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和/或蒸發(fā)器3的風機轉速,使所述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入口端壓力大于所述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出口端壓力,進而控制所述第一換熱器11內的冷媒可從所述第一換熱器11流出,進入整個熱泵加熱系統(tǒng)。也就是說可以使積存于所述第一換熱器11或者泄漏進入第一換熱器11中的冷媒能夠被有效利用,參與半膽加熱模式的熱循環(huán),從而能夠始終有效保證熱泵熱水器內冷媒的循環(huán)量,使其具有較高的換熱效率。
[0055]請參閱圖5,為本實用新型熱泵熱水器第四并聯(lián)方式系統(tǒng)圖,其與所述第三并聯(lián)方式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控制器6個數(shù)為一個,位于所述第一換熱器11冷媒輸入端A處。
[0056]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半膽加熱模式工作時,且選擇所述第一換熱器11單獨運行時,可打開位于所述第一換熱器11冷媒輸入端A處的控制器6,并關閉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從而控制冷媒僅進入所述第一換熱器11輸入端A。
[0057]請參閱圖6,為本實用新型熱泵熱水器第五并聯(lián)方式系統(tǒng)圖,其與所述第一并聯(lián)方式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控制器6個數(shù)為一個,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冷媒輸入端B處。
[0058]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半膽加熱模式工作時,且選擇所述第二換熱器11單獨運行時,可打開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冷媒輸入端B處的控制器6,并關閉所述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從而控制冷媒僅進入所述第二換熱器12輸入端B。
[0059]請參閱圖7,為本實用新型熱泵熱水器第六并聯(lián)方式系統(tǒng)圖,其與所述第一并聯(lián)方式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控制器6個數(shù)為一個,位于所述第一換熱器11冷媒輸入端A處。
[0060]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半膽加熱模式工作時,且選擇所述第一換熱器11單獨運行時,可打開位于所述第一換熱器11冷媒輸入端A處的控制器6,并關閉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從而控制冷媒僅進入所述第一換熱器11輸入端A。
[0061]請參閱圖8,為本實用新型熱泵熱水器第一串聯(lián)方式系統(tǒng)圖。所述熱泵熱水器包括:水箱1,設置在所述水箱I上的第一換熱器11和第二換熱器12 ;壓縮機2、蒸發(fā)器3,所述第一換熱器11、第二換熱器12通過串聯(lián)的方式連接在所述壓縮機2和所述蒸發(fā)器3之間,所述第一換熱器11可單獨運行;所述第一換熱器11連接第一輸出管路13,所述第二換熱器12連接第二輸出管路14,所述第一輸出管路13與所述第二輸出管路14通過第三輸出管路15與所述蒸發(fā)器3連通;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設于所述第一輸出管路13上;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設于所述第二輸出管路14上;控制閥6,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的輸入端B,控制冷媒進入所述第二換熱器12的冷媒輸入端B。
[0062]所述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為電子膨脹閥,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為電子膨脹閥。
[0063]所述第二輸出管路14上還設有單向閥7。所述單向閥7能夠防止從第二換熱器12內流出的冷媒通過所述第二輸出管路14倒流回第二換熱器12內。
[0064]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半膽加熱模式工作時,可選擇所述第一換熱器11單獨運行,此時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冷媒輸入端B的控制器6處于關閉狀態(tài),所述控制閥6控制冷媒僅進入所述第一換熱器11輸入端A ;調節(jié)所述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和/或蒸發(fā)器3的風機轉速,使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入口端壓力大于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出口端壓力,進而控制所述第二換熱器12內的冷媒可從所述第二換熱器12流出,進入整個熱泵加熱系統(tǒng)。也就是說可以使積存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或者泄漏進入第二換熱器12中的冷媒能夠被有效利用,參與半膽加熱模式的熱循環(huán),從而能夠始終有效保證熱泵熱水器內冷媒的循環(huán)量,使其具有較高的換熱效率。
[0065]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全膽加熱模式工作時,可選擇讓所述第一換熱器11、第二換熱器12同時運行,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冷媒輸入端B的控制器6處于打開狀態(tài),所述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為電子膨脹閥,處于關閉狀態(tài)。所述控制閥6控制冷媒同時進入所述第一換熱器11、第二換熱器12輸入端,對整膽進行加熱。
[0066]請參閱圖9,為本實用新型熱泵熱水器第二串聯(lián)方式系統(tǒng)圖,其與所述第一串聯(lián)方式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第一輸出管路13上還設置有控制閥6,所述壓力調節(jié)裝置4為毛細管。
