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肥料攪拌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立式肥料攪拌機的改進。目的是提供一種混料均勻的立式肥料攪拌機,包括攪拌桶,攪拌桶的頂部固定有電機,攪拌桶內部同軸設置通過電機帶動的攪拌軸,攪拌桶上部外側具有進料斗,攪拌桶底部具有帶卸料閥的出料口,攪拌桶內側上部設置有傾斜的導料板,導料板的上端與進料斗的進料斜面相接,下端與攪拌桶遠離進料斗一側的內側壁之間形成第一下料通道,攪拌軸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葉片組、第二葉片組和第三葉片組,導料板位于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之間,第一葉片組的葉片帶有刀刃,第二葉片組上具有導流筒,第三葉片組位于攪拌桶的底部。本實用新型通過提高物料顆粒大小均勻度和物料流動性,有效提高了物料混合的均勻度。
【專利說明】
立式肥料攪拌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肥料生產設備,具體涉及立式肥料攪拌機的改進。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肥料生產中使用的攪拌機多為臥式攪拌機,物料從進料口進入在攪拌機內一般攪拌一邊向出料口方向輸送,但是這種攪拌機的攪拌效果不是很理想,并且存在出料不徹底的問題。也有使用立式攪拌機進行肥料的攪拌,但是由于肥料的組成物料是形狀不規(guī)則的固體,流動性差,單靠攪拌葉片對肥料進行攪拌,在重力作用下,物料在攪拌機內形成堆積,特別是位于底層的物料,不容易被攪拌均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人設計了一種用于廢棄煙葉制造肥料的二級混料系統(tǒng)(專利號為CN201420093996.0),其中包括一個攪拌桶,攪拌桶包括筒體和攪拌軸,攪拌軸底部沿攪拌軸周向均勻設有多塊攪拌葉片,筒體內由上而下設有若干個相互交錯設置的傾斜的下料板,下料板上開設有缺口,下料板安裝好以后,攪拌軸位于缺口內。該攪拌桶采用電機驅動攪拌軸旋轉對物料進行攪拌,同時通過下料板形成迷宮式下料通道,來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勻度,提高物料混合的加工效率。該攪拌桶結構中,的下料板只是起到一個對物料進行導向的作用,使物料不會直接從進料口馬上進入到筒體底部,從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物料到筒體底部進行堆積的速度,但是實際上在物料通過下料板的過程中并不能對物料起到混合的作用,因此,其仍然無法有效地解決物料堆積的問題,對物料的混合均勻度的提高仍然有限。并且還容易出現(xiàn)物料在下料板上形成堆積,堵塞下料通道,而影響下料。另外,由于肥料的組成物料顆粒大小不同,這也對物料的混合均勻度以及后續(xù)的造粒加工具有不良影響。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料均勻的立式肥料攪拌機,通過提高物料顆粒大小的均勻度和物料的流動性,來有效地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勻度。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立式肥料攪拌機,包括底部呈圓錐形的攪拌桶,所述攪拌桶的頂部固定有電機,攪拌桶內部同軸設置通過電機帶動的攪拌軸,所述攪拌桶的上部外側具有進料斗,攪拌桶的底部具有帶卸料閥的出料口,攪拌桶的內側上部設置有傾斜的導料板,導料板的上端與進料斗的進料斜面相接,下端與攪拌桶遠離進料斗一側的內側壁之間形成第一下料通道,所述攪拌軸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葉片組、第二葉片組和第三葉片組,所述導料板位于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之間,第一葉片組的葉片帶有刀刃,第二葉片組上具有導流筒,第三葉片組位于攪拌桶的底部。
[0005]優(yōu)選的:在第一下料通道的下方的攪拌桶內側壁設置有傾斜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的傾斜方向與導料板相反,第一下料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全部落入導流板的范圍內,導流板的下端與攪拌桶遠離第一下料通道一側的內側壁形成第二下料通道,第二下料通道的面積不小于攪拌桶上部截面面積的一半。
