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盤式制動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761127閱讀:24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盤式制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車輛等制動用的盤式制動器。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車輛等制動用的盤式制動器中,制動鉗本體在圓盤軸線方向延伸架設的一個制動塊銷上,可滑動地貫通并懸掛支承著一對制動塊,同時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與制動塊銷卡合的各制動塊,并安裝使該狀態(tài)穩(wěn)定的蓋狀彈簧。(如參考專利文獻1)在該專利文獻1中的蓋狀彈簧的結構具有與制動塊銷卡合的銷卡合部、從該銷卡合部伸出并把一對制動塊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的按壓部、通過銷卡合部向該按壓部的對面延伸把一對制動塊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的按壓部。這樣,因為蓋狀彈簧僅在中央的銷卡合部與制動塊銷卡合,所以容易使該制動塊銷在中心搖動,存在制動時制動塊狀態(tài)不穩(wěn)定的問題。另外,制動時制動塊狀態(tài)不穩(wěn)定,也成為發(fā)出制動聲的原因。
      因此,為了穩(wěn)定制動塊的狀態(tài),使用以下的蓋狀彈簧(如參考專利文獻2)即該彈簧蓋具有與制動塊銷卡合的銷卡合部、從該銷卡合部伸出并把一對制動塊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的按壓部、通過銷卡合部向該按壓部的對面延伸把一對制動塊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的按壓部。從銷卡合部在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并向圓盤軸線方向傾斜擴大伸出并與制動鉗本體觸接的一對制動鉗觸接部。
      (專利文獻1)實公平6-45066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平10-184746號公報發(fā)明內容在所述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盤式制動器,因為在銷卡合部與制動塊銷卡合,然后,在一對制動鉗觸接部還與制動鉗本體觸接,所以比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盤式制動器在制動時制動塊的狀態(tài)穩(wěn)定。但是,這些制動鉗觸接部由于在圓盤軸線方向從制動塊向外側伸出,在安裝狀態(tài)從制動塊按壓部受到的力在根部產生扭曲,存在剛性不足而不能得到彈性效果的問題。其結果,在制動時制動塊狀態(tài)不夠穩(wěn)定,不能充分抑制發(fā)出制動聲音。
      從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以提供制動時制動塊狀態(tài)十分穩(wěn)定,且能充分抑制發(fā)出制動聲音的盤式制動器。
      為達到所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其具有制動鉗本體,該制動鉗本體具有通過夾著圓盤的圓盤鉗部相對設置的一對按壓裝置,在該制動鉗本體內在圓盤軸線方向延伸架設的至少一個制動塊銷上可滑動地穿通懸掛支承一對制動塊,同時安裝與所述制動塊銷卡合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所述一對制動塊的蓋狀彈簧。所述蓋狀彈簧具有與所述制動塊銷卡合的銷卡合部,設置在與該銷卡合部相對一側將所述一對制動塊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的第一按壓部,通過所述銷卡合部設置在與該第一按壓部圓盤圓周方向對面一側把所述一對制動塊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的第二按壓部,把在圓盤軸線方向位置與圓盤重合設置與所述圓盤鉗觸接的制動鉗觸接部。
      這樣,蓋狀彈簧的制動鉗觸接部由于把在圓盤軸線方向位置與圓盤重合設置與所述圓盤鉗觸接,所以可以接受來自配置在圓盤兩側的按壓部的均衡的力而不產生扭曲,可以得到保證剛性的充分的彈性效果。
      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是在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中,所述第一按壓部把所述一對制動塊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和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按壓,所述制動鉗部觸接部設在相對所述銷卡合部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與所述圓盤鉗的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觸接面觸接。
