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力電纜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便捷的電力電纜裝置。
背景技術:
為方便運輸以及電力作業(yè),電纜制造完成后需要進行纏卷,成為成卷的電纜線圈。傳統(tǒng)的纏卷方式不夠穩(wěn)定,效率低,而且纏卷過程不夠安全,不能適應不同大小的卷盤進行纏卷,不工作時不能對卷盤進行固定,更換空卷盤步驟較繁瑣,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捷的電力電纜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fā)明的一種便捷的電力電纜裝置,包括底座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底座頂面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內部設有傳導腔,所述傳導腔右側的所述第一支架內部設有鎖接腔,所述傳導腔與所述鎖接腔之間設有隔開板,所述隔開板內旋轉配合連接有向左側延展設置的旋套,所述鎖接腔左側內部固定設有鎖接裝置,所述鎖接裝置內滑接有內螺旋鎖接套,所述內螺旋鎖接套內螺旋紋配合連接有螺旋紋旋套,所述鎖接裝置前后兩側內面相應設有導接槽,所述導接槽內滑接有與所述螺旋紋旋套固定連接的導接塊,所述旋套左側延展段伸進所述傳導腔內且尾端外側固定設有第一錐輪,所述旋套右側尾端與所述螺旋紋旋套左端固定連接,所述鎖接裝置右側的所述鎖接腔內部設有鎖接盤,所述旋套內配合有向左右兩側延展設置的第一旋軸,所述第一旋軸左側延展尾端伸進所述傳導腔內且與所述傳導腔左側內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旋軸右側延展段穿經所述螺旋紋旋套后與所述鎖接盤左端固定連接,所述鎖接盤右側面設有向右側延展設置的第二旋軸,所述第二旋軸右側延展段連通所述第一支架右側面且旋轉配合連接,所述傳導腔后側面內部設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內部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調動螺旋桿,所述調動螺旋桿上螺旋紋配合連接有調動滑接塊,所述調動滑接塊前側面的左右兩側相應設有伸進所述傳導腔內的導接臂,所述導接臂內配合連接有向左右兩側延展設置的卡接軸,兩組所述導接臂之間的所述卡接軸上滑接有雙錐輪,所述第一錐輪左側的所述第一旋軸外部固定設置有第二錐輪,所述底座底面固定設置有防滑減震墊,所述防滑減震墊底面設置有防滑顆粒,所述第一支架內設置有斷路裝置。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底面與所述底座底面固定連接,所述底座右側面內部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內部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一螺旋桿,所述第一螺旋桿左端與所述第二滑接槽左側內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右端與第一電動機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電動機外部設置于所述第二滑接槽右側內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接槽內滑接有與所述第一螺旋桿螺旋紋配合連接的第一滑接塊,所述第二支架底面與所述第一滑接塊頂面固定連接且與所述底座的頂面滑接配合。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右端和所述第二支架左端相對設有旋轉中連件,兩組所述旋轉中連件之間配合連接設有卷盤,所述第二旋軸右側延展尾端延展到所述第一支架右側面外且尾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右端的所述旋轉中連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右端的所述旋轉中連件與所述第二支架左側面旋轉配合連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調動螺旋桿左端與第二電動機配合連接,所述第二電動機外部設置于所述第一滑接槽左側內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調動螺旋桿右端與所述第一滑接槽右側內面旋轉配合連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卡接軸左端與第三電動機配合連接,所述第三電動機外部設置于所述傳導腔左側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卡接軸右端與所述傳導腔右側面旋轉配合連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雙錐輪位于所述第二錐輪與所述第一錐輪之間。