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模程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控制器(501)包括存儲在控制器(501)控制器內存(510)中的指令(512),這些指令(512)可指示控制器(501)執(zhí)行通過注模(100,200,300,800,900)完成第一模制品(102A)注入成型的程序(1000)。該程序包括設置(1008)第一部分堆疊(110)沿模具行程軸(X)推出第一模制品(102A),同時保持第一部分堆疊(110)的脫模機套管(116)位置不變,另外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部分堆疊(110)的模芯(111),其中模芯(111)回縮會令其在脫模機套管(116)(接觸到第一模制品(102))的配合下從第一模制品(102)處收回。
【專利說明】注模程序
【技術領域】
[0001]文中所述非限制實施方式通常與制模設備的結構和運行有關,特別是有關于注模以及配合注模使用的模內擋板和模制品傳送裝置、執(zhí)行相關制模程序的控制器。
【背景技術】
[0002]致Vanderploeg等人的美國專利7,351,050 (2008年4月I日出版)稱,制模機伺服側穿梭裝置與方法包括了將穿梭板靠近至少一個制模機第一半模具及第二半模具的結構及/或步驟。一引導組件連接到半模具,引導穿梭板直線穿過半模具制模面。提供驅動裝置,直線驅動穿梭板運行。一運行結構連接到穿梭板,經設置完成模穴或模芯內模制品的作業(yè)。該作業(yè)包括從模芯取出模制品,在模穴上粘貼標簽,及/或關閉模制品蓋子(當其在模芯上時)。
[0003]致McGinley等人的美國專利5,037,597 (1991年8月6日發(fā)布)稱,注模設備以及一個制模周期中多個第一部件及多個互補性第二部件成型的程序,配備有系統(tǒng)可在每個周期中取出部件并將這些部件裝配為成品。該系統(tǒng)包括多個旋轉式吸盤,可取出部件并將其對準送入中心模具部件的一系列裝載口,以令其中對應的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相匹配。中心模具部件還包括內部滑槽組件,將裝配完成的產品從模具中傳送離開。驅動旋轉式吸盤的獨創(chuàng)系統(tǒng)采用了安裝到各個半模具的旋轉部件以及凸輪設計,從而模具關閉與打開過程中半模具的相對移動會令吸盤發(fā)生轉動。
[0004]致Schad的美國專利(1986年5月20日發(fā)布)說明了不斷從連續(xù)循環(huán)注模機接收模制品的設備,能夠以統(tǒng)一的物理位置或方向連續(xù)不斷地接收模制品。
[0005]致Homann等人的美國專利6,939,504 (2005年9月6日發(fā)布)說明了采用氣體輔助注模法為配平部件及配平盤生產空心肋材的方法和系統(tǒng)。模穴(尤其是在結構肋材末端)內有移動式插件。在塑性材料注入模穴后,塑性材料會裝入模具,插件鎖定到位。選擇性啟用的鎖定裝置可用于鎖住插件。此后氣體或流體會被導入肋材,以便形成空心溝槽。插件的移動會形成凹槽或溝槽,用于接納來自肋材的排出樹脂。排出樹脂材料會完成模制塑料制品成型。
[0006]致Eggers的美國專利3,982,869 (1976年9月28日發(fā)布)稱,披露了多模具組件,用于注模設備中的模制品生產。該組件包括在位置之間交替往復運行的兩個制模部分,其中一個制模部分位于制模準備位置,另一制模部分位于裝入插件、完成準備或精整運行、取出模制品至相反位置的位置。本發(fā)明的穿梭組件可用于橫向注模設備及內嵌模。
[0007]致Maus等人的美國專利4,981,634(1991年I月I日發(fā)布)稱,注模程序會在模穴內形成清潔的微小內環(huán)境,可屏蔽空氣污染物,同時推出并傳送模制部件。模制部件在模穴內的分模線平面成型固化,并通過移動式模具插件向后傳送至第二平面,并在該位置脫模,通過排送孔洞送出,模穴位于第二平面時排送孔洞打開,位于第一平面時排送孔洞關閉。該孔洞朝下,以防止上涌的熱氣進入。來自外部的過濾氣體可通過moldset內部空間的通風孔提供正壓力。這樣可最大程度保持模具與部件的清潔性,同時加快“模具打開”周期;另外不用安裝HEPA過濾器/外殼及自動裝置。建議用于光盤、透鏡、食品包裝及醫(yī)療器件。
[0008]致Brun的美國專利4,950, 152 (1990年8月21日發(fā)布)稱,活動壓板將數個注芯插入由固定壓板中模具插件形成的相應注入槽,注芯會貫穿對應的分離式傳送模穴。在模穴內完成帶有螺紋頸部的中空預成型件制模后,預成型件從模穴中取出,與注芯分開,由分離式傳送模具橫向送往由固定壓板內吹塑成型槽插件形成的冷卻槽或吹塑成型槽(在相應注入槽的對側)。傳送模具會返回接收注芯,相應的吹塑成型模芯裝置會插入到吹塑成型槽內的預成型件中進行加壓,并擴大預成型件穩(wěn)穩(wěn)接觸到吹塑成型插件。預成型件通過吹塑成型模芯在另一模壓周期中從吹塑成型槽取出,然后通過吹塑成型芯回縮得到釋放。分離式傳送模具以相反方向橫向傳送,由凸輪系統(tǒng)打開并關閉,凸輪系統(tǒng)包括安裝在活動壓板上的凸輪軌以及凸輪軌道岔。
【發(fā)明內容】
[0009]根據文中所述第一方面內容,提供有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內存中存儲的指令,這些指令可引導控制器在注模中完成第一模制品注模成型的程序。該程序包括下列步驟:
[0010]沿注模模具行程軸,相對于第一模具疊堆的第二疊層部分關閉第一疊層部分,以形成模穴;
[0011]在模穴內完成第一模制品成型;
[0012]沿模具行程軸,相對于第二疊層部分打開第一疊層部分,從第二疊層部分的模穴插件中取出第一個模制品;
[0013]沿模具行程軸,使第一疊層部分推出第一模制品,保持第一疊層部分脫模套的位置,同時沿模具行程軸收回第一疊層部分的模芯,其中收回模芯會令其從第一模制品中退出(在脫模套接觸到第一模制品的情況下)。
[0014]查閱下面非限制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及隨附圖紙之后,該領域技術人員將會非常了解非限制實施方式上述與其它方面內容以及特性情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在配合隨附圖紙使用時,解釋性(非限制)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將發(fā)揮更大作用,其中:
[0016]圖1為注模系統(tǒng)略圖,有注模的非限制實施方式;
[0017]圖2A為圖1注模部分第一半模具、模制品傳送裝置非限制實施方式(部分)、相關模具內擋板的透視圖;
[0018]圖2B為圖1注模第二半模具(部分)、圖2A模制品傳送裝置部分的透視圖;
[0019]圖3為圖2A模制品傳送裝置(部分)的另一透視圖;
[0020]圖4為圖2A模制品傳送裝置(部分)在部分裝配情況下的進一步透視圖;
[0021]圖5A-?說明了涉及注模、模制品傳送裝置、圖2A模內擋板的開始制模程序,其中注模、模制品傳送裝置、模內擋板以截面形式顯示,如圖2A及2B中的線條A-A所示;
[0022]圖5E-5K為涉及注模、模制品傳送裝置、圖2A內模內擋板的生產制模程序;
[0023]圖6A-6G為涉及圖2A內注模、模制品傳送裝置及模內擋板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的備選生產制模程序;[0024]圖7A-7F為涉及注模、圖6A內模內零件傳送裝置的另一備選生產制模程序,不涉及圖2A內的模內擋板;
[0025]圖8A-8G為涉及注模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模制品傳送裝置及圖2A模內擋板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的備選生產制模程序;
[0026]圖9為生產制模程序第一方面的流程圖;
[0027]圖10為生產制模程序第二方面的流程圖;
[0028]圖11A、11B、12A、12B、13A、13B說明了模內擋板在關閉與打開位置的各種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
[0029]圖14為模內擋板在關閉狀態(tài)下的另一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
[0030]圖15A-15C為采用圖6A中注模改形產品完成第一個模制品成型的非限制實施方式系列視圖,其中包括了圖14的模內擋板,但不包括模制品傳送裝置;
[0031]圖16A-16D為采用圖7A中注模改形產品完成第一個模制品成型的另一非限制實施方式系列視圖,其中不包括模制品傳送裝置;
[0032]圖17為第一個模制品注模成型程序非限制實施方式流程圖。
[0033]這些圖紙不需調整比例尺,可通過假想線、圖示及片斷視圖加以表示。在某些情況下,了解實施方式不需要的詳情(及/或者令其它一些詳情難以理解的詳細情況)可以刪除。
【具體實施方式】
[0034]圖1為注模系統(tǒng)900略圖,有注模100的非限制實施方式。注模100能夠完成第一模制品102 (圖2A)的制模成型,如容器外殼。
[0035]在注模系統(tǒng)900及注模100的說明中,包括許多該領域技術人員了解的部件,這些已知部件不在此處詳細說明。這些已知部件的詳細說明至少部分可參見下列參考書籍(例如):(I) “注模手冊”,作者 OSSWALD/TURNG/GRAMANN(ISBN:3-446-21669-2),
(2)“注模手冊”,作者 ROSATO AND ROSATO(ISBN:0-412-10581-3),(3) “注模系統(tǒng)”,第三版,作者J0HANNABER(ISBN3-446-17733-7),(4) “轉子與澆口設計手冊”,作者BEAUMONT(ISBN1-446-22672-9)。
[0036]圖1中所示注模系統(tǒng)900包括(但不僅限于)模具夾具組件996及注入組件997。
[0037]例如,后文所述模具夾具組件996為典型三壓板式產品,但對于構造及/或運行的一般性沒有特別限制。因此模具夾具組件996可能有不同構造,如僅設計有兩塊壓板。這即是說模具夾具組件996的非限制實施方式包括活動壓板912、固定壓板914、夾緊塊913及系桿916。系桿916將固定壓板914與夾緊塊913連接起來,并可滑動支撐其上的活動壓板912。為了說明的簡要性,只顯示了一根系桿916,通常會設計四根系桿916,活動壓板912、固定壓板914、夾緊塊913的四角之間各有一根系桿。模具夾具組件996還包括壓板活動致動器915 (如液壓致動器、氣動致動器、機電致動器等),在活動壓板912與夾緊塊913之間連接。使用中,壓板移動致動器915可令活動壓板912相對于固定壓板914發(fā)生移動,從而令第一半模具96相對于其上安裝的第二半模具98發(fā)生移動。模具夾具組件996還包括夾具致動器918及與夾緊塊913相關的夾具擋板920。使用中,夾具擋板920可選擇性地將夾具致動器918與活動壓板912連接起來,以便將第一半模具96與第二半模具98夾到一起。最后,模具夾具組件996還包括與活動壓板912相關的頂桿致動器922 (如液壓致動器、氣動致動器、機電致動器等)。頂桿致動器992可連接到與第一半模具96相關聯(lián)的結構。使用中,第一半模具96結構可通過頂桿致動器922獲得動力,由此完成運行,如從第一半模具96中推出第一個模制品102。