      第一按壓部由于把一對制動塊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按壓,使制動塊的接近制動塊銷一側與制動鉗本體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觸接。并且,制動鉗觸接部由于設在相對銷卡合部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與圓盤鉗部的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觸接面觸接,通過在同一側設置的按壓部使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靠壓力加大并作用在制動塊上,使制動塊以制動塊銷為中心轉動,離開制動塊銷側也與制動鉗本體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觸接。這樣,由于制動塊在制動鉗本體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從與制動塊銷接近一側向離開一側的面形觸接,所以在制動時即使從圓盤有施加到制動塊的力,制動塊也不會產生不必要的動作。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整體構造的平面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整體構造的正面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整體構造的正剖面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的蓋狀彈簧的平面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的蓋狀彈簧的正面圖;圖6是表示在圖5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的蓋狀彈簧從右看的側面圖;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的蓋狀彈簧和制動鉗本體主要部分的平面圖;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的蓋狀彈簧和制動鉗本體主要部分的正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
      本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是制動鉗固定型的盤式制動器,其整體構造如圖1~圖3所示。在這些圖中,1是制動鉗本體,該制動鉗本體1包括內側制動鉗半部2A,其相對形成圓盤轉子制動面的圓盤部(圓盤)D在其軸線方向內側(車輛內側)配置;外側制動鉗半部2B,其相對圓盤部D在其軸方向外側(車輛外側)配置,所述兩個制動鉗半部2A和2B對接連成一體。另外,圓盤部D在車輛前進時的轉動方向用箭頭F表示。
      內側制動鉗半部2A在沿著圓盤切線方向的兩側部和中央部的三個地方有向著圓盤部D突出的突出部3A、4A、5A;外側制動鉗半部2B在沿著圓盤切線方向的兩側部和中央部的三個地方也有向著圓盤部D突出的突出部3B、4B、5B。在這些制動鉗半部2A、2B中,在突出部3A和3B之間、突出部4A和4B之間、突出部5A和5B之間分別對接的狀態(tài),用三根連接螺栓6相互連接。
      制動鉗本體1通過穿過設在該外側制動鉗半部2B上的兩個安裝孔7的螺栓(圖中未示出)安裝在車體的非轉動部,例如兩輪摩托車的前叉上,在該安裝狀態(tài),所述突出部3A和3B、4A和4B、5A和5B配置在跨過圓盤部D半徑方向外部的位置。由此,突出部3A和3B形成跨過圓盤部D半徑方向外部的圓盤鉗部8、突出部4A和4B形成跨過圓盤部D半徑方向外部的圓盤鉗部9、突出部5A和5B形成跨過圓盤部D半徑方向外部的圓盤鉗部10。這些圓盤鉗部8、9、10在圓盤切線方向分開間隔配置。所以在圓盤鉗部8、10之間和圓盤鉗部9、10之間分別形成貫通圓盤半徑方向的開口部11,在各開口部11中分別配置蓋狀彈簧12。
      如圖3所示,沿圓盤鉗部8、10之間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開口部11的圓盤半徑方向且沿圓盤軸線方向的相互對向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圖3右側)的對向面11a和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圖3左側)的對向面11b沿圓盤軸線方向引導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制動塊22,而且形成接受制動時轉矩的圓盤外徑側的轉矩承受面。
      同樣,沿在圓盤鉗部9、10之間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開口部11的各個圓盤半徑方向且沿圓盤軸線方向的相互對向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對向面11a和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對向面11b,沿圓盤軸線方向引導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制動塊22,而且形成接受制動時轉矩的圓盤外徑側的轉矩承受面。
      另外,在內側制動鉗半部2A和外側制動鉗半部2B上分別形成配置在圓盤部D的轉動方向的兩個缸孔13,在各缸孔13中放置可以滑動的作為按壓裝置的有底筒狀活塞15。另外,在圖3中,由于剖面的關系,這些缸孔13和活塞15在圖中僅表示內側。缸孔13在內側制動鉗半部2A和外側制動鉗半部2B之間相互對著配置。這樣,制動鉗在此夾著圓盤部D呈具有兩對活塞15的四個活塞相對形式。
      另外,在各缸孔13中提供從供液口19導入的制動液,對應供給該制動液兩對活塞15同步突出。另外,18是用于安裝排放空氣用的排氣閥的排氣閥安裝孔。
