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服裝加工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拉布機的布卷積極式送布裝置。
背景技術:
前述的拉布機也稱鋪料機、延后機、鋪布機或拖布機,其功用是按工藝要求將面料以平鋪方式一層層地鋪疊在鋪料臺(也稱“鋪布臺”)上。這里所講的工藝要求如鋪料長度、鋪料層數(shù)、面料兩端斷口上下層對齊、布邊上下對齊、布面平整(無張力),等等。如業(yè)界所知,在服飾生產(chǎn)過程中,拉布及裁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只有規(guī)整的裁片才有可能獲得符合規(guī)格的成品服飾,又因為如果裁片不規(guī)整,那么再好的縫制設備及縫紉工人也無法制作出高質(zhì)量的服飾成品。拉布是裁布的前道工序,其質(zhì)量的優(yōu)劣會對整個生產(chǎn)工序產(chǎn)生影響。
關于拉布機的技術信息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不乏見諸,略以例舉的如cn2094566u(拉布機的輸送系統(tǒng))、cn2392804y(拉布機的移位臺)、cn2452979y(改良的拉布機的展布裝置)、cn2398241y(裁剪拉布機)、cn2552994y(斜角裁剪無張力全自動拉布機)、cn100458002c(拉布機的裁剪機構)、cn200967888y(拉布機的行走機構)、cn200974908y(拉布機的放布機構)、cn2360433y(拉布機)和cn103342251a(具有機械手夾布機構的拉布機)等等。
并非限于上述例舉的拉布機毫無例外地配套有一送布裝置,送布裝置通常由一送布小車、一氣脹軸、一導布輥和一對氣脹軸卡盤組成,送布小車移動地設置在拉布機的鋪布臺上,該送布小車具有一小車左墻板和一小車右墻板,該小車左、右墻板彼此左右對應,一對氣脹軸卡盤在保持對應的狀態(tài)下分別設置在小車左墻板以及小車右墻板的前端上部,氣脹軸設置在一對氣脹軸卡盤之間,由一對氣脹軸卡盤將其鎖定或解除鎖定,導布輥在對應于氣脹軸的后上方的位置設置在小車左、右墻板之間。工作時將布卷芯子套置于氣脹軸上,也就是先將氣脹軸從一對氣脹軸卡盤上取下,再穿過布卷芯子的布卷芯子通孔,而后將氣脹軸返回至一對氣脹軸卡盤之間并鎖定,由氣脹軸的膨脹與布卷芯子的內(nèi)壁固定(氣脹固定)。在拉布機工作下,氣脹軸憑借由外力拉動的布卷上的布的拉力轉動,使布卷處于退布狀態(tài),布卷上退出的布經(jīng)導布輥后被鋪置于鋪布臺上。
上面提及的氣脹軸可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見諸,如cn204419898u(一種新型的氣脹軸與卡盤體的連接結構)、cn105502038a(一種收放卷氣脹軸的固定結構)和cn105937555a(氣脹軸安全卡盤機構),等等。
由于已有技術中的送布裝置是針對常規(guī)面料設計的,常規(guī)面料如滌綸、錦綸、棉或者其混合的面料,又由于這種面料在拉布機拉布過程中只要具備一定的張力便可滿足退卷要求,因而無需為氣脹軸配備動力?;诖耍藗兎Q這種送布為被動式或消極式送布。但是對于某些特殊編織物,典型的如玻璃纖維編織物,由于其質(zhì)地十分疏松,因而如果使其產(chǎn)生象前述常規(guī)面料那樣的張力(也可稱拉力),則容易遭到損壞乃至拉斷。
針對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有益的設計,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變氣脹軸的被動運動為主動運動而藉以滿足對質(zhì)地疏松并且忌過度拉拽的諸如玻璃纖維之類的編織物布卷的退卷送布要求的拉布機的布卷積極式送布裝置。
