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泵,特別是指一種小型化且可產生高壓力的泵。
背景技術:
請參考圖1A,圖1A顯示一種公知的輪葉馬達式泵。如圖1A所示,在馬達11旋轉時以軸心111或磁鐵帶動葉片12旋轉,輪葉中間121吸入氣體或液體,而葉片12的側邊產生離心力迫使氣體或液體向出口排出。圖上的箭頭A為氣體或液體流出的方向,箭頭B為氣體或液體流入的方向。此種泵的缺點在于泵的氣體或液體的進出口并無密閉,使得泵在吸入及排出氣體或液體時無法產生最大的效益。
請參考圖1B,其顯示一種公知的活塞馬達式泵。如圖1B所示,馬達11經由連桿112帶動活塞13以壓縮主體內的氣體或液體,并由單向閥14控制出、入口。圖上的箭頭A為氣體或液體流出的方向,箭頭B為氣體或液體流入的方向。此種泵的缺點在于利用馬達11帶動連桿112間接推動活塞13,連桿112會消耗馬達11的傳動能量而使得泵整體效能變差。
請參考圖1C,其顯示一種公知的交流電磁式泵。如圖1C所示,假設當電磁閥15的電磁線圈151通以交流電,而在導磁鐵片16輸以60Hz的振動頻率時,泵將產生120Hz的振動頻率,此振動頻率所產生的吸力會吸引軟性橡皮17,再藉由軟性橡皮17的回復力壓縮主體內的氣體或液體,并由單向閥14控制出、入口。圖上的箭頭A為氣體或液體流出的方向,箭頭B為氣體或液體流入的方向。此種泵的缺點在于吸力是由電磁閥15所產生,而壓力是藉由軟性橡皮17的回復力,此回復力通常不大,因此使得壓縮力較弱。
請參考圖1D,圖1D顯示一種公知的直流電磁式泵。如圖1D所示,當電磁線圈151通電時,主體內可移動的導磁金屬18被電磁吸引而往左移動,當電磁線圈151不通電時,導磁金屬18藉由彈簧19的恢復力而被推往右方移動,因此可帶動活塞13壓縮。圖上的箭頭A為氣體或液體流出的方向,箭頭B為氣體或液體流入的方向。此種泵的缺點在于當導磁金屬18往左移時,同時需壓縮彈簧19變形,將造成能量的損耗;而當導磁金屬18往右移時,僅靠彈簧19的回復力而壓縮活塞13,在一開始回復力還夠,但到最右端時,此時活塞13正需最大的推力,反而彈簧19的回復力在此處為最小,因此,無法得到所需最大的推力。另外,亦可以將電磁閥15與彈簧19的位置對換,然而此時便成無法得到所需最大的拉力。
綜上所述,以上四種公知泵在小型化之后,具有無法同時具有高能量、高推力以及高壓力等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泵,尤其是指一種可克服上述公知結構的缺點,具有高能量、高推力以及高壓力的優(yōu)點的泵。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泵,包括一殼體、一導磁組件、一第一線圈以及一第二線圈。殼體具有一入口以及一出口;導磁組件以可移動方式設置在殼體內;當?shù)谝痪€圈通電時會產生磁力而驅動導磁組件朝出口移動,使得殼體內位于導磁組件及出口之間的流體流出殼體;當?shù)诙€圈通電時會產生磁力而驅動導磁組件朝入口移動,使得殼體內位于入口及導磁組件之間的流體流至導磁組件及出口之間。
同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泵,當?shù)谝痪€圈通電時,殼體外的流體流入殼體內并儲存在入口及導磁組件之間。
本發(fā)明中,更包括一第一座體以及一第二座體,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設置于殼體內,第一線圈繞于第一座體上,而第二線圈繞于第二座體上。
本發(fā)明中,第一座體及第二座體由絕緣材料所制成。
本發(fā)明中,更包括一入口閥以及一出口閥,入口閥設置于入口與導磁組件之間,出口閥設置于出口與導磁組件之間,當?shù)谝痪€圈通電時入口閥開啟而出口閥關閉,當?shù)诙€圈通電時入口閥關閉而出口閥開啟。
本發(fā)明中,入口閥及出口閥為一單向閥。
本發(fā)明中,單向閥包括一彈性組件、一球體以及一止擋件,止擋件與彈性組件連接,而球體設置于止擋件與彈性組件之間。
本發(fā)明中,單向閥的彈性組件的一端連接于導磁組件,而彈性組件的另一端設置于第一座體以及第二座體之間,單向閥用以使該出口的流體僅能單向流過。
本發(fā)明中,彈性組件具有一皺折部,靠近于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的連接處。
本發(fā)明中,單向閥的彈性組件與第二座體連接,單向閥用以使該入口的流體僅能單向流過。
本發(fā)明中,彈性組件的材質為橡膠。
本發(fā)明中,球體為鋼球。
本發(fā)明中,止擋件為具有開孔的鋁片。
本發(fā)明中,殼體由導磁金屬所制成。
本發(fā)明中,更包括一導磁金屬片,設置于殼體中。
本發(fā)明中,更包括一導磁金屬片,設置于第一座體以及第二座體之間。
同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泵,更包括一出口閥設置于出口,出口閥用以使出口的流體僅能單向流過。
本發(fā)明中,出口閥包括一彈性組件、一球體以及一止擋件,止擋件與彈性組件連接,而球體設置于止擋件與彈性組件之間,同時,彈性組件的一端連接于導磁組件,而彈性組件的另一端連接于殼體。