      在內側制動鉗半部2A和外側制動鉗半部2B,如圖1所示,分別對著所述兩個開口部11設置銷座20和21。在同一開口部11設置的內側制動鉗半部2A側的銷座20和外側制動鉗半部2B側的銷座21在圓盤軸線方向相對配置。在相對配置的兩個銷座20和21之間,架設沿圖3所示圓盤軸線方向的制動塊銷24。結果,在各開口部11分別設置一根制動塊銷24。
      各制動塊銷24分別可滑動地穿通懸掛支承設在一根圓盤部D的圓盤軸線方向兩側配置的一對制動塊22。另外,在圖3中,由于剖面的關系,僅表示內側的制動塊22。
      各制動塊22由大致為矩形的內板25和與該內板25結合的摩擦件26構成,在該內板25的圓盤半徑方向外側圓盤切線方向中央一體形成的被懸掛部27上,在圓盤軸線方向形成通孔28。通過在該通孔28中插入制動塊銷24,制動塊22懸掛支承在制動塊銷24上。
      該通孔28成為在圓盤部D的切線方向(圖中左右方向)延長的長孔,其結果,使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制動塊22在圓盤的切線方向移動,并能與圓盤鉗部8、10的外徑側的轉矩承受面11a、11b觸接;使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制動塊22在圓盤的切線方向移動,并能與圓盤鉗部9、10的外徑側的轉矩承受面11a、11b觸接。
      在各制動塊22的各自內板25上,在其上部的圓盤切線方向的的兩邊緣部形成向半徑外面突出與蓋狀彈簧12觸接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肩部29和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肩部30。
      在內側制動鉗半部2A和外側制動鉗半部2B上,設置把各對制動塊22導向圓盤軸線方向,且用于承受在各對制動塊22產生的轉矩的三個突起的突起部31、32、33,以使在沿圓盤切線方向的兩側部和中央部向圓盤部D的方向突出。在圖3中,由于剖面的關系,對這些突起部31、32、33,在圖中僅表示內側。
      在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相鄰導向突起部31、33的,沿圓盤半徑方向且沿圓盤軸線方向相互對向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對向面34a和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對向面34b沿圓盤軸線方向引導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制動塊22,而且成為接受制動時轉矩的圓盤內徑側的轉矩承受面。
      同樣,在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相鄰導向突起部32、33的、沿圓盤半徑方向且沿圓盤軸線方向相互對向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對向面34a和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對向面34b沿圓盤軸線方向引導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制動塊22,而且成為接受制動時轉矩的圓盤內徑側的轉矩承受面。
      在此,在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和轉出側的任何一個開口部11側,位于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內徑側的轉矩承受面34a和所述外徑側的轉矩承受面11a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在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轉矩承受面34b和轉矩承受面11b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由于冷卻,在圓盤鉗部8和導向突起部31之間形成凹部40,在圓盤鉗部9和導向突起部32之間形成凹部41,在圓盤鉗部10和導向突起部33之間形成凹部42。也可以沒有這些凹部40、41、42,在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和轉出側的任意一個開口部11側,也可以把在同一平面設置的轉矩承受面11a和轉矩承受面34a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轉矩承受面,以及把在同一平面設置的轉矩承受面11b和轉矩承受面34b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轉矩承受面。
      在圓盤鉗部8、10之間和在圓盤鉗部9、10之間的各開口部11中配置的各蓋狀彈簧12,形成在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配置的蓋狀彈簧按壓位于同側配置的一對制動塊22,在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配置的蓋狀彈簧按壓位于同側配置的一對制動塊22。
      在各蓋狀彈簧12,分別如圖4~圖8具體表示的,具有銷蓋部51,其設在位于圓盤轉動方向中間部,覆蓋制動塊銷24的圓盤半徑方向外側;一個銷卡合部52,其被設置在比銷蓋部51更位于圓盤半徑方向內側,與制動塊銷24的圓盤半徑方向內側卡合。
