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煞車卡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煞車卡鉗裝置,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可有效抑制震動噪音的 煞車卡鉗裝置。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 一種習知的煞車卡鉗裝置1主要包括有一卡鉗缸體 10、 一第一中空活塞21、 一第一油封31、 一第二中空活塞22、 一第二油封32、 一 第一煞車來令片(first brake lining shoe) 41、 一第二煞車來令片42、 一定位簧片 50及一定位銷60。
卡鉗缸體IO具有一進油口 11、 一第一油室12及一第二油室13。進油口 11同 時M于第一油室12及第二油室13。此外,進油口 11乃是 于一煞車總泵(未 顯示),以及煞車總泵、進油口 11、第一油室12及第二油室13內(nèi)皆容納有煞車油(未 顯示)。
如圖3所示,第一中空活塞21以移動的方式設置于第一油室12之中。 第一油封31連接于卡鉗缸體10的內(nèi)壁,并且第一油封31套設于第一中空活塞21 的外壁丄在此,第一油封31乃是用來防止第一油室12中的煞車油泄漏至卡鉗缸 體10之外。
第二中空活塞22以移動方式設置于第二油室13之中。
第二油封32連接于卡鉗缸體10的內(nèi)壁,并且第二油封32套設于第二中空活塞 22的外壁上。在此,第二油封32乃是用來防止第二油室13中的煞車油泄漏至卡鉗 缸體10之外。
第一煞車來令片41鄰接于第一中空活塞21 。
第二煞車來令片42鄰接于第二中空活塞22,并且第二煞車來令片42相對于第 一煞車來令片41。在此,如圖3所示, 一煞車碟盤D乃是設置于第一煞車來令片 41與第二煞車來令片42之間。
如圖l、圖3及圖4所示,定位簧片50設置于第一煞車來令片41及第二煞車 來令片42之上,并且定位簧片50抵接于第一煞車來令片41及第二煞車來令片42。
3定位銷60同時穿設于卡鉗缸體10、第一煞車來令片41及第二煞車來令片42 之中,并且定位銷60是向下^E于定位簧片50。如上戶腿,第一煞車來令片41及 第二煞車來令片42乃是藉由定位銷60及定位簧片50的向下抵壓作用而定位于卡鉗 缸體10之中。
當以煞車總泵建立一煞車油壓時,煞車油會經(jīng)由進油口 11分別流入第一油室 12及第二油室13之中,因而推動第一中空活塞21及第二中空活塞22。在此,第一 中空活塞21及第二中空活塞22會分別克服第一油封31及第二油封32的阻力而相 向移動,進而使得鄰投丁鄰「l'空活塞21的第一煞車來令片41及鄰接于第.:'l吟 活塞22的第二煞車來令片42亦相向移動。此時,第一煞車來令片41及第二煞車來 令片42即可夾住煞車碟盤D,以達成煞車帝慟安媒。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中空活 塞21及第二中空活塞22分別克服第一油封31及第二油封32的阻力而相向移動時, 第一油封31及第二油封32會發(fā)生彈性變形。
接著,當煞車總泵被釋放而使該煞車油壓消失時,第一中空活塞21及第二中空 活塞22會分別因第一油封31及第二油封32戶萬ilf共回復彈力而反向移動,因而迫使 第一油室12及第二油室13中的部份煞車油流至煞車總泵之中,進而使得第一煞車 來令片41及第二煞車來令片42不再夾住煞車碟盤Do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煞車來令片41及第二煞車來令片42僅是藉由定位銷60 及定位簧片50的向下腿作用而定位于卡鉗缸體10之中,故在無煞車油壓建立的 情況下,第一煞車來令片41在第一中空活塞21與煞車碟盤D之間以及第二煞車來 令片42在第二中空活塞22與煞車碟盤D之間皆會存在有間隙。因此,當煞車卡鉗 裝置1處于震動環(huán)境中時,第一煞車5fe令片41會與第一中空活塞21及煞車碟盤D 發(fā)生敲擊以及第二煞車來令片42會與第二中空活塞22及煞車碟盤D發(fā)生敲擊,因 而產(chǎn)生噪音。