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電一體化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化機電一體化提升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將機械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接口技術、信號變換技術等多種技術進行有機地結合,并綜合應用到實際中去的綜合技術。是現(xiàn)代化的自動生產(chǎn)設備幾乎可以說都是機電一體化的設備。但是,現(xiàn)有的機電一體化提升設備存在著功能不夠完善,智能程度低,使用不方便,工作效率低,提升不精確,安全性差,結構復雜,且影響美觀的問題。
因此,發(fā)明一種智能化機電一體化提升設備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智能化機電一體化提升設備,以解決現(xiàn)有的機電一體化提升設備存在著功能不夠完善,智能程度低,使用不方便,工作效率低,提升不精確,安全性差,結構復雜,且影響美觀的問題。一種智能化機電一體化提升設備,包括固定底座,電機,彈簧掛鉤,智能操控裝置,調節(jié)螺栓,刻度線,固定支架,活動支架,傳動輪和鋼絲繩,所述的固定底座固定連接在固定支架的下部;所述的鋼絲繩連接在電機與彈簧掛鉤的中間;所述的智能操控裝置設置在調節(jié)螺栓的下部;所述的刻度線設置在固定支架的右表面;所述的傳動輪連接在活動支架的頂部。
所述的智能操控裝置包括觸控屏,控制開關,可編程控制器,報警喇叭,報警燈和防護罩,所述的控制開關通過電性連接設置在觸控屏的下部;所述的可編程控制器設置在防護罩的內部;所述的報警喇叭設置在報警燈的下部。
所述的可編程控制器具體采用三菱fx2n-48型號的plc,有利于控制方便,使得精確可靠,從而達到最佳控制效果。
所述的觸控屏具體采用多點電容式觸摸屏,有利于顯示狀態(tài),使得提高智能程度,從而完善功能多樣性。
所述的報警燈具體采用圓球狀紅色閃爍led燈,有利于安全報警,方便可靠,從而提高安全效果。
所述的報警喇叭具體采用蜂鳴器,有利于實用安全,提高警報效果,從而降低安全隱患。
所述的活動支架具體采用不銹鋼空心圓柱管,有利于提升靈活,使得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省時省力。
所述的刻度線具體采用黑色凸線,有利于精確實用,結構簡單,使得安全可靠。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提供一種智能化機電一體化提升設備,廣泛應用于機電一體化設備技術領域,同時,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的智能操控裝置,報警燈,活動支架和可編程控制器的設置,有利于提升靈活,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實用方便,靈活可靠,安全報警,進一步使得控制精確,提高智能程度,從而降低安全隱患,完善功能多樣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智能操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固定底座,2-電機,3-彈簧掛鉤,4-智能操控裝置,41-觸控屏,42-控制開關,43-可編程控制器,44-報警喇叭,45-報警燈,46-防護罩,5-調節(jié)螺栓,6-刻度線,7-固定支架,8-活動支架,9-傳動輪,10-鋼絲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智能化機電一體化提升設備,包括固定底座1,電機2,彈簧掛鉤3,智能操控裝置4,調節(jié)螺栓5,刻度線6,固定支架7,活動支架8,傳動輪9和鋼絲繩10,所述的固定底座1固定連接在固定支架7的下部;所述的鋼絲繩10連接在電機2與彈簧掛鉤3的中間;所述的智能操控裝置4設置在調節(jié)螺栓5的下部;所述的刻度線6設置在固定支架7的右表面;所述的傳動輪9連接在活動支架8的頂部。
所述的智能操控裝置4包括觸控屏41,控制開關42,可編程控制器43,報警喇叭44,報警燈45和防護罩46,所述的控制開關42通過電性連接設置在觸控屏41的下部;所述的可編程控制器43設置在防護罩46的內部;所述的報警喇叭44設置在報警燈45的下部。
所述的可編程控制器43具體采用三菱fx2n-48型號的plc,有利于控制方便,使得精確可靠,從而達到最佳控制效果。
所述的觸控屏41具體采用多點電容式觸摸屏,有利于顯示狀態(tài),使得提高智能程度,從而完善功能多樣性。
所述的報警燈45具體采用圓球狀紅色閃爍led燈,有利于安全報警,方便可靠,從而提高安全效果。
所述的報警喇叭44具體采用蜂鳴器,有利于實用安全,提高警報效果,從而降低安全隱患。
所述的活動支架8具體采用不銹鋼空心圓柱管,有利于提升靈活,使得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省時省力。
所述的刻度線6具體采用黑色凸線,有利于精確實用,結構簡單,使得安全可靠。
工作原理:
本發(fā)明利用活動支架8配合升高或降低,通過刻度線6精確數(shù)據(jù),在報警喇叭44與報警燈45的作用下,安全提醒,通過可編程控制器43的作用下,觸控屏41智能操控,進一步使得安全可靠,提高智能程度,完善功能多樣性,降低維護成本。
利用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啟發(fā)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