[0038]例如,后文所述注入組件997為典型的往復式螺絲組件,但對于構造及/或運行的一般性沒有特別限制。因此注入組件997可能有不同構造,如具有單獨的塑化及注入方式(即所謂的兩級式產品)。注入組件997可熔化并通過設備噴嘴(未顯示)將制模材料(如聚乙烯或聚酯合成纖維(PET))注入到與第二半模具98相關的熔液配送裝置190 (如熱流道、冷流道、保溫流道等)。熔液配送裝置會將制模材料送入一個或多個模穴101 (圖5A),注模100內的模穴由第一半模具96與第二半模具98閉合夾緊形成。
[0039]注模100第一半模具96還包括模內擋板140、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第一模座130。應遵循上述結構與運行的詳細說明。一般而言,使用中模內擋板140可選擇性將第一半模具96的第一模座130 (圖2A)連接到模具夾具組件996的一個活動壓板912及固定壓板914,其中可打開或關閉注模100,無需相對于固定壓板914移動活動壓板912 (雖然并不排除此類移動)。在該部分中,第一模座130設計有第一模具疊堆106A的第一部分疊層110(圖5A)。最后,模制品傳送裝置150可傳送來自第一模具疊堆106A的第一模制品102A(圖2A)。
[0040]注模100非限制實施方式的詳細構造可進一步參見圖2A、2B、3及5A。如前所述,圖5A最好地顯示出,第一模具疊堆106A的第一部分疊層110連接到第一半模具96的第一模座130。另外還顯示出第一模具疊堆106A的第二部分疊層120,連接到第二半模具98的第二模座131。在使用中,第一部分疊層110與第二部分疊層120沿注模100模具行程軸X的相對位置能關閉、打開其間的模穴101,相應地完成第一個模制品102A (圖2A)的制模成型和退出。
[0041]第一模具疊堆106A的第一部分疊層110包括內芯112、外芯114、脫模套116,這些裝置可與第二部分疊層120的模穴插件122共同形成模穴101。
[0042]外芯114可沿內芯112滑動,在使用中滿足其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移動的需要,該技術效果包括(例如)釋放第一個模制品102A的密封部分103 (圖OT)。類似地,脫模套116可沿外芯114滑動,在使用中滿足其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移動的需要,該技術效果包括(例如)從外芯114上取下第一個模制品102A。
[0043]如前所述,第一部分疊層110上述組成部分均連接到第一模座130?,F在更詳細地來看,第一模座130包括第一芯止動器132、脫模機定位器136,可滑動連接,以滿足使用中沿模具行程軸X的相對移動需要,其中內芯112連接到第一芯止動器132,脫模套116與脫模機定位器136 —道固定。因此,雖然外芯114已達到相對于內芯112的最大行程(在脫模套制模位置(圖5A)與推出位置(圖5D)之間),在第一芯止動器132與脫模機定位器136之間存在相對移動,但脫模套116在使用中仍可沿模具行程軸X (相對于內芯112)移動至外芯 114。
[0044]應注意的是,內芯112如圖所示連接到第一芯止動器132 (不透水形式),以隔開此處所形成的冷卻管路。冷卻管路在冷卻劑分配器193與內芯112中安裝該分配器193的空間之間。冷卻劑分配器193末端部分連接到第一芯止動器132,或者用于引導冷卻劑進口管191與冷卻劑出口管194 (在第一芯止動器132內)之間的冷卻劑。在運行過程中,冷卻齊[J(如水)在冷卻劑管路中循環(huán),帶走內芯112以及第一模具疊堆106A其它組成部件(與此有連接)的熱量,從而第一個模制品102A能夠快速冷卻,保證更快的制模周期時間。
[0045]在該設計中,脫模套116固定在脫模機定位器136的通路137中。此外,脫模機定位器136包括連接在一起的基板133、中間板134及頂板135,中間貫穿有通路137,脫模套116的凸緣部分123固定在中間板134與頂板135之間。外芯114可在通路137內滑動,以滿足外芯114與脫模套116之間沿模具行程軸X的相對移動,外芯114會從外芯制模位置(圖5A)移動到脫模位置(圖OT)。
[0046]如之前所述,外芯114及內芯112以可滑動方式固定在一起,以限制使用中沿模具行程軸X的相對移動。例如,內芯112可確定卡口 113,外芯114、214、314可確定卡口座117,卡口 113與卡口座117可配合使用,通過旋轉卡合后,可以滑動方式固定外芯114及內芯112。在運行中,內芯112及外芯114可通過脫模機136的卡鍵119以旋轉方式卡合。卡鍵119固定在基板133與中間板134之間,部分伸出到通路137中,該伸出部分可與外芯114配合運行,保持相對于內芯112的直角方向。
[0047]第一部分疊層110還包括內芯112與外芯114之間的彈性部件,該彈性部件115令外芯114偏向脫模機116的前向極限行程,該情況對應于它們在第一個模制品102A制模期間的相對設置(如圖5A所示)。外芯114上的凸肩121與通路137 (穿過脫模套116中凸緣部分123的底部)上的梯階139可配合形成脫模機116相關的外芯114前向極限行程。
[0048]如前所述,注模100還包括與第一半模具96相關的模內擋板140。如圖5A所示,模內擋板140包括擋板144與連接件146。如圖所示,擋板144與模具夾具組件996的活動壓板912相連,連接件146與第一模座130相連。在運行中,擋板144可選擇性地處于:1}打開位置U,及2}關閉位置S。因此,模內擋板140還包括連接到擋板144的擋板致動器148,使用中擋板致動器148可帶動擋板144在打開位置U與關閉位置S之間移動。當擋板144處于關閉位置S時(如圖5A所不),擋板144會與連接件146卡合,從而第一模座130與活動壓板912卡合。當擋板144位于打開位置U時(如圖5B或5F所示),擋板144會與連接件146脫開,從而第一模座130會沿模具行程軸X移動。第一模座130沿模具行程軸X的移動受到了(例如)模具夾具組件996頂桿致動器922的推動。上述情況可參見圖5B,其中顯示頂桿致動器922與第一芯止動器132相連。
[0049]模內擋板140還包括支撐底座142,其上以滑動方式裝有擋板144,支撐底座142通過扣件192或類似裝置固定連接到活動壓板912。此外,連接件146連接到第一模座130中第一芯止動器132的背面。在該設計中,連接件146與第一模具疊堆106A的第一部分疊層110對齊。類似地,注模100包括多個模具疊堆(包括第一模具疊堆106A在內),從而有多個模穴,可完成多個模制品的制模成型,如圖2A及2B所示,模內擋板140還包括多個連接件(包括連接件146),每個連接件與其中一個模具疊堆對齊。這即是說,沒有針對連接件數量與設計的特定限制。
[0050]擋板144還設計有第一間隙孔145,在擋板處于打開位置U (圖5B或5F),且第一模座130沿模具行程軸X朝縮回位置B (圖或51)運行時,可容納連接件146。根據第一模座130所需的行程,第一間隙孔可延伸(如圖所示)穿過擋板144。此外,支撐底座142也可設計第二間隙孔143,在擋板144處于打開位置U時與第一間隙孔145對齊。因此,第二間隙孔143可在擋板144處于打開位置U,第一模座130沿模具行程軸X朝回縮位置B移動時容納連接件146,如圖或51所示。
[0051]連接件146相對于第一間隙孔145及第二間隙孔143的形狀及大小并沒有特別限制,只要連接件146可以穿過即可。在現有非限制范例中,連接件146設計有圓筒,其中第一間隙孔145及第二間隙孔143為互補性圓筒鉆孔。
[0052]如前所述,第一芯止動器132及脫模機定位器136以滑動方式連接在一起,以滿足使用中沿模具行程軸X發(fā)生相對移動的需要。此外,第一芯止動器132及脫模機定位器136也通過滑動方式連接到模內擋板140。因此如圖5A所示,模內擋板140還包括導引構件141,可引導第一模座130部件沿模具行程軸X移動。此外,導引構件141還包括固定到支撐底座142的一個或多個導銷或類似裝置,導引構件141可滑動進入各個第一芯止動器132及脫模機定位器136的襯套149中。
[0053]考慮了注模100 (包括模內擋板140)的其它各個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雖沒有圖示)。例如,模內擋板140可與第二半模具98 (而不是第一半模具96)相連,在使用中可與固定壓板914配合運行(圖1)。作為進一步的范例,擋板144與連接件146的連接可以互換,其中擋板144與第一模座130連接,連接件146與活動壓板912連接。一般地說,在注模100其它各種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中,其中一個擋板144及連接件146與注模系統(tǒng)900的活動壓板912或固定壓板914相連,剩余的一個擋板144及連接件146與第一模座130相連。
[0054]如前所述,注模100還包括模制品傳送裝置150。參見圖2A、2B、3、4及5A,模制品傳送裝置150包括穿梭裝置154,可在注模100內滑動。穿梭裝置154形成了第一孔洞156A,該孔洞至少部分可容納:1)第一模具疊堆106A,如圖5A所示;2)接收的第一模制品102A,如圖51所不,其中第一模制品102A可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移動在第一孔洞156A中傳送。
[0055]穿梭裝置154可在注模100的第一模座130與第二模座131之間滑動,完成沿穿梭軸Y (圖3)(通常垂直于模具行程軸X)(圖5A)的往復移動。如圖5A所示,在第一個模制品102A制模成型期間,第一孔洞156A處于第一接收位置R時,可容納回縮的第一模具疊堆106A的第一部分疊層110。如圖51所示,在第一部分疊層110從其中回縮,并從第一部分疊層110退出條件下,第一孔洞156A在處于第一接收位置R時,可接收第一模制品102A。隨后,通過穿梭裝置154從第一接收位置R到第一傳送位置T的往復運行,第一模制品102A可在第一孔洞156A內傳送(圖3)。為了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模制品傳送裝置150還配備有穿梭致動器168 (與穿梭裝置154相連),穿梭致動器168在使用中可驅動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