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煞車卡鉗裝置,其可有效抑制因震動而產(chǎn)生的 噪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煞車卡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卡鉗 缸體,具有一進油口、 一第一油室及一第二油室,其中,該進油口連通于該第一油 室及該第二油室; 一第一中空活塞以移動方式設置于該第一油室之中; 一第一油封連接于該卡鉗缸體,并且套設于該第一中空活塞之上; 一第二中空活塞以移動方式 設置于該第二油室之中; 一第二油封連接于該卡鉗缸體,并且套設于該第二中空活 塞之上; 一第一煞車來令片,抵接于該第一中空活塞; 一第一彈性元件,連接于該
第一中空活塞的內(nèi)壁與該第一煞車來令片之間,用以使該第一煞車來令片^e緊于該
第一中空活塞; 一第二煞車來令片,抵接于該第二中空活塞,并且相對于該第一煞 車來令片;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連接于該第二中空活塞的內(nèi)壁與該第二煞車來令 片之間,用以使該第二煞車來令片抵緊于該第二中空活塞。
同時,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煞車卡鉗裝置,該第一中空活塞的內(nèi)壁具有一第一卡 合槽,以及該第一彈性元件是以可分離的方式卡合于該第一卡合^f之中,并且固定 于該第一煞車來令片。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該第二中空活塞的內(nèi)壁具有一第二卡合槽,第二彈性元件 以可分離的方式卡合于該第二卡合槽之中,并且固定于第二煞車來令片。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更包括一定位簧片及一定位銷,其中,該定位簧片抵接于 該第一煞車來令片及該第二煞車來令片,以及該定位銷穿設于該卡牽甘缸體、該第一 煞車來令片及該第二煞車來令片之中,并且抵壓于該定位簧片。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由于第一煞車來令片及第二煞車來令片分另備由第一彈 性元件及第二彈性元件的緊拉作用而,RM于第一中空活塞及第二中空活塞,故即使 在無煞車油壓建立盼瞎況下,第一煞車來令片與第一中空活塞之間、以及第二煞車 來令片與第二中空活塞之間亦不會存在有間隙。因此,當煞車卡鉗裝置處于震動環(huán) 境中時,第一煞車來令片不會與第一中空活塞發(fā)生敲擊以及第二煞車來令片亦不會 與第二中空活塞發(fā)生敲擊,因而可有效抑制因震動而產(chǎn)生的噪音。
圖1顯示一種習知煞車卡鉗裝置的俯視及部份內(nèi)部構(gòu)造示意圖; 圖2顯示一種習知煞車卡鉗裝置的前視示意圖; 圖3顯示圖2的A-A剖面示意圖; 圖4顯示圖1的B-B剖面示意圖5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煞車卡鉗裝置俯視及部份內(nèi)部構(gòu)造示意圖; 圖6顯示本實用新型煞車卡鉗裝置的前視示意圖;以及 圖7顯示圖6的A' -A'剖面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IO(K煞車卡鉗裝置
10、ll(K卡鉗缸體
11、m 進油口
12、112 第一油室
13、113 第二油室
21、121 第一中空活塞
22、122 第二中空活塞
31、Dl 第一油封
32、132~第二油封
41、141 第一煞車來令片
42、142 第二煞車來令片
50、16(K定位簧片
60、170~定位銷
121a 第一卡合槽
122a 第二卡合槽
151 第一彈性元件
152 第二彈性元件