[0006]優(yōu)選的:所述導料板與導流板之間的攪拌軸部分設置有第四葉片組。
[0007]優(yōu)選的:所述第四葉片組由沿攪拌軸周向均勻分布的若干撥動葉片組成,所述撥動葉片在其長度方向為水平設置,在其寬度方向為豎直設置。
[0008]前述任意結構都可以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葉片組由固定在攪拌軸上的至少兩層粉碎葉片組成,且每層葉片的長度從上至下依次遞減。
[0009]優(yōu)選的:所述粉碎葉片傾斜向下設置,且其下端為工作端。
[0010]前述任意結構都可以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葉片組由同軸固定在攪拌軸上的固定套,與固定套同軸設置的導流筒,位于固定套與導流筒之間的內導向葉片,以及位于導流筒外側的外導向葉片組成。
[0011]優(yōu)選的:所述內導向葉片和外導向葉片均設置為沿攪拌軸周向均勻分布的多片,內導向葉片和外導向葉片在長度方向為水平設置,在寬度方向為傾斜設置,且內導向葉片和外導向葉片的傾斜方向相反。
[0012]前述任意結構都可以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第三葉片組由固定在攪拌軸上的至少兩片攪拌葉片組成,所述攪拌葉片豎向設置,且其自由端的端面與攪拌桶底部的圓錐形側壁平行。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攪拌桶內部設置與進料斗相接的導料板,使物料不會直接從進料斗處落入攪拌桶底部,減緩物料的進入攪拌桶底部的速度,同時物料在進料過程中通過導料板上方的第一葉片組進行分流,并且第一葉片組的葉片帶有刀刃,可以起到對物料的破碎作用,使物料的顆粒變得更加均勻,更利于提高混合的均勻性;在導料板下方還具有第二葉片組和第三葉片組,第三葉片組將攪拌桶底部的物料進行攪動,物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沿著攪拌桶的側壁運動,從導流筒的外部向上流動,流動到導流筒上部的物料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向導流筒內部聚攏,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物料從導流筒內向下再次落入攪拌桶的底部,再經過第三葉片組的攪動,再向上流動,如此不斷循環(huán),使物料的流動變得非常順暢,從而可以有效地解決因為物料流動不暢而導致物料混合均勻性不高的問題,保證了混料的均勻,提高了肥料成品的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葉片組的俯視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第四葉片組的俯視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二葉片組的俯視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三葉片組的仰視圖;
[0019]圖6為第三葉片組中攪拌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至圖6所示的,一種立式肥料攪拌機,包括固定在機架1上的攪拌桶2,所述攪拌桶2的底部呈圓錐形。所述攪拌桶2的上部外側具有進料斗3,進料斗3的底面為傾斜的進料斜面,該進料斜面與攪拌桶2的內部連通。攪拌桶2的底部中心具有帶卸料閥的出料口 11,在攪拌桶2內進行物料攪拌時,卸料閥處于關閉狀態(tài),物料攪拌完畢后,打開卸料閥物料即可從出料口 11處流出攪拌桶2。卸料閥的結構為現(xiàn)有技術,本領域技術人員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可以在現(xiàn)有的卸料閥結構中進行選擇,只要能夠適用于對固體物料進行流放的卸料閥均適用于本實用新型。
[0021]在攪拌桶2的內側上部設置有傾斜的導料板6,導料板6的上端與進料斗3的進料斜面相接,在本實施方式中,導料板6與進料斗3的進料斜面為一體結構。導料板6的兩側邊沿與攪拌桶2的內側壁相接,導料板6的下端邊沿與攪拌桶2遠離進料斗3—側的內側壁之間形成第一下料通道。