[0056]在該設計中,穿梭裝置154可滑動,以滿足其在注模100 (在模具閉合配置C中)第一半模具96與第二半模具98之間的往復運行需要(圖5A)。這樣,注模100的第一半模具96和第二半模具98則不需要重新設計為模具打開配置O (圖5B)以滿足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需要。因此,模制品傳送裝置150還包括基板170,其中安裝有可滑動的穿梭裝置154,以便沿穿梭軸Y進行往復運行。如圖5A所示,基板170與注模100的第一半模具96相連。穿梭裝置滑動安裝到基板170上的方式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在當前非限制實施方式中,穿梭裝置154采用直線軸承設計滑動安裝到基板170表面。特別是為便于生產、維修與裝配,穿梭裝置154為多個相互連接的穿梭模塊155 (如圖2A所示),每個模塊連接到軸承座172 (如圖4所示),該軸承座再滑動連接到基板170上的直線溝槽174。
[0057]如前所述,基板170與注模100的第一半模具96相連(如圖5A所示)。同樣地,模內擋板140配有頂桿框147,可裝入第一模座130,也可將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的基板170與注模系統(tǒng)900的活動壓板912連接起來??奂?92將基板170連接到頂桿框147頂部,另一扣件192將模內擋板140的支撐底座142連接到頂桿框147底部,另外我們還會想到支撐底座142通過扣件192或類似裝置固定連接到活動壓板912。此外,頂桿框147確定了間隔151,其間第一模座130可沿模具行程軸X移動,用于模具疊堆部件的定位。如前所述,第一模座130沿模具行程軸X的移動至少部分是由模具夾具組件996中頂桿致動器922進行驅動。頂桿致動器922與第一芯止動器132相連,以便在其中的重新定位。此外如圖5B所示,注模100還包括脫模機致動器153,將模制品傳送裝置150與脫模機定位器136連接起來,脫模機致動器153在使用中可推動脫模機136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移動。
[0058]如圖2B及5A所示,模制品傳送裝置150還包括與第二半模具98相關的第一隔板158A。當置于第一接收位置R時,第一隔板158A可與穿梭裝置154 (如圖5A所示)共同形成第一孔洞156A。
[0059]回到非限制實施方式的描述中,參見圖2A,可以看到穿梭裝置154確定了第一溝槽160A。第一溝槽160A與第一隔板158A可共同形成第一孔洞156A,此時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移動,第一隔板158A位于第一溝槽160A中。上述設計并未清楚反映在圖紙上,可以參見圖3,其中第二溝槽160B和第一隔板158A共同形成了第二孔洞156B,此地第一隔板158A位于第二溝槽160B中。使用時將第一溝槽160A置于第一接收位置R,如圖2A所示,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移動,在第一模制品102A制模成型期間第一溝槽160A可容納回縮的第一部分疊層110、210、310。
[0060]參見圖3,第一溝槽160A可容納朝出口 164移動的第一模制品102A,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移動,第一溝槽160A位于第一傳送位置T,其中第一溝槽160A位于第一部分疊層110,210,310及第一隔板158A的旁邊。
[0061]如前所述,穿梭裝置154可確定第二溝槽160B。第二溝槽160B靠近并與第一溝槽160A平行,其中一個第一溝槽160A及第二溝槽160B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剩下的一個第一溝槽160A及第二溝槽160B位于第一傳送位置T。上述設計可對比圖2A與3,其中穿梭裝置154完成了往復運行,在圖2A中第一溝槽160A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第二溝槽位160B于第一傳送位置T,而在圖3中該情況正好相反,第一溝槽160A位于第一傳送位置T,第二溝槽160B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
[0062]如圖3所示,第二溝槽160B及第一隔板158A在使用中可共同形成第二孔洞156B,此時第一隔板158A位于第二溝槽160B中,同時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第二溝槽160B處于第一接收位置R,其中第二溝槽160B可容納另一個第一模制品102A制模期間回縮的第一部分疊層110。同樣地,第二溝槽160B可進一步設置容納另一個朝出口移動的第一模制品102A(未顯示),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第二溝槽160B位于第一傳送位置T (如圖2A所示),其中第二溝槽160B位于第一部分疊層110及第一隔板158A旁邊。
[0063]參見圖2A及3,第一溝槽160A及第二溝槽160B均包括一個直線部分,其中分別設計有第一孔洞156A及第二孔洞156B。因此,第一溝槽160A及第二溝槽160B位于與穿梭裝置154相關的導桿對162之間。導桿對162確定了隔板158A在其中滑動的間隙166,同時穿梭裝置154會相對于第一隔板158A移動。
[0064]參見圖2A,注模100包括多列模具疊堆,可同時完成多個模制品的制模成型。應注意的是,圖2A中第二半模具98的一部分僅說明了第一模具疊堆106A的第二部分疊層120情況,第二半模具98整體還包括另一個第二部分疊層(未顯示),可與其它模具疊堆配合使用。
[0065]參見圖2A及3,數列模具疊堆包括第一列模具疊堆,其中有第一模具疊堆106A(完成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成型)和第二模具疊堆106B(完成第二模制品102B的制模成型)。模制品傳送裝置150還包括與第二半模具98相關的第二隔板158B。第一溝槽160A與第二隔板158B可共同形成第三孔洞156C,此時第二隔板158B處于第一溝槽160A內,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將第一溝槽160A置于第一接收位置R,其中第一溝槽160A可容納在第二模制品102B制模期間回縮的第二模具疊堆106B的第一部分疊層110。如圖3所示,第一溝槽160A可進一步設置以容納朝向出口 164移動的第二模制品102B,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第一溝槽160A位于第一傳送位置T,其中第一溝槽160A位于第一列模具疊堆、第一隔板158A及第二隔板158B旁邊。同樣地,如圖3所示,第二溝槽160B及第二隔板158B可共同形成第四孔洞156D,此時第二隔板158B位于第二溝槽160B中,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第二溝槽160B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其中第二溝槽160B可容納另一個第二模制品制模成型期間回縮的第二模具疊堆106B的第一部分疊層110 (未顯示)。如圖3所示,第二溝槽160B可進一步設置以容納朝向出口 164移動(未顯示)的另一個第二模制品102B (未顯示),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第二溝槽160B位于第一傳送位置T,其中第二溝槽160B位于第一列模具疊堆第一部分疊層110、210、310及第一隔板158A與第二隔板158B芳邊。
[0066]參見圖2A及3,多列模具疊堆還包括第二列模具疊堆,其中有第三模具疊堆106C(完成第三模制品102C的制模成型)及第四模具疊堆106D(完成第四模制品102D制模成型)。模制品傳送裝置150還包括與第二半模具98相關聯(lián)的第三隔板158C和第四隔板158D。此夕卜,穿梭裝置154確定了第三溝槽160C和第四溝槽160D,兩者靠近平行于第一溝槽160A和第二溝槽160B,其中一條第三溝槽160C和第四溝槽160D位于第二接收位置V,剩下的一條第三溝槽160C和第四溝槽160D位于第二傳送位置T'。如圖2A所示,第三溝槽160C及第三隔板158C在使用中可共同形成第五孔洞156E,此時第三隔板158C位于第三溝槽160C中,同時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第三溝槽160C處于第二接收位置R',其中第三溝槽160C可容納第三模制品102C制模期間回縮的第三模具疊堆106C的第一部分疊層110。同樣地,如圖3所示,第四溝槽160D及第三隔板158C在使用中可共同形成第六孔洞156F,此時第三隔板158C位于第四溝槽160D中,同時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第四溝槽160D處于第二接收位置R',其中第四溝槽160D可容納另一個第三模制品102C制模期間回縮的第三模具疊堆106C的第一部分疊層110、210、310 (未顯不)。
[0067]同樣地,如圖2A所示,第三溝槽160C及第四隔板158D在使用中可共同形成第七孔洞156G,此時第四隔板158D位于第三溝槽160C中,同時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第三溝槽160C處于第二接收位置R',其中第三溝槽160C可容納第四模制品102D制模期間回縮的第四模具疊堆106D的第一部分疊層110、210、310。最后,如圖3所示,第四溝槽160D及第四隔板158D在使用中可共同形成第八孔洞156H,此時第四隔板158D位于第四溝槽160D中,同時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第四溝槽160D處于第二接收位置R',其中第四溝槽160D可容納另一個第四模制品102D制模期間回縮的第四模具疊堆106D的第一部分疊層110、210、310 (未顯示)。此外,第三溝槽160C和第四溝槽160D可進一步設置以容納第三模制品102C與第四模制品102D,另一第三模制品102C和另一第四模制品102D朝出口 164移動,通過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將第三溝槽160C和第四溝槽160D置于第二傳送位置T',其中第三溝槽160C及第四溝槽160D位于第二列模具疊堆、第三隔板158C和第四隔板158D的旁邊。
[0068]因此,在完成注模100的非限制實施方式說明之后,在探討上述內容詳細運行情況之前,應注意可以對上述內容進行簡單的重新設置(雖然沒有顯示出來),其中基板170連接注模100的第二半模具98,因此第一隔板158A及類似裝置將連接第一半模具96。
[0069]注模100上述非限制實施方式作業(yè)的說明可參見啟動制模程序,如圖5A至所示,隨后可參見生產制模程序,如圖5E至5J所示。在參考第一模具疊堆106A作業(yè)的情況下,相同作業(yè)適用于注模100中其余的模具疊堆(雖未特別提出)。