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拉布機的布卷積極式送布裝置,所述的拉布機包括一鋪布臺,在該鋪布臺的長度方向的左側和右側的邊緣部位各設置有一導軌,所述的布卷積極式送布裝置包括一送布小車、氣脹軸、導布輥、氣脹軸左鎖定機構和氣脹軸右鎖定機構,送布小車在對應于所述鋪布臺的上方的位置支承在所述導軌上并且與導軌構成滾動副,在送布小車的左端構成有一小車左墻板,而右端構成有一小車右墻板,該小車左、右墻板彼此左右對應,氣脹軸左鎖定機構設置在小車左墻板的前端上部,氣脹軸右鎖定機構設置在小車右墻板的前端上部并且與氣脹軸左鎖定機構相對應,氣脹軸的左端支承在氣脹軸左鎖定機構上,而氣脹軸的右端支承在氣脹軸右鎖定機構上,導布輥在對應于氣脹軸的長度方向的后上方的位置設置在小車左、右墻板之間,特征在于所述的布卷積極式送布裝置還包括有一用于驅使所述的氣脹軸左鎖定機構運動的卡盤軸驅動機構和一鋪布速度適應機構,卡盤軸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小車左墻板背對所述小車右墻板的一側并且與氣脹軸左鎖定機構傳動連接,鋪布速度適應機構在對應于所述氣脹軸與所述導布輥之間的位置設置在所述小車左、右墻板之間。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氣脹軸包括一布卷芯子套管、一氣囊和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在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的相向一側各構成有一布卷芯子套管支承臺階和一氣囊固定臺階,在該氣囊固定臺階的軸向中心位置開設有一導氣孔,并且在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上各開設有一與出氣孔相通的充氣孔,在該充氣孔內(nèi)由內(nèi)而外依次設有一彈簧、一鋼球和一氣門嘴,而在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彼此相背的一側各固定有一方軸頭,布卷芯子套管位于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之間并且該布卷芯子套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的布卷芯子套管支承臺階密封固定,在該布卷芯子套管的中部間隔開設有氣脹鍵滑動槽,布卷芯子套管的內(nèi)壁與氣囊的外壁之間的空間構成為膨脹腔,氣囊的兩端分別與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的所述氣囊固定臺階密封固定,在該氣囊的中部并且在對應于所述氣脹鍵滑動槽的位置以間隔狀態(tài)構成有氣脹鍵,氣囊的氣囊腔與所述的導氣孔相通,當氣囊鼓脹時,所述氣脹鍵伸出氣脹鍵滑動槽,而當氣囊復原時,氣脹鍵退入氣脹鍵滑動槽內(nèi),其中:在所述的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中,對應于所述布卷芯子套管的左端的一個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的所述方軸頭支承在所述氣脹軸左鎖定機構上,而對應于布卷芯子套管的右端的一個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的方軸頭支承在所述氣脹軸右鎖定機構上,在所述小車左墻板背對所述小車右墻板的一側固定有一翼板,所述的卡盤軸驅動機構與該翼板固定,所述的鋪布速度適應機構對應于所述布卷芯子套管的長度方向的后側。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氣脹軸左鎖定機構包括卡盤軸軸承座、卡盤軸和卡盤,卡盤軸軸承座固定在所述小車左墻板的前端上部,卡盤軸的中部轉動地支承在卡盤軸軸承座上,卡盤軸的左端伸出卡盤軸軸承座的左側面并且構成有一軸鍵,卡盤軸的右端同樣伸出卡盤軸軸承座的右側面并且構成有一方軸頭支承座,卡盤鉸設在方軸頭支承座上,所述的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中的左端的一個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的所述方軸頭支承在所述方軸頭支承座上,并且由所述卡盤鎖定或解除鎖定,與所述小車左墻板的翼板固定的所述卡盤軸驅動機構與所述卡盤軸的左端傳動連接。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卡盤軸軸承座內(nèi)設置有一對卡盤軸軸承并且在卡盤軸軸承座的左側通過軸承蓋螺釘固定有一軸承蓋,所述卡盤軸的中部與一對卡盤軸軸承轉動配合,左端穿過軸承蓋。