[0022]在第一下料通道的下方的攪拌桶2內側壁設置有傾斜的導流板8,所述導流板8的傾斜方向與導料板6相反,第一下料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全部落入導流板8的范圍內,這樣所有從第一下料通道流出的物料均會落到導流板8上。導流板8的兩側與攪拌桶2的內側壁相接,導流板8的下端與攪拌桶2遠離第一下料通道一側的內側壁形成第二下料通道,并且第二下料通道的面積不小于攪拌桶2上部截面面積的一半。即導流板8的水平投影面積小于或等于攪拌桶2上部截面面積的一半,導料板6的水平投影面積大于或等于攪拌桶2上部截面面積的一半,在本實施方式中,導流板8的水平投影面積小于攪拌桶2上部截面面積的一半,導料板6的水平投影面積大于攪拌桶2上部截面面積的一半。
[0023]在攪拌桶2的頂部固定有電機,攪拌桶2內部同軸設置通過電機帶動的攪拌軸4,攪拌軸4的頂端穿出攪拌桶2頂部后通過聯(lián)軸器與電機的輸出軸形成連接,在攪拌軸4與攪拌桶2的頂部之間設置轉動軸承,在導料板6上開設有供攪拌軸4穿過的通孔。
[0024]所述攪拌軸4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葉片組5、第四葉片組7、第二葉片組9和第三葉片組10,所述第一葉片組5位于導料板6的上方,第一葉片組5由固定在攪拌軸4上的至少兩層粉碎葉片組成,且每層葉片的長度從上至下依次遞減。本實施方式中,粉碎葉片為兩層,每層粉碎葉片的數(shù)量為一片,分別為粉碎葉片A51和粉碎葉片B52,粉碎葉片A51和粉碎葉片B52的工作端相互遠離。粉碎葉片沿攪拌軸4旋轉方向的前端邊沿以及其工作端邊沿均設置成刀刃結構,以便在其旋轉的過程中對導料板6上的物料進行切割粉碎。在粉碎葉片在工作過程中會有物料積到其頂面上,為了使其頂面的物料落下,將粉碎葉片傾斜向下設置,且其工作端作為其下端。
[0025]所述第四葉片組7位于導料板6與導流板8之間。第四葉片組7由沿攪拌軸4周向均勻分布的若干撥動葉片71組成,所述撥動葉片71在其長度方向為水平設置,在其寬度方向為豎直設置。撥動葉片71旋轉撥動下落到導流板8上的物料,使物料呈分散狀態(tài)從第二下料通道落入攪拌桶2的下部,一些物料被撥動到攪拌桶2的內側壁,內側壁對物料進行反彈起到進一步分散物料的作用。
[0026]所述第二葉片組9位于導流板8下方,第二葉片組9由同軸固定在攪拌軸4上的固定套94,與固定套94同軸設置的導流筒91,位于固定套94與導流筒91之間的內導向葉片93,以及位于導流筒91外側的外導向葉片92組成。內導向葉片93和外導向葉片92的長度相等。內導向葉片93和外導向葉片92均設置為沿攪拌軸4周向均勻分布的多片,內導向葉片93和外導向葉片92在長度方向為水平設置,在寬度方向為傾斜設置,且內導向葉片93和外導向葉片92的傾斜方向相反,外導向葉片92在將物料向上進行導向,內導向葉片93將物料向下進行導向,增加物料在攪拌桶2內的流動性,使物料混合得更加的均勻。在本實施方式中,內導向葉片93和外導向葉片92的數(shù)量相同,均為四片,內導向葉片93和外導向葉片92在攪拌軸4周向上的位置錯開更利于物料的流動。
[0027]所述第三葉片組10位于攪拌桶2的底部,第三葉片組10由固定在攪拌軸4底端的至少兩片攪拌葉片101組成,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攪拌葉片101為三片。如圖6所示,攪拌葉片101呈直角梯形形狀,直角梯形的斜面端即為攪拌葉片101的自由端。攪拌葉片101豎向設置,其自由端的端面與攪拌桶2底部的圓錐形側壁平行,該結構可以使攪拌葉片101對攪拌桶2底部的物料攪動地更加的充分,更利于物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動。
[0028]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物料從進料斗3進入攪拌桶2內部,物料在導料板6的導向作用下,使物料不會直接從進料斗3處落入攪拌桶2底部,從而減緩物料的進入攪拌桶2底部的速度,同時物料在進料過程中通過第一葉片組5進行分流,并且第一葉片組5對物料進行切割破碎,使物料的顆粒變得更加均勻,更利于提高混合的均勻性,物料經過第一下料通道流到導流板8上進一步分流,并由第四葉片組7對物料進行撥動,將物料進行分散,使物料分散落入攪拌桶2的下部,這樣分散利用不同物料之間可以均勻地接觸,增加物料混合的均勻性,落入攪拌桶2底部的物料,在第三葉片組10的攪拌作用下,產生離心力,沿著攪拌桶2的內側壁向上流動,同時在第二葉片組9的外導向葉片92的作用下,加速向上流動的速度,導流筒91起到對物料的分流作用,上升到第二葉片組9上方的物料由于失去了葉片的外力作用,其向心力增大,并且在下面物料的推動下向中心聚攏,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動進入導流筒91內,導流筒91內的內導向葉片93對物料進行向下的導向作用,力口速了物料向下的流動,物料再次進入攪拌桶2底部,再經過第三葉片組10的攪動,再向上流動,如此不斷循環(huán),使物料的流動變得非常順暢,有效地保證了物料混合的均勻,從而可以顯著的提高肥料成品的質量。
