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潛水隧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江河、湖泊和淺海修筑的交通隧道,是一種在水底無須開鑿挖掘水下土石的潛水隧道。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過江穿湖或近海(淺海)的水底隧道是由陸地進口、水底隧道、陸地出口連接而成。水底隧道是在水下一定距離的泥石中,先開鑿挖掘成洞,再鋪設鋼筋、澆注水泥而成,是一項技術難度大、投資大的浩大工程,不少地方的江河、湖泊和淺海,架橋不易,修建水底隧道又苦于技術、人力、財力所限,只好望洋(水)興嘆了。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過江穿湖和淺海修筑水底隧道技術難度大、投資大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潛水隧道,該隧道無須在水下泥石中開鑿挖掘,而是直接將隧道鋪設在水底,有效地減少了工程難度、節(jié)約了投資、縮短了工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水底隧道中,陸地進口、水底隧道、陸地出口連接,設置一水下管道,使管道兩端分別與陸地進出口連接。管道內為鋼筋支撐、外被包裹密封,其內徑與陸地進出口等同。管道中,每間隔3米左右,設置一個由活動盤、活動支架支撐的鋼架圈。鋼架圈上由里向外穿扎三層鋼筋條,外層鋼筋條上設置多個鋼筋圈,形成一個透空鋼筋管道。管道外壁用鋼網、圓竹、油毛氈包裹,最外層用簿鐵皮包裹焊接密封,亦可用超強塑膜包裹密封。鋼網能增大受力面,圓竹,較輕、有忍性、既可承受壓力,又可適當彎曲,油毛氈既防水又能緩和外層對圓竹的壓力。密封的簿鐵皮能防止水滲入管道內。放置水下管道,先沿管道走向,挖撥開水底淤泥成溝狀,用特制的船將捆扎包裹好的管道緩緩沉入水底。沉放時,起始一段嶄不包裹,讓水進管道內,以保持管道內外壓力平衡。待全部管道下沉水底后,再抬起起始段包裹后沉入水中。然后,從陸地進、出口同時抽排干管道內的水,并對管道內壁加固鋼筋、澆注水泥成隧道,撤除活動盤、活動支架,底部予留各種線路管道的同時,鋪設路面,能建成江河、湖泊和淺海的潛水隧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不開鑿挖掘水底泥石隧道的情況下,建成水下交通隧道,工程和技術難度小,投資少,效益明顯。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潛水隧道效果圖。
圖2是潛水隧道第1個實施例外壁包裹層構造圖。
圖3是潛水隧道第2個實施例透空鋼筋管道構造圖。
圖4是潛水隧道第3個實施例橫剖面構造圖。
圖5是圖3活動盤、活動支架和鋼架圈構造圖。
圖6是潛水隧道施工圖。
圖中1.潛水隧道,2.進出口,3.水,4.淤泥,5.地表,6.鋼架圈,7.鋼筋條,8.鋼筋圈,9.鋼網,10.圓竹,11.油毛氈,12.簿鐵皮,13.鋼筋混凝土管道壁,14.交通車道,15.線路管道,16.鋼筋孔,17.活動盤,18.活動支架,19.移動鏈,20.起重機,21.船。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在鋼筋管道上,鋼架圈(6)、鋼筋圈(8)、鋼筋條(7)連接,由里向外鋼筋條(7)、鋼網(9)、圓竹(10)、油毛氈(11)連接,最外為簿鐵皮(12)包裹。
在圖3所示另一實施例中,在鋼筋管道上,鋼架圈(6)、活動支架(18)、活動盤(17)連接,鋼架圈(6)、鋼筋孔(16)、鋼筋條(7)、鋼筋圈(8)連接。
在圖4所示第3實施例中,在潛水隧道中,由里向外,鋼筋混泥土管道壁(13)、鋼網(9)、圓竹(10)、油毛氈(11)、簿鐵皮(12)順序連接,交通車道(14)、線路管道(15)、鋼筋混泥土管道壁(13)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潛水隧道,在水底隧道中,陸地進口、水底隧道、陸地出口順序連接,其特征是;陸地進口與水底管道一端連接,水底管道另一端與陸地出口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水隧道,其特征是水底管道是一個透空鋼筋管道,其外為鋼網、圓竹、油毛氈包裹,最外為簿鐵皮包裹密封、不滲水;其內為活動盤、活動支架、鋼架圈、鋼筋條、鋼筋圈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水隧道,其特征是水底管道內壁為鋼筋混泥土、底部為交通車道。
專利摘要一種過江河、穿湖泊和淺海的潛水隧道。它是在水底隧道中,陸地進口、水底隧道、陸地出口順序連接,設一水下管道,使管道兩端分別與陸地進、出口連接,管道內為鋼筋支撐,外為鋼網、圓竹、油毛氈包裹,最外為簿鐵皮包裹密封,不滲水;將水下管道放置水底,從陸地進、出口抽排干管道內的水,對管道內壁加固鋼筋、澆注水泥,底部予留各種線路管道,鋪設路面,能建成過江河、穿湖泊和淺海的潛水隧道。
文檔編號E02D29/063GK2911015SQ200620019619
公開日2007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16日
發(fā)明者張志堅 申請人:張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