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套袋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氧化鐵顏料粉末裝袋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套袋裝置。包括用于放置顏料包裝袋的平板小車及其縱向移動機構,以及安裝在平板小車上、位于包裝袋兩側的左右吸頭及其橫向移動機構,在平板小車底部四角對稱設有四個腳輪,四個腳輪分別與下方的兩平行導軌匹配滑動連接,兩平行導軌水平固定在地面上,平板小車通過縱向移動機構沿導軌前后移動。本發(fā)明自動套袋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免去依靠人工套袋帶來的煩惱;同時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人工套袋,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性能可靠,效果好,使用方便,非常適于推廣實施。
【專利說明】自動套袋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氧化鐵顏料粉末裝袋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套袋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將已將加工好的氧化鐵顏料粉末裝袋的裝置,其套袋的過程還是需要人工去完成。由于顏料的附著性好,很容易沾染到工人的皮膚上,并且不易清洗,而且人工套袋生產效率低。因而,研究設計一種自動套袋裝置,免去依靠人工套袋帶來的煩惱,同時又提高生產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免去依靠人工套袋帶來的煩惱,同時又提高生產效率的自動套袋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自動套袋裝置,包括用于放置顏料包裝袋的平板小車及其縱向移動機構,以及安裝在平板小車上、位于包裝袋兩側的左右吸頭及其橫向移動機構,在平板小車底部四角對稱設有四個腳輪,四個腳輪分別與下方的兩平行導軌匹配滑動連接,兩平行導軌水平固定在地面上,平板小車通過縱向移動機構沿導軌前后移動。
[0005]平板小車縱向移動機構包括縱向移動氣缸,該氣缸活塞桿末端與平板小車后端固定連接,氣缸尾部通過第一氣缸支座固定在地面上。
[0006]左/右吸頭橫向移動機構包括橫向移動氣缸,該氣缸活塞桿末端與左/右吸頭外側面固定連接,氣缸尾部通過第二氣缸支座固定在平板小車上。
[0007]左/右吸頭的內側面設有吸腔,內側面的邊緣設有翻邊。
[0008]左/右吸頭外側面設有凸臺,凸臺端面中心部設有螺紋孔,氣缸活塞桿末端設有與螺紋孔匹配的一段外螺紋,左/右吸頭通過凸臺與氣缸螺接。
[0009]左/右吸頭采用橡膠材料制成。
[0010]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在結構上,本發(fā)明自動套袋裝置包括平板小車及其縱向移動機構,以及左右吸頭及其橫向移動機構,其中通過設置左右吸頭及其橫向移動機構,用于將包裝袋及其上部進料孔左右張開,通過設置用于放置包裝袋的平板小車及其縱向移動機構,用于載著包裝袋前后移動,使包裝袋的進料孔自動套裝在包裝機的出料管上,從而實現了自動套袋功能,免去依靠人工套袋帶來的煩惱;同時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人工套袋,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0011]2、在結構上,本發(fā)明平板小車縱向移動機構和左/右吸頭橫向移動機構均采用氣缸,結構簡單,動作反應快,且性能可靠;左/右吸頭包括吸腔,以及邊緣處設有翻邊,增大與包裝袋接觸面積,效果最好;左/右吸頭外側面設有凸臺,通過凸臺吸頭與氣缸螺紋連接,結構簡單,便于安裝和拆卸,使用方便;左/右吸頭采用橡膠材料制成,制作成本低,易于實施,有利于推廣。
[0012]3、綜上,本發(fā)明自動套袋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免去依靠人工套袋帶來的煩惱;同時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人工套袋,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性能可靠,效果好,使用方便,因此,非常適于推廣實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發(fā)明自動套袋裝置的工作狀態(tài)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自動套袋裝置的工作狀態(tài)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或2所示自動套袋裝置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自動套袋裝置的吸頭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自動套袋裝置的吸頭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平板小車,2、左吸頭,3、右吸頭,4、腳輪,5、導軌,6、地面,7、縱向移動氣缸,8、第一氣缸支座,9、橫向移動氣,10、第二氣缸支座,11、吸腔,12、翻邊,13、凸臺,14、螺紋孔,15、顏料包裝袋,16、進料孔。