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卡盤軸軸承座的上部構成有一軸承座卡盤讓位槽,而在所述的方軸頭支承座上構成有一支承座卡盤讓位槽,所述的卡盤通過卡盤鉸接銷軸與方軸頭支承座鉸接并且在該卡盤上開設有一方軸頭鎖定裝置容納孔,在該方軸頭鎖定裝置容納孔內(nèi)設置有一方軸頭鎖定裝置,在方軸頭支承座朝向所述方軸頭的一側開設有一方軸頭支承腔,并且在對應于方軸頭支承腔的一側的壁體的上部開設有一鎖定鋼球凹腔,所述的方軸頭與方軸頭支承腔相配合,當將所述卡盤向右扳展并使所述方軸頭鎖定裝置與所述鎖定鋼球凹腔相配合的程度時,由卡盤將方軸頭與所述卡盤軸的右端的方軸頭支承座鎖定,方軸頭與所述卡盤軸的傳動關系建立,而將卡盤向左扳展并使方軸頭鎖定裝置離開鎖定鋼球凹腔的程度時,由卡盤使方軸頭解除與方軸頭支承座的鎖定,方軸頭與所述卡盤軸的傳動關系解除。
在本發(fā)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方軸頭鎖定裝置包括鎖定鋼球、壓力彈簧和調(diào)整螺釘,鎖定鋼球設置在所述方軸頭鎖定裝置容納孔的下部,壓力彈簧的下端支承在彈簧座上,而該彈簧座支承在鎖定鋼球上,壓力彈簧的上端支承在調(diào)整螺釘上,調(diào)整螺釘與方軸頭鎖定裝置容納孔的上部螺紋配合,當將所述卡盤向右扳展并使所述鎖定鋼球進入所述鎖定鋼球凹腔內(nèi)時,由卡盤將所述方軸頭與所述卡盤軸的右端的方軸頭支承座鎖定,方軸頭與卡盤軸的傳動關系建立,而將卡盤向左扳展并使鎖定鋼球離開鎖定鋼球凹腔時,由卡盤使方軸頭解除與方軸頭支承座的鎖定,方軸頭與所述卡盤軸的傳動關系解除。
在本發(fā)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的側部開設有一氣囊腔回氣孔,該氣囊腔回氣孔與所述導氣孔相通并且還與外界相通,在氣囊腔回氣孔內(nèi)設置有一氣囊放氣閥。
在本發(fā)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卡盤軸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蝸輪減速箱和減速箱固定座,減速箱固定座的上部空套在所述卡盤軸的左端,而減速箱固定座的下部與所述翼板固定,驅動電機與蝸輪減速箱傳動配合并且由蝸輪減速箱連同驅動電機與減速箱固定座固定,蝸輪減速箱的蝸輪在對應于所述軸鍵的位置與卡盤軸傳動連接。
在本發(fā)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鋪布速度適應機構包括張力輥支承軸、張力輥、加速傳感器和暫停傳感器,張力輥支承軸在對應于所述布卷芯子套管與所述導布軸之間的位置設置在所述小車左墻板與小車右墻板之間,在該張力輥支承軸的左端和右端各轉動地套設有一擺臂,張力輥的左端樞轉支承在張力輥支承軸的左端的擺臂的下部,而張力輥的右端樞轉支承在張力輥支承軸的右端的擺臂的下部,加速傳感器設置在小車左墻板朝向小車右墻板的一側或者設置在小車右墻板朝向小車左墻板的一側,暫停傳感器設置在暫停傳感器固定桿上,而該暫停傳感器固定桿在對應于布卷芯子套管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小車左、右墻板之間,當所述的張力輥向上運動至由所述加速傳感器感應的程度時,所述卡盤軸驅動機構的工作速度提高,而當張力輥下墜至由所述暫停傳感器感應的程度時,卡盤軸驅動機構暫停工作。