本發(fā)明中,彈性組件具有一皺折部,靠近于彈性組件與殼體連接的一端。
同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泵,更包括一入口閥設置于入口,入口閥用以使入口的流體僅能單向流過。
本發(fā)明中,入口閥包括一彈性組件、一球體以及一止擋件,止擋件與彈性組件連接,而球體設置于止擋件與彈性組件之間,同時,彈性組件與殼體連接。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泵,克服了公知結構的缺點,可同時具有高能量、高推力以及高壓力優(yōu)點。
圖1A表示公知的輪葉馬達式泵;圖1B表示公知的活塞馬達式泵;圖1C表示公知的交流電磁式泵;圖1D表示公知的直流電磁式泵;圖2A表示本發(fā)明的泵的示意圖,此時第一線圈通電;圖2B表示本發(fā)明的泵的示意圖,此時第二線圈通電。
附圖標號說明11、馬達111、軸心112、連桿12、葉片121、輪葉13、活塞14、單向閥 15、電磁閥 151、電磁線圈16、導磁鐵片17、軟性橡皮 18、導磁金屬19、彈簧21、殼體 211、出口212、入口 22、導磁組件 23、第一線圈24、第二線圈25、第一座體 26、第二座體27、出口閥 271、彈性組件2711、皺折部272、球體 273、止擋件 28、入口閥281、彈性組件 282、球體283、止擋件29、導磁金屬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具體的具體實施例,并配合附圖做詳細說明。
參見圖2A和2B,其顯示本發(fā)明的泵運作時的示意圖。本發(fā)明的泵包括殼體21、導磁組件22、第一線圈23以及第二線圈24。殼體21具有出口211以及入口212,導磁組件22以可移動方式設置在殼體21內。
在殼體21中設置有第一座體25以及第二座體26,第一線圈23纏繞于第一座體25上,而第二線圈24纏繞于第二座體26上。其中第一座體25及第二座體26是由絕緣材料所制成。
在殼體21內部設置有一個出口閥27以及一個入口閥28,出口閥27設置于出口211與導磁組件22之間,而入口閥28設置于入口212與導磁組件22之間。
出口閥27及入口閥28皆為單向閥,舉例來說,如圖2A上所示,設置于出口211的出口閥(單向閥)27包括彈性組件271、球體272以及止擋件273,止擋件273與彈性組件271連接,而球體272設置于止擋件273與彈性組件271之間且可以小幅的運動。彈性組件271的一端與導磁組件22連接,而彈性組件271的另一端設置于第一座體25與第二座體26之間,將第一座體25與第二座體26之間的空隙密封。出口閥27可用以使經過出口211的流體僅能單向流過。由圖2B上可知,在彈性組件271上靠近第一座體25與第二座體26的一端具有一皺折部2711。
同時,入口閥28亦為單向閥,如圖2A上所示,設置于入口212的入口閥(單向閥)28包括彈性組件281、球體282以及止擋件283,止擋件283與彈性組件281連接,而球體282設置于止擋件283與彈性組件281之間且可以小幅的運動。彈性組件281與第二座體26連接,入口閥28可用以使經過入口212的流體僅能單向流過。
上述的彈性組件271、281材質可以為橡膠,而球體272、282可以為鋼球,止擋件273、283則為具有開孔的鋁片。
另外,殼體21由導磁金屬所制成,且在殼體21中設置有導磁金屬片29,此導磁金屬片29設置在第一座體25與第二座體26之間,是為共享回路的導磁金屬片。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泵其實可以視為由兩組同心式串聯(lián)的電磁閥所組成的泵,殼體21、第一線圈23以及第一座體25組成第一電磁閥,殼體21、第二線圈24以及第一座體26組成第二電磁閥,導磁金屬片29為兩組電磁閥的共享回路導磁金屬片,而導磁組件22為兩組電磁閥共同推動的導磁圓柱活塞,藉由兩組電磁閥往復的吸引導磁組件22以達到強力的推與拉的力量。且只需要控制兩組電磁閥的動作周期,即可以控制泵的動作。
如圖2A中所示,當?shù)谝痪€圈23通電而第二線圈24不通電時,導磁組件22被第一線圈23所產生的磁力驅動而向出口211移動,直到抵頂住第一座體25,此時殼體21內靠近出口211的一端壓力變大而靠近入口212的一端壓力變小,因此,出口閥27關閉而入口閥28開啟。所以,殼體21內原本位于出口閥27及出口211之間的流體受到出口閥27的擠壓,進而沿著箭頭A的方向流出殼體21之外,同時,殼體21外的流體則沿箭頭B的方向經過入口閥28而流入殼體21中,并儲存在入口閥28及出口閥27之間。
再請參見圖2B,當?shù)谝痪€圈23不通電而第二線圈24通電時,導磁組件22被第二線圈24所產生的磁力驅動而向入口212移動,此時殼體21內靠近出口211的一端壓力變小而靠近入口212的一端壓力變大,因此,出口閥27開啟而入口閥28關閉。所以,殼體21內原本位于入口閥28及導磁組件22之間的流體受到導磁組件22的擠壓,而流至出口閥27及出口211之間。
上述的運作過程將不斷的重復,也就是說,第一線圈23與第二線圈24輪流的通電,使得導磁組件22在殼體21內不斷的反復移動,以達到可持續(xù)不斷抽送流體的目的。