      另外,各蓋狀彈簧12分別具有第一按壓部(第一個按壓部)53,其配置在與銷卡合部52相對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從銷蓋部51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延伸,與在圓盤轉動方向位置重合的一對制動塊22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肩部30觸接,并把各對制動塊22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和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按壓。
      另外,各蓋狀彈簧12分別具有第二按壓部(第二個按壓部)54,其配置在與銷卡合部52相對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從銷蓋部51通過銷卡合部52向第一按壓部53相反側即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延伸,與在圓盤轉動方向位置重合的一對制動塊22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肩部29觸接并把各對制動塊22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
      在本實施例,各蓋狀彈簧12分別具有一個制動鉗觸接部55,其配置在與銷卡合部52相對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從銷蓋部51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延伸與圓盤鉗部8、10中的與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鄰接的一個觸接。
      銷卡合部52從銷蓋部51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把在圓盤軸線方向的位置與圓盤部D重合并延伸。具體地是銷卡合部52的形狀具有延伸部52a,其從銷蓋部51以直線狀延伸,使在圓盤半徑方向內側返回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延伸部52b,其從該延伸部52a的前端以直線狀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彎曲延伸;延伸部52c,其從該延伸部52b的前端以直線狀沿圓盤切線方向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延伸;延伸部52d,其從該延伸部52c的前端進一步彎曲以直線狀向圓盤半徑方向外側延伸。另外,如圖8所示,在前端連續(xù)的三個延伸部52b、52c、52d的內側卡合制動塊銷24。
      一對第一按壓部53分別從在銷蓋部分51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位于銷卡合部52的圓盤軸線方向的兩側位置延伸。具體地是這些第一按壓53的形狀是具有延伸部53a,其從銷蓋部51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且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直線狀延伸;延伸部53b,其從該延伸部53a的前端彎曲,在圓盤半徑方向內部返回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直線狀延伸;延伸部53c,其從該延伸部53b的前端彎曲,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且圓盤半徑方向外側直線狀延伸。
      另外,如圖8所示,就是在銷卡合部52上蓋狀彈簧12與制動塊銷24卡合的狀態(tài),第一按壓部53在延伸部53c與支承在制動塊銷24上的制動塊22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肩部30觸接,此時延伸部53b和延伸部53c向與銷蓋部51接近一側,也即圓盤半徑方向外側和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彎曲。結果,第一按壓部53把肩部30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和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按壓。
      一對第二按壓部54分別從在銷蓋部分51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位于圓盤軸線方向的兩側位置延伸。具體地是這些第二按壓54的形狀是具有延伸部54a,其從銷蓋部51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且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直線狀延伸;延伸部54b,其從該延伸部54a的前端彎曲沿圓盤切線方向在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直線狀延伸;延伸部54c,其從該延伸部54b的前端進一步彎曲,向圓盤半徑方向外側直線狀延伸。
      另外,如圖8所示,在銷卡合部52上蓋狀彈簧12與制動塊銷24卡合的狀態(tài),第二按壓部54在延伸部54c與支承在制動塊銷24上的制動塊22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肩部29觸接。此時延伸部54b向圓盤半徑方向外側彎曲。結果,第二按壓部54把肩部29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
