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梯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梯的轎廂托架。
背景技術:
在電梯的設備部件中,電梯轎廂托架是不可或缺的部件,其位于轎廂底部,主要起到支撐和承載整個轎廂的作用,因此,轎廂托架的強度和剛度需要滿足一定的要求,而出于安裝方便的目的,其安裝高度應該盡可能的小。相關技術中,轎廂托架為了滿足轎廂托架的安裝高度常常導致轎廂托架的強度與剛度降低,為了保證自身的強度與剛度常常導致轎廂托架安裝高度缺乏合理的設置,且不便于安裝轎廂減震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轎廂托架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牢固、便于安裝高度適宜且便于安裝轎廂減震膠的轎廂托架。
本實用新型提供轎廂托架,所述轎廂托架包括主梁和支撐所述主梁的支撐架,所述主梁包括兩個相對間隔設置的第一主梁,每一所述第一主梁包括與所述支撐架固定連接的底板、自所述底板的兩端沿遠離所述支撐架方向分別彎折延伸而成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所述第二側板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側板的長度,且兩個所述第一側板設于兩個所述第二側板之間。
優(yōu)選的,所述轎廂托架還包括兩端部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一主梁連接且與所述支撐架間隔設置的橫向加強筋。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架的數(shù)量為兩個,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一主梁的兩端部連接,所述橫向加強筋設于兩個所述支撐架之間。
優(yōu)選的,所述橫向加強筋的數(shù)量至少為兩個。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主梁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二側板的縱向加強筋。
優(yōu)選的,所述縱向加強筋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側板的長度,且所述縱向加強筋位于兩個所述支撐架之間。
優(yōu)選的,所述轎廂托架還包括若干個螺栓,所述底板與所述支撐架通過所述螺栓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底板與所述支撐架的連接處設有三個所述螺栓,三個所述螺栓呈三角形分布。
相比較于相關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轎廂托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轎廂托架包括主梁及支撐架,所述主梁包括兩個相對間隔設置的第一主梁,每一所述第一主梁包括與所述支撐架固定連接的底板、自所述底板的兩端沿遠離所述支撐架的方向分別彎折延伸而成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所述第二側板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側板的長度,且兩個所述第一側板設于兩個所述第二側板之間,從而實現(xiàn)既提高所述轎廂托架的強度又不影響轎廂減震膠的安裝,所述轎廂托架的整體設置在所述轎廂托架的強度與剛度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實現(xiàn)所述轎廂托架的安裝高度降至板材的厚度,十分便于轎廂托架的安裝。
二、所述第一主梁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二側板的縱向加強筋,從而進一步的提高所述轎廂托架的剛度。
三、所述轎廂托架還包括若干個螺栓,所述底板與所述支撐架通過所述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底板與所述支撐架的連接處設有三個所述螺栓,三個所述螺栓呈三角形分布,從而實現(xiàn)所述第一主梁與所述支撐架的穩(wěn)固連接,并提高所述轎廂托架的剛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轎廂托架的俯視圖;
圖2為圖1所示轎廂托架的正視圖;
圖3為圖1所示轎廂托架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請結合參閱圖1、圖2及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轎廂托架的俯視圖,圖2為圖1所示轎廂托架的正視圖,圖3為圖1所示轎廂托架的側視圖。所述轎廂托架100包括主梁1、支撐架3、封板4、橫向加強筋5、螺栓7及縱向加強筋9,所述支撐架3支撐所述主梁1,且二者通過螺栓7固定連接。
所述主梁1包括兩個第一主梁11,兩個所述第一主梁11相對設置,所述第一主梁11包括底板113、第一側板115及第二側板117,所述底板113與所述支撐架3及所述橫向加強筋5均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側板115與所述第二側板117自所述底板113的兩端沿遠離所述支撐架3的方向分別彎折延伸而成,所述第二側板117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側板115的長度,兩個第一側板115設于兩個所述第二側板117之間,從而實現(xiàn)既提高了所述轎廂托架100的強度又方便轎廂減震膠c的安裝,并將所述轎廂托架100的安裝高度降低為板材的厚度。
所述支撐架3呈U字型,所述支撐架3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支撐架3分別與所述底板113的兩端部連接,且與所述底板113的端緣相隔一定的距離,所述支撐架3與所述底板113通過所述螺栓7固定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架3與所述底板113的連接處設有3個所述螺栓7,3個所述螺栓7呈三角形分布且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架3與所述底板113。
所述封板4設于所述支撐架3的兩端,所述封板4具有設于所述封板4的中心的通孔41。
所述橫向加強筋5也呈U字型,所述橫向加強筋5的兩端部與所述底板113連接,且與所述支撐架3相鄰設置。
本實施例中,所述橫向加強筋5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橫向加強筋5相對設置,且位于兩個所述支撐架3之間。所述橫向加強筋5支撐所述底板113,二者通過兩個所述螺栓7固定連接。
所述縱向加強筋9設于所述第二側板117朝向所述第一側板115的一側。
本實施例中,所述縱向加強筋9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側板117的長度的二分之一,且位于兩個所述支撐架3之間。
相比較于相關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轎廂托架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轎廂托架100包括主梁1、支撐架3,所述主梁1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主梁11,每一所述第一主梁11包括底板113、第一側板115與第二側板117,所述第二側板115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側板117的長度,兩個所述第一主梁11的第一側板115設于兩個所述第二側板117之間,從而實現(xiàn)既提高所述轎廂托架100的強度又不影響轎廂減震膠的安裝,所述轎廂托架100的整體設置在所述轎廂托架100的強度與剛度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實現(xiàn)所述轎廂托架100的安裝高度降至板材的厚度,十分便于轎廂托架100的安裝。
二、所述第一主梁11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二側板117的縱向加強筋9,從而進一步的提高所述轎廂托架100的剛度。
三、所述轎廂托架100還包括若干個螺栓7,所述底板113與所述支撐架3通過所述螺栓7固定連接,所述底板113與所述支撐架3的連接處設有三個所述螺栓7,三個所述螺栓7呈三角形分布,從而實現(xiàn)所述第一主梁11與所述支撐架3的穩(wěn)固連接,并提高所述轎廂托架100的剛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