需注意的是,由于出口閥27的彈性組件271的一端密封住第一座體25與第二座體26之間的空隙,而彈性組件271的另一端與導磁組件22連接,因此使得導磁組件22內的流體不會經由此空隙流出。換句話說,無論進入殼體21內的流體或將流出殼體21外的流體,均僅能沿著箭頭A與箭頭B的方向經過入口閥28或出口閥27而流動。
另外,出口閥27的彈性組件271的一端具有皺折部2711,即是為了當導磁組件22移動時能夠配合著延展、伸縮。
因此,由上述可知,本發(fā)明的泵的優(yōu)點在于其電磁閥的結構可以達到小型化且高壓縮能量的目的,可用于筆記型計算機的散熱系統(tǒng)、服務器的散熱系統(tǒng)以及各類小型壓縮機、醫(yī)療設備等產業(yè)。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數(shù)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構思和范圍內,仍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泵,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殼體,具有一入口以及一出口;一導磁組件,以可移動方式設置在該殼體內;一第一線圈,通電時產生磁力而驅動該導磁組件朝該出口移動,使該殼體內位于該導磁組件及該出口之間的流體流出該殼體;以及一第二線圈,通電時產生磁力而驅動該導磁組件朝該入口移動,使該殼體內位于該入口及該導磁組件之間的流體流至該導磁組件及該出口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座體以及一第二座體,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設置于該殼體內,該第一線圈繞于該第一座體上,而該第二線圈繞于該第二座體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座體及該第二座體由絕緣材料所制成。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入口閥以及一出口閥,該入口閥設置于該入口與該導磁組件之間,該出口閥設置于該出口與該導磁組件之間,當該第一線圈通電時該入口閥開啟而該出口閥關閉,當該第二線圈通電時該入口閥關閉而該出口閥開啟。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該入口閥及該出口閥分別為一單向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該單向閥包括一彈性組件、一球體以及一止擋件,該止擋件與該彈性組件連接,而該球體設置于該止擋件與該彈性組件之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該單向閥的該彈性組件的一端連接于該導磁組件,而該彈性組件的另一端設置于該第一座體以及該第二座體之間,該單向閥使該出口的流體僅能單向流過。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該彈性組件具有一皺折部,靠近于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的連接處。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該單向閥的該彈性組件與該第二座體連接,該單向閥使該入口的流體僅能單向流過。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該球體為鋼球。
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該止擋件為具有開孔的鋁片。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該殼體由導磁金屬所制成。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導磁金屬片,設置于該殼體中。
1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導磁金屬片,設置于該第一座體以及該第二座體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泵,包括一殼體、一導磁組件、一第一線圈以及一第二線圈。殼體具有一入口以及一出口;導磁組件系以可移動方式設置在殼體內;當?shù)谝痪€圈通電時會產生磁力而驅動導磁組件朝出口移動,使得殼體內位于導磁組件及出口之間的流體流出殼體;當?shù)诙€圈通電時會產生磁力而驅動導磁組件朝入口移動,使得殼體內位于入口及導磁組件之間的流體流至導磁組件及出口之間。從而克服了公知結構的缺點,同時具有高能量、高推力以及高壓力優(yōu)點。
文檔編號F04B17/03GK1603618SQ0313476
公開日2005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陳李龍, 葉鳴, 沈德洋, 吳成豐 申請人:臺達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