      制動鉗觸接部55從在銷蓋部51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位于圓盤軸線方向的一對第一按壓部54間的位置,把在圓盤軸線方向位置與圓盤部D重合并延伸。該制動鉗觸接部55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二按壓部54的延伸方向在圓盤圓周方向為同方向。具體地說,制動鉗觸接部55具有延伸部55a,其從銷蓋部51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且圓盤半徑方向內例直線狀延伸;延伸部55b,其從該延伸部55a的前端彎曲,沿圓盤切線方向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直線狀延伸。該延伸部55b的前端在圓盤軸線方向的寬度形成較寬的寬部56。
      蓋狀彈簧12在包含在該制動鉗觸接部55的寬部56整體的部分與圓盤鉗部8、10中的與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相鄰的一個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觸接面58觸接。即是,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蓋狀彈簧12形成與圓盤鉗部8的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觸接面58觸接;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蓋狀彈簧12形成與圓盤鉗部10的半徑方向內側的觸接面58觸接。另外,觸接面58形成卡合寬部56的卡合凹部60。
      另外,如圖8所示,蓋狀彈簧12在銷卡合部52與制動塊銷24卡合,在第一按壓部53和第二按壓部54與一對制動塊22觸接的狀態(tài)下,制動鉗觸接部55在從銷蓋部51離開的方向也即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彎曲的狀態(tài)與觸接面58觸接。其結果,制動鉗觸接部55對制動鉗本體1產生向圓盤半徑方向外側的靠壓力,相反,在蓋狀彈簧12的第二按壓部54一側產生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的靠壓力。
      在此,所述蓋狀彈簧12是把不銹鋼板等金屬薄板通過沖壓裝置進行沖切和彎曲加工而一體成型,所以在其銷蓋部51形成向圓盤半徑方外部突出且在圓盤軸線方向延伸的增強用的肋部59。
      因為蓋狀彈簧12由第一按壓部53把制動塊22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按壓,所以在制動塊22產生把圓盤半徑方向的肩部30一側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轉矩承受面11b觸接的力,并且,蓋狀彈簧12由于產生制動鉗觸接部55與制動鉗本體1的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觸接面58觸接,并且由于第二按壓54一側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靠壓的力,所以第二按壓部54以大的按壓力把制動塊22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的肩部29向圓盤半徑方向內部按壓。由該按壓在制動塊22上產生以制動塊銷24為中心使相對在圓盤半徑方向的肩部30的相反側與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轉矩承受面34b觸接方向的轉動力。
      通過以上的結果,制動塊22與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兩轉矩承受面11b、34b以面接觸方式觸接。
      根據以上所述的本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蓋狀彈簧12的制動鉗觸接部55由于其一個從銷蓋部51把在圓盤軸線方向的位置與圓盤部D重合延伸并與圓盤鉗部8、10對應的一側的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觸接面58觸接,所以從相對圓盤部D在圓盤軸線方向兩側配置的第二按壓部54受到均等的力而不產生扭曲,從而保證剛性而得到充分的彈性效果。從而,可以使制動時的制動塊22的狀態(tài)充分穩(wěn)定,充分抑制制動聲音的產生。
      另外,第一按壓部53通過把一對制動塊22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按壓把制動塊22接近制動塊銷24一側與制動鉗本體1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轉矩承受面11b觸接,并且,制動鉗觸接部55由于從銷蓋部51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延伸,并與圓盤鉗部8、10對應的一側的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觸接面58觸接,所以形成由在相同側延伸的第二按壓部54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靠壓力加大并作用在制動塊22上,使制動塊22以制動塊銷24為中心轉動,在離開該制動塊銷24一側也與制動鉗本體1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轉矩承受面34b觸接。這樣,由于形成制動塊22與制動鉗本體1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轉矩承受面11b、34b從接近制動塊銷部一側到離開的一側以面接觸方式觸接,所以制動時即使從圓盤部D有向制動塊22的力,制動塊22也不產生不必要的動作。從而,可以抑制由這樣的制動塊22不必要的動作引起的制動聲音。
