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魚類通常選用鰱魚、鳙魚、鴨嘴鋳、俄羅斯鋳等,肉食性魚類選用鱖魚、餘魚、烏鱧、黃顙魚、鱸魚、翹嘴紅舶等。放養(yǎng)密度為:鳙魚6尾每畝,鰱魚:20尾每畝,鱖魚:10尾/畝,烏魚:15尾每畝,黃顙魚,15尾每畝。新建湖泊放養(yǎng)幼魚,規(guī)格在10g-50g/尾,老舊湖泊改造須放養(yǎng)幼魚或成魚(老舊湖泊中的野雜魚生長時間較長,并且在清理原始魚類的時候不一定將其清理干凈,因此需放養(yǎng)成年的肉食性魚類控制原始野雜魚的數(shù)量,以及幼魚的慮食性魚類,根據(jù)湖泊情況選擇幼魚或成魚),規(guī)格在100g-500g/尾,其他規(guī)格:其他魚類體長大于肉食性魚類體長的1/2。
[0036]食物鏈的維護與管理:沉水植物的管理,水質的維護,以及魚類系統(tǒng)及底棲動物系統(tǒng)的管理與維護,緊急情況的處理。
[0037]沉水植物的管理:所訴沉水植物的管理是指沉水植物的絞拔、補種、修剪。根據(jù)種植的沉水植物的成活率以及生長狀況,對該品種進行補種或更換。若沉水植物長勢較好冒出水面影響美觀,可用鐮刀,以及剪刀(自行加工鐮刀柄)針對水下20cm處進行修剪,修剪完成使用拉網清除水面遺留的雜草。若生長密度太小,則可補種,密度太大可適量的拔掉,拔掉的方法為絞拔以及耙撈。
[0038]魚類系統(tǒng)的管理與維護:魚類的捕撈、魚類的放養(yǎng)。捕撈方式有多種,主要使用刺網、迷魂陣、地籠、抬網、拖網等捕撈方式。管理主要目的為調整魚類機構達到濾食性魚類占比〈15 %、肉食性魚類占比>55 %,雜食性魚類占比〈20 %。雜食性魚類中鯉魚與草食性魚類控制在每畝1尾以下。魚類結構應全面,包含底層魚類、中層魚類、上層魚類,肉食性魚類含大型、小型、追擊型、伏擊型、溫和型、兇猛型等。
[0039]一是通過肉眼觀察,若水體出現(xiàn)部分渾濁且無污水排入,可沉降物沉降效果不佳,則考慮湖泊中的底層魚類較多,底層魚類的活動攪動底泥引起湖水的渾濁。二是實測魚類的密度進行確認,測量方法采用40*1.5m的二指、三指粘網各一片。若一定時間后粘網上的野雜魚的數(shù)量3 0.25尾/m2,則可進行捕撈或者選擇投放肉食性魚類。
[0040]底棲動物系統(tǒng)的維護:底棲動物的補放、有害底棲動物的捕獲。湖泊表面出現(xiàn)大量的斷葉(該斷葉并非人為修剪,帶有齒狀的斷葉),則有可能在種植水草時帶入了對系統(tǒng)不利的福壽螺、蘿卜螺、龍蝦、螃蟹的卵或個體,也可能是草食性魚類??梢圆扇〉鼗\方式,確認并捕獲是龍蝦或螃蟹,放養(yǎng)500g-1000g/尾的鯰魚輔助地籠可以很好的控制龍蝦及螃蟹數(shù)量。通過對水中漂浮、植物葉面、湖底、水面以上植物或石壁進行觀察,可以確定蘿卜螺和福壽螺等因素,比如有殼易碎的蘿卜螺在葉子表面或游動,水面以上有附著的粉色橢圓形卵堆等??梢岳们圄~的選擇性牧食習性放養(yǎng)控制蘿卜螺及福壽螺。同時配合人工打撈大型個體及人工清除蟲卵的方式。
[0041]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它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參見即可。
[0042]在本說明書中所談到的“一個實施例”、“另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等,指的是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包括在本申請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說明書中多個地方出現(xiàn)同種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個實施例。進一步來說,結合任一實施例描述一個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時,所要主張的是結合其他實施例來實現(xiàn)這種特征、結構或者特點也落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
[0043]盡管這里參照本發(fā)明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和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型和改進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用途也將是明顯的。
【主權項】
