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屬于工業(yè)除塵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近年來,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工業(yè)廢氣的排放量在逐年增加。2010年,我國工業(yè)廢氣 排放總量為519168億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185. 1萬噸,工業(yè)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1864. 4萬噸,工業(yè)二氧化硫去除量3304萬噸,工業(yè)煙塵排放量603. 2萬噸,生活煙塵排放量 225. 9萬噸,工業(yè)煙塵去除量38941. 4萬噸,粉塵排放量為448. 7萬噸;2011年我國二氧化 硫排放量為2217. 91萬噸,比上年增加了 32.81萬噸,煙(粉塵)排放量為1278. 83萬噸。
[0003] 廢氣中的粉塵是空氣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是工礦企業(y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 塵、廢氣直接傷害工人的健康,污染環(huán)境。目前每年排放的粉塵量超過3000萬噸,是形成霧 霾的主要原因。目前,常用的重力除塵、旋風除塵、濕法除塵、布袋除塵、靜電除塵等工藝存 在處理能力差,處理效率低,處理成本高、設備加工復雜,企業(yè)負擔重等缺陷,還存在粉塵的 二次污染問題。并且也無法滿足對PM2. 5分離的要求。
[0004] 這幾年,超重力技術的應用得到了發(fā)展,超重力技術可以強化傳質效果,增加粉塵 的去除效率,但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的折流式超重力裝置,存在處理煙氣量小、煙氣流動阻力 大,設備結構復雜,制造成本和運行成本高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5]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6]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主軸,在外 殼內旋轉;液體分布器,位于主軸上;以及轉鼓,固定連接在主軸上,其中,轉鼓包括連接于 兩個蓋板中間的碟片組,碟片組包括多個環(huán)形的碟片,碟片之間具有預定寬度的間隙,主軸 穿過環(huán)形的碟片的中心,碟片的內徑大于主軸的直徑,使得碟片的內圓與主軸之間形成導 氣通道,主軸中具有導液管,導液管的一端與液體分布器相通,液體分布器位于主軸上與碟 片組相對應的區(qū)域,液體分布器將吸收液噴向導氣通道中的煙氣上。在超重力作用下,吸收 液與煙塵尾氣發(fā)生傳質和傳熱過程。
[0007] 另外,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碟片的 均具有凹凸不平的凸起和凹陷結構。
[0008] 另外,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碟片凸 起和凹陷結構的形狀和大小符合煙塵氣中粉塵含量及硫化物、氮氧化物含量不同狀況下的 處理要求。
[0009] 另外,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間隙的 預定寬度符合煙塵氣量和粉塵含量及硫化物、氮氧化物含量不同狀況下的處理要求。
[0010] 另外,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還包括,進氣 腔,進氣腔與導氣通道相通;以及抽氣葉輪,位于導氣通道與進氣腔相接的位置,導氣通道 和外殼之間采用自密封的迷宮式密封。
[0011] 另外,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還包括,進液 腔,進液腔與導液管相連通;以及輸液葉輪,位于導液管與進液腔相接的位置。進液腔中的 主軸部分和進氣腔之間安裝有自密封的迷宮式密封。
[0012] 另外,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還包括,旋風 分離區(qū),位于轉鼓和外殼之間。用于將吸收了粉塵和硫化物、氮氧化物的吸收液和煙氣進行 分咼。
[0013] 另外,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還包括,換熱 器,與從外殼中流出的吸收液換熱;分離裝置,將粉塵從外殼中流出的吸收液中分離出來; 以及循環(huán)泵,與分離裝置連接,將從分離裝置中流出的吸收液重新注入導液管中。
[0014] 發(fā)明的作用與效果:
[0015]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一方面由于煙氣與吸收液采用并流式接 觸,提尚傳質、換熱效果。
[0016] 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表面具有凹凸形狀的波紋式碟片,進一步提高傳質、傳熱的 效果。
[0017] 另外,由于采用了自密封迷宮式密封,沒有密封材料的直接接觸,對設備各部分進 行密封,防止煙氣中的粉塵向其它空間內擴散,同時大幅度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設備 的可操作性,降低設備的維護費用。
[0018] 此外,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制造簡單、運行費用低,日常維護方便。 同時還能夠進行脫硫、脫氮及熱能回收。
【附圖說明】
[0019] 圖1是實施例一中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的臥式結構示意圖;
[0020] 圖2是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的碟片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是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的碟片的表面形狀示意圖;
[0022] 圖4是變形例一中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23] 圖5是實施例二中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的立式結構示意圖;
[0024] 圖6是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與其它附屬設備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0026] 〈實施例一〉
[0027] 圖1是本發(fā)明的超重力技術處理粉塵設備的臥式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超重力 技術處理粉塵設備包括主軸10,轉鼓3,進氣腔14,進液腔16,外殼11,位于外殼11上的出 氣口 2和出液口 12,以及位于主軸中的導液管(圖中未顯不)和液體分布器5。其中,轉鼓 3中包括環(huán)繞主軸10的碟片組4。
[0028] 主軸10的兩端與外殼11轉動連接,并且連接處具有機械密封9。主軸10為中空 結構,主軸10的一端具有輸液葉輪8,進液腔16套在與輸液葉輪8對應的位置,當吸收液從 進液口 18進入到進液腔16后,輸液葉輪8將吸收液注入主軸10內的導液管中,液體分布 器5與導液管連通,將吸收液噴入導氣通道6中。吸收液多采用水,也可以采用除塵領域常 用的酸性或堿性水溶液。
[0029] 在進液腔16后面連接有進氣腔14,待處理的煙氣通過進氣口 1進入進氣腔14中, 連接于主軸10上的抽氣葉輪7將待處理的煙氣吸入到導氣通道6中。
[0030] 導氣通道16與外殼11之間安裝自密封的迷宮式密封。進液腔16中的主軸上和 進氣腔14之間也安裝有自密封的迷宮式密封。在迷宮式密封中預充有液體,當主軸帶動轉 鼓轉動時起到非接觸的密封作用。進液腔16上設置有放氣閥15,用于排除吸收液中的氣 體。
[0031] 轉鼓3具有左蓋板31,右蓋板32和安裝于左右蓋板之間的碟片組4,碟片組4具 有多個碟片41,碟片41均為環(huán)狀,碟片之間均為同心的關系。如圖2A所示,碟片41上打有 四個螺栓孔42,螺栓穿過螺栓孔42將碟片組4固定在左右蓋板上。兩個碟片41之間墊有 定位片,定位片的寬度決定了碟片之間的距離,碟片之間的距離與煙氣中的粉塵含量相關, 當粉塵含量高時,碟片之間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