D^煞車碟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 并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茲配合圖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
請參閱圖5、圖6及圖7,本實施例的煞車卡鉗裝置100主要包括有一卡鉗缸體 110、 一第一中空活塞121、 一第一油封131、 一第二中空活塞122、 一第二油封132、 一第一煞車來令片141、 一第一彈性元^牛151、 一第二煞車來令片142、 一第二彈性 元件152、 一定位簧片160及一定位銷170。
卡鉗缸體110具有H4油口 111、 一第一油室112及一第二油室113。進油口in是同時,于第一油室ii2及第二油室i13。此外,進油口 m乃是 于一煞 車總泵(未顯示),以及煞車總泵、進油口 m、第一油室ii2及第二油室i13內(nèi)皆容
納有煞車油(未顯示)。
如圖7所示,第一中空活塞121以移動方式設置于第一油室112之中。此外, 第一中空活塞121的內(nèi)壁具有一第一卡合槽121a。
第一油封131連接于卡鉗缸體110的內(nèi)壁,并且第一油封131套設于第一中空 活塞121的外壁上。在此,第一油封131乃是用來防止第一油室112中的煞車油泄 漏至卡鉗缸體110之外。
第二中空活塞122以移動的方式設置于第二油室113之中。此外,第二中空活 塞122的內(nèi)壁具有一第二卡合槽122a。
第二油封132連接于卡鉗缸體110的內(nèi)壁,并且第二油封132套設于第二中空 活塞122的外壁上。在此,第二油封132乃是用來防止第二油室113中之煞車油泄 漏至卡鉗缸體110之外。
第一煞車來令片141抵接于第一中空活塞121。
第一彈性元件151連接于第一中空活塞121的內(nèi)壁與第一煞車來令片141之間, 以使第一煞車來令片141抵緊于第一中空活塞121。更詳細的來說,第一彈性元件 151以可分離的方式卡合于第一卡合槽121a之中,并且第一彈性元件151固定于第 一煞車來令片141。
第二煞車來令片142抵接于第二中空活塞122,并且第二煞車來令片142相對 于第一煞車來令片141。在此,仍如圖7所示, 一煞車碟盤D乃是設置于第一煞車 來令片141與第二煞車來令片142之間。
第二彈性元件152連接于第二中空活塞122的內(nèi)壁與第二煞車來令片142之間, 以使第二煞車來令片142 ^M于第二中空活塞122。更詳細的來說,第二彈性元^牛 152以可分離的方式卡合于第二卡合槽122a之中,并且第二彈性元件152固定于第 二煞車來令片142。
如圖5及圖7所示,定位簧片160設置于第一煞車來令片141及第二煞車來令 片142之上,并且定位簧片160抵接于第一煞車來令片141及第二煞車來令片142。
定位銷170同時穿設于卡鉗缸體110、第一煞車來令片141及第二煞車來令片 142之中,并且定位銷170抵壓于定位簧片160。如上所述,第一煞車來令片141 乃是藉由定位銷170、定位簧片160的抵壓作用及第一彈性元件151的緊拉作用而定位于卡鉗缸體110之中以及抵緊于第一中空活塞121,而第二煞車來令片142乃 錢由定位銷170、定位簧片160的ffi作用及第二彈性元件152的緊拉作用而定 位于卡鉗缸體110之中以及抵緊于第二中空活塞122。
當以煞車總泵建立一煞車油壓時,煞車油會經(jīng)由進油口 111分別流入第一油室 112及第二油室113之中,因而推動第一中空活塞121及第二中空活塞122。在此, 第一中空活塞121及第二中空活塞122會分別克服第一油圭寸131及第二油封132的 阻力而相向移動,進而使得抵緊于第一中空活塞12的第一煞車來令片141及抵緊 r第二屮空活塞122的第二煞車來令片142亦相向移動。此時,第一煞車來令片141 及第二煞車來令片142即可夾住煞車碟盤D,以達成煞車制動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在第一中空活塞121及第二中空活塞122分別克服第一油封131及第二油封132的 阻力而相向移動時,第一油封131及第二油封132會發(fā)生彈性變形。