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內螺旋鎖接套右側面固定設有摩擦墊,所述摩擦墊相對的所述鎖接盤左側面上下相應設有彈性感應器,所述彈性感應器與所述第三電動機電力連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卷盤左右兩端均設有卡接槽,所述第一支架右端和所述第二支架左端的所述旋轉中連件相對側分別設有用以與所述卷盤左右兩端的所述卡接槽配合連接的卡接塊。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斷路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內底部的存取腔,所述存取腔中安裝有斷路器,所述斷路器外部還可打開的設置有蓋板。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傳導腔右側的第一支架內部設鎖接腔,傳導腔與鎖接腔之間設隔開板,隔開板內旋轉配合連接向左側延展設置的旋套,鎖接腔左側內部固定設鎖接裝置,鎖接裝置內滑接內螺旋鎖接套,內螺旋鎖接套內螺旋紋配合連接螺旋紋旋套,鎖接裝置前后兩側內面相應設導接槽,導接槽內滑接與螺旋紋旋套固定連接的導接塊,旋套左側延展段伸進傳導腔內且尾端外側固定設第一錐輪,旋套右側尾端與螺旋紋旋套左端固定連接,鎖接裝置右側的鎖接腔內部設鎖接盤,旋套內配合向左右兩側延展設置的第一旋軸,第一旋軸左側延展尾端伸進傳導腔內且與傳導腔左側內面旋轉配合連接,第一旋軸右側延展段穿經螺旋紋旋套后與鎖接盤左端固定連接,鎖接盤右側面設向右側延展設置的第二旋軸,第二旋軸右側延展段連通第一支架右側面且旋轉配合連接,傳導腔后側面內部設第一滑接槽,第一滑接槽內部設左右延展設置的調動螺旋桿,調動螺旋桿上螺旋紋配合連接調動滑接塊,調動滑接塊前側面的左右兩側相應設伸進傳導腔內的導接臂,導接臂內配合連接向左右兩側延展設置的卡接軸,兩組導接臂之間的卡接軸上滑接雙錐輪,第一錐輪左側的第一旋軸外部固定設置第二錐輪,從而實現自動切換鎖接以及卷電纜工作,從而提高自動卷電纜運行的穩(wěn)定性,減少設備投入,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卷電纜的工作效率同時實現自動鎖接,提高安全性。
2.通過第一支架底面與底座底面固定連接,底座右側面內部設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二滑接槽,第二滑接槽內部設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左端與第二滑接槽左側內面旋轉配合連接,第一螺旋桿右端與第一電動機配合連接,第一電動機外部設置于第二滑接槽右側內面內且固定連接,第二滑接槽內滑接與第一螺旋桿螺旋紋配合連接的第一滑接塊,第二支架底面與第一滑接塊頂面固定連接且與底座的頂面滑接配合,從而實現滿足不同大小的卷盤進行卷電纜工作。
3.通過內螺旋鎖接套右側面固定設摩擦墊,摩擦墊相對的鎖接盤左側面上下相應設彈性感應器,彈性感應器與第三電動機電力連接,從而實現自動固定,提高工作效率。
4.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自動切換鎖接以及卷電纜工作,從而提高自動卷電纜運行的穩(wěn)定性,減少設備投入,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卷電纜的工作效率同時實現自動鎖接,能滿足不同大小的卷盤進行卷電纜工作,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便捷的電力電纜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圖1中“a-a”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第一支架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一種便捷的電力電纜裝置鎖接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圖3中“b-b”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便捷的電力電纜裝置,包括底座3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底座3頂面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4內部設有傳導腔43,所述傳導腔43右側的所述第一支架4內部設有鎖接腔41,所述傳導腔43與所述鎖接腔41之間設有隔開板44,所述隔開板44內旋轉配合連接有向左側延展設置的旋套441,所述鎖接腔41左側內部固定設有鎖接裝置411,所述鎖接裝置411內滑接有內螺旋鎖接套413,所述內螺旋鎖接套413內螺旋紋配合連接有螺旋紋旋套442,所述鎖接裝置411前后兩側內面相應設有導接槽412,所述導接槽412內滑接有與所述螺旋紋旋套442固定連接的導接塊415,所述旋套441左側延展段伸進所述傳導腔43內且尾端外側固定設有第一錐輪431,所述旋套441右側尾端與所述螺旋紋旋套442左端固定連接