[0014]【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
參見圖1-圖3,圖中,本發(fā)明自動套袋裝置,包括用于放置顏料包裝袋15的平板小車1及其縱向移動機構,以及安裝在平板小車上、位于包裝袋兩側的左右吸頭2、3及其橫向移動機構,在平板小車底部四角對稱設有四個腳輪4,四個腳輪分別與下方的兩平行導軌5匹配滑動連接,兩平行導軌水平固定在地面6上,平板小車通過縱向移動機構沿導軌前后移動。平板小車縱向移動機構包括縱向移動氣缸7,該氣缸活塞桿末端與平板小車后端固定連接,氣缸尾部通過第一氣缸支座8固定在地面上。左/右吸頭橫向移動機構包括橫向移動氣缸9,該氣缸活塞桿末端與左/右吸頭外側面固定連接,氣缸尾部通過第二氣缸支座10固定在平板小車上。
[0015]參見圖4-5,圖中,左/右吸頭的內側面設有吸腔11,內側面的邊緣設有翻邊12。左/右吸頭外側面設有凸臺13,凸臺端面中心部設有螺紋孔14,氣缸活塞桿末端設有與螺紋孔匹配的一段外螺紋,左/右吸頭通過凸臺與氣缸螺接。左/右吸頭采用橡膠材料制成。
[0016]使用時,首先將顏料包裝袋15放置在左右吸頭之間,接著,啟動橫向移動氣缸,使氣缸活塞桿伸出,使得左右吸頭的內側面緊緊壓在包裝袋的兩側面上(見圖1);然后,啟動橫向移動氣缸,使氣缸活塞桿收縮,左右吸頭吸住包裝袋的兩側面并向外拉開,使得包裝袋及其上部的進料孔16完全張開(見圖2);接著,啟動縱向移動氣缸,使氣缸活塞桿伸出,平板小車載著張開的包裝袋向前移動,即向著包裝機的出料管移動,最終使出料管插入到包裝袋的進料孔內,然后將顏料粉末充入袋中;填充完成后,啟動縱向移動氣缸,使氣缸活塞桿收縮,載著袋子離開包裝機并且封住開孔。
[0017]本發(fā)明在結構上通過設置左右吸頭及其橫向移動機構,用于將包裝袋及其上部進料孔左右張開,通過設置用于放置包裝袋的平板小車及其縱向移動機構,用于載著包裝袋前后移動,自動套裝在包裝機的出料管上,從而實現了自動套袋功能,免去依靠人工套袋帶來的煩惱,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人工套袋,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0018]此外,平板小車縱向移動機構和左/右吸頭橫向移動機構均采用氣缸,結構簡單,動作反應快,且性能可靠;左/右吸頭包括吸腔,以及邊緣處設有翻邊,增大與包裝袋接觸面積,效果最好;左/右吸頭外側面設有凸臺,通過凸臺吸頭與氣缸螺紋連接,結構簡單,便于安裝和拆卸,使用方便;左/右吸頭采用橡膠材料制成,制作成本低,易于實施,有利于推廣。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套袋裝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放置顏料包裝袋的平板小車及其縱向移動機構,以及安裝在平板小車上、位于包裝袋兩側的左右吸頭及其橫向移動機構,在平板小車底部四角對稱設有四個腳輪,四個腳輪分別與下方的兩平行導軌匹配滑動連接,兩平行導軌水平固定在地面上,平板小車通過縱向移動機構沿導軌前后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套袋裝置,其特征是:平板小車縱向移動機構包括縱向移動氣缸,該氣缸活塞桿末端與平板小車后端固定連接,氣缸尾部通過第一氣缸支座固定在地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套袋裝置,其特征是:左/右吸頭橫向移動機構包括橫向移動氣缸,該氣缸活塞桿末端與左/右吸頭外側面固定連接,氣缸尾部通過第二氣缸支座固定在平板小車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套袋裝置,其特征是:左/右吸頭的內側面設有吸腔,內側面的邊緣設有翻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套袋裝置,其特征是:左/右吸頭外側面設有凸臺,凸臺端面中心部設有螺紋孔,氣缸活塞桿末端設有與螺紋孔匹配的一段外螺紋,左/右吸頭通過凸臺與氣缸螺接。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自動套袋裝置,其特征是:左/右吸頭采用橡膠材料制成。
【文檔編號】B65B43/30GK104354926SQ201410542836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15日
【發(fā)明者】吳建民, 胡云芳, 陸玉平, 沈群英 申請人:浙江聯(lián)合顏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