[0070]如名稱所示,啟動制模程序通常(并非唯一)會在啟動注模100時進行。如大家所知,注模的啟動通常需要制模系統(tǒng)操作員的手動干預,以完成清除缺膠產品(即部分成型的模制品)、取出不能退出的模制品(如由于冷卻過度的原因)、清除飛濺物(即從模穴101中滲出的制模材料)等類似操作。因此,在啟動過程中應當令第一半模具96和第二半模具98的位置沿模具行程軸X呈模具打開配置O (如圖5B所示),將活動壓板912與固定壓板914重新定位,為每個第一部分疊層110和第二部分疊層120提供入口。
[0071]如圖5A所示,啟動制模程序開始時,注模100處于模具關閉配置C狀態(tài),第一模座130沿模具行程軸X位于伸出位置E,從而第一模具疊堆106A關閉,以確定模穴101。此外,模內擋板140的擋板144處于關閉位置S,第一模座130與活動壓板912卡合。此時,注模100完成設置,可進行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成型。隨后,將制模材料注入模穴101,開始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未顯不)。
[0072]接下來啟動制模程序包括(如圖5B所示)打開第一模具疊堆106A,第一半模具96及第二半模具98沿模具行程軸X呈模具打開配置0,通過壓板移動致動器915 (圖1),令活動壓板912 (圖1)離開固定壓板914 (圖1)。完成此運行時,從第一部分疊層110中取出第一模制品102A。隨著注模100的打開,模內擋板140將打開,令第一模座130離開活動壓板912。打開擋板144包括通過擋板致動器148將擋板144移開到打開位置U,此時擋板144會離開連接件146。
[0073]下一步啟動制模程序包括(如圖5C所示)在內芯112與外芯114之間的制型位置使第一模制品102A的密封部分103脫模。上述操作包括通過脫模機致動器153相對基板170固定脫模機定位器136的位置,從而令固定到脫模套制模位置的脫模套116保持原位,同時通過頂桿致動器922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芯止動器132,從而收回固定其上的內芯112,回縮距離應足以使密封部分103脫模。
[0074]下一步啟動制模程序包括(如圖所示),通過外芯114與脫模套116之間的相對移動從第一部分疊層110中推出第一模制品102A,其中脫模套116會從外芯114中推出第一模制品102A。上述運行包括通過脫模機致動器153相對基板170保持脫模機定位器136的位置,令固定到脫模套制模位置的脫模套116保持原位,同時通過頂桿致動器922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芯止動器132至回縮位置B,從而收回其上的內芯112,距離應足以進一步移動外芯113至脫離位置,此時內芯112已達到相對于外芯114的向后極限行程(由卡口113與卡口座117共同確定)。
[0075]接下來啟動制模程序包括(如圖5E所示)關閉第一模具疊堆106A,第一半模具96及第二半模具98沿模具行程軸X呈模具關閉配置C,通過壓板移動致動器915,令活動壓板912朝向固定壓板915(圖1)。關閉第一模具疊堆106A還包括通過頂桿致動器922,沿模具行程軸X伸出第一芯止動器132至延伸位置E,令其上的內芯112伸出到內芯制模位置,完成該運行時,應將外芯114推入外芯制模位置,此時內芯112已到達相對于外芯114的向前極限行程(由卡口 113與卡口座117共同確定)。在關閉注模100時,模內擋板140將關閉,令第一模座130卡合到活動壓板912 (圖1)。關閉擋板144包括通過擋板致動器148令擋板144移動至關閉位置S,其中擋板144將再次與連接件146卡合。在執(zhí)行生產制模程序之前,根據注模100的運行狀況(如每個制模堆的模制品達到要求的質量),可能多次重復啟動制模程序。
[0076]將在下面討論注模100的生產制模程序。如名稱所示,通常(并非一定如此)將在完成啟動制模程序之后進行生產制模程序。生產制模程序不同于啟動制模程序,該程序還包括有關使用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的操作步驟,另外不包括注模100的打開與關閉操作。這即是說,生產制模程序不需要在模具打開配置O與模具關閉配置C之間重新安排第一半模具96與第二半模具98,因此也不需要活動壓板912 (圖1)與固定壓板914 (圖1)的相對移動。上述內容的技術效果包括縮短制模周期時間,因為減少了之前由模具夾具組件996產生的部分時間。這即是說,生產周期不再包括等待夾具擋板920連續(xù)(即在每個制模周期中)打開、重新關閉,同時也不再需要等待活動壓板912的往復移動(圖1)。這樣就不需再排除第一半模具96與第二半模具98的重新設置。
[0077]如圖5E所示,生產制模程序開始時,注模100處于模具關閉配置C狀態(tài),第一模座130沿模具行程軸X位于伸出位置E,從而第一模具疊堆106A關閉,以確定模穴101。完成該運行時,第一模具疊堆106A位于第一孔洞156A內(由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的穿梭裝置154形成),第一孔洞154A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此外,模內擋板140的擋板144位于關閉位置S,從而第一模座130與活動壓板912卡合(圖1)。此時,注模100完成設置,可進行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成型。隨后,將制模材料注入模穴101,開始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未顯示)。
[0078]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5F所示)打開模內擋板140,令第一模座130離開活動壓板912(圖1)。打開擋板144包括通過擋板致動器148將擋板144移至打開位置U,此時擋板144將離開連接件146。
[0079]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5G所示),打開第一模具疊堆106A,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部分疊層110,將其上的第一模制品102A布置在第一孔洞156A中。該運行包括沿模具行程軸X相繼收回脫模機定位器136及第一芯止動器132,從而收回其上的脫模套116及內芯112,其中外芯114隨內芯112 —同收回,脫模套116實際上連接到第一模制品102A。分別通過脫模機致動器153及頂桿致動器922收回脫模機定位器136及第一芯止動器 132。
[0080]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5H所示)第一部分疊層110的第一階段設置,將第一模制品102A推入穿梭裝置154的第一孔洞156A,特別是從內芯112與外芯114之間制型位置使第一模制品102A的密封部分103脫模。上述運行包括通過脫模機致動器153保持脫模機定位器136的位置(該情況下只要脫模機致動器153達到向后極限行程,則該運行非常簡單),令脫模套116固定不動,從而令第一模制品102A停留在第一孔洞156A之中。上述運行還包括通過頂桿致動器922收回第一芯止動器132,以便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固定其上的內芯112,相對于第一模制品102A內保持不動的外芯114,移動距離應足以使密封部分103脫模。
[0081]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51所示)第一部分疊層110的最后階段設置,將第一模制品102A推入穿梭裝置154的第一孔洞156A,再從第一孔洞156A處收回第一部分疊層110、上述運行包括通過脫模機致動器153繼續(xù)保持脫模機定位器136的位置,以令其上的脫模套116保持不動,從而令第一模制品102A停留在第一孔洞156A中。上述運行還包括通過頂桿992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芯止動器132至回縮位置B,以收回其上的內芯112,距離應足以進一步移動外芯114至脫模位置,此時內芯112已達到相對于外芯114的向后極限行程(由卡口 113與卡口座117共同確定)。在位于第一孔洞156A之中時,通過與脫模套116頂部的支撐接觸,第一模制品102A從外芯114脫模,外芯114在從脫模位置回縮的同時也從其中收回。
[0082]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5J所示)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以便在第一孔洞156A內傳送第一模制品102A。前述運行包括穿梭裝置154通過穿梭致動器168沿穿梭軸Y (圖3)在注模100的第一半模具96和第二半模具98之間往復運行,其中第一溝槽160A (即第一孔洞156A的活動部分)及其上的第一模制品102A從第一接收位置R (圖5E)移動到第一傳送位置T。
[0083]生產制模程序結束時(如圖5K所示),第一模制品102A沿第一溝槽160A朝出口164 (圖3)移動(只能通過第一模制品102A從第一溝槽160A中消失表現出來),第一模具疊堆106A關閉。關閉第一模具疊堆106A包括將第一模座130重新置于伸展位置E,通過頂桿致動器922沿模具行程軸X伸出第一芯止動器132,推動其上的內芯112進入內芯制模位置,這樣會將外芯114推入外芯制模位置,此時內芯112已到達相對于外芯114的前向極限行程(由卡口 113與卡口座117共同確定)。在該運行過程中,第一部分疊層110位于第二孔洞156B (由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的穿梭裝置154形成)中,第二孔洞154B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雖然未顯不,但在另一個第一模制品102A制模之前,還要求關閉模內擋板140,令第一模座130卡合到活動壓板912 (圖1)。
[0084]鑒于上述內容,該領域技術人員無疑會找到注模(包括一個或兩個模制品傳送裝置150及/或模內擋板140)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此類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的一個范例可參見圖6A中所示的注模200。注模200類似于圖5A的注模100,構造與運行的區(qū)別將在下面進行詳細說明。
[0085]注模200包括第一半模具196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及之前描述的第二半模具98。
[0086]注模200第一半模具196包括與之前所述相同的模內擋板140及模制品傳送裝置150,其間設計有第一模座230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