,所述鎖接裝置411右側的所述鎖接腔41內部設有鎖接盤42,所述旋套441內配合有向左右兩側延展設置的第一旋軸433,所述第一旋軸433左側延展尾端伸進所述傳導腔43內且與所述傳導腔43左側內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旋軸433右側延展段穿經所述螺旋紋旋套442后與所述鎖接盤42左端固定連接,所述鎖接盤42右側面設有向右側延展設置的第二旋軸45,所述第二旋軸45右側延展段連通所述第一支架4右側面且旋轉配合連接,所述傳導腔43后側面內部設有第一滑接槽46,所述第一滑接槽46內部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調動螺旋桿463,所述調動螺旋桿463上螺旋紋配合連接有調動滑接塊461,所述調動滑接塊461前側面的左右兩側相應設有伸進所述傳導腔43內的導接臂462,所述導接臂462內配合連接有向左右兩側延展設置的卡接軸435,兩組所述導接臂462之間的所述卡接軸435上滑接有雙錐輪436,所述第一錐輪431左側的所述第一旋軸433外部固定設置有第二錐輪432,所述底座3底面固定設置有防滑減震墊301,所述防滑減震墊301底面設置有防滑顆粒,所述第一支架4內設置有斷路裝置。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4底面與所述底座3底面固定連接,所述底座3右側面內部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二滑接槽31,所述第二滑接槽31內部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一螺旋桿32,所述第一螺旋桿32左端與所述第二滑接槽31左側內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32右端與第一電動機33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電動機33外部設置于所述第二滑接槽31右側內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接槽31內滑接有與所述第一螺旋桿32螺旋紋配合連接的第一滑接塊34,所述第二支架5底面與所述第一滑接塊34頂面固定連接且與所述底座3的頂面滑接配合,從而實現滿足不同大小的卷盤進行卷電纜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4右端和所述第二支架5左端相對設有旋轉中連件51,兩組所述旋轉中連件51之間配合連接設有卷盤6,所述第二旋軸45右側延展尾端延展到所述第一支架4右側面外且尾端與所述第一支架4右端的所述旋轉中連件5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5右端的所述旋轉中連件51與所述第二支架5左側面旋轉配合連接,從而實現卷盤6的快速安裝以及旋轉控制。
其中,所述調動螺旋桿463左端與第二電動機464配合連接,所述第二電動機464外部設置于所述第一滑接槽46左側內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調動螺旋桿463右端與所述第一滑接槽46右側內面旋轉配合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調動滑接塊461的沿第一滑接槽46左右移動,進而實現自動控制調動滑接塊461帶動雙錐輪436的左右移動,實現控制雙錐輪436在第二錐輪432與第一錐輪431之間的切換嚙合傳導控制。
其中,所述卡接軸435左端與第三電動機434配合連接,所述第三電動機434外部設置于所述傳導腔43左側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卡接軸435右端與所述傳導腔43右側面旋轉配合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卷電纜工作以及自動控制鎖接工作。
其中,所述雙錐輪436位于所述第二錐輪432與所述第一錐輪431之間。
其中,所述內螺旋鎖接套413右側面固定設有摩擦墊414,所述摩擦墊414相對的所述鎖接盤42左側面上下相應設有彈性感應器421,所述彈性感應器421與所述第三電動機434電力連接,從而實現自動固定,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卷盤6左右兩端均設有卡接槽61,所述第一支架4右端和所述第二支架5左端的所述旋轉中連件51相對側分別設有用以與所述卷盤6左右兩端的所述卡接槽61配合連接的卡接塊511,從而實現穩(wěn)固配合。
其中,所述斷路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內底部的存取腔401,所述存取腔401中安裝有斷路器402,所述斷路器402外部還可打開的設置有蓋板403,當發(fā)生漏電事故時,通過斷路器402及時跳閘從而可對裝置進行保護以防損壞。