在本發(fā)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送布小車左端和右端的下部并且在對應于所述導軌的位置各樞轉設置有送布小車滾輪,該送布小車滾輪與導軌構成滾動副。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由于增設了卡盤軸驅動機構,由卡盤軸驅動機構帶動氣脹軸左鎖定機構并由氣脹軸左鎖定機構帶動氣脹軸,使氣脹軸由已有技術中的被動運動為主動運動,因而能滿足對質(zhì)地疏松并且忌過度拉拽的諸如玻璃纖維之類的編織物布卷的退卷送布要求;由于增設了鋪布速度適應機構,因而能根據(jù)拉布機的鋪布速度使卡盤軸驅動機構的工作狀態(tài)作適應性變化,進一步避免對玻璃纖維之類的編織物的過度拉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氣脹軸與氣脹軸左鎖定機構的配合狀態(tài)圖。
圖3為圖1所示的卡盤軸驅動機構以及鋪布速度適應機構與電氣控制箱的電氣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zhì)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fā)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jù)本發(fā)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zhì)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范疇。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稱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針對圖示的位置狀態(tài)而言的,因而不能將其理解為對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特別限定。
請參見圖1,示出了一鋪布臺1,在該鋪布臺1的長度方向的左側和右側的邊緣部位各設置有一導軌11,前述的布卷積極式送布裝置包括一送布小車2、氣脹軸3、導布輥4、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和氣脹軸右鎖定機構6,送布小車2在對應于前述鋪布臺1的上方的位置支承在前述導軌11上并且與導軌11構成滾動副,在送布小車2的左端構成有一小車左墻板21,而右端構成有一小車右墻板22,該小車左、右墻板21、22彼此左右對應,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設置在小車左墻板21的前端上部,氣脹軸右鎖定機構6設置在小車右墻板22的前端上部并且與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相對應,氣脹軸3的左端支承在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上,而氣脹軸3的右端支承在氣脹軸右鎖定機構6上,導布輥4在對應于氣脹軸3的長度方向的后上方的位置設置在小車左、右墻板21、22之間,具體而言,導布輥4的左端樞轉支承在小車左墻板21的后端上方,而導布輥4的右端樞轉支承在小車右墻板22的后端上方。
作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要點:前述的布卷積極式送布裝置的結構體系中還包括有一用于驅使前述的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運動的卡盤軸驅動機構7和一鋪布速度適應機構8,卡盤軸驅動機構7設置在前述小車左墻板21背對前述小車右墻板22的一側并且與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傳動連接,鋪布速度適應機構8在對應于前述氣脹軸3與前述導布輥4之間的位置設置在前述小車左、右墻板21、22之間。