[0067]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半膽加熱模式工作時,可選擇所述第一換熱器11單獨運行,此時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冷媒輸入端B的控制器6處于關閉狀態(tài),所述第一輸出管路13上的控制閥6處于打開狀態(tài),所述控制閥6控制冷媒僅進入所述第一換熱器11輸入端A ;調節(jié)所述蒸發(fā)器3的風機轉速,使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入口端壓力大于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出口端壓力,進而控制所述第二換熱器12內的冷媒可從所述第二換熱器12流出,進入整個熱泵加熱系統(tǒng)。也就是說可以使積存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或者泄漏進入第二換熱器12中的冷媒能夠被有效利用,參與半膽加熱模式的熱循環(huán),從而能夠始終有效保證熱泵熱水器內冷媒的循環(huán)量,使其具有較高的換熱效率。
[0068]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全膽加熱模式工作時,可選擇讓所述第一換熱器11、第二換熱器12同時運行,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冷媒輸入端B的控制器6處于打開狀態(tài),位于所述第一輸出管路13上的控制閥6處于關閉狀態(tài)。所述控制閥6控制冷媒同時進入所述第一換熱器11、第二換熱器12輸入端,從而對整膽進行加熱。
[0069]請參閱圖10,為本實用新型熱泵熱水器第三串聯(lián)方式系統(tǒng)圖,其與所述第一串聯(lián)方式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為毛細管。
[0070]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半膽加熱模式工作,可選擇讓所述第一換熱器11單獨運行,此時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冷媒輸入端B的控制器6處于關閉狀態(tài),所述第一輸出管路13上的控制閥6處于打開狀態(tài),所述控制閥6控制冷媒僅進入所述第一換熱器11輸入端A ;調節(jié)所述蒸發(fā)器3的風機轉速,使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入口端壓力大于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出口端壓力,進而控制所述第二換熱器12內的冷媒可從所述第二換熱器12流出,進入整個熱泵加熱系統(tǒng)。也就是說可以使積存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或者泄漏進入第二換熱器12中的冷媒能夠被有效利用,參與半膽加熱模式的熱循環(huán),從而能夠始終有效保證熱泵熱水器內冷媒的循環(huán)量,使其具有較高的換熱效率。
[0071]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全膽加熱模式工作時,可選擇讓所述第一換熱器11、第二換熱器12同時運行,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冷媒輸入端B的控制器6處于打開狀態(tài),所述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為電子膨脹閥,處于關閉狀態(tài)。所述控制閥6控制冷媒同時進入所述第一換熱器11、第二換熱器12輸入端,從而對整膽進行加熱。
[0072]請參閱圖11,為本實用新型熱泵熱水器第四串聯(lián)方式系統(tǒng)圖。所述熱泵熱水器包括:水箱1,設置在所述水箱I上的第一換熱器11和第二換熱器12 ;壓縮機2、蒸發(fā)器3,所述第一換熱器11、第二換熱器12通過串聯(lián)的方式連接在所述壓縮機2和所述蒸發(fā)器3之間,所述第一換熱器11可單獨運行;所述第一換熱器11連接第一輸出管路13,所述第二換熱器12連接第二輸出管路14,所述第一輸出管路13與所述第二輸出管路14通過第三輸出管路15與所述蒸發(fā)器3連通;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設于所述第一輸出管路13上;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設于所述第三輸出管路15上;控制閥6,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的輸入端B,控制冷媒進入所述第二換熱器12的冷媒輸入端B。
[0073]所述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為電子膨脹閥,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為電子膨脹閥。
[0074]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半膽加熱模式工作時,可選擇所述第一換熱器11單獨運行,此時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冷媒輸入端B的控制器6處于關閉狀態(tài),所述控制閥6控制冷媒僅進入所述第一換熱器11輸入端A ;調節(jié)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和/或蒸發(fā)器3的風機轉速,使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入口端壓力大于所述第二壓力調節(jié)裝置5出口端壓力,進而控制所述第二換熱器12內的冷媒可從所述第二換熱器12流出,進入整個熱泵加熱系統(tǒng)。也就是說可以使積存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或者泄漏進入第二換熱器12中的冷媒能夠被有效利用,參與半膽加熱模式的熱循環(huán),從而能夠始終有效保證熱泵熱水器內冷媒的循環(huán)量,使其具有較高的換熱效率。
[0075]所述熱泵熱水器需要在全膽加熱模式工作時,可選擇讓所述第一換熱器11、第二換熱器12同時運行,位于所述第二換熱器12冷媒輸入端B的控制器6處于打開狀態(tài),所述第一壓力調節(jié)裝置4為電子膨脹閥,處于關閉狀態(tài)。所述控制閥6控制冷媒同時進入所述第一換熱器11、第二換熱器12輸入端,從而對整膽進行加熱。
[0076]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基于上述熱泵熱水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