接著,當煞車總泵被釋放而使該煞車油壓消失時,第一中空活塞121及第二中 空活塞122會分另咽第一油封131及第二油封132所J^共的回復彈力而反向移動, 因而迫使第一油室112及第二油室113中的部份煞車油流至煞車總泵之中,進而使 得第一煞車來令片141及第二煞車來令片142不再夾住煞車碟盤D。此時,第一煞 車來令片i41及第二煞車來令片142會分別隨著第一中空活塞121及第二中空活塞 122而反向移動。
如上戶腿,由于第一煞車來令片141及第二煞車來令片142分別藉由第一彈性 元件151的緊拉作用及第二彈性元件152的緊拉作用而t緊于第一中空活塞121及 第二中空活塞122,故即使在無煞車油壓g的情況下,第一煞車來令片141與第 一中空活塞121之間不會存在有間隙,以及第二煞車來令片142與第二中空活塞122 之間亦不會存在有間隙。因此,當煞車卡鉗裝置畫處于震動環(huán)境中時,第一煞車 來令片141不會與第一中空活塞121發(fā)生敲擊以及第二煞車來令片142亦不會與第 二中空活塞122發(fā)生敲擊,因而可有效抑制因震動而產(chǎn)生的噪音。
權利要求1.一種煞車卡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卡鉗缸體,具有一進油口、一第一油室及一第二油室,其中,該進油口連通于該第一油室及該第二油室;一第一中空活塞以移動方式設置于該第一油室之中;一第一油封連接于該卡鉗缸體,并且套設于該第一中空活塞之上;一第二中空活塞以移動方式設置于該第二油室之中;一第二油封連接于該卡鉗缸體,并且套設于該第二中空活塞之上;一第一煞車來令片抵接于該第一中空活塞;一第一彈性元件連接于該第一中空活塞的內(nèi)壁與該第一煞車來令片之間,用以使該第一煞車來令片抵緊于該第一中空活塞;一第二煞車來令片抵接于該第二中空活塞,并且相對于該第一煞車來令片;一第二彈性元件連接于該第二中空活塞的內(nèi)壁與該第二煞車來令片之間,用以使該第二煞車來令片抵緊于該第二中空活塞。
2. 如^5l利要求1所述的煞車卡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中空活塞的內(nèi)壁具有 一第一卡合槽,以及該第一彈性元件以可分離方式卡合于該第一卡合槽之中,并且 固定于該第一煞車來令片。
3. 如權利要求1戶脫的煞車卡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中空活塞的內(nèi)壁具有 一第二卡合槽,第二彈性元件以可分離方式卡合于該第二卡合槽之中,并且固定于 該第二煞車來令片。
4. 如權禾腰求1戶誠的煞車卡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位簧片及一定位銷, 其中,該定位簧片抵接于該第一煞車來令片及該第二煞車來令片,以及該定位銷穿 設于該卡鉗缸體、該第一煞車來令片及該第二煞車來令片之中,并且抵壓于該定位: 簧片。
專利摘要一種煞車卡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進油口、第一油室及第二油室的卡鉗缸體、第一中空活塞、第一油封、第二中空活塞、第二油封、第一煞車來令片、第一彈性元件、第二煞車來令片及第二彈性元件。第一及第二中空活塞以移動方式分別設置于第一、二油室之中。第一、二油封連接于卡鉗缸體,并且分別套設于第一、二中空活塞之上。第一、二煞車來令片分別抵接于第一、二中空活塞。第一彈性元件連接于第一中空活塞內(nèi)壁與第一煞車來令片之間。第二彈性元件連接于第二中空活塞內(nèi)壁與第二煞車來令片之間。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在無煞車油壓建立的情況下,當煞車卡鉗裝置處于震動環(huán)境中時,煞車來令片不會與中空活塞發(fā)生敲擊,可有效抑制因震動而產(chǎn)生的噪音。
文檔編號F16D55/225GK201412462SQ20092015323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3日
發(fā)明者郭榮彬 申請人:三陽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