請參見圖2并且結合圖1,前述的氣脹軸3包括一布卷芯子套管31、一氣囊32和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33,在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33的相向一側(即面對面的一側)各構成有一布卷芯子套管支承臺階331和一氣囊固定臺階332,在該氣囊固定臺階332的軸向中心位置開設有一導氣孔3321,并且在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33上各開設有一與出氣孔3321相通的充氣孔333,在該充氣孔333內(nèi)由內(nèi)而外依次設有一彈簧3331、一鋼球3332和一氣門嘴3333,而在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33彼此相背的一側各固定有一方軸頭334,布卷芯子套管31位于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33之間并且該布卷芯子套管31的兩端分別與前述的布卷芯子套管支承臺階331密封固定,即布卷芯子套管31的端部與布卷芯子套管支承臺階331插配,在該布卷芯子套管31的中部間隔開設有氣脹鍵滑動槽311,該氣脹鍵滑動槽311并行于布卷芯子套管31的長度方向開設,布卷芯子套管31的內(nèi)壁與氣囊32的外壁之間的空間構成為膨脹腔312,氣囊32的兩端通過扎帶或卡箍分別與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33的前述氣囊固定臺階332密封固定,在該氣囊32的中部并且在對應于前述氣脹鍵滑動槽311的位置以間隔狀態(tài)構成有氣脹鍵321,氣囊32的氣囊腔322與前述的導氣孔3321相通。
當前述的氣囊32鼓脹時,前述氣脹鍵321伸出氣脹鍵滑動槽311,而當氣囊32復原時,氣脹鍵321退入氣脹鍵滑動槽311內(nèi),其中:在前述的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33中,對應于前述布卷芯子套管31的左端的一個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的前述方軸頭334支承在前述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上,而對應于布卷芯子套管31的右端的一個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的方軸頭334支承在前述氣脹軸右鎖定機構6上,在前述小車左墻板21背對前述小車右墻板22的一側固定有一翼板211,該翼板211與小車左墻板21垂直,即翼板211以水平狀態(tài)固定于小車左墻板21上,前述的卡盤軸驅動機構7與該翼板211固定,前述的鋪布速度適應機構8對應于前述布卷芯子套管31的長度方向的后側。
繼續(xù)見圖2并且結合圖1,前述的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包括卡盤軸軸承座51、卡盤軸52和卡盤53,卡盤軸軸承座51用卡盤軸軸承座固定螺釘514(圖1示)固定在前述小車左墻板21的前端上部,卡盤軸52的中部轉動地支承在卡盤軸軸承座51上,卡盤軸52的左端伸出卡盤軸軸承座51的左側面并且構成有一軸鍵521,卡盤軸52的右端同樣伸出卡盤軸軸承座51的右側面并且構成有一方軸頭支承座522,卡盤53鉸設在方軸頭支承座522上,前述的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33中的左端的一個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的前述方軸頭334支承在前述方軸頭支承座522上,并且由前述卡盤53鎖定或解除鎖定,與前述小車左墻板21的翼板211固定的前述卡盤軸驅動機構7與前述卡盤軸52的左端傳動連接。
在前述的卡盤軸軸承座51內(nèi)設置有一對卡盤軸軸承511并且在卡盤軸軸承座51的左側通過軸承蓋螺釘5121固定有一軸承蓋512,前述卡盤軸52的中部與一對卡盤軸軸承511轉動配合,左端穿過軸承蓋512。
優(yōu)選地,前述的一對卡盤軸軸承511之間由設置在卡盤軸52上的隔套523分隔。
由圖2所示,在前述的卡盤軸軸承座51的上部構成有一軸承座卡盤讓位槽513,而在前述的方軸頭支承座522上構成有一支承座卡盤讓位槽5221,前述的卡盤53通過卡盤鉸接銷軸531與方軸頭支承座522鉸接并且在該卡盤53上開設有一方軸頭鎖定裝置容納孔532,在該方軸頭鎖定裝置容納孔532內(nèi)設置有一方軸頭鎖定裝置533,在方軸頭支承座522朝向前述方軸頭334的一側開設有一方軸頭支承腔5222,并且在對應于方軸頭支承腔5222的一側的壁體的上部開設有一鎖定鋼球凹腔5223,前述的方軸頭334與方軸頭支承腔5222相配合。
