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熱油爐的高效換熱爐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導熱油爐結構的改進,特別是一種采用燃煤為能源時對導熱油爐用爐排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導熱油爐是以導熱油為熱載體,通過熱油泵的強制循環(huán)將熱油通過管路輸送到用熱設備后,再返回導熱油爐中加熱的閉路循環(huán)供熱 設備,是目前首選的一種低壓高溫熱能轉換設備。導熱油爐與蒸汽、熱水鍋爐在設計上的要求主要區(qū)別在于導熱油爐要求導熱油在換熱管內的流速為輻射段不低于2m/s,對流段不低于I. 5m/s。若將傳統(tǒng)的水冷爐排結構直接移植在導熱油爐上變成油冷爐排,是不能滿足導熱油爐的設計要求的。主要原因水冷爐排一般為并聯(lián)結構,爐排管直徑一般在O 51-0 76mm之間,且有一定的傾斜度;在導熱油流量確定的情況下,無法滿足導熱油在爐排管內的流速(黏度越大,流速越小)。為達到設計流速,若將爐排管直徑變小,則爐排管的剛度不夠;若將爐排管壁增厚,則導熱效率太低,而且外管壁所處高溫、低導的環(huán)境下排管氧化后脫落速度加快,變成更加脆弱的薄壁管。若將爐排管強化橫向串聯(lián)起來,爐排就不能按傾斜布置,且增加了導熱油爐的循環(huán)阻力,使循環(huán)泵電機功率增加,并且由于油冷爐排按水平布置,停爐時,油在爐管內沒有自循環(huán)功能,油冷爐排上還有未燃盡的燃料,所以即便油溫降至較低時,也不能關停循環(huán)油泵,增加了運行的費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導熱油爐的高效換熱爐排,其在爐排狀換熱管的基礎上增設了改變液流截面積的內套管,使換熱管的流速達到了設計要求,而且滿足了換熱管的剛度要求。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導熱油爐的高效換熱爐排,結構中包括并連在下、上貫通橫管之間形成爐排狀的換熱管,進油口、出油口分別設置在下、上貫通橫管上,所述換熱管是復合式套管結構,內套管是一端封閉的盲管、借助端頭支架定位在外套管內壁上。換熱管內,流量、流速和液流截面積的關系為
Q = vxS(I)
式中,6為液體流量,V為液體流速S力液流截面積。在液體流量一定的情況下,液流速度與液流截面積成反比。本發(fā)明的換熱管采用復合式套管結構,在外套管內增設了一端封閉的盲管。由于所述盲管內的導熱油不與外套管中導熱油同時流動,相當于減小了導熱油的流通截面積,在導熱油爐液體流量一定的情況下,增大了導熱油的流速,滿足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從而在不減小爐排管直徑的情況下,保證了換熱管內導熱油的流速。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①本發(fā)明在保證換熱管剛度的情況下,又保證了管內導熱油流速,達到了國家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②爐排管并聯(lián)布置,減小了導熱油循環(huán)阻力,降低了循環(huán)電機功耗;③爐排管傾斜布置,實現(xiàn)了管內導熱油自循環(huán),當油溫降到較低溫度時,即可關停循環(huán)油泵,降低了運行的費用。
圖I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局部剖視示意 圖2是圖I的俯視結構7]^意 圖3是圖I的A-A向首I]面不意 其中,I、下貫通橫管,1-1、進油口,2、換熱管,2-1、外套管,2-2、內套管,4、上貫通橫管,
4-1、出油口,5、端頭支架。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f圖3,本發(fā)明用于手燒燃煤導熱油爐用爐排,其結構中包括并連在下貫通橫管I和上貫通橫管4之間形成爐排狀的換熱管2,進油口 1-1、出油口 4-1分別設置在下貫通橫管I和上貫通橫管4上,所述換熱管2是復合式套管結構,內套管2-2是一端封閉的盲管、借助端頭支架5定位在外套管2-1內壁上。本實施例在現(xiàn)有換熱管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端封閉的盲管,由于盲管內的導熱油不影響外套管2-1內的導熱油的循環(huán),相當于減小了導熱油的液流截面積,從而增大了液流流速,使換熱管2的剛度不變的情況下,增大了導熱油的流速,達到了速度和剛度的設計要求。所述換熱管2的水平傾角為15 25°,即換熱管2與導熱油爐的爐底呈15 25°夾角、且出油口 4-1高于進油口 1-1。傾斜布置的換熱管具有自循環(huán)能力,當油溫降至較低時,即可進行停掉循環(huán)泵,降低運行成本。內套管2-2可以在靠近進油口 1-1端封閉,也可以在靠近出油口 4-1端封閉。當溫度降低、停止循環(huán)泵時,內套管2-2內的導熱油與外套管2-1內的導熱油進行對流,完成熱交換,并在導熱油自循環(huán)作用下,完成熱量交換。所述外套管2-1的壁厚為3-8mm,在滿足換熱管2所需剛度的情況下,不降低外套管的換熱效率。外套管2-1內壁與內套管2-2外壁的距離為3-10 mm。以滿足換熱管流速的設計要求。采用本發(fā)明,當使用循環(huán)泵時,導熱油依次經進油口 1-1、下貫通橫管I、換熱管2、上貫通橫貫4和出油口 4-1向用熱設備循環(huán),由于內套管2-2 —端封閉的,導熱油流過外套管2-1內的截面積減小,流速增大,達到設計要求。在循環(huán)過程中隨著外套管2-1內的導熱油溫度增加,在對流和輻射的作用下,流入內套管2-2內的導熱油與外套管2-1內的導熱油進行熱交換。當導熱油溫度降至較低時,關停循環(huán)泵,此時導熱油經上貫通橫管4、換熱管
2、下貫通橫管I進行自循環(huán),內套管2-2內的導熱油與外套管2-2內的導熱油進行熱交換,完成自循環(huán)。由于在溫度較低時,即可關停循環(huán)泵,降低了導熱油爐的運行成本。本發(fā)明既可用于臥式導熱油爐又可用于立式導熱油爐。
權利要求
1.一種導熱油爐的高效換熱爐排,結構中包括并連在下、上貫通橫管之間形成爐排狀的換熱管(2),進油口(1-1)、出油口(4-1)分別設置在下、上貫通橫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2)是復合式套管結構,內套管(2-2)是一端封閉的盲管、借助端頭支架(5)定位在外套管(2-1)內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熱油爐的高效換熱爐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2)的水平傾角為15 25°夾角。
3.根據權利要求2導熱油爐的高效換熱爐排,其特征在于所外套管(2-1)的壁厚為3-8mm。
4.根據權利要求I導熱油爐的高效換熱爐排,其特征在于外套管(2-1)內壁與內套管(2-2)外壁的距離為3-10 mm。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導熱油爐的高效換熱爐排,結構中包括并連在下、上貫通橫管之間形成爐排狀的換熱管,進油口、出油口分別設置在下、上貫通橫管上,所述換熱管是復合式套管結構,內套管是一端封閉的盲管、借助端頭支架定位在外套管內壁上。本發(fā)明在保證換熱管剛度的情況下,又保證了管內導熱油流速,達到了國家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
文檔編號F23H3/00GK102748859SQ20121026283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7日
發(fā)明者陳社庭 申請人:陳社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