初始狀態(tài)時,調動滑接塊461位于第一滑接槽46內的最右側位置,此時,使調動滑接塊461前端兩組導接臂462之間的雙錐輪436右側錐齒面與第一錐輪431嚙合連接,此時雙錐輪436左側錐齒面最大程度遠離第二錐輪432,然后,通過第三電動機434帶動卡接軸435旋轉,由卡接軸435帶動雙錐輪436旋轉,雙錐輪436帶動第一錐輪431以及第一錐輪431上的旋套441,進而由旋套441帶動螺旋紋旋套442旋轉,由螺旋紋旋套442帶動內螺旋鎖接套413旋轉,使內螺旋鎖接套413帶動摩擦墊414與鎖接盤42左側面相抵接如圖4所示,此時,摩擦墊414碰到鎖接盤42左側面的彈性感應器421,使彈性感應器421發(fā)生信號并控制第三電動機434停止旋轉,同時由于摩擦墊414與鎖接盤42左側面相抵,此時為鎖接狀態(tài)。
當需要卷電纜時,首先通過第一電動機33帶動第一螺旋桿32旋轉,使第一螺旋桿32帶動第一滑接塊34移動到第二滑接槽31內的最右側位置,進而由第一滑接塊34帶動第二支架5移動到底座3頂面的最右側位置,然后將卷盤6左端內的卡接槽61與第一支架4右端的旋轉中連件51右側的卡接塊511完全配合連接,同時,使第二支架5左端的旋轉中連件51左側的卡接塊511與卷盤6右端內的卡接槽61處于相對位置,然后通過第一電動機33帶動第一螺旋桿32反向旋轉,使第一螺旋桿32帶動第一滑接塊34以及第一滑接塊34頂部的第二支架5沿第二滑接槽31左側方向滑接,直至第二支架5左端的旋轉中連件51左側的卡接塊511完全插入卷盤6右端內的卡接槽61內,此時控制第一電動機33停止旋轉,然后通過第三電動機434帶動卡接軸435反向旋轉,由卡接軸435帶動雙錐輪436反向旋轉,進而由雙錐輪436帶動第一錐輪431反向旋轉,由第一錐輪431帶動旋套441以及旋套441右側尾端的螺旋紋旋套442反向旋轉,進而由螺旋紋旋套442帶動內螺旋鎖接套413沿鎖接裝置411左側方向移動,同時,導接塊415逐漸沿導接槽412內左側方向移動,此時,使內螺旋鎖接套413逐漸遠離鎖接盤42左側面,直至內螺旋鎖接套413移動到鎖接裝置411內的最左側位置,此時,控制第三電動機434停止旋轉,然后通過第二電動機464帶動調動螺旋桿463旋轉,由調動螺旋桿463帶動調動滑接塊461逐漸移動到第一滑接槽46內的最左側位置時,此時,雙錐輪436與第二錐輪432嚙合連接,然后通過第三電動機434帶動卡接軸435旋轉,由卡接軸435帶動雙錐輪436旋轉,雙錐輪436帶動第二錐輪432旋轉,進而由第二錐輪432帶動第一旋軸433旋轉,由第一旋軸433帶動鎖接盤42以及鎖接盤42右側面的第二旋軸45旋轉,進而由第二旋軸45右側尾端的旋轉中連件51帶動第二旋軸45右側尾端的旋轉中連件51與第二支架5左側的旋轉中連件51之間的卷盤6旋轉實現卷電纜工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傳導腔右側的第一支架內部設鎖接腔,傳導腔與鎖接腔之間設隔開板,隔開板內旋轉配合連接向左側延展設置的旋套,鎖接腔左側內部固定設鎖接裝置,鎖接裝置內滑接內螺旋鎖接套,內螺旋鎖接套內螺旋紋配合連接螺旋紋旋套,鎖接裝置前后兩側內面相應設導接槽,導接槽內滑接與螺旋紋旋套固定連接的導接塊,旋套左側延展段伸進傳導腔內且尾端外側固定設第一錐輪,旋套右側尾端與螺旋紋旋套左端固定連接,鎖接裝置右側的鎖接腔內部設鎖接盤,旋套內配合向左右兩側延展設置的第一旋軸,第一旋軸左側延展尾端伸進傳導腔內且與傳導腔左側內面旋轉配合連接,第一旋軸右側延展段穿經螺旋紋旋套后與鎖接盤左端固定連接,鎖接盤右側面設向右側延展設置的第二旋軸,第二旋軸右側延展段連通第一支架右側面且旋轉配合連接,傳導腔后側面內部設第一滑接槽,第一滑接槽內部設左右延展設置的調動螺旋桿,調動螺旋桿上螺旋紋配合連接調動滑接塊,調動滑接塊前側面的左右兩側相應設伸進傳導腔內的導接臂,導接臂內配合連接向左右兩側延展設置的卡接軸,兩組導接臂之間的卡接軸上滑接雙錐輪,第一錐輪左側的第一旋軸外部固定設置第二錐輪,從而實現自動切換鎖接以及卷電纜工作,從而提高自動卷電纜運行的穩(wěn)定性,減少設備投入,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卷電纜的工作效率同時實現自動鎖接,提高安全性。
2.通過第一支架底面與底座底面固定連接,底座右側面內部設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二滑接槽,第二滑接槽內部設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左端與第二滑接槽左側內面旋轉配合連接,第一螺旋桿右端與第一電動機配合連接,第一電動機外部設置于第二滑接槽右側內面內且固定連接,第二滑接槽內滑接與第一螺旋桿螺旋紋配合連接的第一滑接塊,第二支架底面與第一滑接塊頂面固定連接且與底座的頂面滑接配合,從而實現滿足不同大小的卷盤進行卷電纜工作。
3.通過內螺旋鎖接套右側面固定設摩擦墊,摩擦墊相對的鎖接盤左側面上下相應設彈性感應器,彈性感應器與第三電動機電力連接,從而實現自動固定,提高工作效率。
4.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自動切換鎖接以及卷電纜工作,從而提高自動卷電纜運行的穩(wěn)定性,減少設備投入,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卷電纜的工作效率同時實現自動鎖接,能滿足不同大小的卷盤進行卷電纜工作,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