[0087]第一模座230連接有第一模具疊堆206A的第一部分疊層210 (圖5A)。與之前所述的第一部分疊層110 —樣,第一模具疊堆206A的第一部分疊層210包括內芯212、外芯214、脫模套116,與第二部分疊層120的模穴插件122共同形成模穴101。外芯214可在內芯212上滑動,以滿足其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移動的要求。同樣地,脫模套116可沿外芯214滑動,以滿足其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移動的要求。
[0088]與之前所述的第一模座130相似,第一模座230包括第一芯止動器232、脫模機定位器236,兩者采用滑動連接,以滿足其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移動的要求,其中內芯212連接到第一芯止動器232,脫模套116連接到脫模機定位器236。脫模套116固定安裝到脫模機236中的通路237內。特別地,脫模機定位器236包括基板234、頂板135 (如前所述),兩者固定到一起,通路237貫穿其中,其中脫模機116凸緣部分123固定在基板234與頂板135之間。外芯214可在通路237內滑動,以滿足沿模具行程軸X在外芯214與脫模套116之間相對移動的要求,外芯214可從外芯制模位置(圖6A)移動到脫模位置(圖6E)。
[0089]第一模座230還包括第二芯止動器233。第二芯止動器233在第一芯止動器232與脫模機定位器236之間滑動連接,以滿足其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移動的要求。外芯214連接到第二芯止動器233以便移動。
[0090]參見圖6B,第一模座230還包括脫模機致動器153 (如前所述),只是在該非限制實施方式中,只用于將脫模機定位器236連接到第二芯止動器233,脫模機致動器153在使用中會驅動其沿模具行程軸X的相對移動。此外,第一模座230還包括連接第一芯止動器232與第二芯止動器233的模芯致動器255,在使用中可驅動其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移動。最后,第二芯止動器233在使用中與模具夾具組件996的頂桿致動器922相連(圖1),以便于沿模具行程軸X移動。
[0091]注模200的啟動與生產制模程序與之前所述內容相似。由于與第一模座230相連的各致動器的運行存在差異性,將進一步說明注模200的生產制模程序。
[0092]如圖6A所示,生產制模程序開始時,注模200處于模具關閉配置C狀態(tài),第一模座230沿模具行程軸X位于伸出位置E,從而第一模具疊堆206A關閉,以形成模穴101。完成該運行時,第一模具疊堆206A位于第一孔洞156A內(由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的穿梭裝置154形成),第一孔洞154A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此外,模內擋板140的擋板144位于關閉位置S,從而第一模座230與活動壓板912卡合(圖1)。此時,注模200完成設置,可進行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成型(未顯示)。隨后,將制模材料注入模穴101,開始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未顯示)。
[0093]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6B所示)打開模內擋板140,令第一模座130離開活動壓板912 (圖1)。
[0094]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6C所示),打開第一模具疊堆206A,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部分疊層210,將其上的第一模制品102A布置在第一孔洞156A中。這包括沿模具行程軸X相繼收回脫模機定位器236、第二芯止動器233、第一芯止動器232,從而收回分別固定其上的內芯112、外芯114及脫模套116。完成上述運行時,通過頂桿致動器922收回第二芯止動器233,第一芯止動器232與脫模機定位器236將相繼收回,通過芯致動器255令第一芯止動器232接觸到第二芯止動器233底面,同樣地,通過脫模機致動器153令脫模機定位器236接觸到第二芯止動器233頂面。
[0095]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6D所示)第一部分疊層210的第一階段設置,將第一模制品102A推入穿梭裝置154的第一孔洞156A,特別是從內芯212與外芯214之間制型位置使第一模制品102A的密封部分103脫模。完成該運行時,保持脫模機定位器236的位置,令脫模套116保持不動,第一模制品102A在第一孔洞156A中保持原位,同時還應保持第二芯止動器233的位置,令外芯114保持不動,收回第一芯止動器232,從而相對于外芯114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其上的內芯112,距離應足以使密封部分103脫模。為此,應通過頂桿致動器922保持第二芯止動器233的位置,通過脫模機致動器153保持脫模機定位器236的位置,令脫模機定位器236接觸到第二芯止動器233的頂面。通過芯致動器255移動第一芯止動器132,以相對于第二芯止動器233收回第一芯止動器232。
[0096]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6E所示)第一部分疊層210的最后階段設置,將第一模制品102A推入穿梭裝置154的第一孔洞156A,再從第一孔洞156A處收回第一部分疊層210。完成該運行時,應繼續(xù)保持脫模機定位器236的位置,令脫模套116固定不動,第一模制品102A在第一孔洞156A中保持原位,然后相繼收回第一芯止動器232、第二芯止動器233,從而相對于脫模套116收回其上的內芯212和外芯214。通過與脫模套116的支撐接觸,第一模制品102A在第一孔洞156A中時從外芯214脫模,外芯214回縮到脫模位置。上述運行包括脫模機致動器153及頂桿致動器922的協(xié)調控制,其中脫模機致動器153與頂桿致動器922朝相向方向伸出相同距離,芯致動器255保持第一芯止動器232相對于第二芯止動器233的位置,但事實上出現了回縮。
[0097]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6F所示,如前所述)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以在第一孔洞156A內傳送第一模制品102A。
[0098]生產制模程序結束時(如圖6G所不),第一模制品102A沿第一溝槽160A朝出口164 (圖3)移動(只能通過第一模制品102A從第一溝槽160A中消失表現出來),第一模具疊堆206A關閉。關閉第一模具疊堆206A包括重新設置第一模座230至伸展位置E,沿模具行程軸X伸出第一芯止動器232、第二芯止動器233、脫模機定位器236,令其上的內芯212、外芯214及脫模套116進入各自制模位置。完成上述運行時,通過頂桿致動器922伸出第二芯止動器233,第一芯止動器232與脫模機定位器236相繼伸出,通過芯致動器255令第一芯止動器232接觸到第二芯止動器底面,同樣地,通過脫模機致動器153令脫模機定位器236接觸到第二芯止動器233頂面。為此,第一部分疊層210位于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穿梭裝置154形成的第二孔洞156B內,第二孔洞154B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雖未顯示,但在另一個第一模制品102A制模之前,還要求關閉模內擋板140,令第一模座230卡合到活動壓板912 (圖1)。
[0099]另一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可參見沒有模內擋板140的注模200,如圖7A所示。除未設計模內擋板140之外,該注模200與前述注模200相同,因此第一模座直接安裝到活動壓板912上(圖1)。
[0100]重新設置的注模200的啟動與生產制模程序與之前所述內容相似。由于與第一模座230相連的各致動器的運行存在差異性,特別是更多地涉及到壓板移動致動器915,因此將進一步說明注模200的生產制模程序。
[0101]如圖7A所示,生產制模程序開始時,重新設置注模200處于模具關閉配置C狀態(tài),第一模具疊堆206A關閉,以形成模穴101。完成該運行時,第一模具疊堆206A位于由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的穿梭裝置154形成的第一孔洞156A內,第一孔洞154A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因此,重置注模200經過設置進行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成型(未顯示)。隨后,將制模材料注入模穴101,開始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未顯示)。
[0102]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7B所示)打開第一模具疊堆206A,令第一半模具196與第二半模具98沿模具行程軸X形成模具打開配置0,令模制品傳送裝置150保持相對于第二半模具98的位置,其中第一部分疊層210上的第一模制品102A位于第一孔洞156A。第一半模具196與第二半模具98的定位包括打開夾具擋板920 (圖1 ),通過壓板移動致動器915 (圖1)令活動壓板912 (圖1)尚開固定壓板914 (圖1)。此外,打開包括通過頂桿致動器922、芯止動器255固定第一芯止動器232、第二芯止動器233、脫模機定位器236相對于活動壓板912的位置,以便其移動。相對于第二半模具98保持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的位置包括脫模機致動器153與壓板移動致動器915的協(xié)同控制,其中脫模機致動器153朝相反方向伸出相等距離至壓板活動致動器915處,令第一半模具196和第二半模具98形成模具打開配置O。