當操作者將前述卡盤53向右扳展并使前述方軸頭鎖定裝置533處于與前述鎖定鋼球凹腔5223相配合的程度時,由卡盤53將方軸頭334與前述卡盤軸52的右端的方軸頭支承座522鎖定,方軸頭334與前述卡盤軸52的傳動關系建立,而由操作者將卡盤53向左扳展并使方軸頭鎖定裝置533離開鎖定鋼球凹腔5223的程度時,由卡盤53使方軸頭334解除與方軸頭支承座522的鎖定,方軸頭334與前述卡盤軸52的傳動關系解除。
作為優(yōu)選的方案,還可在前述方軸頭支承座522的右側面上并且在對應于方軸頭支承腔5222的腔口前后側的位置各構成一方軸頭限位凸緣5224。
重點見圖2,前述的方軸頭鎖定裝置533包括鎖定鋼球5331、壓力彈簧5332和調(diào)整螺釘5333,鎖定鋼球5331設置在前述方軸頭鎖定裝置容納孔532的下部,壓力彈簧5332的下端支承在彈簧座53321上,而該彈簧座53321支承在鎖定鋼球5331上,壓力彈簧5332的上端支承在調(diào)整螺釘5333上,調(diào)整螺釘5333與方軸頭鎖定裝置容納孔532的上部螺紋配合。當操作者將前述卡盤53向右扳展并使前述鎖定鋼球5331進入前述鎖定鋼球凹腔5223內(nèi)時,由卡盤53將前述方軸頭334與前述卡盤軸52的右端的方軸頭支承座522鎖定,方軸頭334與卡盤軸52的傳動關系建立,而操作者將卡盤53向左扳展并使鎖定鋼球5331離開鎖定鋼球凹腔5223時(圖2所示狀態(tài)即是如此),由卡盤53使方軸頭334解除與方軸頭支承座522的鎖定,方軸頭334與前述卡盤軸52的傳動關系解除。
在上面,申請人之所以未對氣脹軸右鎖定機構6進行說明,是因為該氣脹軸右鎖定機構6的結構基本上與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相同,差異在于:由于卡盤軸驅動機構7與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的卡盤軸52傳動連接,因而氣脹軸右鎖定機構6的卡盤軸的右端無需伸出相應的卡盤軸軸承座的右側面,反之同例。
仍見圖2,在前述的一對布卷芯子套管固定座33的側部開設有一氣囊腔回氣孔335,該氣囊腔回氣孔335與前述導氣孔3321相通并且還與外界相通,在氣囊腔回氣孔335內(nèi)設置有一氣囊放氣閥3351,當由操作者的手指按壓該氣囊放氣閥3351時,氣囊放氣閥3351開啟,氣囊腔322內(nèi)的壓力空氣依次經(jīng)導氣孔3321和氣囊腔回氣孔335并從氣囊放氣閥3351排出。
請重點見圖1,前述的卡盤軸驅動機構7包括驅動電機71、蝸輪減速箱72和減速箱固定座73,減速箱固定座73的上部通過預設其上的空套孔731(也可稱“卡盤軸讓位孔”)空套在前述卡盤軸52的左端,而減速箱固定座73的下部采用減速箱固定座螺釘732與前述翼板211固定,驅動電機71與蝸輪減速箱72傳動配合并且由蝸輪減速箱72連同驅動電機71通過減速箱固定螺釘721與減速箱固定座73固定,蝸輪減速箱72的蝸輪在對應于前述軸鍵521的位置與卡盤軸52傳動連接。
仍見圖1,前述的鋪布速度適應機構8包括張力輥支承軸81、張力輥82、加速傳感器83和暫停傳感器84,張力輥支承軸81在對應于前述布卷芯子套管31與前述導布軸4之間的位置設置在(即固定在)前述小車左墻板21與小車右墻板22之間,在該張力輥支承軸81的左端和右端各轉動地套設有一擺臂811,張力輥82的左端樞轉支承在位于張力輥支承軸81的左端的擺臂811的下部,而張力輥82的右端樞轉支承在位于張力輥支承軸81的右端的擺臂811的下部,加速傳感器83設置在小車左墻板21朝向小車右墻板22的一側或者設置在小車右墻板22朝向小車左墻板21的一側,本實施例選擇后者,即設置在小車右墻板22朝向下小車左墻板21的一側,暫停傳感器84設置在暫停傳感器固定桿841上,而該暫停傳感器固定桿841在對應于布卷芯子套管314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小車左、右墻板21、22之間。
