定位連接孔緊固連接,確保斜撐桿連接接頭的安裝快速便捷、定位準確;
所述安裝桿的中部外環(huán)面設置有套筒定位環(huán)槽,工作狀態(tài)下的所述套筒的前端內(nèi)壁卡裝于所述套筒定位環(huán)槽;
所述懸臂軸接頭上設置有第一定位孔,確保懸臂軸的穩(wěn)固安裝;
所述斜撐桿連接接頭上設置有第二定位孔,確保斜撐桿的穩(wěn)固安裝。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后,當無人機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套筒套裝于所述安裝桿的另一側、并覆蓋所述轉軸的位置,確保安裝桿和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的安裝柱呈直線排列布置,當無人機需要搬運或者存放時,將套筒脫離,使得安裝桿、安裝柱在轉軸的作用下進行相對旋轉,直至斜撐桿連接接頭和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呈相對較小角度,此時無人機的懸臂軸被收縮,其使得非工作狀態(tài)下,懸臂軸可被收起,進而使得無人機的占用體積小,方便搬運和存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下的主視圖結構示意圖(套筒已脫離轉軸的對應位置);
圖中序號所對應的名稱如下:
懸臂軸接頭1、斜撐桿連接接頭2、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3、安裝桿4、安裝柱5、轉軸6、旋轉避讓槽7、套筒8、套筒定位環(huán)槽9、第一定位孔10、第二定位孔11、定位連接孔12。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懸臂軸接頭結構,見圖1、圖2:其包括懸臂軸接頭1、斜撐桿連接接頭2、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3,懸臂軸接頭1、斜撐桿連接接頭2分別位于安裝桿4的一側布置,斜撐桿連接接頭2和懸臂軸接頭1呈斜角布置,安裝桿4的另一側布置有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3,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3的安裝柱5插裝于安裝桿4的另一側的內(nèi)腔內(nèi)、并通過轉軸6連接,安裝桿4的另一側的下端位置開有旋轉避讓槽7,其還包括有套筒8,工作狀態(tài)下的套筒8套裝于安裝桿4的另一側、并覆蓋轉軸6的位置,確保安裝桿4和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3的安裝柱5呈直線排列布置。
斜撐桿連接接頭2和懸臂軸接頭1的斜向突出部分通過定位連接孔12緊固連接,確保斜撐桿連接接頭2的安裝快速便捷、定位準確;
安裝桿4的中部外環(huán)面設置有套筒定位環(huán)槽9,工作狀態(tài)下的套筒8的前端內(nèi)壁卡裝于套筒定位環(huán)槽9;
懸臂軸接頭1上設置有第一定位孔10,確保懸臂軸的穩(wěn)固安裝;
斜撐桿連接接頭2上設置有第二定位孔11,確保斜撐桿的穩(wěn)固安裝。
其工作原理如下:當無人機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套筒8套裝于安裝桿4的另一側、并覆蓋轉軸6的位置,確保安裝桿4和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3的安裝柱5呈直線排列布置,當無人機需要搬運或者存放時,將套筒8脫離,使得安裝桿4、安裝柱5在轉軸6的作用下進行相對旋轉,直至斜撐桿連接接頭2和保護圈撐桿連接接頭3呈相對較小角度,此時無人機的懸臂軸被收縮。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內(nèi)容僅為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