[0103]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7C所示)第一部分疊層210的第一階段設置,將第一模制品102A推入穿梭裝置154的第一孔洞156A,特別是從內芯212與外芯214之間制型位置使第一模制品102A的密封部分103脫模。在此運行中,保持脫模機定位器236的位置,令脫模套116固定不動,第一模制品102A在第一孔洞156A中保持不動,另外再保持第二芯止動器233的位置,令外芯114固定不動,然后收回第一芯止動器232,從而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于外芯114收回其上的內芯112,距離應足以使密封部分103脫模。前述內容包括芯致動器255、頂桿致動器922及壓板移動致動器915的協(xié)同控制,其中芯致動器255與頂桿致動器922朝相反方向伸出相同距離至壓板移動致動器915處,同時脫模機致動器153保持模制品致動器150相對于第二半模具98的位置。
[0104]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7D所示)第一部分疊層210的最后階段設置,將第一模制品102A推入穿梭裝置154的第一孔洞156A,再從第一孔洞156A處收回第一部分疊層210。完成該運行時,應繼續(xù)保持脫模機定位器236的位置,令脫模套116固定不動,第一模制品102A在第一孔洞156A中保持原位,然后相繼收回第一芯止動器232、第二芯止動器233,從而相對于脫模套116收回其上的內芯212和外芯214。通過與脫模套116的支撐接觸,第一模制品102A在第一孔洞156A中時從外芯214脫模,外芯214回縮到脫模位置。前述內容包括頂桿致動器922與壓板移動致動器915的協(xié)同控制,其中頂桿致動器922朝相反方向伸出相同距離至壓板移動致動器915處,同時脫模機致動器153保持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相對于第二半模具98的位置,芯致動器255保持第二芯止動器233相對于第一芯止動器232的位置。
[0105]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7E所示,如前所述)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以在第一孔洞156A內傳送第一模制品102A。
[0106]生產制模程序結束時(如圖7F所示),第一模制品102A沿第一溝槽160A朝出口164 (圖3)移動(只能通過第一模制品102A從第一溝槽160A中消失表現出來),第一模具疊堆206A關閉。關閉第一模具疊堆206A包括關閉第一模座230,令第一半模具196與第二半模具98沿模具行程軸X形成模具關閉配置C。在此運行中,第一模具疊堆206A位于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的穿梭裝置154形成的第二孔洞156B中,第二孔洞154B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0關閉第一模座230包括脫模機致動器153、頂桿致動器922 (圖1)及芯致動器255的協(xié)同控制,令模制品傳送裝置150沿模具行程軸X回縮接觸到脫模機定位器236,脫模機定位器236接觸到第二芯止動器233,第二芯止動器233接觸到第一芯止動器232。第一半模具196與第二半模具98的定位包括通過壓板移動致動器915 (圖1)及關閉夾具擋板920 (圖1)令活動壓板912 (圖1)朝向固定壓板914 (圖1)定位。雖未顯示,但在另一個第一模制品102A制模之前,還要求關閉模內擋板140,令第一模座230卡合到活動壓板912 (圖1)。
[0107]另一個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可參見圖8A中的注模300。注模300類似于圖5A的注模100,構造與運行的區(qū)別將在下面進行詳細說明。
[0108]注模300包括第一半模具296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及之前描述的第二半模具98。
[0109]注模300第一半模具296包括與之前所述相同的模內擋板140及模制品傳送裝置250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其間設計有第一模座330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
[0110]第一模座330連接有第一模具疊堆306A的第一部分疊層310。與之前所述的第一部分疊層110 —樣,第一模具疊堆306A的第一部分疊層310包括內芯312、外芯314、脫模套316,與第二部分疊層120的模穴插件122共同形成模穴101。外芯314可在內芯312上滑動,以滿足其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移動的要求。同樣地,脫模套316可沿外芯314滑動,以滿足其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移動的要求。
[0111]與之前所述的第一模座130非常相似,第一模座330包括第一芯止動器332及脫模機止動器336,兩者以滑動方式連接在一起,以滿足使用中沿模具行程軸X發(fā)生相對移動的需要,其中內芯212連接到第一芯止動器232,脫模套316在脫模機定位器336中。
[0112]內芯312與外芯314采用前述內芯112與外芯114相同的方式滑動固定在一起,并通過與脫模機定位器336相關的卡鍵119在第一模座330內形成旋轉卡合。
[0113]與注模100形成對比的是(其中脫模套116固定到脫模機定位器136以便于移動),注模300的脫模套316可在脫模機定位器336的通路337內滑動,因此可相對移動,以滿足沿模具行程軸X從脫模套制模位置(圖8A)向退出位置(圖SC)移動的要求。此外,脫模套216確定了活塞部分218,可滑入由模制品傳送裝置250基板270形成的活塞缸272?;?70還確定了溝槽274,在使用中可將活塞缸272與工作油液源或油液池(如空氣、液壓液等)連接起來。
[0114]另外在與注模100的對比中,注模300的脫模機定位器236連接到基板270底面,其中脫模機定位器236頂面235可在使用中將脫模套316的活塞部分218固定到活塞缸272內,或者可為脫模套316提供與退出位置相應的后極限行程。
[0115]在運行中,脫模套316發(fā)生偏移,沿模具行程軸X從脫模套制模位置向退出位置移動,此時溝槽274連接到工作油液源,因此能夠隨外芯314回縮。或者脫模套316會被外芯314沿模具行程軸X推回到脫模套制模位置,其中外芯314上的凸肩315會卡合到活塞部分218底面。
[0116]模制品傳送裝置250的結構與運行與前述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相同。
[0117]將在下面討論注模300的生產制模程序。
[0118]如圖8A所示,生產制模程序開始時,注模300處于模具關閉配置C狀態(tài),第一模座330沿模具行程軸X位于伸展位置E,從而第一模具疊堆306A關閉,以形成模穴101。完成該運行時,第一模具疊堆306A位于第一孔洞156A內(由模制品傳送裝置250的穿梭裝置154形成),第一孔洞154A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此外,模內擋板140的擋板144位于關閉位置S,從而第一模座330與活動壓板912卡合(圖1)。此時,注模300完成設置,可進行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成型。隨后,將制模材料注入模穴101,開始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未顯示)。
[0119]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SB所示,如之前所述)打開模內擋板140,令第一模座330離開活動壓板912 (圖1)。
[0120]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SC所示),打開第一模具疊堆306A,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部分疊層310,將其上的第一模制品102A布置在第一孔洞156A中。這包括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芯止動器332,與其連接的內芯112以及內芯112上的外芯314將隨之回縮,此外將溝槽274連接到工作油液源,令脫模套316偏移并隨外芯314回縮。通過頂桿致動器922可收回第一芯止動器332。
[0121 ] 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8D所示)第一部分疊層310的第一階段設置,將第一模制品102A推入穿梭裝置154的第一孔洞156A,特別是從內芯312與外芯314之間制型位置通過相對移動使第一模制品102A的密封部分103脫模。相對于前述非限制實施方式,上述運行將變得非常簡單,只要求通過頂桿致動器922收回第一芯止動器132,以便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固定其上的內芯112,相對于第一模制品102A內保持不動的外芯114,移動距離應足以使密封部分103脫模。
[0122]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SE所示)第一部分疊層310的最后階段設置,將第一模制品102A推入穿梭裝置154的第一孔洞156A,再從第一孔洞156A處收回第一部分疊層110。上述運行還包括通過頂桿致動器922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芯止動器332至回縮位置B,以收回其上的內芯112,距離應足以進一步移動外芯314至脫模位置,此時內芯312已達到相對于外芯314的向后極限行程。在位于第一孔洞156A之中時,通過與脫模套116頂部的支撐接觸,第一模制品102A從外芯314脫模,外芯314在從脫模位置回縮的同時也從其中收回。
[0123]下一步生產制模程序包括(如圖8F所示,如前所述)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以在第一孔洞156A內傳送第一模制品102A。
[0124]生產制模程序結束時(如圖SG所示),第一模制品102A沿第一溝槽160A朝出口164 (圖3)移動(只能通過第一模制品102A從第一溝槽160A中消失表現出來),第一模具疊堆306A關閉。關閉第一模具疊堆306A包括將溝槽274連接到工作油液池,將第一模座330重新置于伸展位置E,通過頂桿致動器922沿模具行程軸X伸出第一芯止動器332,推動其上的內芯312進入內芯制模位置,這樣會將外芯314推入外芯制模位置,此時內芯312已到達相對于外芯114的前向極限行程。在該運行過程中,第一部分疊層310位于第二孔洞156B (由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的穿梭裝置154確定)中,第二孔洞154B位于第一接收位置R。雖然未顯不,但在另一個第一模制品102A制模之前,還要求關閉模內擋板140,令第一模座330卡合到活動壓板912 (圖1)。