請參見圖3并且結合圖1,圖3為加速傳感器83、暫停傳感器84以及驅動電機71與電氣控制箱10的電氣控制連接示意圖,由于這種電氣控制連接屬于極其普通的常規(guī)技術,作為普通的電子電氣技術人員,引用本發(fā)明時不會產(chǎn)生任何技術障礙,因而申請人不再贅述。
當前述的張力輥82向上運動至由前述加速傳感器83感應的程度時,前述卡盤軸驅動機構7的工作速度提高,而當張力輥82下墜至由前述暫停傳感器84感應的程度時,卡盤軸驅動機構7暫停工作。具體地講,由于前述卡盤軸驅動機構7的結構體系的驅動電機71以及鋪布速度適應機構8的結構體系的加速傳感器83和暫停傳感器84與拉布機的電氣控制箱10電氣連接,因而拉布機的鋪布速度快時,在布卷9上退出的并且穿過張力輥82的布料91(圖1示)的作用下使張力輥82向上旋轉,即張力輥82被抬高,當抬高至得以由加速傳感器83感應即探及(探到)的程度時,由加速傳感器83將信號反饋給電氣控制箱10,由電氣控制箱10給指令予卡盤軸驅動機構7的驅動電機71并使驅動電機71的速度提高,氣脹軸3的轉速加快,布卷9的送布即退布速度加快,張力輥82下墜,驅動電機71維持在基礎轉速,從而滿足與鋪布速度相適應的要求。反之,當布卷9上的布料91的退出速度即送布速度大于拉布機的鋪布速度時,布料91會出現(xiàn)下墜情形(由布料冗余引起),當下墜至得以由暫停傳感器84感應的程度時,由該暫停傳感器84將信號反饋給電氣控制箱10,由電氣控制箱10給指令予卡盤軸驅動機構7的驅動電機71,使驅動電機71暫停工作,布卷9暫時停止送布,待下墜即冗余的布料91用完后,由暫停傳感器84再次將信號予電氣控制箱10,驅動電機71又開始正常工作。
由圖1所示,在前述送布小車2左端和右端的下部并且在對應于前述導軌11的位置各通過滾輪軸231樞轉設置有送布小車滾輪23,該送布小車滾輪23與導軌11構成滾動副。
申請人結合圖1和圖2簡述本發(fā)明的使用,由在線作業(yè)人員將布卷芯子92(圖2示)連同其上的布卷9套置于氣脹軸3,也就是說將氣脹軸3穿入布卷芯子92,用充氣嘴對準氣門嘴3333充氣,壓力空氣依次經(jīng)氣門嘴3333、充氣孔3331和導氣孔3321進入氣囊腔322,氣囊32鼓脹,氣囊32上的氣脹鍵321進入并探出氣脹鍵滑動槽311,與布卷芯子92的內(nèi)壁脹合,從而得以由氣脹軸3帶動布卷9運動,也就是說使布卷9隨氣脹軸3轉動。接著將氣脹軸3連同布卷9設置到氣脹軸左、右鎖定機構5、6之間,以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為例,方軸頭334與方軸頭支承腔5222相配合,接著按申請人在上面所述將卡盤53向右扳展,使鎖定鋼球5331進入鋼球定位凹腔5223內(nèi),此時方軸頭334與卡盤軸52之間的傳動關系建立。在電氣控制箱10的指令下(由在線作業(yè)人員對電氣控制箱10上的選擇按鈕操作),使驅動電機71工作,由驅動電機71帶動蝸輪減速箱72,由蝸輪減速箱72帶動卡盤軸52,由卡盤軸52帶動卡盤53以及方軸頭334,從而使氣脹軸3連同布卷9運動,即實現(xiàn)送布。送布過程中,由鋪布速度適應機構8保障與拉布機的鋪布速度快慢相適應(因在上面已作了說明,故不再復述)。當布卷92用盡后并取下無布料91的布卷芯子92時,先由在線作業(yè)人員將卡盤53向左扳展,使方軸頭334解除與氣脹軸左鎖定機構5的連接,將氣脹軸3連同無布料91的布卷芯子92取下,再用手指按壓氣囊放氣閥3351,所述氣囊腔332內(nèi)的壓力空氣依次經(jīng)導氣孔3321、氣囊腔回氣孔335和氣囊放氣閥3351引入外界,氣囊32收癟(即復原),其上的氣囊鍵321縮入氣囊鍵滑動槽311,即解除與布卷芯子92的內(nèi)壁的脹合,取下無布卷9的空的布卷芯子92,而后將下一個布卷芯子92連同布卷9設置到氣脹軸左、右鎖定機構5、6之間。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彌補了已有技術中的缺憾,順利地完成了發(fā)明任務,如實地兌現(xiàn)了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載述的技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