1.一種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通過驅趕、捕撈、放養(yǎng)大型肉食性魚類捕食,降低原有小型、雜食性魚類的存量及比例; 消殺水體及底泥中能夠導致沉水植物及魚類生病的有害病菌及幼蟲。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投放漂白粉的方式對原魚類系統(tǒng)進行驅趕或清理。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漂白粉的用量為15?20g/m3。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投放漂白粉或高錳酸鉀對水體及底泥中致病菌、水螟卵及幼蟲、龍蝦成體及卵、矛頭騷、中華騷進行消殺,用于防止沉水植被受到龍蝦、水螟的破壞而消失;以及清理湖面漂浮的大量斷葉,用于防止魚類遭受出血病、爛聰病、水霉病。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種植用于吸收底泥以及水中營養(yǎng)的沉水植物,所述沉水植物的種植方式采用扦插法,種植范圍為水域區(qū)域的70%以上。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底棲動物的構建。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棲動物的構建包括放養(yǎng)三角帆蚌、螺螄和青蝦,放養(yǎng)標準為:三角帆蚌選用長度為5?10cm,年齡1?2年,放養(yǎng)密度:1個/m2;螺螄選用長度為1?2cm,放養(yǎng)密度為2個/m2;青蝦選用長度為2?4cm,放養(yǎng)密度為每兩平方米放養(yǎng)一尾。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魚類系統(tǒng)的構建,其包括濾食性魚類以及肉食性魚類的放養(yǎng),濾食性魚類選用鰱魚、鳙魚、鴨嘴鋳、俄羅斯鋳,肉食性魚類選用鱖魚、餘魚、烏體、黃顙魚、f盧魚、翹嘴紅舶; 放養(yǎng)密度為:鳙魚6尾每畝;鰱魚:20尾每畝;鱖魚:10尾/畝;烏魚:15尾每畝;黃顙魚:15尾每畝;新建湖泊放養(yǎng)幼魚,規(guī)格在10g-50g/尾;老舊湖泊改造須放養(yǎng)幼魚或成魚,規(guī)格在100g-500g/尾;其他規(guī)格:其他魚類體長大于肉食性魚類體長的1/2。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食物鏈的維護與管理,所述食物鏈的維護與管理包括對沉水植物的管理、水質的維護、以及魚類系統(tǒng)及底棲動物系統(tǒng)的管理與維護、緊急情況的處理。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沉水植物的管理包括:對沉水植物的絞拔、補種、修剪;或根據(jù)種植的沉水植物的成活率以及生長狀況,對該品種進行補種或更換;若沉水植物長勢較好冒出水面影響美觀,針對水下20cm處進行修剪,修剪完成使用拉網清除水面遺留的雜草;若生長密度太小,則補種,若密度太大則適量的拔掉; 所述魚類系統(tǒng)的管理與維護包括:魚類的捕撈、魚類的放養(yǎng),調整魚類結構使濾食性魚類占比小于15%、肉食性魚類占比大于55%,雜食性魚類占比小于20% ;雜食性魚類中鯉魚與草食性魚類控制在每畝1尾以下;魚類結構包含底層魚類、中層魚類、上層魚類,肉食性魚類含大型、小型、追擊型、伏擊型、溫和型、兇猛型; 所述底棲動物系統(tǒng)的管理與維護包括對底棲動物的補放和有害底棲動物的捕獲;若湖泊表面出現(xiàn)大量非人為的斷葉,判斷為龍蝦或螃蟹導致的情況下,采取地籠方式捕獲龍蝦或螃蟹,以及放養(yǎng)500g-1000g/尾的鯰魚輔助地龍,用于控制龍蝦或螃蟹的數(shù)量;若通過對水中漂浮、植物葉面、湖底、水面以上植物或石壁進行觀察,確定為蘿卜螺和福壽螺等因素,在有蘿卜螺在葉子表面或游動,以及水面以上有附著粉色橢圓形卵堆的情況下,則放養(yǎng)青魚,利用青魚的選擇性牧食習性控制蘿卜螺、福壽螺的數(shù)量,以及配合人工打撈大型個體或人工清除蟲卵的方式。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湖泊水生態(tài)治理的食物鏈重建方法,利用原食物網打破、新食物網的構建、食物網的維護管理建立合理的金字塔式能量轉移模式;通過驅趕、捕撈、放養(yǎng)大型肉食性魚類捕食,降低原有小型、雜食性魚類的存量及比例。避免過量攪底型、攪水型魚類的攪動引起水質的渾濁且不易沉降,水體透明度低,植物所需的光照不夠,抑制植物的生長甚至死亡,消殺水體及底泥中能夠導致沉水植物及魚類生病的有害病菌及幼蟲。本發(fā)明具有穩(wěn)定持久的作用,輔助沉水植物系統(tǒng)構建,湖泊恢復自我調節(jié)能力,美化了環(huán)境。
【IPC分類】C02F3/32, A01K61/00, C02F1/50, A01G1/00
【公開號】CN105254015
【申請?zhí)枴緾N201510627580
【發(fā)明人】葉子軍
【申請人】四川鑫淼環(huán)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