[0125]因此在說明注模100、200、300的多個非限制實施方式的結構和運行之后(設計有一個或兩個模制品傳送裝置150、250,模內擋板140),該領域技術人員無疑將了解到其中更多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雖然上述生產制模程序使用了特定術語加以說明,但對其一般性和適應性并未進行限制。下面將說明包括模制品傳送裝置150、250的制模程序600及包括模內擋板140的另一制模程序700??蓡为?如之前所述)或共同完成這些制模程序。
[0126]簡要列出制模程序600各步驟的流程表可參見圖9。開始制模程序600時,關閉602注模100、200、300的第一模具疊堆106A、206A、306A以形成模穴101,其中第一模具疊堆106A、206A、306A位于由模制品傳送裝置150、250穿梭裝置154形成的第一孔洞156A內。然后,制模程序600包括在模穴101內完成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成型604。接下來,制模程序600包括打開606第一模具疊堆106A、206A、306A,以令其從第一孔洞156A收回。然后,該程序600還包括設置608第一模具疊堆106A、206A、306A,將模制品102A推入穿梭裝置154的第一孔洞156A。該程序600結束時,穿梭裝置154往復運行610,在第一孔洞156A內傳送第一模制品102A。
[0127]簡要列出制模程序700各步驟的流程表可參見圖10。開始制模程序700時,關閉702注模100、200、300的第一模具疊堆106A、206A、306A以形成模穴101。然后,制模程序700包括關閉704模內擋板140,令注模100、200、300的第一模座130、230、330卡合到注模系統(tǒng)900的活動壓板912或固定壓板914。隨后在模穴101內完成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成型706。然后該程序700打開708模內擋板140,令第一模座130、230、330離開活動壓板912或固定壓板914。最后該程序700沿模具行程軸X選擇性定位710第一模座130、230、330,其中第一模具疊堆106A的第一部分疊層110、210、310與第二部分疊層120重新設置相對位置,在活動壓板912與固定壓板914之間沒有相對移動(雖然已排除了該移動可能)。
[0128]參見圖3,制模程序600、700的上述步驟可在控制器501上完成,如與注模系統(tǒng)900相關的控制器(圖1)??刂破?01連接到穿梭致動器168以便控制。同樣地,與注模100、200、300相關(如前所述)的部分或全部其它致動器也會連接到控制器。制模程序600、700運行步驟保存在控制器501的控制器內存510中的指令512中,指令512會指示控制器501執(zhí)行制模程序600、700。
[0129]圖1lA及IlB說明了模內擋板240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在使用中選擇性地將第一模座130 (僅顯示了其上的第一芯止動器132)與模具夾具組件(未顯示)壓板(未顯示)卡合起來。
[0130]模內擋板240包括擋板244,擋板244 (例如)以前述方式(參見模內擋板140的說明)滑動連接到支撐底座(未顯示),或直接連接到壓板(未顯示)及連接件246。連接件246以旋轉方式將第一芯止動器132 (或第一模座的其它此類部件)連接到擋板244。通過該方式,第一模座的第一芯止動器132可在使用中沿模具行程軸X在伸出位置E (圖11A)與回縮位置B (圖11B)之間移動,通過擋板致動器(未顯示)擋板244會在關閉位置S (圖11A)與打開位置U (圖11B)之間移動。
[0131]運行中,在第一模座130置于伸出位置E (圖11A)時,以第一模座130在第一模制品102A制模過程中(未顯示)保持在伸出位置E的方式,連接件246將第一模座的第一芯止動器132卡合到壓板(未顯示)上。鑒于連接件246外形為伸長部件,在與模具行程軸X平行時能夠發(fā)揮最佳支持作用(如連接第一模座與壓板之間的模具夾持力)。
[0132]圖12A及12B說明了模內擋板340的另一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在使用中選擇性地將第一模座130 (僅顯不了其上的第一芯止動器132)與模具夾具組件(未顯不)壓板(未顯示)卡合起來。
[0133]模內擋板340包括擋板344,擋板344(如)以前述方式(參見模內擋板140的說明)滑動連接到支撐底座(未顯示),或直接連接到壓板(未顯示)、連接件346。連接件346包括兩部分,即第一楔塊347與第二楔349,其中第一楔塊347與擋板344相連,第二楔塊349與第一模座130的第一芯止動器132相連。
[0134]第一楔塊347及第二楔塊349可經過設置以確定其間的楔入界面351 (穿過余角面),可通過擋板致動器(未顯示)將擋板344在關閉位置S (圖11A)與打開位置U (圖11B)之間的移動轉化為第一模座第一芯止動器132沿模具行程軸X的移動。
[0135]在運行中擋板344位于關閉位置S時(參見圖12A),連接件346的第一楔塊347與第二楔塊349可配合運行,以第一模座130在第一模制品102A (未顯示)制模過程中保持在伸出位置E的方式,將第一模座130卡合到壓板。相反當擋板344位于打開位置U時(參見圖12B),第一楔塊347與第二楔塊349隔開,從而斷開其間的楔入界面351,其中第一模座的第一芯止動器132會沿模具行程軸X在伸出位置E (圖12A)與回縮位置B (圖12B)之間移動。
[0136]圖13A及13B說明了模內擋板440的再一個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在使用中可選擇性地將第一模座430 (僅顯示了其上的第一芯止動器432)與模具夾具組件(未顯示)壓板(未顯示)卡合起來。
[0137]模內擋板440包括擋板444,擋板444(如)以前述方式(參見模內擋板140的說明)滑動連接到支撐底座(未顯示),或直接連接到壓板(未顯示)、連接件446。連接件446包括兩部分,即第一卡鍵447和第二卡鍵449,其中第一卡鍵447與擋板444相連,第二卡鍵449與第一模座130的第一芯止動器132相連。模內擋板440還包括兩個鍵槽,即第一模座130第一芯止動器132中的第一鍵槽455和擋板444中的第二鍵槽453??ㄦI和鍵槽位于各自的支架上,擋板444位于打開位置U(圖13B),第一卡鍵447凹進到第一鍵槽455,同樣第二卡鍵449凹進到第二鍵槽453,從而令第一模座130可沿模具行程軸X移動。
[0138]在運行中當擋板444位于關閉位置S時,通過擋板致動器(未顯示),連接件446的第一卡鍵447與第二卡鍵449可配合運行,穿過其間的支撐界面451,以第一模座130在第一模制品102A (未顯不)制模過程中保持在伸出位置E的方式,將第一模座130卡合到壓板。相反,當擋板444處于打開位置U (圖13B)時,通過擋板致動器,第一卡鍵447凹進到第一鍵槽455,同樣第二卡鍵449凹進到第二鍵槽453,由此第一模座130可沿模具行程軸X在伸出位置E (圖13A)與回縮位置B (圖13B)之間移動。
[0139]還應注意擋板444還包括(如圖所示)第一卡鍵陣列(包括第一卡鍵447)、第二鍵槽陣列(包括第二鍵槽453),類似地第一模座包括第二卡鍵陣列(包括第二卡鍵449)、第一鍵槽陣列(包括第一鍵槽455)。因此,當第一模座130處于伸出位置E、擋板444處于關閉位置S時,第 ^鍵陣列與第二卡鍵陣列可以配合運行,以第一模座130在第一模制品102A(未顯示)制模過程中保持在伸出位置E的方式,將第一模座130卡合到壓板。類似地,在擋板444位于打開位置U時,第一卡鍵陣列凹進到第一鍵槽陣列內,第二卡鍵陣列凹進到第二鍵槽陣列內,由此第一模座130可沿模具行程軸X移動。
[0140] 最后參見圖14,圖中為模內擋板540的又一個非限制實施方式,在使用中可選擇性地將第一模座130 (僅顯示了其上的第一芯止動器132)卡合到模具夾具組件(未顯示)的壓板(未顯不)。
[0141]模內擋板540包括擋板致動器548,該致動器經過設置可在第一模制品102A制模過程中(未顯示)沿模具行程軸X,將第一模座130的第一芯止動器132卡合到壓板(未顯示),從而令第一模座保持在伸出位置E。如圖所示,可以線性致動器(如活塞致動器)的任何方式對致動器548進行設置,其中擋板544可確定接收活塞557的活塞孔559,連接件546(如棒桿)可將活塞557連接到第一芯止動器132。
[0142]在運行中將第一模座130置于伸出位置E時(如圖所示),擋板致動器548可伸出連接件546,以第一模座在第一模制品102A (未顯不)制模過程中保持在伸出位置E的方式,令第一模座130卡合到壓板(未顯示)。相反,擋板致動器548可收回連接件546,令第一模座130離開壓板(未顯示)(即不再提供負荷路徑)。
[0143]圖15A說明了模具關閉配置C中注模800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注模800類似于圖5A中所不的注模100,只是使用圖14的模內擋板540代替了模內擋板140,用隔板870代替了模制品傳送裝置150。隔板870用螺栓固定到頂桿框147及脫模機定位器136。在脫模機定位器136處于固定位置時,其上的脫模套116也置于固定位置。
[0144]注模800的運行程序類似于之前所述注模100的啟動制模程序。如圖5A所示,該程序開始時,注模800處于模具關閉配置C狀態(tài),第一模座830沿模具行程軸X位于伸出位置E,從而第一模具疊堆106A關閉,以形成模穴101。此外,擋板致動器548令連接件546伸出,以第一模座830保持在伸出位置E的方式,將第一模座830卡合到活動壓板912。相應地,注模100完成設置可進行第一模制品102A制模成型。隨后,將制模材料注入模穴101,開始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未顯示)。
[0145]下一步程序包括(參見圖15B)打開第一模具疊堆106A,相對于第二半模具98沿模具行程軸X將第一半模具896重新設置為模具打開配置O。通過壓板移動致動器915 (圖1)重新定位活動壓板912,從而完成第一半模具896的重新定位。在該過程中,從第二部分疊層120的模穴插件122退出第一模制品102A。
[0146]該程序結束時(參見圖15C),通過模芯111 (即內芯112與外芯114)與脫模套116之間的相對移動,從第一部分疊層Iio退出第一模制品102A,其中脫模套116會推動第一模制品102A離開外芯114。上述運行包括保持脫模機定位器136的位置(只要用螺栓固定到隔板870,即可保持原位),通過擋板致動器548沿模具行程軸X將第一芯止動器132收回到回縮位置B。特別地,擋板致動器548可收回連接件546,從而令第一模座830離開活動壓板 912。