      即是,在只設置第一按壓部53時,該第一按壓部53把制動塊22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按壓時,由于制動塊22以制動塊銷24為中心搖動,所以靠近制動塊銷24一側與制動鉗本體1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轉矩承受面11b觸接,而離開制動塊銷24一側不與制動鉗本體1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的轉矩承受面34b觸接而呈浮起狀態(tài)。然后,在此的狀態(tài),在制動時從圓盤部D有向制動塊22的力時,制動塊22以向轉矩承受面11b的觸接部為中心進行不必要的轉動而產生制動聲音,而可以防止這樣的制動聲音。
      另外,在所述實施例,表示出將制動鉗半部2A和2B連接起形成一體化的制動鉗本體1兩半的構造,本發(fā)明也可以適用于具有一體的制動鉗本體的單個構造。
      另外,在所述實施例,表示在一對制動塊22有一根制動塊銷24,也可以用多根制動塊銷支承一對制動塊。
      在本實施例表示油壓盤式制動器,也可以適用于由電動機構成按壓裝置的電動制動器。
      另外,在所述實施例,以制動鉗固定型的盤式制動器為例進行了說明,也可以是由制動塊銷來支承制動塊的形式,或浮動制動鉗型盤式制動器。此時,按壓裝置一側為與制動鉗本體相對的可動活塞,另一側為制動鉗的非可動部。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蓋狀彈簧的制動鉗部觸接部由于把在圓盤軸線方向位置與圓盤重合設置與所述圓盤鉗觸接,可以接受來自配置在圓盤兩側的按壓部的均衡的力而不產生扭曲,可以得到保證剛性的充分彈性的效果。從而,可以使制動時制動塊狀態(tài)充分穩(wěn)定,且能充分抑制發(fā)出制動聲音。
      根據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第一按壓部由于把一對制動塊向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按壓,使制動塊的接近制動塊銷一側與制動鉗本體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觸接,并且,制動鉗觸接部由于設在相對銷卡合部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并與圓盤鉗的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觸接面觸接,所以通過在同一側設置的按壓部使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靠壓力加大并作用在制動塊上,使制動塊以制動塊銷為中心轉動,離開制動塊銷側也與制動鉗本體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觸接。這樣,由于制動塊在制動鉗本體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從與制動塊銷接近一側向離開一側的以面形觸接,所以在制動時即使從圓盤有向制動塊施加力,制動塊也不會產生不必要的動作。從而,可以抑制由制動塊不必要的動作而產生的制動聲音。
      權利要求
      1.一種盤式制動器,其具有制動鉗本體,該制動鉗本體具有通過夾著圓盤的圓盤鉗部相對設置的一對按壓裝置,在該制動鉗本體內在圓盤軸線方向延伸架設的至少一個制動塊銷上可滑動地穿通懸掛支承一對制動塊,同時,安裝與所述制動塊銷卡合,并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所述一對制動塊的蓋狀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蓋狀彈簧具有銷卡合部,其與制動塊銷卡合;第一按壓部,其設置在與該銷卡合部相對一側,將所述一對制動塊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第二按壓部,其通過所述銷卡合部設置在與所述第一按壓部圓盤圓周方向對面一側,把所述一對制動塊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制動鉗觸接部,其把在圓盤軸線方向位置與圓盤重合設置與所述圓盤鉗部觸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壓部把所述一對制動塊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和圓盤轉動方向轉出側按壓,所述制動鉗觸接部設在相對所述銷卡合部的圓盤轉動方向轉入側,與所述圓盤鉗部的圓盤半徑方向內側的觸接面觸接。
      全文摘要
      一種盤式制動器,其可使制動時制動塊狀態(tài)充分穩(wěn)定,并且防止制動聲音發(fā)生。其中,蓋狀彈簧(12)具有與制動塊銷(24)卡合的銷卡合部(52);設置在與銷卡合部(52)相對一側,把一對制動塊(22)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的第一按壓部(53);通過銷卡合部(52)設置在相對于第一按壓部(53)的圓盤圓周方向相反側,把一對制動塊(22)向圓盤半徑方向內側按壓的第二按壓部(54);使圓盤軸線方向位置與圓盤D重合設置與圓盤鉗部的觸接面(58)觸接的制動鉗觸接部(55)。
      文檔編號F16D65/092GK1492159SQ03155330
      公開日2004年4月28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南里圭介 申請人:東機工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