【權利要求】
1.一種立式肥料攪拌機,包括底部呈圓錐形的攪拌桶,所述攪拌桶的頂部固定有電機,攪拌桶內部同軸設置通過電機帶動的攪拌軸,所述攪拌桶的上部外側具有進料斗,攪拌桶的底部具有帶卸料閥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攪拌桶的內側上部設置有傾斜的導料板,導料板的上端與進料斗的進料斜面相接,下端與攪拌桶遠離進料斗一側的內側壁之間形成第一下料通道,所述攪拌軸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葉片組、第二葉片組和第三葉片組,所述導料板位于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之間,第一葉片組的葉片帶有刀刃,第二葉片組上具有導流筒,第三葉片組位于攪拌桶的底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肥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下料通道的下方的攪拌桶內側壁設置有傾斜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的傾斜方向與導料板相反,第一下料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全部落入導流板的范圍內,導流板的下端與攪拌桶遠離第一下料通道一側的內側壁形成第二下料通道,第二下料通道的面積不小于攪拌桶上部截面面積的一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肥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料板與導流板之間的攪拌軸部分設置有第四葉片組。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肥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葉片組由沿攪拌軸周向均勻分布的若干撥動葉片組成,所述撥動葉片在其長度方向為水平設置,在其寬度方向為豎直設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式肥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葉片組由固定在攪拌軸上的至少兩層粉碎葉片組成,且每層葉片的長度從上至下依次遞減。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肥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葉片傾斜向下設置,且其下端為工作端。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式肥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葉片組由同軸固定在攪拌軸上的固定套,與固定套同軸設置的導流筒,位于固定套與導流筒之間的內導向葉片,以及位于導流筒外側的外導向葉片組成。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肥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導向葉片和外導向葉片均設置為沿攪拌軸周向均勻分布的多片,內導向葉片和外導向葉片在長度方向為水平設置,在寬度方向為傾斜設置,且內導向葉片和外導向葉片的傾斜方向相反。
9.根據(jù)權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式肥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葉片組由固定在攪拌軸上的至少兩片攪拌葉片組成,所述攪拌葉片豎向設置,且其自由端的端面與攪拌桶底部的圓錐形側壁平行。
【文檔編號】B01F15/02GK204159267SQ201420603945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宋義昌 申請人:成都雙流牛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