[0147]圖16A說明了模具關閉配置C中注模900的備選非限制實施方式。注模900類似于圖7A中的注模200,除了使用隔板970代替模制品傳送裝置150。隔板970通過螺栓(未顯示)固定到脫模機定位器136以便隨其移動。在未配備模制品傳送裝置150的情況下,也不再需要將模制品傳送裝置150連接到脫模機定位器136的脫模機致動器153 (圖7B)。
[0148]注模900的運行程序類似于之前所述注模200 (圖7A)的運行程序。如圖16A所示,程序開始時,將注模900置于模具關閉配置C狀態(tài),第一模具疊堆206A關閉,以形成模穴101。隨后,將制模材料注入模穴101,開始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未顯示)。
[0149]下一步程序包括(參見圖16B)打開第一模具疊堆106A,相對于第二半模具98沿模具行程軸X將第一半模具996重新設置為模具打開配置O。通過壓板移動致動器915 (圖1)重新定位活動壓板912 (圖1),從而完成第一半模具996的重新定位。在該過程中,第一模制品102A從第二部分疊層120的模穴插件122退出。[0150]下一步程序包括(如圖16C所示)第一部分疊層210的第一階段設置,推出第一模制品102A,特別是應從內芯212與外芯214之間制型位置使密封部分103脫模。該運行包括保持脫模機定位器236的位置,令其上的脫模套116保持不動,同時保持第二芯止動器233的位置,令其上的外芯114保持不動,然后相對其收回第一芯止動器232。上述運行的實際效果為相對于外芯114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其上的內芯112,距離應足以使密封部分103脫模。上述運行包括協(xié)同控制模芯致動器255 (如控制外芯114的定位)、頂桿致動器922 (如控制脫模套116的定位)、壓板移動致動器915 (如控制模芯111的定位),其中模芯致動器255與頂桿致動器922朝相向方向伸出相同距離至壓板移動致動器915。
[0151]如圖16D所示,該程序結束時完成第一部分疊層210的最后階段設置,以推出第一模制品102A。此運行包括繼續(xù)保持脫模機定位器236的位置,令其上的脫模套116保持不動,相繼收回第一芯止動器232、第二芯止動器233,從而相對于脫模套116收回其上的內芯212和外芯214。在收回外芯214時,通過脫模套116頂端的支撐接觸從外芯214使第一模制品102A脫模。上述運行包括頂桿致動器922與壓板移動致動器915的協(xié)同控制,其中頂桿致動器922朝相反方向伸出相同距離至壓板移動致動器915處,模芯致動器255在可控狀態(tài)下令第二芯止動器233保持相對于第一芯止動器232的位置。
[0152]上面已經說明了注模100、200、300、800、900的各種非限制實施方式及其相關的運行程序,現在可以看到將各注模聯(lián)系到一起的共有程序。該程序1000可參見圖17中的流程表。與之前的程序相同,程序1000可采用控制器501 (圖3)執(zhí)行,該控制器501在內存510 (圖3)中保存有指令512 (圖3)。方法100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0153]步驟1002:
[0154]沿注模100、200、300、800、900的模具行程軸X,相對于第一模具疊堆106A、206A、306A的第二部分疊層120關閉第一部分疊層110,以形成模穴101。
[0155]步驟1004:
[0156]在模穴101內進行第一模制品102A的制模。
[0157]步驟1006:
[0158]相對于第二部分疊層120沿模具行程軸X打開第一部分疊層110,從第二部分疊層120的模穴插件122收回第一模制品102A。
[0159]步驟1008:
[0160]設置第一部分疊層110,沿模具行程軸X從其中推出第一模制品102A,同時保持第一部分疊層110的脫模套116位置不變,另外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部分疊層110的模芯111,其中模芯111回縮會令其在脫模套116與第一模制品(102)之間接觸動作的配合下,從第一模制品102處收回。
[0161]上述程序技術效果包括可產生更具預測性、更短的第一模制品推出曲線,從而令注模打開較短距離影響到推出,最終減少完成制模周期所需的總體時間。這即是說,在相對于固定脫模套模芯回縮的情況下使模制品脫模,此時不會令模制品產生巨大前進速度,因此一旦從模芯釋放,脫模套則會發(fā)生掉落。
[0162]應注意前述內容簡要說明了部分更具相關性的非限制實施方式。這些非限制實施方式可用于多種場合。因此,雖然說明了特定設置與方法,但這些非限制實施方式的目的和概念同樣適用于其它設置與應用情況。該領域技術人員應了解到那些對披露的非限制實施方式的改進會受到影響。所述非限制實施方式應理解為僅為了說明部分更重要特征及應用情況。以不同方式應用這些非限制實施方式或者以該領域技術人員熟悉的方式改進這些實施方式,能夠產生其它有利結果。這包括上文中明確提出的各種非限制實施方式特點、組成及/或功能的組合及匹配情況,另有說明的情況除外。
【權利要求】
1.一控制器(501),包括體現在該控制器(501)的一控制器可用內存(510)中的指令(512),該指令(512)用于指示該控制器(501)執(zhí)行在一注模(100,200,300,800,900)中完成第一模制品(102A)的注入成型程序(1000),該程序包括: 沿注模(100,200,300,800,900)的模具行程軸(X),相對于第一模具疊堆(106A, 206A, 306A)的第二部分疊層(120)關閉(1002)第一部分疊層(110),以形成模穴(101); 在模穴(101)內完成第一模制品(102A)的成型;沿模具行程軸(X),相對于第二部分疊層(120)打開(1006)第一部分疊層(110),以從第二部分疊層(120)的模穴插件(122)上收回第一模制品(102A);以及 使(1008)第一部分疊層(110)沿模具行程軸(X)將第一模制品(102A)從其中推出,并在保持第一部分疊層(110)脫模套(116)位置不變的同時,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第一部分疊層(110)的模芯(111),其中在脫模套(116)與第一模制品(102)之間的接觸動作配合下,模芯(111)回縮導致其脫離第一模制品(102)。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程序(1000),其中: 相對于第二部分疊層(120)關閉(1002)第一部分疊層(110)的步驟包括將第一模具疊堆(106A,206A,306A)布置在由一穿梭裝置(154)與一模制品傳送裝置(150,250)所形成的第一孔洞(156A)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程序,其中: 相對于第二部分疊層(120)打開(1006)第一部分疊層(110)的步驟包括從該第一孔洞(156A)收回第一模具疊堆(106A, 206A, 306A)。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程序(1000),其中: 使(1008)第一部分疊層(110)推出第一模制品(102A)的步驟包括將第一模制品(102A)推入穿梭裝置(154)的第一孔洞(156A)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程序(1000),還包括: 穿梭裝置(154)的往復運行(610),以在第一孔洞(156A)內傳送第一模制品(102A)。
6.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控制器(501),其中: 該注模(200)包括一模內擋板(140,240, 340, 440, 540),其位于第一半模具(96,196,296)的第一模座(130,230,330)與注模系統(tǒng)(900)中的活動壓板(912)或固定壓板(914)之間,而該第一半模具(96,196,296)是與該注模系統(tǒng)相關連的。 第一模具疊堆(106A,206A,306A)的第一部分疊層(210)安裝在該第一模座上(130, 230, 330); 關閉(1002)第一模具疊堆(106A,206A, 306A)的步驟包括: 選擇性地沿模具行程軸(X)定位第一模座(130,230,330),使得相對于第二部分疊層(120)移動第一部分疊層(110); 關閉模內擋板(140,240,340,440,540),使第一模座架(130, 230, 330)卡合到活動壓板(912)或固定壓板(914)上; 打開(1006)第一模具疊堆(106A,206A, 306A)的步驟包括: 打開模內擋板(140,240,340,440,540),使第一模座(130, 230, 330)脫離活動壓板(912)或固定壓板(914);以及選擇性地沿模具行程軸(X)定位第一模座(130,230,330),使得相對于第二部分疊層(120)移動第一部分層疊(110)。
7.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控制器(501),其中: 模內擋板(540)為一線性傳動裝置,可設置成選擇性地將第一模座(130)卡合到活動壓板(912)或固定壓板(914)上。
8.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控制器(501),其中: 在收回第一部分疊層(110)模芯(111)的同時保持脫模套(116)位置不變的步驟涉及到對控制模芯(111)位置的壓板移動致動器(915))和控制脫模套(116)位置的頂桿致動器(922)的協(xié)同控制,其中頂桿致動器(922)接受指令以與壓板移動致動器(915)相反的方向伸出相同距離。
9.如權利要求8中所述的控制器(501),其中: 模芯(111)包括一內芯(112)及一外芯(114),其中壓板移動致動器(915)控制內芯(112)的定位,模芯致動器(255)控制外芯(114)的定位,其中在第一部分疊層(110)模芯(111)回縮的同時保持脫模套(116)位置不變的步驟包括: 在保持脫模套(116)及外芯(114)位置不變的同時沿模具行程軸⑴收回內芯(112),其距離應足以使第一模制品(102A)的密封部分(103)脫模,其中頂桿致動器(922)及模芯致動器(255)接受指令在與壓板移動致動器(915)相反的方向上伸出相同距離;此后 在保持脫模套(116)位置不變的同時沿模具行程軸X收回內芯(112)與外芯(114),該進一步回縮距離應足以將內、外芯從第一模制品(102A)上收回,其中頂桿致動器(922)接受指令在與壓板移動致動器(915)相反的方向上移動相同距離。
【文檔編號】B29C45/40GK103547426SQ201180070552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27日
【發(fā)明者】克里斯托弗·哈特爾 申請人:赫斯基注塑系統(tǒng)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